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8部中国当代学人随笔(光启文库)


 📖


《光启文库 · 随笔》

当代知名学人送给所有爱书人的

思想下午茶


汇聚各领域优秀学人著述

展现当代读书者应有的品质

把脉中国社会精神世界

优化国人知识结构与文化品质

让学术服务生活、滋养生命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光启文库 · 随笔》


《浮生·建筑》阮昕 著

《观念的视界》李宏图 著

《西神的黄昏》江晓原 著

《难问西东集》徐国琦 著

《思随心动》严耀中 著

《文学的异与同》张治 著


《学术的重和轻》李剑鸣 著

《社会的恶与善》彭小瑜 著

《一只革命的手》孙周兴 著

《徜徉在史学与文学之间》张广智 著

《藤影荷声好读书》彭刚 著

《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汪民安 著


《凌波微语》陈建华 著

《希腊与罗马:过去与现在》晏绍祥 著

《面目可憎:赵世瑜学术评论选》赵世瑜 著

《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罗志田 著

《随缘求索录》张绪山 著

《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詹丹 著





 📖


1.《浮生 · 建筑》


上海交通大学光启讲席教授

设计学院院长阮昕

讲述善用建筑,提升生活品质

安顿内心的方式


通过建筑的物、人与事围绕“浮生”与“建筑”这对亘古不变的矛盾对人珍贵的内心世界和外界的分心做了眉批



点击书影  了解更多
本书以建筑为载体,透视人生的问题:人渴望定居,又总是向往游牧般的自由生活,建筑则一直被用来摆平人类内心安居与浮生的矛盾。
作者以十余年来的八篇学术散文札记为基础,围绕建筑中“天”的含义、建筑内部构成与外部世界及居者内心的关系、作为人学的建筑历史、建筑的人文之本、民间建筑中的人类学、“现代性”在建筑和人生活中的疑问等主题,对古今中外建筑中的物、人、事进行梳理比较,引领读者思考以上人生哲理,体现了“文虽浅近,其意则深”的学术追求。



阮昕,上海交通大学光启讲席教授(建筑学)、设计学院院长,悉尼新南威尔士大学长聘教授。著有Allegorical Architecture(《寓言建筑》,2006年),New China Architecture(《新中国建筑》,2006年)等;合作编著Topophilia and Topophobia(《土地恩怨》,2007年),Skyplane(《天空面》,2009年),Hand and Mind(《手与思》,2018年)等;与那仲良(Ronald Knapp)联合主编Spatial Habitus(“空间习性”丛书)。




2.《观念的视界》


多年来在从事欧洲近现代历史研究中

一些读书体会和偶得

在时空的转换和比较的视野下

冲击与激荡着自己的内心世界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收录了作者20余年来48篇随笔性文章,涉及欧洲近代史、思想史的研究,学界同行著作的评论,对全球化时代历史进程的剖析,以及对历史教育的思考等。


作者游走于古今中外的人事间,穿行于中西不同的空间里,耕耘在教书育人的园地中,不仅努力保持着思想与历史之间的平衡,历史与当下的互动,而且以“世界公民”的角度对如今“大转型”时代中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解析与反思,体现了其对时代与文明的关切之情。



李宏图,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外现代化进程研究中心研究员、通识教育中心核心课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全球思想史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欧洲近现代思想文化史与社会史,著有《西欧近代民族主义思潮研究》《从“权力”走向“权利”》《密尔〈论自由〉精读》《语境·概念·修辞》等,主编“剑桥学派思想史译丛”“剑桥学派概念史译丛”和“欧洲思想史译丛”,发表文章170余篇。




3.《中国的近代:大国的历史转身》


近代的中国,转身还在继续

却首先是从历史走来

入选2019年8月“解放书单”


偏重古代的通论、近代中国的重要转变

着重处理“中西新旧”四字的关系

梳理中国在近代化过程中一些基本层面的转型情况展现近代中国的脉络渊源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立足于文化眼光,借助历史想象,观察“中国的近代”,述说一个大国如何从历史转身。全书大体分为五个板块,分别是偏重古代的通论、近代中国的重要转变、以千年为计量单位的历时性大事件评述、一组重要著作的书评以及近代的学术和教育。本书着重处理“中西新旧”四字的关系,展现近代中国一些基本层面的特异性及其不得不如是的脉络渊源。出版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和学界关注,三个月内即售完第一版,现已推出两个版本。 



