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纸质专刊(第十二期)||《世界名人会》

诗会 世界名人会 2022-10-16

点击上面“世界名人会更多精彩


名人诗刊感恩一切美丽的相遇。

 经     典



纸质专刊

★★★第012期



纸质刊《小雪》名人会上刊作品

上刊诗人:百合凌波、丁丁、张新锐、李红梅、梁锐、陈怀、金墨、吴承运、钟世韩、桑民强、河清、李少华、朱生宝、张维

古韵组:薛林贵、张国泉



白雪(外一首)

文/百合凌波 白雪在风中飘,夹着雨水一片又一片,从天而下你的心窗,在雪落地前打开 雪的精灵,引入记忆深处足迹,曾踩踏在风雪兼程的夜晚那条河流,逶迤草木的影子里默默跨越苦涩和不堪 一步步,从远山的雪地里你走了出来熟悉的文字,带着雪域的风采反复传唱乡愁的无奈,吟诵白雪的情怀 

四明湖

 站在湖边远眺,湖心岛上的八字桥、野猫湾好似镶嵌在明镜中,飞鸟啾啾、鱼儿跳跃水彬站成一道道门帘,林立池中,与天地相映那些红色的叶子似风铃片在互相敲打,唱响冬天的奏歌 泥里的残草,被风削得只剩下半根肋骨焦黄的颜色和着淤泥,盖上了一枚冬的印章使大地的生命瘦了一轮。白色的芦苇,荻花飞散生命于最后一刻,跳跃的灵魂如痴如醉绽放着诗意的纯洁 慕名而来的游客,踏上蜿蜒曲折的山径领略四明湖的古朴清幽。而我只为一睹水彬笔直的站姿欣赏它们,永远不变的热情、真诚、好客的品格人生匆匆忙忙,把不咸不淡的生活过成自己想要的火红


百合凌波,本名陈波,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人,祖籍浙江余姚,浙江省作协会员,非马特约诗人。2012年开始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等, 2014年出版散文集《心暖花开》。 


文/丁丁

 

你的眼神被天空的蔚蓝 晕染一望尽收千秋爱的勋章 悠悠地 踱步在虚与实交互的地盘以大自然的节奏自在地 埋头踏踏实实地把使命 坚守 心尖上 那悠然凝望着的号角在你每踱一步时用静默的掌声代替响彻以让持有的内核 蓄势待发在每一场告捷的时刻 七彩的冠冕为你神采奕奕并在这满园春色中腾飞而起直入云霄于天与地之间 架起一座彩虹桥 微微地

你自始至终地 笑着

看尽了风华

却始终 温柔地

与肩上的风雨 对话

 

也许

待到天涯海角 化为

一片风沙

也无法阻挡你

独一无二的

爱的表达


丁丁,创作作品包括现代诗、英文诗、诗歌评论、及中英文诗歌翻译,见于海内外媒体平台。著有个人诗集。



站在树下,等一场雪

文/张新锐(山东)
冬天的风有些张扬像从地心里突然冒出来让人怀疑这寒冷的手心攥着一个瑟缩的季节站在树下乌云越压越低风推了一把天空便多了一些阴郁一想到雪我就心生敬畏久久地站着把自己摆成大运河畔一座古塔的意境静静地切入夜半风铃入梦站在树下耐心地等待一场大雪的到来

冬日暖阳


秋风最后一次扬起长鞭田野像牧羊的四叔把丰收追赶。秋收冬藏立冬拖着暖阳不愿离去
人们会不会听到鸟儿的尖叫流水会不会觉得疼痛你说过从清晨到黄昏就是一首诗的距离你幸福的感觉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只要阳光还在轻抚那些解不开的谜团就会暖着那些柴门前垛起的火炕熊熊的烈焰热炕头上枕着童年的梦


张新锐,山东临清市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山东文学》《散文诗》《中国文艺家》《青年文学家》《鸭绿江》《参花》《西部散文选刊》等报刊发表作品千余首(篇)。10多次在全国诗文大奖赛中获奖。出版诗集《张新锐抒情诗》《潮起潮落》《热土流风》等。


 

找回

文/李红梅
沿着雨的来路攀登到云里抖落身上的浮尘和杂草脚步跟云一样轻
仰望的事物,不再高不可攀千疮百孔的地面变得平坦蜿蜒的山路成为一幅画花开花落不再是心情的染料
被红尘灌醉的晚霞恢复清醒夜色与酒杯渐行渐远月亮从秋水中起身,做回自己风路过,曾被吹皱的时光保持平静
重新定义飞翔一次次地辨认翅膀看清了鸟和风筝天空更舒展了走失的梦,被一一找回


