查看原文
其他

我实名制反对湿垃圾破袋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两只小牙TwoTeeth Author 实名制


看了大半月“湿垃圾猪吃干垃圾猪不吃”、“虾头虾壳怎么分”之类的科普文章,上海人民的垃圾分类终于进入了实战阶段。


前几天的你可能还在苦苦纠结垃圾的分类,结果脑子一团浆糊最终索性混在一起连夜赶在7月1日前扔进公共垃圾桶,那现在这条路可算是行不通了。




老实说对于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各位来说,把垃圾分四个类算不上有难度的挑战,就算分成一周七个类每天换着样丢,我相信大家也能丢的有模有样。


唯独有一件事,让我感觉如鲠在喉,不吐不快,那就是倒湿垃圾要破袋,也就是把装湿垃圾的塑料袋单独分离出来扔进干垃圾桶。


如果你感觉这也没什么大不了,那么恭喜你,你可能是家庭地位比较高,或者身体能力比较低,顶多在家指点江山给垃圾分分类,而不用亲自将垃圾倒进室外垃圾桶的人。



如果你听到湿垃圾破袋就激动的拍着大腿跳起来开骂,那接下来的经历你一定感同身受。


我们来走个流程:


首先,你轻轻的揭开厨余垃圾桶的盖子,小心翼翼的将垃圾袋的边缘翻起,打上一个精致又不漏气味的蝴蝶结;


你拿着这袋湿垃圾,穿上你最不喜欢的一双鞋,推开家门前往小区的垃圾点;


你远远的闻到了垃圾点独特的气息,皱上了无奈又习以为常的眉,憋着气打开了湿垃圾桶的盖子,任凭酸爽的风扫过你的脸庞;



你慌乱的解开绳结,冒着需要洗手的风险用其中一只手拎着袋口,另一只手拎着袋底,把袋里的垃圾倒入大桶;


如果幸运的你没有把垃圾溅在手上或鞋子上,那接下来只需轻轻的抖干净塑料袋,就像一个尿不尽的中年男子那样,然后打开另一个干垃圾桶盖,将这个油腻的塑料袋扔进去;


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迅速转身离开,大口大口的呼吸还带有余韵的空气。


可能有人会觉得我太夸张,或者太矫情,侬是不是以前没有倒过垃圾?


对不起,以前的垃圾桶,还只是臭的含蓄,臭的内敛;而现在的垃圾桶,却臭的热情奔放,毫无保留。



如果说复杂的垃圾分类方案提高了学习成本,在高强度的曝光和监管下倒也可以克服;定时定点投放的要求虽然苛刻,但社区内部也还是有灵活调整的空间;可湿垃圾破袋……我只能说是对文明社会的亵渎。


破袋神器和垃圾桶边洗手池的出现,只不过是解决破袋脏手的妥协方案;破袋后的垃圾桶脏乱臭,细菌蚊虫滋生,垃圾渗滤液横流,对生活环境、卫生、空气的影响又如何解决?


图片来源:网络


时常有人批评政府喜欢搞“面子工程”,怎么具体到民众身边的垃圾桶时就不用顾及“面子”了呢?


我们的社会明明发展到了如此高效率高科技和多元化的阶段,为何在丢垃圾上却变得比以前更加原始和粗放?


明明可以制定更加优化和人性化的垃圾处理流程,为什么却选择了末端垃圾处理的便利,而无视了前端居民的便利呢?


其实今年严查垃圾分类之前,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早已经搞了十几年之久,但从来没有强制执行过,所以扔垃圾一直是十分轻松的。整袋整袋扔进厨余垃圾桶里的除了湿垃圾以外,还混杂着纸巾、筷子、瓶子、罐子,或者说什么都有。


即使你辛辛苦苦分好类,除了值钱的可回收垃圾会被专人收走,剩余的干垃圾和湿垃圾都会被垃圾车混装在一起,直接送往中转站压缩,最后运到老港的垃圾处理厂进行焚烧或者填埋处理,这样操作自然也不需要进行什么破袋处理,简单而且粗暴。


如果不愿焚烧和填埋,上海还有能够利用湿垃圾进行堆肥或制沼发电,将垃圾变废为宝的的垃圾处理厂。但是这些工艺,特别是制沼发电对于湿垃圾的“纯度”要求很高,湿垃圾中的杂质不仅会影响发电的效率,还会对机器造成损害


图片来源:网络


处理厂能做的仅仅是分拣出湿垃圾中少量的杂质,既没有能力也没有财力将完全混合的干湿垃圾进行精细分离所以每当见到从市区运来干湿混装的垃圾,垃圾厂都瑟瑟发抖,表示十分感动然后拒之门外,能接手的几乎只有集贸、酒店和餐饮店运来纯度比较高的湿垃圾。


以前的湿垃圾处理权责不明,体制不清,意识不强,缺乏监督,管理粗放,虽然大家倒垃圾是方便,垃圾处理厂却有苦说不出:低纯度的垃圾原料导致产能上不去,污染也更严重;民众憎恨垃圾厂的污染,却依然不好好分类;上头有政治指标,却又没有政策配合。


