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别忘了俺们民间科学家
1978年3月18日,一场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
会标是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手书的几个大字:
全国科学大会。
86岁的郭沫若是被人推上主席台的。这时离他告别这个世界还有不到三个月时间。
本来不让他参加。可郭沫若说:我是科学院的院长,科学大会一定要去。由于一再坚持,中央特批他参加半个小时的开幕会。
人民与科学一起熬过了十年。可历史不会一直倒车,真理总会回到少数人手中。
邓公入主中央,第一步就是给科教人员平反。因为他说过: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并认定突破口在科学技术。
由此,中央决定开一场全国科学大会,将全国的科学家都集中到北京来,在人民大会堂里为他们正名。
北京的会议很多。为了不影响科学大会的召开,国务院办公厅亲自发文:3月14日—4月5日期间,各部委不在北京召开会议,外宾如无合同的推迟来华。
他们住的宾馆都贴出了红纸:
敞开供应茅台酒,一瓶8元,一杯8角。
郭沫若在病床上亲自审阅和修改了讲话发言稿,本来打算自己朗读。后因为身体实在不行了,才不得不由播音员代读。
讲话中说:我们民族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因为这句话,这届大会被称为“科学的春天”。
开幕式结束后,身边的人们都劝郭沫若休息。可郭沫若坚持不走,要听完邓公的讲话。
邓公讲道: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在这句话说出来之前很多年,知识分子一直是挨批斗的一部分。
台下很多人都哭了。中国农科院院长金善宝哭着说:我 82 岁了,从今天开始要当 28 岁来过。
有个33岁,来自工程兵部队的军官也哭了。几年后,他下海创建了一家公司,名叫华为。
随着各种各样的报道和宣传,全国人民都知道了科学的春天。
小朋友们都被父母教育说:长大了你要当科学家。
科学一下子成为了全民追捧的风口,似乎现代化很快就会到来。
可是,在上一个风口里,人们喊的还是: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
参与大跃进大炼钢的和追捧科学的,就这样变成了同一批人。
在大会召开的消息公布后,不到一周的时间,中科院就收到全国各地邮来向大会献礼的五百多件礼物。
其中有科学论文,有设计图纸,还有近百种祖传的中医秘方。
01
科学的春天成就了一篇全民爆款,那就是徐迟写的《哥德巴赫猜想》。
《人民文学》为了响应全国科学大会,找到了擅长写报告文学的浙江人徐迟,请他写一篇报告文学。
这篇报告文学的主人公必须是科学家,而这位科学家需要积极向上,不肯屈服,虽不是工农子弟兵却又有着革命精神的。
在筛查后,他们选择了青年数学家陈景润。
陈景润长相文弱,身材消瘦,在文革中经受了磨难却依然继续研究。更关键的是不久前刚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的1+2难题,实现了欧美都没有做到的突破。
为了描述陈景润的专注,徐迟写他在走路思考问题时一头撞上大树,反问是谁撞了自己。
这个例子很快成为了无数小学生作文中的优秀素材。
用现代话说,《哥德巴赫猜想》一举成为了70年代末的全民爆款。人民日报和光明日报等大V纷纷转载,陈景润成为了家喻户晓的科学英雄。
可问题在这篇文章出生前就存在了。
徐迟在向陈景润咨询何为哥德巴赫猜想时,陈景润以为徐迟能听懂自己在说什么,于是讲了一个多小时,而徐迟没听懂也没有打断。
导致的结果就是,徐迟在文章里用简单朴实的初中数学讲了一下何为哥德巴赫猜想。
文章发表的时间,正是大批知青返城,痛感时光浪费的时候。
这些50后和60后们在本该学习知识的时候下了乡,好不容易回到城里,这时候社会高呼的口号又成了“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读书”,和“科学知识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哥德巴赫猜想》和陈景润的爆火,中科院数学所很快就接到了以麻袋为单位的来信。
信有薄有厚,每一封都是民间数学家们破解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
数学所拆开这些来信,审读证明,认真回信,告诉他们证明是错的。
在看了几千封信,发现没有一封有哪怕起码的数学常识后,数学所就学乖了。
后来,一听到是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来信,他们干脆扔在收发室不管。
除了写信,还有人不断的去数学所拜访,目的是亲自汇报他对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过程。起初数学所也派出研究员跟他们探讨一下,后来也拒绝了这种行为。
拒绝方法是:出了十道高中知识的数学题,然后把答案给门卫师傅:
如果还有人上门说自己解决了哥德巴赫猜想,那就让他解一下这几道数学题,全解出来了就可以进所里讨论一下。
问题解决了。
02
1966年,初中毕业的辽西农民张文在村头的大喇叭里听到了列宁、恩格斯、黑格尔等人的名字。
这些名字,从此注定了他的一生。
十八年后的1984年,张文给大哲学家冯友兰写了一封信。
信里是这么写的:我是一个初中毕业的农民,一个哲学爱好者……我现在发现有很多哲学问题不可解,您能不能帮我买点资料?
