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制不够用!多省政策调控
全国各地的事业编制,看起来已经不够用了,就在今年,多地编制办公室公布了当地事业编制的回收数量。
比如浙江省杭州市,2019年来,杭州市已收回市级行政编制62名,市本级事业编制3383名。
http://www.hebjgbz.gov.cn/cms/preview/tsjgbz/jgbzgl/101655613287436.html
除了杭州之外,今年各地也开始陆续收回多余编制资源:
此前,据相关数据显示,黑龙江省已精简掉的事业单位多达2735个,收回的事业编制,多达8.3万名。其中,省直单位精简事业单位902个,收回事业编制1.3万个;
江苏省开启事业编制改革试点。无锡市本级及江阴市、常州市本级及溧阳市、扬州市本级及江都区、徐州市本级及贾汪区这4市4县作为试点,市级层面收回事业编制9564名,县级层面收回事业编制3517名。
天津市近3年来,市级公益类事业单位由772个整合调整为337个,区级公益类事业单位由1877个整合调整为785个,市区两级共收回事业编制24000多名……
这些被回收的事业编,将用于亟需编制的地方去。
政策出台,深化编制管理
今年1月,湖北省《省属高校机构编制及人员总量管理改革试点方案》(鄂编办发〔2022〕3号)发布,选择湖北大学等10所高校开展改革试点。深化编制管理改革、推行人员总量管理,逐步实现总量控制、自主用人、备案管理、统一机制、并轨运行,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今年2月,江西省印发《江西省加强新时代高校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要保障不同类型高校编制需求;规定高校依法采取多元化聘用方式自主灵活用人,优先保障教学科研需求,编制资源向重点学科、特色学科和重要管理岗位倾斜。同时,公办高校应同步保障专职辅导员在编制内配备。
今年4月,贵州省贵阳市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文件提出,在高等教育教职工编制缺口较大,无法通过挖潜增编、统筹调剂等方式满足用编需求的情况下,推行“员额制”教师管理改革,配置标准以县和学校为单位实行总量控制,报上级机构编制部门备案。“员额制”教师参照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程序和办法选拔进入,签订劳动合同,实行实名制管理。
7月,内蒙古自治区发布《内蒙古自治区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办法》,严格规定了事业单位内的在编领导职数。
http://zzxdjw.wlcbzg.gov.cn/view/393823.html
8月,福建省厦门市市委编办发文。将贯彻落实“留厦六条”,做好人才配偶随迁安置工作。对厦门市新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和全日制博士,其配偶为异地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在岗人员的,依据原工作单位性质,按对应原则做好岗位安置的用编保障……
有编固然是好,但要留住人才不可能仅靠编制。对于真正热爱高等教育、追求科研巅峰的青年学者来说,编制只是锦上添花,工作单位能否把握实际科研规律制定更加科学的考核制度、大环境能否给予科研工作者更有尊严和理解的工作环境等等,是更多人真正在意的问题。
但意识到人才需要事业编制的稳定,终究是好事。为做出巨大贡献者谋福利,为潜力无限的年轻人们保驾护航,我们期待每一位博士都能享受到社会的尊重和支持,事业越做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