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陈祥锋:中国疫情引发全球供应链的“蝴蝶效应”
中制智库
2 March 2020
中制智库
记者:蒋悦
主讲:陈祥锋
文章来源:界面新闻
【导语】疫情使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可能性不大。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如果离开中国制造,就意味着离开中国的市场。
本文字数 | 3300字
阅读时间 | 10分钟
陈祥锋:复旦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在疫情发生以后,企业的库存被消耗,流程受阻,问题一个一个都被暴露出来。这样一来,企业就会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让供应链管理更加精益。”
复旦大学管理学院管理科学系教授陈祥锋在复旦商业知识推出的“学管理,战疫情”系列直播课中表示,中国是制造业产业链结构最完整的国家,只要中国“咳嗽”一下,全球供应链都会感冒。
以苹果公司为例。中国市场占苹果全球市场的16%,仅次于北美和欧洲。疫情发生后,为响应防控疫情的号召,苹果公司于2月3日宣布闭店。然而,此举一出,也意味着苹果产品的需求量将受到严重影响——当天,苹果股价下跌了2%,市值蒸发约4200亿元人民币。此外,苹果在全球总共有775家生产供应商,其中近一半都在中国(381家)。该公司于2月18日宣布其产品因受疫情影响,产量将下降10%后,它的股价又跌了4%。
陈祥锋指出,此次疫情将对创新型产品造成较大影响。这类产品大多是合同制造,采用准时化运输的生产方式,复工复产难会对它造成很大伤害。例如,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都跟中国制造相关,疫情使得本就不景气的汽车行业雪上加霜。目前,日本的尼桑还有美国通用汽车都面临停产的威胁。
如今,企业普遍面临复工复产难,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更是生死存亡的关头。但从整体来看,这次疫情也将使中国生产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其次,由于空间的隔离,企业必须要数字化办公和经营,其企业管理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水平也会由此提升。而第三方平台服务的创新,比如阿里云与钉钉联合打造的生产企业复工复产解决方案,也将帮助部分中小企业走向分布式办公、智能化办公和智能化生产。
此外,过去中国作为世界工厂,“走出去”的大都是附加值较低的产品。此次疫情将使企业重新审视,不再走低价值的输出,而把产品的风险和质量也纳入考量。未来,中国“走出去”的步伐的广度、宽度和深度都会再上一层,这样一来,其供应链也将更具韧性,再遇危机时,也将具有更多的可回旋余地。
陈祥锋教授讲课内容摘选
从生产口罩这一条产业链来看,疫情发生后,由于人员和交通的阻隔,整个供应物流受到了影响。生产口罩的人工成本增加了三至五倍,原材料成本的增加导致现金流也受到了影响。生产过程中,还需要员工服务、生产设备、备件,以及防护物资的到位,因此还有服务流的影响。此外,对于企业来说,还有采购、制造、营销等其他任务要兼顾,所以,从整个供应链来看,小小的口罩生产其实也很复杂。
很多人都在强调21世纪是供应链的世纪,竞争不再是企业跟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之间的竞争。我们今天的课程就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看疫情带来的影响,一起来探讨这几个问题:疫情当前,中国制造对全球哪些行业影响较大?这些影响将会对全球供应链带来哪些新的变化?中国的制造业要如何应对疫情的挑战?防控和复工复产如何统筹管理?