李红梅,作家,诗人,沈阳市作协会员,凤凰诗社海外诗译社秘书长,中国云天文学社辽宁分社副社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CEO。诗歌作品发表于《诗潮》、《鸭绿江·华夏诗歌》、《青年文学家》、《长江诗歌》、《诗殿堂》等纸刊及国内外网络诗刊。


        

围墙

文/梁锐
隔着厚重而又冗长的围墙我们的目光穿越千年盼望重逢在来世的西窗
檐下滴落的故事淋湿我的诗行你走不进来我也逃不出情网
找一个理由让欢乐与痛苦一起成长笑声交织着泪水心中憧憬美好梦想


给我一双翅膀带着青春的痴狂飞出绝望让所有的烦恼化作执着的力量超越自己走向诗和远方


梁锐,笔名惜缘。字灿坤,号紫阳轩主——海龙先生。男,安徽合肥人。毕业于安徽大学。国礼书画家。年度上榜诗人。非马特约诗人。呼兰作家协会会员。孔子诗歌协会会员。国家级书法艺术家。出版邮票到法国,荷兰,德国,奥地利。自幼临摹颜柳书法,获全国《东方红★伟人颂》书画大赛金奖。作品入驻人民大会堂央视礼宾书。中央文史馆。抗日战争纪念馆。合肥市美术馆。早期担任《江花》特约撰稿人,《中国诗歌开发部》特约编辑。现任《诗与远方》文学主编,《诗源桃花坞》文学总编,《海的眼睛》文学诗刊总编,《华夏草本》文学诗刊总编,《中国云天社》辽宁分社社长。北京黄宾虹书画院安徽分院副院长。兰亭诗画院副院长。香港国际华人书画家协会副会长。



铁匠铺

文/陈怀 (安徽)
胸膛里,一腔炉火已熄灭多时。英雄与刀光剑影随江湖远去
铁打的招牌,在历史长河中已经盎然失色隐士,偏安一隅,静守岁月
豪气还在。偶尔借四溅的火星抒发一下人世间的情怀


一下一下的锻打与淬火成就了一个个好物件与打铁之人的梦想



落差


从春汛开始,行走的人就遇见绿色潮水,在一路奔涌向前
经历了激情燃烧的岁月草木的葳蕤,渐渐被秋凉的风雕刻出沧桑之像
色彩慢慢淡去虽然远方依然遥远,但一颗心开始冷静,接受秋水退隐的现实
此时,心中的海,潮落裸露的滩涂上几枚贝壳,散发着海水的味道


陈怀,70后,安庆市作协会员,《安徽诗歌》《诗路文风》等栏目主编。作品见《鸭绿江》《辽河》《中华文学》《校园文学》《作家新视野》等纸刊,诗歌与诗评曾获奖。诗观:用文字构建心灵的桃花源。



现代九行诗韵

文/金墨
宇宙主义思潮哟滚滚而来诗趣悠悠尽现美学意蕴恒韵,恒韵中庸雅芳天成人类今昔辉煌来世吟和,吟和
乘车郊游山岩飞泉吟趣

撩水拂面

尽得秋爽悠悠闻喜鹊鸣树落云混沌仙意银日悬天光芒,光芒惹香菊花七彩
电扇送凉秋风尽入南窗闻荷香悠悠犬声阵阵凝窗看夜月掛天桂花落凡吴刚醉饮姮姑舞宇鹤啾尽荡天地


秋韵窗外风清凉传虫鸣看星空月趣墨夜尽传香意何香,何香荷花池塘中央田田碧叶虽不见彩蝶相舞姮姑仙宫乐享
金月一片尽悬乌夜悠悠何处传犬吠花香袅袅细寻佳处看柳塘清水映月,映月一朵洁白的荷花绽怒,绽怒
秋雨的滴嗒声那是诗韵的节奏宇间大吟风啸啸兮,林丛雀鸣天和白云苍天悠悠,似宇宙主义思潮滚滚而来宏咏尽成,芳雅


