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 | 叶嘉莹:《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



《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


叶嘉莹    著

商务印书馆 

定价:65.00元


《性别与文化》是叶嘉莹先生第一部专论古代女性词人及其词作的著作。书中引进西方有关性别之论述,从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的角度,梳理了中国女性词作的美感特质演进之路。


叶嘉莹先生作为杰出的古典诗词研究者,数十年来所讲授的一向以男性之作品为主,甚少涉及同为女性的词作家及其作品。个中缘由,在商务印书馆2019年6月出版的《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一书中可以找到答案,同时,这种情况也在本书中被打破了。《性别与文化》集合了叶先生多年来对历代女性词人词作及其美感特质的所述所论,可称是叶先生在这一方面的第一部专著。


书中“性别与文化”的概念,从源头上看来自于西方文学理论中的女性主义著作,特别是茱迪丝·伯特勒《性别困扰》(Gender Trouble)一书。“gender”一词虽也是性别之意,但其所指偏重于社会文化方面的性别,由此带来的启示最终确立了本书的立论依据。



对诗之传统的背离与继承


若从诗之“言志”和“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传统来说,早期《花间词》中的男性之作但作“空中语”,乃是对这一传统的背离。而女性叙写同样的内容,由于是直写自己的情思,却恰好是对这一传统的继承。然而,由于早期词作皆属歌筵酒席上供诗人文士取乐的歌辞之词,却使妇女在词的写作方面受到了更大的拘限。因此,《花间词》中绝无妇女之作,《敦煌曲子词》和《全宋词》中除去歌儿伎女之作外,只有少量女子在遭受极大的苦难和不幸时留下的单篇悲泣哀诉之作,李清照和朱淑真之类属于凤毛麟角,直至明清以后这种情况才稍有变化。


由此,本书便由早期敦煌曲中的无名氏及两宋具名的歌伎之词而下,分析评述了历代女性之词的美感特质,包括良家妇女偶因一些重大遭遇而作的不成家数的哀歌,两宋有专集传世足以成家的女性代表作,晚明德才色并重的性别文化背景中的才媛作品。此外,附录中的两篇讲稿还涉及了徐灿、沈祖棻、双卿等不同身份、不同时代的女性之作。



新的评赏标准如何确立


不独妇女之写作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对女性作品的评赏也受到了以男性作品为衡量标准的拘限。因此,透过性别与文化的探讨途径,为女性词之美感特质构建一个理论框架和评赏标准,也成为本书的目标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因素不可忽视:其一,女性词作为少数的弱势,其美感特质无可避免地时时受着男性词之风格演化的影响,比如叶先生此前提出的男性《花间》词之双重性别的美感特质,在女性作品中也无可避免地呈现了出来;其二,时代政治与社会风习的改变既会作用于男性,转变男性对女性写作的观念,又会作用于女性自身,改变其对自己写作的观念,从而影响着女性词作的美感演进;其三,西方关于性别文化之论述,如“阴性书写”与“女性语言”,也是探讨女性词之美感特质时所必须注意的。



以早期歌伎之词为一隅


女性之词以词体之开始为开始,这个时期的良家妇女根本不敢从事词之写作,因此流传下来的都是歌伎之词。这些词因歌伎文化层次及交往对象不同,表现为不同的风格和美感。


敦煌曲中的歌伎之词,毫无理论概念,以最真诚质拙的语言,颠覆了那些男子假借妇女口吻叙写女性情思的谎言,其出发点并不像西方女性学者那样一意“颠覆”父权中心的语言模式,但客观上产生了这样的效果。《菩萨蛮》(枕前发尽千般愿)、《雀踏枝》(叵耐灵鹊多瞒语)两词,因作者熟于音乐之拍板节奏,灵活根据乐律的高低缓急,自由增加衬字,以俚俗的口语,传达了鲜活有力的感情生命和坚毅深厚的真情誓愿,与西方女性学者所谓“女人的话”的特质颇有相通之处。


菩 萨 蛮


枕 前 发 尽 千 般 愿

要 休 且 待 青 山 烂

水 面 上 秤 锤 浮

直 待 黄 河 彻 底 枯


白 日 参 辰 现

北 斗 回 南 面

休 即 未 能 休

且 待 三 更 见 日 头


(红色为“衬字”)


《全宋词》中所著录的乃是与文士往来的文化层次较高的歌伎之词。这些作品虽受文士“男性书写”的渐染,易于陷入鹦鹉学舌的困境,但对于那些创作背景并无性别与身份的限制的咏物之词,女性作者纯以个人才能心智创作,其中不乏与男性作品相颉颃的佳作,如严蕊《如梦令》(道是梨花不是)一词,甚至在其中显露出了后世明清女词人逐渐发展出来的双性写作之才能。而对于一些单纯自写心事的词作,如严蕊《卜算子》(不是爱风尘),更是展现出自身女性语言与女性书写的特质与风格。


如 梦 令

严蕊

道 是 梨 花 不 是

道 是 杏 花 不 是

白 白 与 红 红

别 是 东 风 情 味

曾 记    曾 记

人 在 武 陵 微 醉




叶先生集女性、词人、学者于一身,对女性词从早期歌伎、良家妇女到两宋名家、明清才媛,进而至于现代史家、学者之词的发展,分别做出了深细的评赏与平允的衡量。更令人动容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叶先生始终饱含着对古代女性词作中所蕴涵的追寻向往、苦难悲歌的理解与同情,以及对现代女性词作之能表现兴亡历史、时代关怀的倾心与尊敬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在几个主要章节中,叶先生以其深厚学养,对书中涉及的作品作者的本事进行了细密的考证和分析,这也是不可忽视的。



《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

长按二维码进行识别即可购买本书

《弱德之美:谈词的美感特质》

  长按二维码进行识别即可购买本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新书速递 | 叶嘉莹:《性别与文化:女性词作美感特质之演进》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