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述与尼尼微,唤起多少历史的联想

江晓原、吴晓真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2024-01-25

这本老派的历史著作原版为1898年,所论述的年代为公元前1800—前606年。本书论述了亚述帝国崛起的历史(包括第一帝国和第二帝国)、亚述的周边世界、亚述的名王萨尔贡、萨尔贡之后的诸王,直到亚述帝国的衰亡——尼尼微的陷落就是亚述衰亡的象征。书中随文附有亚述文物插图80幅。


 仅仅“亚述”和“尼尼微”两个名词,就能唤起多少关于历史的联想。本书还保留了19世纪学术著作常见的每章下分数十个短小小节的文本形式,这种有点近于中国古代“札记”色彩的文本,往往平铺直叙波澜不惊,阅读中缺乏跌宕起伏之感,但这也许恰恰不是一本历史著作的缺点。


(摘自 江晓原的春节书单:快速下沉的美国中产阶级,第一财经)


译者推荐


众所周知,学外语,看世界。《亚述:从帝国的崛起到尼尼微的陷落》是外语学习者看懂世界的好帮手。


鉴于读者不一定是历史专业人士,请容我简要介绍历史和地理背景:古亚述可追溯到约公元前2000年,相当于中国的商朝时期。新亚述时期(公元前1000—前605年)相当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亚述位于两河流域地区的北方山区,同期南部平坦地区有巴比伦。


外语学习者关心国际新闻。书名里的尼尼微你可能不熟,但如果我告诉你,它就是当代的摩苏尔,伊拉克第二大城市,你是否立即回想起近年来的几桩世界大新闻?海湾战争期间,它是美英轰炸重点目标之一。2014年,它被极端组织IS占领,城内文物古迹惨遭破坏。记得IS分子抡起大锤砸飞牛、飞狮石雕的视频吗?那就是古亚述文物。2017年7月,伊拉克政府经过9个月鏖战才终于收复摩苏尔。


提到古迹文物,世界四大博物馆——法国卢浮宫、英国大英博物馆、俄罗斯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和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均设有亚述展区。

(杜尔舍鲁金城门两边墙上的雕塑)



西方艺术、文学和影视里经常出现《圣经》典故。在19世纪中叶考古发现之前,亚述的文字记录仅见于《圣经·旧约》。此处必须声明:《圣经》是传承有序的文字档案,不是空穴来风。“圣经”二字在《亚述:从帝国的崛起到尼尼微的陷落》共出现70余处。我统计了一下书中的《圣经》引文,结果如下:《创世记》引用15次,《出埃及记》引用2次,《民数记》2次,《申命记》4次,《约书亚记》4次,《士师记》3次,《撒母耳记》11次,《列王记》40次,《历代志》13次,《以赛亚书》24次,《耶利米书》8次,《以西结书》17次,《约珥书》1次,《阿摩司书》2次,《约拿书》两次,《弥迦书》1次,《那鸿书》4次,《哈巴谷书》2次,《西番雅书》3次。我有一个开玩笑的想法,亚述是上帝用来恐吓不乖顺的犹太人的。只要犹太人不听话了,亚述就会“上来攻打耶路撒冷”。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圣经·旧约》被本书引用最频繁的章节是《列王记》。亚述的确出产过不少大名鼎鼎的国王。我说几个,看你听说过没有:提革拉毗列色、阿淑尔那西尔帕、撒缦以色、萨尔贡(《圣经》里的撒珥根)、西拿基立、以撒哈顿、亚述巴尼拔(一些名字循环利用,有一世、二世之类)?

亚述神纹章)


有趣的是,据本书所言,以猎狮形象闻名后世的亚述国王亚述巴尼拔(Ashurbanipal)明明文治武功,但因为亚述帝国在他过世后半个世纪就轰然崩塌,于是在古希腊神话里摇身一变成了昏君萨丹那帕鲁斯(Sardanapalus),“一个娘娘腔的暴君,终身不曾迈出宫廷一步,荒淫无度。当终极危机降临时,他幡然醒悟,不再怯懦懒散,变身英雄,为生命和王冠而战。他坚持了两年,最后寡不敌众,于是点燃起高高的柴堆,带着他的妻子们和财富自焚而死”(第245页)。他的故事给了西方文人墨客无数灵感,如拜伦的戏剧《萨丹那帕鲁斯》、德拉克罗瓦的油画《萨丹那帕鲁斯之死》、弗朗茨·李斯特的同名歌剧以及柏辽兹的同名声乐套曲。


