争议B | 成本再高也要垃圾分类?官方没说的理由在这里...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花爷梦呓换酒钱 Author 花爷
——小编有话说——
上海的垃圾分类政策
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
显然需要很高的社会成本
即使这样中国还在坚持推进垃圾分类?
那些官方没说的理由都在这里了
之前公众号发了一篇文章: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垃圾分类?
文章说,不经过处理的垃圾,会污染水源和土地。黄土地和水孕育一切生命,这俩被污染了,人吃了脏东西要生病,动物吃了脏东西要灭绝。
紧接着各种账号纷纷转载,斩获了一大批10w+阅读的文章。
文章,说的有问题吗?没有。
经常有人常说:别看热闹,一定要看门道。什么是门道?是你通过思考,理解社会自上而下运转的规律,每天为冲破人生天花板做的思维储蓄。
很显然,看热闹谁都会,但只有1%看门道的人,才有机会冲破天花板。
所以同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这么急着垃圾分类?”,小编从另一个角度聊聊。
壹
我第一次接触垃圾分类,是在日本。
当时我住在大阪的民宿,房东是个中国人,服务周到,人也客气,唯一对我不放心的事,就是叮嘱我不要乱扔垃圾。
“垃圾就扔在阳台的大垃圾桶,我之后会处理,千万别自己出去丢。”
这是房东的原话,叮嘱了我四遍。作为一位高素质人才,我友好的向房东表示:你可以教我分类,我自己动手。
结果房东找了一本垃圾分类手册,那手册厚度,你要不说我还以为是小学课本,直接就把我劝退了......
麻烦归麻烦,但思考这件事,从来不能嫌麻烦。
当时我就很好奇,是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一个国家耗费如此大的精力,推动全国人民去做一件这么麻烦的事儿?
在我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件更不可思议的事实:
当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施行了很久垃圾分类政策的时候,当时的中国,竟然还在向国内进口垃圾。
贰
据统计,2016年中国从美国进口了3000多万吨的垃圾,花费了370亿美元。还不光是美国,中国从英国也进口了50亿英镑的垃圾,新西兰、法国、德国、日本、澳大利亚等等国家,都向中国出口垃圾。
是不是不可思议?其实很简单,这是一场交易,一场双赢的交易。
在这场交易里,发达国家解决了垃圾处理问题,顺便还赚了一大笔,而中国公司,则通过对垃圾中的材料二次加工利用,赚取利润。
举个例子,日常生活里随处可见的饮料瓶,经过粉碎拉丝等一系列处理,可以做成化纤衣服、雨衣、胶鞋、手套等一系列商品。
垃圾不仅值钱,而且把垃圾变成商品的利润还非常可观。
重庆的玖龙纸业当年的年造纸量高达上百万吨,造纸用的纤维原料有95%以上都来自从国外进口来的废纸。老板张茵资产曾经高达450亿,靠进口洋垃圾一度坐上了中国女首富的交椅。
叁
那么下一个问题来了,企业在进口洋垃圾,中国的垃圾在干嘛呢?
其实我们进口的洋垃圾,也不是什么垃圾都要,企业进口的都是固体垃圾,分拣、后续再利用的效率高。而国内的垃圾,不光无法再利用(分拣成本太高),处理起来也是个大累赘。
2016年,来自上海的运输船盖着帆布,悄悄来到苏州太湖的堤岸边。
起初大家不知道这些船是干嘛的,它们来了就卸货,卸完货就跑,行踪十分诡异。后来才发现,这些船竟然是来倒垃圾的。
整个6月,上海的运输船向苏州太湖倾倒了4000吨垃圾,而且夹杂了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
你要不说这是新闻,我还以为是在编段子呢。
后来才知道,这种事不仅是真的,而且不是第一次了。对各个地方来说,垃圾处理都是个大麻烦,很多都是直接外包给企业去做,企业拿到处理的订单,又包给下级去做。
最后包到了运输船这里,垃圾处理就变成了只运输、不处理,运输船的船长说:
“运一船货约2000元,卸完货可以拿钱。我不知道是什么货,我只管运。”
所以,这么多年来,中国在垃圾这件事上已经吃足了亏,一方面,中国企业要花钱去买外国的垃圾,另一方面,国内自己的垃圾花钱都处理不好。
直到2017年,中国终于官方禁止了垃圾进口,然后是今年,中国开始推行垃圾分类。一系列政策落地,是有连续性的。
所以现在我们回头看垃圾分类的意义,环保当然很重要,但不管欧美还是中国,向来都是“先污染后治理”。在成熟的商业经济体系里,环保也是有标价的。单纯为了环保推进一项国策,是很少见的,但环保还附送经济效益,这笔买卖就很划算了。
世界是门生意,每个角色都在不同的岗位上权衡着利弊,不是么?