没多久,一摞哲学经典真的从北京邮来了。不久,冯友兰女儿冯宗璞还给他写了一封信:我爸爸现在身体不好,眼睛也近视,需要一个帮他读报的人……你愿不愿意过来?
于是,这个全县唯一订阅几种哲学杂志的农民来到了冯友兰身边,负责给他念《参考消息》,这一念就是六年。
在冯友兰去世后,张文离开了北京,回到老家开始写属于自己的哲学书。
十几年后,这本书写出来了。它叫《语法词项概念的综合与分析的辨证逻辑》。
为了出这本书,老张不得不去贷款,信用社说需要亲属担保。小舅子直接警告各个亲戚:谁都不准给他担保,不许支持他鼓捣这玩意!
老张毫不气馁,他认为:
历史上搞哲学的大哲学家基本都是命运坎坷,经受很多阻力最后才研究成功的。
哲学就是这样,康德,尼采,叔本华都是终身不娶,黑格尔45岁才结婚!跟他们比,我吃的苦还不算多!
老张名片上的头衔是:
东西方艺术家协会思维艺术研究会(美)副主席兼高级研究员、北京人文大学沈阳文学苑特约研究员兼任《人文大学报》特约记者、《语法词项概念的综合与分析的辨证逻辑》一书作者
如今,这本书在孔夫子上还能买到。其中一家二手书店的推介语是:
冯友兰助手、“农民工哲学家”20年的求索
你一定想不到,这本书的支持者还真不少。
2005年它印了第一版,之后在06,08,09年又重印了三次。
我翻开这本书,看到其中一行写的是:
因为以第一级的宾词相同的复合命题中的主词概念的直言判断为前提的语法词项概念之间的综合推论的转化传递关系与以最高一级的宾词相同的复合命题中的宾词概念的复合判断为前提的语法词项概念之间的分析推论的转化传递关系是互为前提和结论的。
共有111个字。
我的同事吕蓓卡读完差点窒息昏倒。她喘着大气说:
以后俺们少林寺招聘,首先要看应聘的能不能一口气读完这句话。
心肺功能不好的一律不中。
03
2016年2月,美国两个天文台宣布: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的100周年后,引力波被首次观测到。
理论上存在的引力波通过实验被证实,这是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胜利。
但在有些人看来,这也是我国的胜利。是双赢。
他们在微博上翻出了一段视频。
那是2011年,辽宁著名民间科学家郭英森参加天津卫视《非你莫属》节目的现场,亲口说出了引力波三个字。
要知道,这块大地上,科学水平上一次的飞跃,还是2003年范德彪开彪哥解梦馆,给辽宁省带来了奥地利国的精神分析。
只有初中学历的郭英森之前是在抚顺煤气厂做木匠,后改行管道维修工。
在1994年8月的一个夜晚,他相信自己看到了UFO,由此成为了UFO研究者;又果断地转到物理学,开启了科学生涯。
在这档求职节目里,郭英森很诚恳的说:希望在座的各位高瞻远瞩,让中国成为20世纪真正的创新型国家。
一边说着,他拿出了他的构思图,告诉在座的各位老板:
我发明了几个新理论,这些东西合集到一块,就会产生新科学。
一旦应用,未来的各种车辆都可以不用车轮了。
人的生命可以无限延长,你就是一个活神仙。
……
在郭英森自我介绍时,节目下方的滚动栏里写着的是:德云社春晚,精彩不间断。
一句话还没滚完,主持人就打断了他。
不仅如此,老郭还被台上的老板,台下的观众狠狠的嘲笑了一把。
节目嘉宾方舟子更是告诉老郭,你那根本就不是科学。
所以,这次美国宣布发现引力波后,这条微博下面的评论都是:无耻的主持人,打压科学家,你凭什么不尊重别人的梦想,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这类支持老郭的声音。