罗志田,普林斯顿大学博士,四川大学杰出教授,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著作有《道大无外》《再造文明之梦:胡适传》等二十余种,在《读书》《二十一世纪》《战略与管理》《开放时代》《万象》《文化纵横》等刊物发表文化与学术评论百余篇,为《南方周末》《中国新闻周刊》等撰写小评论百余篇。



4.《西神的黄昏


西方之神的没落从科学神话开始一本具有全新观点的科学史之书破解科学神话寻觅“真正的科学”面貌还科学以真,还“真”以真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长期以来,“西方之神”以西方现代科学的至高无上地位为背书,掌握了全球范围的文化话语霸权,对世界各国人民进行洗脑,但它不应拥有此种地位。《西神的黄昏》,意为“西方之神的没落”。本书不再通过谈论或历数祖先的伟大成就这种收效甚微的路径去塑造某种“东方之神”,去西方神殿里叨陪末座;而是试图通过科学祛魅、揭出神刊真相并谋求溯源悟真的方式,去解构“西方之神”,将其拉下神坛,呼唤读者结束在精神上跪拜西方的自卑状态,以此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



江晓原,上海交通大学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科学史与科学文化研究院首任院长。曾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首任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是中国第一个天文学史专业博士,并于1999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创建了中国第一个科学史系。在国内外出版专著、文集、译著等百余种,长期在京沪报刊开设个人专栏,发表大量书评、影评及文化评论。其科研成果及学术思想在国内外受到高度评价并引起广泛反响,新华社曾三次为他播发全球通稿。




5.《生命是一种充满强度的运动》


我们,如何才能活出自己?

为什么亲密关系的核心是友谊?

个人经验有普遍性吗?

人,有没有不去做的潜能?


我们可以

追寻哲学家、艺术创作的真实

追寻现实世界、观念世界的真实


这是思想的充满强度的运动

也是生命追寻真实的充满强度的运动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是汪民安教授最近几年关于当代西方哲学、当代艺术和当代文化的学术随笔集。既有对本雅明、德勒兹、罗兰•巴特、福柯等人的评论,也有从文艺复兴绘画到当代影像和装置艺术的讨论,以及对种种文化现象的分析。分为五个主题:同代人、绘画、福柯、艺术何为、友谊与潜能。当代性是贯穿其中的线索,体现出知识分子和艺术家是如何通过他们的作品对当代进行潜在思考的。



汪民安,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主要从事当代文化理论研究。已出版中文著作有《福柯的界线》《尼采与身体》《什么是当代》等11部,英文著作有《论家用电器》(Routledge);主编《生产》丛刊与“人文科学译丛”等。




6.《难问西东集


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关联

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与影响

美国的亚太扩张与均势外交政策等

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剖析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收录了作者30年来18篇重要的学术论文,内容涉及美国史、国际外交史、中美关系史、史学研究方法等。其中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与中国的关联、越南战争的现代记忆与影响、美国的亚太扩张与均势外交政策等进行了深入而精彩的剖析,发人深省。
作者在书中与读者分享了阅读天下书的体悟,为读者解读了历史上重大的国际事件,展现了所有的历史都是国际史和共有历史这一观点,体现了书名中“难问西东”的视野与情怀。



徐国琦,哈佛大学历史系博士,香港大学嘉里集团基金国际化历史讲座教授。著有China and the Great War (《中国与大战》,剑桥大学出版社,2005年),Olympic Dreams (《奥林匹克之梦》,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年),Strangers on the Western Front (《西线战场陌生客》,哈佛大学出版社,2011年),Chinese and Americans(《中国人与美国人》,哈佛大学出版社,2014年),Asia and the Great War (《亚洲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牛津大学出版社,2017年)等。