肆
还有人要说了,既然垃圾分类好处大大的有,那咱们就搞。
但现在很多地方,垃圾分类完最后还是一车拉走统一处理,不是白分类了吗?为什么不能等一切配套产业成熟再推进?干嘛要这么着急?
还是那句话,别光看热闹,多看门道,想尝试着像老板一样去思考,有一天才有机会当老板。
现在我们假设,你是领导,决心要搞好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你会怎么考虑?
首先我们要知道,垃圾处理行业可以简单粗暴的分成三类:垃圾制造者(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垃圾中转者(垃圾站),垃圾处理者(处理垃圾的公司)。
作为领导,你要决策,现在该要让谁来承担垃圾分类的工作?
如果是垃圾处理者或者垃圾中转者去做分类,那毫无疑问,你得给这些公司钱,不然人家哪愿意干啊。钱从哪来呢,从老百姓的税收来。也就是说,得让老百姓交税去处理垃圾。
但问题是,老百姓愿意交这个钱吗?
别看现在响应号召的人不少,真让老百姓掏钱,那就不一样了。什么?影响生态环境?那又怎么样?再活几十年我就死啦,关我什么事?永远别忘了,全国人民平均受教育水平只有高中而已,不是每个人都愿意为环保付费的。
这钱硬要收,会有困难。就算钱收上来了,通过各级部门辗转、发到垃圾处理公司的手上,流程中几乎一定会有产生损耗,上海一船垃圾2000元的事儿肯定还会发生。
所以,干脆直接把垃圾分类的工作众包给垃圾制造者——老百姓。
谁制造的垃圾,谁分类,我也不收你们的垃圾处理费了、这部分税收省下来,还能在别的领域改善民生。
再说了,其他发达国家也有现成经验,在成功者的基础上改良永远不会太差。
伍
紧接着,第二个问题:
领导,您看,垃圾处理公司都没做好准备,我们是等他们做好准备,再让老百姓进行垃圾分类呢,还是直接开干?
有人说了,那肯定得等人家准备好啊!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嘛!
你看,这么想的人,他就当不成领导。
事实证明,普通人之所以普通,就是他们总要等所有事情都准备好才行动,所以他们一直都准备不好。
而能突破天花板的人,能当领导、当企业家的人,永远想的是先让轮子转起来。哪怕轮子转的跌跌撞撞,没关系,只要不散架、能走,那转起来之后,跑到下一站就能改良升级了。
事实上,领导是这么想的:
如果等垃圾处理公司一切都准备好了,再推广垃圾分类,但推广总要时间吧?一年、两年甚至更久,这段时间里,老百姓在慢慢培养习惯,垃圾虽然有分类,但肯定没有百分百达到分类标准。
那就相当于很长一段时间里,成熟的工厂处理的还是没达标的垃圾,那技术不是白研发了?设备不是白买了?人员不是白发工资了?
企业一天不盈利,就是在亏损,这么搞,企业是要亏钱、倒闭的。一旦一批做垃圾分类处理的企业倒闭,后继者就更不敢再入局了,整个链条一下子就断掉了。
所以,先推广垃圾分类,培养老百姓的习惯,哪怕最后垃圾还是一车收走、统一处理,没关系,等企业的技术、设备跟上了,整个产业链就跑通了。
不信你看看,现在全民垃圾分类的氛围高涨,多少企业想从中分一杯羹?你根本不用说服他们提高技术和设备,企业跑着步就要进场入局。
陆
垃圾分类这件事儿,有没有不足的地方?肯定有,短期内确实麻烦,规则上也有一些小遗憾,比如命名成干垃圾、湿垃圾不利于理解;垃圾站太少;投放垃圾时间不合理等等,随着时间推移,都会慢慢优化掉。
但这些都不重要,你从中学到东西,最重要。
无论是做管理还是职场发展,都是一样的道理,你想要突破阶层的天花板,再往上爬一层,你就得先把站在更高处,让脑子学会像高手一样思考。
我把上面这些思考首发在社群的时候,有花友问:学会像高手、像领导一样思考有什么用?我根本不是领导,也不是老板啊!
其实不对。
人生拔高的过程中,一定是思想和视野先准备好,实力后续再跟上。如果你的思维深度和大众一样,还怎么脱颖而出、突破人生的桎梏呢?
所以我在开头说,别看热闹,多看门道。
这些门道你觉得现在用不上?没关系,门道理解得多了,总有一天会用上。
但如果你一直不理解这些门道,那你真就一辈子只能看热闹了。
举个例子,垃圾分类基本上必然会成为一个千亿级别的产业链,一波浪潮必然催生出一批新的机会。理解从国家层面、到经济层面的垃圾分类的意义和趋势之后,企业和个人又能从中获得哪些机会?
门道看多了之后,就能模糊的看到一点答案了。
本文转载自知乎:花爷梦呓换酒钱,“愚公掘金”系列作者
精彩回顾
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上海市精品课程、中国大学MOOC《环境问题观察》课程提供专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