手摘一支莲花将祝福送给天下看虹桥天趣牛织相会尽和意悠悠甘霖凡间那秋日的荷塘哟鸳鸯嬉趣香风袅袅
落雨滋林秋风入窗习习传鸟声天趣花猫窗台喵喵,喵喵缸中金鱼嬉戏闷雷阵阵银闪乌空顿觉诗书神力
秋雨绵绵看宇宙尽然混沌天鸟悠悠清风飞叶飘入池塘荷趣香意袅袅醉姮姑云后舞蹈,舞蹈神韵天地雅芳
秋风啸啸恰似诗韵悠悠豪趣天成凝窗林丛雨润鸟戏其间柳塘翁钓岸妇欢笑洗衣天云漫漫宇宙思潮神蕴
十一林中鸟声阵阵和谐秋风看天云漫漫苍鹰尽戏乌空细雨绵绵荷塘花绽娇艳馨香袅袅岸野钓翁尽趣随犬悠悠
十二红心西瓜摆放在歺桌上电扇秋风习习尽尝甜韵悠悠窗外细雨落林丛,鸟啾啾天云幕野仙意田间池荷花,香袅袅
十三生活中的诗蕴哟你在哪里凝窗思索,观景尽觅真善美意趣恒韵悠悠看天云漫漫混沌始初不学诗,无以言幽幽,幽幽
十四雨野濛濛清风林叶舞蹈雀吟朴趣看池柳依依岸翁笠下尽钓白鹅嬉戏,我凝窗观云漫漫思索古今,天地诗韵悠悠


十五静静的,静静的窗外秋林幽幽鸟落传鸣雅韵天成宇天的漫漫行云哟舒卷无意尽得诗人恒趣荷池里的鸳鸯醉香,悠悠


金墨:原名,丁继超,又名:丁墨,大专学历,江苏连云港人,中共党员,书房斋号:濡墨斋。(艺术学)博士,教授,研究员,国家一级艺术大师。现系(联合国)世界第二次文艺复兴促进联合会名誉会长。世界诗人研究院签约作家(诗人),(香港)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书画艺术研究院教授,澳门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主要业绩:自幼喜爱诗书艺术,虽然经履曲折,历尽各种磨难和疾患,仍孜孜不尽。曾研制发明了书法大硬笔和储墨毛笔,创立了“硬书宏品”理论。研创了巜越轨美学》理论。还创立诗词古韵“五言黄河”趣。并自创“现代九行诗韵”而独步新诗坛。诗艺作品在国内外各种大赛中数次获奖,并入编各类作品集。汉俳等诗艺作品还在北京、上海、重庆、广州、香港、澳门、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德国、西班牙、新西兰、奥地利、捷克、挪威、荷兰等国内外诸多网络平台上发表!       在诗艺创作态度上,主张“感物起风,雅俗情真,神味至上,唯美天趣,时代永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艺术网颁授“世界艺术奖”,并获“2021年度全球十大杰出风云人物”和“世界最具影响力艺术家”荣誉称号。联合国安理会、国际文化艺术大咖传播奖组委会授于其“首届国际文化艺术大咖传播奖”,并获“国际文化艺术贡献人物”和“国际文化艺术传播大使”荣誉称号。其亊迹被《世界名人录》、《世界诗歌年鉴》等权威典籍收载。



我要到北方看一次雪

文/吴承运(广西)
生长在南方看到一次雪不容易多少次想到北方看一看却没有一次亲身的体会这一次一定要到心心念念的北方去
我要到北方去看一次雪领略北国的韵味浏览千里冰封的样子细品万里雪飘的神奇让我在南方成长的身驱经受一次凛冽寒风的磨砺

我要看东北林海雪原

大雪覆盖的景色

看看万里长城大雪后挺立的雄奇秀丽赏雪花飘飞松花江的舞姿观长白山天池雪中泛起的涟漪
我还要带上我的雪撬犬一起回到北方去让它在林海雪原中将生命本色放飞让雪撬犬载着我在雪地上自由奔驰再现激情飞扬的雄姿


吴承运,笔名新常思,广西金融作协会员,《中国诗歌网》认证诗人,在地方报刊及全国30多个网络平台发表诗歌260多首,多首现代诗获奖并入选优秀诗歌选编。



小学在沉思

文/钟世韩
自我毕业后登上这三尺讲台回到家乡任教经历了培训学习,过关斩将取得了华南师范大学的文凭又进行了本科培训好不容易取得了本科文凭来到这偏僻的山村小学那时,青春热血,精神抖擞那时,山花含笑,鸟儿歌唱我立志要为家乡基层教育添砖加瓦,奉献全部激情
那时每年镇里学生统考都取得了好的成绩我像一头无怨无悔的孺子牛耕耘在这片土地上每天看到孩子们灿烂的笑脸和求知若渴的眼晴我仿佛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力气
可是十年过去二十年过去什么幻灯机什么投影什么触屏黑板孩子们根本没见过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而小学褪色的砖墙在斜阳下  风雨中萧条地投下了剪影仿佛在向时光叩问着些什么


平时只靠一支粉笔和木棒教学三十年了我评为省级优秀教师二十年山区教师优秀证有了可是小学~却一直没改变过模样痛心啊  这几年,学生只有三两个他们难道注定要输在起跑线上吗教育的公平何在?我一直在沉思小学——也一直在沉思


