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书速递】抵达晚清

夏晓虹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1-10-16


《抵达晚清》

夏晓虹丨 著

商务印书馆

48.00元

  内容简介 

本书为夏晓虹教授的学术随笔,共四辑三十五篇,为“学古拾遗”“明末三大家散叶”“晚清研究一得”“序文小辑”,内有对传统诗文与人物的赏鉴、个人的研究心得等,展现了作者从古代抵达晚清的治学经历。作者在时光年轮中追溯学术生涯中的兴趣点及收获,使得本书清新耐读、余韵悠长。

 作者简介 

夏晓虹   原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国的文学思潮、女性生活与社会文化。先后赴日本、美国、德国、捷克、韩国、英国、马来西亚、以色列、新加坡、法国以及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与地区从事研究与参加学术会议,并在日本东京大学、德国海德堡大学、香港岭南大学客座讲学。著有《阅读梁启超》《晚清文人妇女观(增订本)》等。

 序言 

为这本小书取名“抵达晚清”,不只是出于编排次序的考虑,更重要的是,此一顺序也大体反映了笔者的学术历程。因此,借编辑本书,我也得以重温那些过往的岁月。

读大学时,我的兴趣主要在古代文学。选课更多半集中于唐代,起码听过陈贻焮先生的“三李研究”、彭兰先生的“高岑诗研究”、冯钟芸先生的“杜诗研究”、季镇淮先生的“韩愈研究”,以及吴小如先生的“唐宋词选讲”,连本科毕业论文也写的是《谈杜牧与李商隐的咏史诗》。喜欢唐诗在初学者中很普遍,因为爱好即想望以之为专业,可以理解,但其实未必合适,毕竟彼时接触面太小,无法做出准确判断。

研究生阶段专攻近代文学,虽是唐代文学方向是年不招生的结果,后来却证明,当初多少有些无奈的选择反而相当明智。起码,本人对历史的癖好,可以在这段文学史的研究中尽情施展。而近代原本包含了清末与民初,我的偏好更在晚清,因古今、中外各种矛盾冲突于此时最为激烈。晚清也从此成为我研究的重点,且至今不变。所以,就本人的问学经历讲,确可说是从古代抵达晚清。

不过,北京大学中文系的近代文学教学与大多数学校一样,乃置放于古代文学教研室,讲授先秦以降的古代文学史本是每位教员必须承担的基础课。我的专业背景,只在比其他老师更执意为近代文学留出时间上体现出来。因而,留校初期,我还会不断接到古代文学方面的约稿,从而有了本书第一辑“学古拾遗”中的各篇。

此辑文字中,最早写作的是《黄遵宪〈度辽将军歌〉简析》。还是在读研究生期间,赵齐平老师为北京出版社出版的《阅读和欣赏》(古典文学部分)组稿时,也要我为《度辽将军歌》写一篇。当时非常高兴,因为这是我接到的第一份约稿。其时,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阅读和欣赏》节目正在热播,大受欢迎。于是,电台及时与北京出版社合作,将声音转化为文字,1979年起推出同题系列书籍,照样畅销。不过,在广播出版社(后更名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即现在的中国广播影视出版社)1980年成立后,这套书很快也归口到新“娘家”。北京出版社显然是不愿失去品牌出版物,于是请了赵齐平老师等学者另组班子,继续出版未经广播的鉴赏文稿,一时形成了双峰并峙的局面。我恰在此时参与其事,也算是见证了当年盛行的“赏析热”。

嗣后,应袁行霈老师之邀,我分析过高启的《明皇秉烛夜游图》与张维屏的《三元里》两篇古风;又奉导师季镇淮先生之命,写过张謇的《留别仲弢》、康有为的《庚子八月五日阅报录京变事》以及梁启超的《台湾竹枝词》(十首选二)三篇分析文字。袁老师主编的《历代名篇赏析集成》很快于1988年出版,而暨南大学毛庆耆教授主编的《近代诗歌鉴赏辞典》则问世艰难,我的文稿1990年交去后,历经七载方才印出。其中有近代诗歌读者不多的原因,却也应当与赏析风气热潮已过不无关系。