老郭从此还得了一个外号:“诺贝尔哥”。
写黑道往事的孔二狗和陷入中年危机的姚晨都转发了这条微博,连官方号的法制晚报也转发了。
老郭其实并不孤单。
早在几十年前,老郭就经常给国内各大科研机构寄信,呈上自己研究多年的论文和材料,而各机构也经常热情地回函给他。
比如1998年,国防科技大学政治部给他的回信里这么写道:
郭英森同志:
您好
为您的精神所感动。
您随函寄到的材料及论文,我们已按严格的手续呈至校首长,送到有关专家处阅读。他们都为您的新发现新成果表示庆贺,尤其对您来函中字里行间所流露出的崇高的爱国热情所感动!
但苦于我校不开设这门专业,专门从事着这方面研究的人员几乎没有,也不可能因此而在较短的建立起这门学科。
鉴于此,我们将您的函件退回。在我校规模和学科建设方向不能满足您的要求的情况下,您是不是可以与北大,清华等有深厚基础的院校建立联系,发展您的事业。
此致 军礼
今天我们不得而知,郭英森到底给国防科大寄去了什么。他自己也从来不说。
只能查到,一年前,他在我国著名科学权威刊物《飞碟探索》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标题是:
《外星飞船动力物理学原理》
04
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保质期。
上节目的2011年,可谓是郭英森的命运转折之年。
他作为民科的第一次出名,就是那年拉横幅在北大清华的校门前打擂台。
横幅上写着:卖肝卖肾,为争诺奖。
北大物理学院一个叫雷弈安的副教授和老郭聊了几句,告诉老郭:你这是谬论。
老郭告诉雷教授,啊不,雷副教授,你的物理学是错的。想看明白我的理论,得按照我的物理学来。
同在2011年,我国民间科学界还发生了另一件大事:上海交大一座教学楼拔地而起。
它叫:廖凯原楼。
廖凯原是印尼华人,有纽约法学院(NewYorkLawSchool)的法律博士学位。
需要看清的是,这个纽约法学院并不是纽约大学(NewYorkUniversity)法学院,就像哈佛并不是哈尔滨佛学院的缩写。
它是纽约州的私立学校,在全美的法学院里排到一百以外。而且这个法律博士也不是真的博士,仅仅是专业学位,准确说是修课式硕士学位。
1989年,廖凯原和妻子合伙买下了一家软件公司的下属部门软件屋,并将其改名为国际软件屋。
借着互联网风口,这家软件公司越干越大。如今一年的营收是45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315亿元。
如今廖凯原与妻子已经离婚,但他成为了这家软件公司的非执行董事,和百分之四十的干股。
2005年到2011年,他通过基金会,先后向北大政府管理学院、北大法学院、清华和上海交大各捐了一栋教学楼,都用自己的名字命名。
没过几年,廖凯原就得以在清华和北大开课教学,而且这门课还算学分。
清华一个学分,北大为了赢隔壁学校,给了这门课两个学分。
开课的题目是:《中国法律思想史专题:在法治和天命的框架下》。
看起来波澜不惊。
可他的学术发布会题目是《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就算爱因斯坦活到今天也得一脸懵逼。
下面这张图,是廖凯原在北大宣讲《轩辕反熵运行体系2.0》时,使用的PPT:
同是到北大打擂的民科。
一个站在校门外卖肝卖肾,一个站在讲台里发号施令。
所以说啊,有钱真的是可以为所欲为的。
05
时代在发展,祖国在进步。跨入网络时代后,民间科学家们的手段也越来越多。