7.《随缘求索录


本书脱去了陈腐的匠气

亦庄亦谐,严谨而不失幽默

将深刻的洞见与灵活、新颖的表述结合起来

既能启人思考,也能让人体会文字的美感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为《光启文库•随笔》之一,主书名《随缘求索录》得自屈原《离骚》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本书收录著名学者张绪山在学问追求上的思考文章,共40余篇,是作者“生命机缘留下的痕迹,部分地反映了我的情感与爱好”。本书按照“科学纵议“”史学杂咀”“时说漫评”“学林琐记”“萍踪遐思”等主题展开。部分文章已在报纸或期刊中发表,获得知识界的好评;部分新撰写的文章,反映了作者的一些新思考,有助于开阔历史学、文学等研究新路径。



张绪山,山东寿光人。曾留学希腊,现为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清华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人文学科)委员;北京大学希腊研究中心学术委员,南开大学东欧-拜占庭研究中心兼职教授。研究领域涉及欧洲中古史、拜占庭史、中西交流史等。著有《6—7世纪中国和拜占庭帝国关系》《中国与拜占庭帝国关系研究》《史学管见集》等;译有《东域纪程录丛》《封建社会》《何为封建主义》《国王神迹》等。



8.《学术的重和轻》


历史之“重”与文笔之“轻”竟如此完美结合

美国史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剑鸣
兼顾学术性与可读性


通过一本谈学术的书

感悟一种所有人都能

兴会淋漓的生命感悟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为学术随笔集,收录作者最近十余年的学术短论、研究札记、讲演稿及访谈等文章二十余篇。其中既有对中外学术状况及研究方法的观察和思考,也有对史学前沿问题的述评和讨论,还有对过往学术生涯的追忆和感悟。


作者欲以灵魂而流畅的笔触表达厚重的学识,力图在学术的“轻”与“重”之间搭建一座桥梁。书中所谈虽多为严肃的学术问题,但也可带来阅读的轻松和愉悦,掩卷之际,或许能对其学术旨趣有会心之感。



李剑鸣,历史学博士,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曾任教于湘潭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大学,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世界史)成员、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著有《历史学家的修养和技艺》《美国的奠基时代1585-1775》《文化的边疆:美国印第安人与白人文化关系史论》等。 




9.《社会的恶与善》


一部谈论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短文合集

百篇雄文  百篇关怀

结合中外历史的事例和典故

议论社会文化现状

在历史的长河中看清社会的恶与善


对民国的、共和国的以及外国的历史,如果我们能够有一个客观冷静的调查研究和细致平衡的深入理解,我们对当下身边的一切,就容易有一个平和乐观的态度。

—— 彭小瑜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作者尝试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谈论现实问题,希望能借此帮助人们更加清楚看到社会的恶与善,但是决不希望人们因为看见和感触到恶变得心情沮丧和悲观。



彭小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著有《教会法研究》《基督教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和《世界史》(古代卷中古部分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获北京市和教育部文科社会科学一等奖和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排名第二),北京市优秀教育工作者。长期从事中世纪和近代西方基督教历史和思想文化研究,并在过去几年内担任《北京青年报》专栏作家,就历史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对话发表时事评论和学术随笔,颇得一般读者,尤其是知识阶层读者的喜爱。 




10.《文学的异与同


出入经史,文涉中西,锺书遗韵,书心雅趣!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辑录文章20余篇,分作三辑。第一辑以中西文学交流为专题,涉及经典翻译中的底本来源和文化交流中的疑难之处。第二辑以钱锺书手稿研究为专题,进一步深入探讨中西文学交流中的问题。第三辑主要围绕对学术史、文学史、翻译史内部脉络之研究而展开,绝大多数都与近年的书籍出版相关。
书题“文学的异与同”,力图体现作者本人对于文学研究的理想:一是从中西不同的文学史传统里通观其变,再把握其中不变、固有的因素,由此揭示彼此间的互为启发和参照;二是通过对具体文本的解读和研究史的梳理,阐发“文”与“学”的异同之辨。



张治,1977年生,山东淄博人。北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为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译作有《西方古典学术史》等,著作有《蜗耕集》《中西因缘:近现代文学视野中的西方“经典”》《异域与新学:晚清海外旅行写作研究》《蚁占集》等。



