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各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
中制智库
文章来源:东方财富网
【导语】本文通过聚焦各城市三甲医院数量、执业医生人数、医疗机构的病床数量,以此窥探国内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
本文字数 | 1373字
阅读时间 | 5分钟
聚焦于各城市三甲医院数量、执业医生人数、医疗机构的病床数量,以此窥探国内医疗资源的分布情况。
国内医疗资源分布
众所周知,医疗资源的普及一直一个是世界性难题。
美国医疗投入占GDP的15%~17%,没有解决好这个问题;日本、加拿大等国投入约为GDP的10%,仍有效率上的问题。
作为新兴经济体,中国目前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快速增加,有数据显示,我国人均预期寿命近十几年已经长了一岁多,婴儿和孕产妇的死亡率都控制得相当不错,被医疗保险覆盖的人群已达13.5亿人。
但目前百姓看病、挂号仍有非常多的不方便,看病的真实体验其实是与社会整体评价存在非常大的差距,最主要的问题莫过于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衡!
研究人员发现,不到2000家左右三甲医院主要集中在北上广和省会城市,但北上广三甲医院超过一半的不是本地的病人,都是外地的病人。
另外,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如果中国今天假设100元的药品消费70%集中在三个地区,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而这70元当中40元就集中在北上广。
那么国内医疗资源到底是怎么分布的呢?
研究人员整理了各城市三甲医院数量、执业医生人数、医疗机构的病床数量如下:
城市医疗资源排行(三甲医院10家以上)
研究人员发现原因可能主要是,1998年根据卫生部要求,广东省暂停了医院等级评审工作,时隔12年后才在今年启动,而深圳的大多数医疗机构为近10年内新建。另外,而深圳既非行政的集中地、也非医科院校所在地,其所能得到的医疗资源较少,这是短期很难改变的,而深圳真正发达起来也不过十几年,从这个方面讲,也在情理之中。
优质医疗资源如何下沉?
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小地方的老年人也需要享受高质量的日常医疗服务,这就需要优质医疗资源的不断下沉。如何让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其实一直是困扰管理者的难题。
科技界、互联网界人士提出了一些新的构想,如构建“新型医联体”的设想,为新医改提供了新思路。
通过技术手段,家庭医生不仅是守在社区医院中的“守门人”,而是将其触角真正伸入家庭之中。
但这些都还停留在想法构建上,从想法到现实,或许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近年来跨境医疗、远程医疗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是看病途径有效的补充。既可以解决部分人群看病难的问题,有效减轻社会压力,又能引入海外先进的医疗管理方法和医学技术,给国内医疗带来更多的借鉴和思考,对于解决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医疗压力和社会问题意义重大,对促进中国大健康事业的长远发展、优化医疗服务产业链结构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