从给各大科研机构写信,被动的等待答复,进化成了主动出击。
从年龄上,可以发现,还是那一批人。
这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一份专利申请。
可惜的是这么厉害的专利,居然被国家驳回了。身为专利的发明人,东北人李海波十分不服。
李海波大概是民间科学家之中学历最高的之一,80年代就大学毕业,虽然学的是俄语。
但这不妨碍他把古玩市场上看到的一副太极八卦图跟飞碟联系起来。更不能阻挡他通过睡觉,做出了这项伟大的发明。
2010年,李海波闯荡北京,租了个没有阳光和厕所的小房间。他决定在这里研发他的飞碟,方式就是睡觉。
想到头疼就睡觉,无意之间醒来就有灵感了。我就把问题列成单子放在床头,睡了半年多之后,“太极飞碟”的设计就成型了。
除了太极飞碟,他们的研究还涉及到农学这种为国为民的领域。
这位发明者丁紫波,是一位1964年出生的农民。用他的话说:
一次,他与父亲四处托人想买低价化肥,没想到,还是买了高价肥。那时,丁紫波就产生了发明一种不用施肥的农作物的念头。
当然他的研发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眼里没有成功,所以他后来还试图研发量子稻,量子超级稻,补脑稻和量子农作物。
除了这二位,其他的民间科学家也不甘落后。
这家神奇的公司,是一家动漫公司。
此方法可总结为:蒸完桑拿,用醋泡澡。
申请人是广西的。听说广西有个叫巴马的地方,靠卖矿泉水都赚翻了。
这位宋国强老师可能是在吃烧烤,喝啤酒吃大蒜的时候返老还童了。不过也解释了为何现在东北有这么多的精神小伙。
我细细的看了配料表。
如果真的经常吃这种由肉豆蔻和山姜,丁香等香料混合的药丸,能不能返老还童我不知道。
但要是火化了,肯定会很香。
06
这几天,新一届诺贝尔奖评选的消息在各种刷屏。一个又一个的获奖科学家赚足了全世界的眼球。
不知道,中国千千万万的民间科学家群体,那一代被大炼钢铁和科学春天激励过的人,是否能有朝一日,金榜题名。
北京师范大学有一位名叫田松的教授,常年跟民间科学家打交道。用他形容其中一位的话说:
我发现这是一个刻苦的人,一个爱思考的人,一个勇于为事业献身的人,一个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几乎一无所知的人。
太刻薄了。
我想,一个人有梦想并为之奋斗一生,大概也是幸福的。起码,他记得自己这辈子做了什么。
这样,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碌碌无为而羞耻。
不知为什么,我又想起了那位冯友兰的助手,来自辽西的农民老张。
前些年,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老张说了自己最大的愿望:
获得诺贝尔哲学奖。
记者告诉他:诺贝尔并没有哲学奖。
老张不肯认输:这个哲学奖可能是没有,但社会学奖应该是有的吧。
他说,想把这本书推向全社会,再找人翻译成外语,拿到国际上去。
我拿着《语法词项概念的综合与分析的辨证逻辑》问了我的同事,七八国英文张口就来的will,能不能帮忙翻译。
will翻了一下书,说:
不行,我怕辱华。
∞
往期精选
讲有温度的故事
帮你理解这个世界
读者加群
请加越妹微信 :crosseight01
转载,合作
请加8妹微信:crosseight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