以上古诗篇目都是由主编指定,并有字数、体例方面的要求。但此辑中也不乏“自选动作”,《木兰诗》的情况记不清了,而关于陶渊明的《和郭主簿》其二,应是由在《文史知识》做编辑的同学胡友鸣邀约,选目倒是自定。二文先在杂志发表,后分别被《中国古代文学自学指要》(语文出版社1987年版)与《先秦汉魏六朝诗鉴赏辞典》(三秦出版社1990年版)收录。另外一种自主撰稿原本是课程作业,如《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小析一篇,记得是为侯忠义老师开设的“文言小说研究”而作;《谈谈〈香玉〉的人物描写》则确定是在周先慎老师的“《聊斋志异》研究”专题课上提交的期末论文,后被周老师收入他主编的《聊斋志异欣赏》(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一书;而作为此辑附录的李金发《记取我们简单的故事》赏析,则是大学三年级时选修孙玉石老师的“中国新诗流派”写的作业,孙老师竟然一直细心保留,日后还编入了由他主撰的《中国现代诗导读(1917—1938)》(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追述这些文字的来龙去脉,也让我一再为师长的扶助而感动。

将这些早年的鉴赏之作翻检出来,当然不只是为怀旧。2009年《历代名篇赏析集成》的再版,以及2013年中华书局出版的《名家讲古诗》、2016年再出插图本,2005年西渡主编的《名家读宋元明清诗》、2017年又出了新版,本人所写陶渊明与黄遵宪二文也有幸入选,这让我感觉此类文章应该还有读者,并因此鼓起勇气,把这些“少作”整理出来献曝。

而第二辑“明末三大家散叶”则是一部未完成之作的残篇。起因是1991年11月,葛兆光为香港中华书局组稿,约我写一本《明末三大家》的小书。样本就是他与戴燕列入“诗词坊”丛书的合撰之作《晚唐风韵》,唯一的要求是采用学术随笔的写法,文字轻松好读。当时说定一年为期,在才大如海的葛兄已觉很宽裕。而我从重读资料开始,4月起笔,至12月不过完成了十一篇,总共才得三万多字,离成书还差得远,只好放弃,自觉很对不起葛兄。

小书虽未写成,我却收获很大。之所以选择“明末三大家”的话题,还是因为读研究生期间,按照季镇淮先生的指教,先从清初作者的诗文集读起,我对顾炎武和黄宗羲下过些功夫,第一个学期所交的读书报告就是《顾炎武的文论与诗歌创作》。此文今日重看尽管稚嫩,也卑之无甚高论,却是我对明清之际的学人与学术产生研究兴趣的开端。接受葛兆光的约稿,促使我更为系统地阅读了相关史料,并将问题细化。当时拟了很多篇目,可惜只开了个头,“三大家”的学术思想基本未能展开,即草草收兵。不过,有这一次的集中写作与资料储备垫底,次年冬赴香港树仁学院讲学时,我竟能迅速准备出“明遗民文学研究”的新课。其中不乏借重此未完稿之处,只因当年看似放松的文笔,写来仍相当持重,因而从随笔到讲稿,转化并不困难。

第三辑终于到达晚清。题名“晚清研究一得”的九篇文章,基本由讲稿与答问构成。实际此辑文字又可细分为两组:前五篇或可谓之近代文学研究通论,后四篇的话题则聚焦于晚清女性研究。

《近代文学史料的发现与使用》乃本人2016年夏退休前,在最后一次课上讲授的内容,可算作我的教学生涯告别演说辞。《近代世变与知识者的文化选择》则是2011年9月、10月间,本人以“特聘教授”的身份在台湾“中央”大学访学一个月,其间参加“世变下的中国知识分子与文化”学术交流座谈会的发言稿。《打开多扇窗口,眺望晚清风景》与《发近代之精微,教前人所未见》是两篇访谈稿,一关注学术研究,一侧重教学实践,都可说是本人的经验之谈。《无可选择,也不必选择》仍然是一篇访谈,对我的学思历程做了简单回顾,放在这里正好可以承上启下。