其次,疫情怎么会影响全球供应链的变化?以苹果公司为例。中国市场占苹果全球市场的16%,仅次于北美和欧洲。从需求端风险来看,疫情发生后,苹果公司于2月3日宣布闭店,这使得苹果股价在当天跌了2%,市值减少了4200亿元人民币。
再来看供应端风险。苹果在全球总共有775家生产供应商,其中,中国就有381家,约占50%。因此,苹果在2月18日宣布其产品由于疫情的影响,产量要下降10%后,它的股价又跌了4%。
第二,跟以往的灾害不一样,影响过程中危机处理和商业持续这两个过程是同时进行的。比如像日本的海啸、地震,危机处理过后就不再影响,专门就搞复产复工就可以了。但这次不一样,要复工必须搞防控,这使得整个企业内部流程风险和控制风险产生变化。
第三,这次疫情对软件和硬件的基础设施没有造成任何影响。
那么疫情会对制造业产生什么影响呢?一般来说,产品可以依据其特点分为两类,一类叫功能型的产品,它的需求比较稳定,所以波动比较低,供应也比较稳定,比如说服装或者日用快销品。疫情对于这一类产品的生产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这是由于大多数跨国企业知道中国工厂会在春节停产一个月,因此他们会在春节之前备足一个月的货。等到复工复产后,由于需求稳定,这一个月左右的库存将足以用于供应。
但是,创新型产品将受到较大影响。这种产品需求波动高,价值高,所以对其库存要求管理也很严格。此外,这类产品大多是合同制造,采用准时化运输的生产方式,复工复产难会对它造成很大伤害。比如全球80%以上的汽车零部件都跟中国制造相关,疫情使得本就不景气的汽车行业雪上加霜。目前,日本的尼桑还有美国通用都面临停产的威胁。
很多人都会担心这次疫情会不会使全球供应链重构,以后人家都不到中国来采购,换到其他国家去了。我认为疫情使全球供应链重构的可能性不大。
首先,中国是一个制造业产业链结构最完整的国家,尽管跨国企业有备选的供应商,有自己的危机管理方案,但是这些备选供应商还是在中国。而国外供应商产能不够,短时间内扩大产能投入很大,要转由国外供应商供应不太可能。其次,雷神山医院、火神山医院的建立,也让世界认识到什么是“中国速度”。所以,与其到其他国家扩大产能,倒不如等待中国复工复产。第三,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消费的升级,中国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市场。如果离开中国制造,就意味着离开中国的市场,请问如果换成你,你愿不愿意离开中国这个全球的价值链?
疫情如果对于整个国际供应链的重构不会产生影响,那影响的结果会是什么呢?
我认为,这次疫情会使中国生产企业供应链管理水平全面提升。首先,在疫情发生以后,企业的库存被消耗,流程受阻,问题一个一个都被暴露出来。这样一来,企业就会想方法去解决问题,让供应链管理更加精益。同时,由于线下经营受损,大家不得不去推动线上线下全渠道的整合,价值链也将因此变得更加顺畅。
第二,由于空间的隔离,企业必须要数字化办公、数字化经营,因此企业管理的数字化跟智能化的水平也会提升。
第三,第三方平台服务的创新,比如阿里云跟钉钉合作的复工复产的解决方案,会帮助企业走向分布式办公、智能化办公和智能化生产。
第四,中国不论从技术的创新、制度的供给或是市场升级,都会更加坚定的“走出去”。过去我们比较肤浅,走出去的都是些附加值不高的产品。这次疫情发生后,很多企业会重新审视,让能够帮助企业分散风险的产品更多地走出去。
针对疫情,企业该如何从系统思维、从供应链视角提出应对的策略呢?我自己编了一个顺口溜:一个中心要发展,防控复产两不误,三类风险找根源,四流协调见真章,五项活动要抓落实。
今天主要讲讲五类关键的生产活动是什么。第一个活动从环境风险展开。企业要及时掌握与防控和复工复产有关的信息,通过对外部风险的了解可以看到它会对供应链的其他四个风险——供应风险、需求风险、控制风险、流程风险——产生什么影响。
第二个活动从企业内部的控制风险展开。企业要建立非常有效的防控与复工复产的组织关系。在这个过程里,要建立KPI具体指标,通过KPI指标观察整个需求情况、供应准备和生产流程会发生什么变化,从而得出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控制的风险是什么样的。比如,在复工复产里面,要看人员指标、复工率、病例占比率;从生产部门要看物资指标和资金流的指标;并且还要看到整个复工以后的产能和持续运营的能力将发生什么变化。
第三个活动,是针对需求风险展开的;第四个活动,则针对供应风险;最后一个活动是关于企业流程的风险,对其生产安排重新计划,原材料重新调度,调整物流计划等等。
利用这五项关键活动,辅以企业的供应链网络,同时借助企业复工的平台,比如劳动力复工平台、原材料产品交流平台等第三方平台,并结合政府提供的平台,企业将能够推动其短期内的复工复产。
转自“界面新闻”,《陈祥锋:“中国一咳嗽,全球都感冒”?我们说的是供应链”》,记者蒋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