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新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等于“新基建”
中制智库
作者:新望
【导语】中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学者和媒体所说的“新基建”相比,涵义不一样。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和当下疫情的应对,和救灾,和救民生,和保就业、保中小企业、稳收入、稳消费这些最紧迫的事连起来,然后再结合未来发展,加快投资,加快建设。
本文字数 | 2200字
阅读时间 | 7分钟
“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不等于“新基建”
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发展现阶段投资需求潜力仍然巨大,要发挥投资关键作用,加大制造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城际交通、物流、市政基础设施等投资力度,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短板,加强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
这里讲到了三个方面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
今年疫情期间,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再次强调了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会议强调,要选好投资项目,加强用地、用能、资金等政策配套,加快推进国家规划已明确的重大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应急物资保障领域投入,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进度。要注重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
这里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比2018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增加了两项:“5G网络、数据中心”。也就是说,加2018年底提出的三项“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共计包括以上五个方面。这里请大家注意,这两次重要会议提到“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时候,同时也提到“基础设施建设”的,也就是说,新型和非新型,对二者是着意加了区分的。
3月4日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之前一个星期,2月28日,恒大研究院任泽平宏观研究小组发表了《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文中提出“新基建”概念。之后这三个字被媒体广泛引用,任泽平博士而后的文章更是暗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就是“新基建”,给人的印象是中央采纳了恒大研究院的成果一样。
我们需要提醒,任泽平博士现在是商业经济学家,在恒大这类地产企业眼里的“新基建”与中央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两码事,而且,两次中央会议都是专门区分了的。任泽平的文章对“新基建”的解释和含义,如“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等,与中央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相去甚远。
3月4号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的前三天,即3月1号,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做了一期专题—5G等“新基建”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这期节目中将“新基建”定义为5G 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七大领域。
细心对比,我们发现,中央“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与学者和媒体所说的“新基建”相比,涵义不一样,如果以“新基建”代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前者所包含的内容有了明显的拓展和错漏。多出了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三项内容,同时,少了原有的物联网一项内容。
进一步分析,就会发现问题不小。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该不该加快投资,如何加快投资,都还是可以讨论的。其中的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明显属于依旧充新,属于老基建。
5G的基建,华为的老总任正非就说过,要根据消费应用的深化,逐步地发展,主要是需求决定的。新的华为手机有5G功能,但用的人并不多。按照市场需求逐步推进,5G基建是最典型的。
特高压在能源领域里面还是有争议的,有人恰恰认为是能源领域供给侧改革的对象。
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一定要根据城市发展的需求和人口集聚情况而定。2019年,西部的一批城市地铁工程下马,有的已经地下开了通道,都填埋了,主要是太超前了。
新能源充电桩更是这样,投资热度已过。因为国家取消新能源汽车补贴之后,新能源汽车一落千丈,充电桩市场需求大为下降。
而且,这些与高科技有关的基础设施,不仅又建设问题,还有一个投资问题。这类投资,应该以风险投资为主,而不适合政府财政和央企为主体。这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两回事。
其实, 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务会议上特别讲到了,要加大公共卫生服务和应急物资保障的投入,虽然不在七大领域之中,但却是真正的迫在眉睫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情况已经有所变化。4月8日政治局常委会议重点强调了三句话,“在疫期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恢复生产生活秩序”,“要严守底线思维”,“要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作准备。”这其中释放出的重要信号,值得大家高度关注。
所以,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一定要和当下疫情的应对,和救灾,和救民生,和保就业、保中小企业、稳收入、稳消费这些最紧迫的事连起来,然后再结合未来发展,加快投资,加快建设。
任泽平博士思路开阔,经常出新且高产。但2017年他提出过“新周期”,事实证明是子虚乌有。有的只是经济下行压力越来越大,最后大家把这个概念都忘记了。这次,“新基建”与“新周期”如出一辙,只是图个“新”字,没什么新内容。
这件事提醒我们三点:其一,大家看中央文件,要看原话,要理解本意,不要先入为主,只听了专家和媒体的解释。现在的文件,新名词越来越少,都是大白话,都能看懂。
其二,并不是说中央没说的,学者和媒体就不能说,但谁说的就是谁说的,不要搞混淆了。这是起码的。而况,有出入。如果中央已经有了定论,就应以中央为准。
其三,涉及宏观政策的名词,不要随便代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和“新基建”,这种无谓的简化,没有必要,反而引起歧义。除非是别有用心。
其实,现在已经不是讨论“新基建”的时候了。现在火急火燎的事情是是救济失业群体,救济即将大面积关门倒闭的中小微企业。现在需要的是一口续命的稀粥,而不是人参、伟哥。保命第一,恢复和刺激的事情稍后再说吧。
当然,这可能是更重要的话题了,需另外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