11.《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


在人与书的有分有合中为读者打开一片基于人的情怀而来的思绪飞扬的空间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诗性之笔与理性之文》为光启文库中光启随笔集之一,收录作者十多年来对文艺作品、历史、教育等领域的学术短评、访谈稿、序言及所感所忆,全书围绕着人与书,为读者打开了一片思绪飞扬的空间。作者詹丹为上海师范大学古代文学教授、中国红楼梦研究专家。全书文笔流畅,质量较高,可读性强。



詹丹,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红楼梦学会副会长,上海古典文学会副会长。著有《红楼梦与中国古代小说再阐释》《语文教学与文本解读》《阅读教学与文本解读》等。




12.《徜徉在史学与文学之间》


落墨于“文史之间”

笔力虬劲而深  落语生动而约

读之兴会酣畅  为不可多得之好书


既适合史学研究者

也吸引文学爱好者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是作者近年来的学术和文化领域方面成果的结集,大体可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并以某一篇名作为小标题:


  • “守望”:是关于中外史学的一些思考,而侧重对西方史学的思考。但述史体例大多文学化(散文化)了,属学术随笔之类。


  • “无花果树下”:集中反映了这一两年作者“不务正业”,属于跨界于散文创作而又情系学术的一些文章。

  • “最是长相忆”:散文体例,多为对士林交游往事的追忆。

  • “让克丽奥走向坊间”:含括近年来的书评、序文等。



张广智,196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本科。为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著作有《西方史学散论》《超越时空的对话》《克丽奥的东方形象》等十余种;发表论文和文章约300余篇;主著《西方史学史》;主编六卷本《西方史学通史》等。承担并主持国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和上海社科项目多项。论著曾获教育部一等奖和三等奖各一项,获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术成果奖多项。 




13.《藤影荷声好读书》


如何从历史的记忆中了解过去

如何读大学、读社会、读人生


清华园景色之写照

以真切、晓畅的文字

展示读书为现代人带来的喜悦和满足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为学术随笔集,收录作者近十年来所“说”、所写的一些涉及当代史学理论、史学思想的学术前沿或学术论争的演讲和文章,以及一些与校园生活、大学教育相关的具有公共性的话题的评论。“藤影荷声”意寓着整个清华园校园景色的写照,饱含着作者对这里的深深喜爱与眷恋之情。



彭刚,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思想史和史学理论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著有《叙事的导向: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的考察》《西方思想史导论》等,编译有《后现代史学理论读本》《自然权利与历史》。




藤影荷声之馆


“藤影荷声之馆”又名“空轩”,为国学大师吴宓所取。吴宓是钱钟书的老师,是中国比较文学之父。他在这里除以《学衡》、《大公报·文学副刊》主编身份撰定论文无算外,还撰成《空轩诗话》50则、《空轩诗》12首。


14.《凌波微语》


如何在历史的复杂性中探究“文心”

看懂人性?


借“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一句

史料与理论、文学与诠释

文学文化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

对国内外求学和研究经历的深情回顾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收录了作者近20年来的学术随笔,凡24篇,既有针对中国近代思想史、都市文学与视觉文学等议题的讨论,涉及史料与理论、文学与诠释,以及文学文化跨学科的方法论问题,又有对国内外求学和研究经历的深情回顾。本书以“微语”讲述自己的求学之旅,轻巧生动,又不失严肃。



陈建华,复旦大学、哈佛大学文学博士,香港科技大学荣誉教授,现任复旦大学特聘讲座教授、上海交通大学致远讲席教授,著有Revolution and Form: Mao Dun’s Early Novels and Chinese Literary Modernity,From Revolution to the Republic: Chen Jianhua on Vernacular Chinese Modernity,及《中国江浙地区十四至十七世纪社会意识与文学》《古今与跨界——中国文学文化研究》《文以载车——民国火车小传》《陆小曼·1927·上海》,另有文学创作《陈建华诗选》《去年夏天在纽约》《乱世萨克斯风》《灵氛回响》。