钟世韩,70后:本科毕业,在乡村任教:喜欢研读古诗词,现系河源诗苑会员:浔阳江诗社社员,中华诗友会会员:天津草帽诗社会员:《文学百花苑》签约作家:作品《中华文艺》《河源日报》《诗中国》《文学百花苑》或微信网络中。

晚年,怎么度过

文/桑民强

 

晚年,平平常常地度过

挤出最后的血奶给予儿女

为了儿孙伴自己走进黄昏

麻将扑克麻醉自我

酸甜苦辣里唠叨命运

 

晚年,神仙一般度过

山顶盘石上喝酒下棋

竹林清风里谈笑风生

驾车全球去逛去疯

景点里自成一处风景

 

晚年,血雨腥风中度过

疾病和贫穷变本加厉

你叫天不应叫地不灵

有儿女跟没儿女差不多

闭上眼默等死神降临


桑民强,1948年12月生于现杭州市余杭区余杭镇,高中毕业,曾在企业担任中层干部。1985年至1994年先后担任杭州市残联委员、浙江省残联主席团委员。喜欢文学创作,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浙江日报、东海杂志、福建文学等报刊上发表作品50万字左右,2008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个人文集《自强之路》(34万字),2017年出版《随语集》(30万字),现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杂文学会理事,华诗会会员,世界华文作家联合会会员。



心中的那一抹红色

文/河清


看不清天边的你是在微笑

还是绝情的转身

风吹着我清丽的面容

心已空 旋律如何调

飞不过无力抵抗的残苇

远方一抹红色在天际

飘逸成梦的期盼

她在向风祈祷

猛烈  再猛烈些吧

卷起我 掷向那一抹红色

可是风变成了旋风

何处可以安放我的灵魂


厉尽劫难 又回到原点

自行疗伤重塑魂魄

可是依然看到芦花放又枯黄

被爱催眠的执迷

依然渴望看到红色像梅花盛开在身边


涅槃重生

一次次的寻爱未果 遍体鳞伤

低至尘埃的爱

哪里会打动那一抹红色

昨天的邂逅只是一场梦境

一阵春风吹醒执迷的爱

风卷起芦花像美丽的雪花

那朵尘埃里开出的鲜花

翱翔于一抹红色的天际



那一抹红色


一抹红色的色彩

定格在执念的北边

孤寂在这寒冷的北边等待

最初遇见的江南姑娘

静的像一池清莲里的蜻蜓

清如泉水的灵动

让我枯竭的心有了甘露的滋润


也许 今世的你已忘记前世彼岸的约定

云影暗淡了你前世的情思

可我还是执着地等在了时光里

等在了北方寒冷的雪花里

也许 这辈子我再也等不到和你一起看雨后的彩虹

聆听花开的声音了


可我还是想说 北方的雪花开了

时光开出了朵朵美丽的精彩

江南清莲里那个泉水般灵动的姑娘

一抹红色痴痴地等着你


佘建珍,笔名:河清,四川彭山人。有作品发表在《神洲文学》《鸭绿江》《河南文学》《文学少学》《华西都市报》等期刊报刊,有作品获省、市、区征文奖,仓央嘉措梵音海国际华语诗人大赛奖。



冬日暖阳(外一首)

文/李少华(山东聊城)
大地从深秋的斑斓中抽离铺展开冬的气息没有了蝶飞蜂舞而氤氲的晨雾熙暖的阳光让萧瑟有了别样的美丽
天空摆脱了尘世喧哗辽远 宁静阳光驱逐着薄凉洒满山路与小溪灰喜鹊欢呼跳跃白鹭舒展诗情画意乡村丛林幻化成一幅灵动的水墨丹青柔美  雅丽
日子静静地流淌泛黄的素笺上印染时光的记忆那些或明媚或感伤的往事渐渐远去当冬日暖阳照进心房那份温暖足以让你放下忧伤对生活满怀希冀

◎黄昏
太阳累了渐渐西沉留下一个醉了的黄昏
风停止了喧哗等着倦鸟归林嬉戏的少年越过蹒跚的老人不加修饰的说笑伴着田里归来的村民母亲在灶前忙碌袅袅炊烟缭绕着熟悉的乡音父亲点燃一支烟小院里洋溢着庸常里的温馨
故乡远了车水马龙穿梭于钢筋水泥的楼群我常常躲开人潮汹涌在惊飞的鸟鸣里寻找丢失了的黄昏