既然古希腊神话是西方文艺的灵感源泉,那我就再讲一个希腊神话里的赛米拉米斯(Semiramis)的故事。亚述国王尼努斯夺走他的将军俄安内的妻子赛米拉米斯,立其为王后。她兼美貌、智慧和勇气为一身。尼努斯临终前不顾他们的儿子尼亚斯将整个帝国传给了她。赛米拉米斯登基后下令建造了以空中花园著称的巴比伦城等建筑奇迹。她的儿子尼亚斯不甘沉寂没落,密谋推翻她。女王觉察到密谋,记起了一个古老的预言。根据那个预言,她儿子叛乱之时,就是她登仙之日。于是,她把帝国传给尼亚斯,命令所有贵族和将军向他宣誓效忠。随后,她化身鸽子飞出了王宫。根据《亚述:从帝国的崛起到尼尼微的陷落》,鸽子是亚述的圣鸟,亚述神纹章由一个带翼的圆盘(象征太阳)外加鸽子(象征主管世间万物繁衍的伊施塔女神)尾巴图案组成,而赛米拉米斯的亚述名字“沙穆拉玛特”(Shammuramat)的意思就是“鸽子”。有意思的是,伊施塔女神在亚述神祗体系中具有两面性。她的两座主要神庙分别位于尼尼微和埃尔比勒(意为“四神之城”)。在埃尔比勒,人们主要崇拜她的战神身份,认为她能激发英勇行为、赐予胜利的荣光;而在尼尼微,她丰满撩人的女性形象得到强调,人们视她为爱神、自然之神和一切欢愉之神。“尼尼微的伊施塔”和“埃尔比勒的伊施塔”在赛米拉米斯身上合二为一。你现在是否隐约明白电影《神奇女侠》的女主造型从哪里来了?


(赛米拉米斯变成鸽子)


最后,我再讲几个英语词汇跟亚述的渊源。“反犹主义”拼为“anti-Semitism”。“Semite”意为“闪米特人”或“闪族人”。亚述人也是闪族人,与希伯来人同宗。根据《圣经》,挪亚有三个儿子:闪(Shem)、含(Ham)和雅弗(Japheth),而亚述是闪(Shem)的孩子立的第二个国。


“反智主义”现在是个时髦词,亦称“庸俗主义”,英文拼写为“Philistinism”,字面意思就是“非利士人的方式、习惯、个性和思维方式”。那么非利士人是谁?读过本书,你会明白,他们经常在亚述的帮助下跟犹太人死磕,怪不得被抹黑了。


著名爱尔兰戏剧家萧伯纳创作的剧本《卖花女》(后来改编成电影《窈窕淑女》)的英文标题叫“Pygmalion”,讲述一位语音学家用六个月时间训练街头卖花女伊莉莎(Eliza),让她改头换面犹如贵族小姐。后来,心理学家用“皮格马利翁效应”(Pygmalion Effect)来指代对人们的期望越高、他们的表现就越好的心理学现象。为什么剧名叫做“Pygmalion”?因为在希腊神话里,塞浦路斯国王皮格马利翁爱上了自己雕刻的少女像,后来雕像有了生命,成为他的妻子。为什么卖花女的名叫伊莉莎?本书会告诉你,其实Eliza是Pygmalion的姐姐。她抢夺王位失败后远走海外,创建了腓尼基殖民地(《圣经》里的“以利沙”[Elishah])。


怎么样?抽丝剥茧,从《亚述》看世界,有意思吗?

(亚述王宫复原图)


作者简介

泽内达·A.拉戈津(Zenaide A. Ragozin,1835—1924)是美国东方学会、巴黎民族学会、巴黎东方学会通讯成员,其关于东方学的作品在西方久负盛名,著有《迦勒底的故事》《米堤、巴比伦与波斯》《吠陀印度的故事》等著作,还著有五卷本《英雄时代的故事》,直到今天,作品仍被译为多种语言出版。


译者简介

吴晓真,复旦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教学法、教材编写、词典编纂、口译。译有《钓鱼的男孩》《心理游戏》等20部作品。参与新版《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工作与《英汉大词典》及《大中华汉英词典》的编写与修订工作。


内容简介

亚述以军事立国,以武力维系统治,被称为史上第一个军事帝国。近三千年前,亚述用强大的军队,灭亡赫梯,吞并巴比伦,占领埃及,继而由盛转衰,顷刻间帝国瓦解。亚述的历史自此陷入迷雾,连名字也消失在历史尘埃中。直至19世纪后的考古发现与古代文字的破解,亚述的历史得以重见天日,才有了亚述学的诞生与这部东方学学者泽内达˙A. 拉戈津讲述帝国兴亡的佳作。

本书描绘了亚述城邦的兴起,横扫诸国的辉煌,维系疆土的艰难,以及帝都尼尼微的末路,与亚述命运相纠葛的邻居们——腓尼基人、玛代人等——也陆续登上了历史舞台。泽内达˙A. 拉戈津借助亚述学,使荒城残碑重获生机,扑朔迷离的神话传说露出历史的本来面目,不但还原了亚述征服与统治的历史,也展示了近东诸民族的迁徙与交流、信仰与艺术。




亚述:从帝国的崛起到尼尼微的沦陷

〔俄罗斯〕泽内达·A.拉戈津  著

吴晓真  译

69.00元


扫描二维码 购买本书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亚述与尼尼微,唤起多少历史的联想

江晓原、吴晓真 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