接下来的四篇文章,《问题与方法:我的晚清女性研究》是2018年11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一次讲座留下的讲稿,总结了本人着力于晚清女性研究的心得。而《我的“晚清女性研究三部曲”》是本辑中唯一一篇真正的文章,原是应《人民日报》编辑之约,以本人的《晚清文人妇女观》《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以及《晚清女子国民常识的建构》三本著作,勾勒我在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路。另外两篇答记者问同样建基在“三书”之上,主体是对晚清女性生活与思想的陈述,也兼及本人的研究思路。

放在最后的“序文小辑”各篇大抵也与晚清相关。张晓原在北大中文系资料室工作,不满足于只是采购图书与编排书目,她也一直留心搜集近代翻译著作。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与反复修改,终于编成《近代汉译西学书目提要(明末至1919)》。2012年,此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我应邀作序,略述梁启超《西学书目表》以来的译著书目编纂情况,以见张书之价值。李静与陆胤则是我指导的博士生,两篇序文亦是为二人经过修订的博士论文出版而写。无论是李著《乐歌中国》,还是陆著《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从其副题《近代音乐文化与社会转型》以及《近代学术史上的张之洞学人圈》,都大致可见各自论述的旨趣。我的序言均抄录了论文答辩前所拟的导师评语,那集中体现了我对该作的学术评价。最后一文是遵师兄孙文光之命,为其编辑自家收藏的师友书札而成的《尺素风谊》撰写的读后感。当时以为是推介文字,完成后,师兄才告知要移用作序。文光兄曾任安徽师范大学图书馆馆长,又是中国近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以龚自珍研究享誉学界,所藏书信多与近代文学研究的会议与辞典编纂有关,故序文放在这里也算合适。

对我而言,从魏晋走到晚清是一种成长。而这里只是采撷了几朵路边的小花,夹在书页中,以充年轮的记忆。


夏晓虹

2020年2月5日

于京西圆明园花园

时当武汉疫情严重


目录

《抵达晚清》小引    1


学古拾遗

怀此贞秀姿 卓为霜下杰  3

记言记行 文字传神  8

《木兰诗》艺术手法漫谈 11

高启《明皇秉烛夜游图》赏析      17

谈谈《香玉》的人物描写 26

张维屏《三元里》赏析    33

黄遵宪《度辽将军歌》简析   42

张謇《留别仲弢》鉴赏    55

康有为《庚子八月五日阅报录京变事》鉴赏     58

梁启超《台湾竹枝词》(十首选二)鉴赏  61

 附录 并不简单的“简单”     65


明末三大家散叶

“明末三大家”的由来  71

并世三人 缘悭一面 76

顾、黄、王家世略说 81

顾、黄、王行迹合述 89

难识古人真面目 93

说“顾怪”      99

说黄宗羲的“名士风流”     104

逾矩与守法  115

坐而言 起而行  122

读万卷书 行万里路 128

遗民心事     137


晚清研究一得

近代文学史料的发现与使用   149

近代世变与知识者的文化选择      159

打开多扇窗口,眺望晚清风景      164

发近代之精微,教前人所未见      181

无可选择,也不必选择    195

问题与方法:我的晚清女性研究   200

我的“晚清女性研究三部曲”    220

晚清女性的启蒙同样关乎民族复兴     225

女性为获自由,曾付出生命代价   239


序文小辑

“西学东渐”的如实记录     247

追求“闻韶”之旅  252

评语记录的学思历程 259

那一代学者的风貌       267


长按二维码获取图书购买链接

“光启文库”丛书再添新书

秉承光启精神,著经世致用之典

推动东西交流,效知往鉴今之力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