现如今强硬的垃圾分类政策横空出世,它要做的就是打破这一僵局。通过把市区湿垃圾的纯度强制提高到100%——连装湿垃圾的垃圾袋也要分出来丢入干垃圾——极大的提高了湿垃圾处理厂的效率和产能,减少焚烧和填埋产生的环境污染,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片绿水青山。这是我们作为一个垃圾大国现阶段努力的方向,也是未来必须要达成的一个目标。


据我猜测,上海之所以没有学日本那样,为民众配备专用的可降解垃圾袋来装湿垃圾,就是因为最终分离出来的湿垃圾将全部用来堆肥或者制沼发电,而不再进行填埋和焚烧。所以即使是在土中一个月就可以降解的塑料袋,其降解速度也远远比不上处理湿垃圾时的降解速度。当然还有的原因就是成本。


如果上海真的成功的解决了湿垃圾的纯度问题,并让湿垃圾处理厂的产能翻上了好几倍,那么不管是垃圾处理能力还是国民素质都足以让世人好好夸赞一番,弯道超车发达国家指日可待!然而令人惋惜的是,这个给湿垃圾提纯的动作不是由垃圾中转站的专业人士,也不是让有规模效应的垃圾厂做,而要通过强迫号召每一个丢垃圾的市民手动破袋去完成。


也许是机械化集中破袋的成本太高,也许是人工集中化破袋的效率太低,总之这些理应利用技术和资金去推动并解决的末端问题被分解成了无数细微的责任和使命,最后落到了最前端每一个丢垃圾的市民的头上。


原本属于高监管要求和低处理能力之间的矛盾,也被转化成了邻里居民之间、业主和物业之间的矛盾。


比如你今天在小区的湿垃圾里混张纸巾

→造成这桶垃圾被拒绝清运后退回

→物业逼保洁在湿垃圾里拼命翻纸巾

→保洁当场呕吐辞职回家

→无人保洁后人人自危

→物业把业主挂上荣辱榜进行丢垃圾评分

→于是大家都生活在勾心斗角相互攀比的社区里。


图片来源:生活


我强烈不建议大家用这种方式报复不喜欢的隔壁小区。


也许这次严苛到变态的垃圾分类要求,就好像之前外环内禁止鸣笛的政策一样,似乎是希望以矫枉过正的姿态,来纠正和培养市民的行为习惯。可是再顺从人心的规定,在执行的过程中如此挑战人性,最终必然也会难以为继。更何况垃圾分类政策本身出的发点就在于保护大环境,如果因为不能容忍湿垃圾中存在杂质而要破袋,造成了无数人身边的小环境受到了污染,这种自相矛盾的行为只能说明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严重问题。


我强烈抗议这种打着利民和环保的旗号,以牺牲人民的便利和生活的环境为前提而实施的懒政。




从现状看来,湿垃圾破袋在上海既没有群众基础,也没有物理条件进行。


以美国日本为例,一般高楼内都配有带负压除臭的低温垃圾间,

外多为封闭的垃圾房或者垃圾箱,防止乌鸦,老鼠,蟑螂和苍蝇对垃圾的垂涎。

图片来源:网络


如果在这些地方进行垃圾破袋倒也情有可原,毕竟对周边环境的影响降到了最低,可人家并没有这么要求,反而要求湿垃圾必须用塑料袋包裹后丢弃,防止有异味泄露。而在专业垃圾处理间凤毛麟角的上海,破袋倒成了丢湿垃圾的硬性指标,没有完成的垃圾桶将被拒绝清运。


据我观察,上海多数小区的公共垃圾桶都是在空旷区域露天摆放,或置于半开放式的棚屋下。

图片来源:新闻晨报


原本遮挡就有限的垃圾桶,通常也不是密闭结构,甚至为了丢垃圾方便,桶盖长时间处于打开状态。先前被包裹在塑料袋里湿臭易腐的垃圾破袋后全部暴露在了空气中,垃圾发酵后的异味迅速随风蔓延,细菌蚊虫疯狂滋生,下雨的时候污水四溢。也许增加清运频次可以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可是这样又何尝不是对人力运力等资源的浪费呢?



说了这么多,我始终认为用塑料袋包裹着丢弃湿垃圾是更加合情合理的选择,至于怎么做才能和末端的处理完美对接,我无从知晓。


我毕竟不是行业的专家——不熟悉行业的运作,也不是政府的官员——没有多方的顾虑和考量。


我只是一个小市民,随口发了些牢骚。


希望这小小的不和谐的声音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以及多方的思考,让大家能更快适应这城市变革所带来的阵痛,一起为改变我们生存的环境做出一份努力。



希望上海更美好

中国更美好



小编倡议


什么才是适合我们的垃圾政策?


精彩回顾

上海垃圾分类经验怎么学?没有比这篇更全的文章汇总了!

外卖垃圾分类,他们都在说,我做了才知道......

垃圾分类“吐槽大会”

一文告诉你垃圾分类的所有真相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