15.《面目可憎:赵世瑜学术评论选》


面目虽说可憎,其实耿直批评;
如是有益学术,还请诸君共正。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选自作者30多年来的学术随笔,共25篇,约20万字。内容涉及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与民俗学等议题;在方法论方面,涉及史料与理论、文本与诠释和文学文化跨学科等广泛问题。书中不乏作者与沈艾娣、郑振满、刘志伟、杜正贞等当代学者的对话,也有着作者对汤因比、黄仁宇等重要思想家、史学家及其作品的诸多思考,诚能满足历史学与民俗学等相关领域读者的需要。书中还收入了几幅作者自绘的插图,以飨读者。



赵世瑜,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先后出版《在空间中理解时间》《小历史与大历史》《狂欢与日常》《吏与中国传统社会》等著作,主编《大河上下》《长城内外》等论文集,翻译《神圣罗马帝国》《剑桥插图中国史》《欧洲史学新方向》等译作,并发表论文百余篇。




16.《希腊与罗马:过去与现在


雅典代表智慧斯巴达代表秩序罗马代表辉煌人类的伟大闪耀在此书的字里行间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本书为作者的学术随笔集。全书共19篇小文,其中包含比较严肃的学术论文,但大部分是介绍西方古典学的短文,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部分。前7篇涉及古典世界的历史与传统,特别是雅典和斯巴达传统,以及近代早期关于罗马共和国的观念。中间10篇收入对今人著述的评介,介绍当代人从不同侧面认识古典世界的理论、方法、成绩和问题。它们既指涉现代人认识古代世界的历程,也带有不同时代的烙印。最后两篇意在说明译作对中国认识古典世界的重要意义。无论是全面、深入地认识古代世界,还是希望在研究上有真正的突破,学界都离不开基本的资料建设,而学术翻译的意义,正在于把最重要的史料、前沿的研究成果,直接推介给汉语世界的人。



晏绍祥,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古代史专业委员会会长。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尤其是古典世界历史、古典传统在西方世界的演变等领域的研究。





17.《一只革命的手》


孙周兴近年来写就的随笔

作为尼采和海德格尔研究的大家

孙教授在书中既论述深刻绝妙的德国思想

又关切蓬勃发展的汉语哲学

还兼及学林掌故与时事评论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收录作者近几年的思想随笔,也包括部分演讲稿,内容主要涉及作者多年重点研究的尼采和海德格尔哲学、当代汉语哲学和学界的人与事,以及日常生活世界的事件和感受。书名传达出作者的一个基本信念:无论哲思还是生活,都需要有一种革命性的理想和精神,而所谓“革命”,乃是在“人总是能够重新开始”意义上讲的实存哲学的开创精神。




孙周兴,1963年9月生,浙江绍兴人。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项目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欧洲思想文化研究院院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等,兼任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德国《海德格尔年鉴》编委等。迄今已出版专著8种,译著30余种。






18.《思随心动


用思想带动心之方向用心思考当下人物世故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一念心动,五荫俱生。”本书作者对中国传统文化里的一些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往复探索,期望通过揭示与阐释其间的对立与统一,引出更多思想上的理解与新意。随笔文章,皆属有感而发,如是而称之为思想活动之痕迹,亦是心绪被扰动之所致,故题名为《思随心动》。



严耀中,浙江慈城人,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特聘教授。已出版著作有《北魏前期政治制度》、《中国宗教与生存哲学》、《汉传密教》、《江南佛教史》(修订本改名《中国东南佛教史》)、《佛教与三至十三世纪中国史》、《佛教戒律与中国社会》、《两晋南北朝史》、《魏晋南北朝史考论》、《宏观与微观视野里的中国宗教》、《晋唐文史论稿》、《华梵杂学集》、《中国古代的婆罗门教和婆罗门文化影响》等。





光启文库简介
光启文库着力收录西方古今智慧经典和学术前沿成果,推动其在国内的译介与出版;同时也致力收录汉语世界优秀专著,促进其影响力的提升,发挥更大的文化效用;此外,还将整理汇编海内外学者具有学术性、思想性的随笔、讲演、访谈等,建构思想操练和精神对话的空间。

文库分光启学术·经典、光启学术·青年、光启学术·随笔、光启讲坛、光启读本、光启译丛等系列;努力构筑优秀学术人才集聚的高地、思想自由交流碰撞的平台,展示当代学术研究的成果,大力引介国外学术精品。



识别二维码 一键购买☟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