李少华,聊城诗人协会会员,喜欢用文字抒发感情的文学爱好者。





洋芋花

‌——献给大地母亲收获的季节‌文/朱生宝
在这秋浅绿浓的季节里,我徜徉在收获季的田野,高枝上的果实,田间饱满的庄稼,充满了视野,处处都呈显着收获的景象。眼望这各色各样的成果,我不知道赞美那一样为好,悠忽一片不起眼的花田,开着洁白的铜钱大的繁繁的花,在深绿如黛的密密的叶的护衬下,铺展开好大好大的一片。这是学名叫马玲薯,

俗名叫土豆或洋芋的田块,

这里村子里年长的人们,普遍把这可爱的食物叫洋芋。我俯下身去轻轻刨开叶下的根蔓,一颗颗硕大的洋芋浅埋在这白花绿叶下绵软黄壤里,犹如足月而营养充沛的婴儿,卧在丝绸棉褥的襁褓中。噢,洋芋也好,土豆也罢,抑或叫一个不知名称的其它也罢,但终归是捧在手中白而圆的这么一个可食用饱腹的品类。洋芋在生活丰盈的年景,只是一种菜品,农家小院的饭碗里,城市高大上的红楼庭堂的筵席上,都有着一席之地。洋芋糊糊面,炒土豆丝,土豆烧牛肉,听说在妙厨刀案炒锅伺弄下,可烹饪成近百盘花色品味不重样的美味佳肴。犹为人们对洋芋记忆深刻的,它是界于粮食与蔬菜之间的食物,在历史上饥荒的年份里,不知延续了多少生灵。我还听过一个令人深省的用智慧巧用洋芋度年馑的故事,在丰年把洋芋与黄土混合,夯在切墙的土坯之内,遇年馑熬成土坯洋芋糊糊,救了一家人的性命。思绪回归这片洁白的洋芋花田,凝视着掬在掌中的洋芋,手臂觉得沉甸甸的。有谁知这不起眼的洋芋蛋蛋,在那些要命的年馑中,确是能够救命的“金不换”。此刻我把对无穷食物的感情,倾注在这洋芋蛋上,为大地母亲的收获季,谱写一曲圣洁的养育生命之歌,珍爱粮食感恩上天厚爱大地,唯愿人们与自然和谐长久。


朱生宝,陇上人家,男,汉族,甘肃庆阳人,年龄58岁。复退军人,随部队参加了对越作战,期间任战地新闻报道员,报道了震惊中外的"1、7"战斗,采写上报新闻稿件二百多篇。现为水利行业职员,长期从事行政事业单位文案工作,爱好诗词,初学诗词写作。



叶落归根

文/张维(河南)
被土磨擦的铁犁闪耀着光环却蹲在角落里暗自心伤轻舞的蝴蝶恋它的一世情缘喜泣那根雕龙拐杖被毛驴当美餐的树皮用心缝补自己的容颜羡慕树叶的福气
既是随风飘零何以见它的价值深沉的冷,热情的暖一片落叶,渗入根,化为泥



望乡


一片阻碍思想的海秋风中荡涤尘埃跃出水面的鲤鱼完成它的帅动作牵动我心是船的幽默向北的船头自豪且阳光帆的张弛具有魄力吸引海鸥的好奇心跟上一程又一程
一层又一层的浪,冲刷

酒后的真言

海风吹醉我的心房

把我吹回家乡


张维,河南南阳人。有爱心,有事业心,作品见《博雅诗刊》《世界名人会》《中国爱情诗刊》《古今诗词天地》《诗词大会》《中原风诗歌文学社》《晚来风诗社》《中国诗歌网》《中国作家网》等平台和纸刊,用文字传播正能量。



古韵篇


赞牛

文/薛林贵


千亩耕耘无怨言,东南西北任人牵。

毕生精力为谁付?五谷丰登奉世间。



古村落观音桥


观音桥下如瑶境,大树丛林百鸟鸣。

宛宛清风迎贵客,浓浓古色寄深情。


薛林贵,安徽东至县人,曾在山区小学任教15年,喜欢文学。为安徽省诗词协会农民诗词工作委员会理事。作品散见于省内外报刊杂志以及文学网络平台。



古诗词•大雪(四首)

文/张国泉(江西)


鹧鸪天•大雪


飞絮如烟盖野丘,琼瑶仙子下高楼。

不关冷月风前事,总惹孤云雨后羞。

临槛外,见王侯,三生任性自清流。

阴霾尽扫尘埃化,天宇相连一气投。



八拍蛮•大雪


瘦菊晚来邀蜡梅,北风鸿雁两相陪。

夜半寒窗飘絮舞,晨曦门紧小山堆。



西江月•大雪


阡陌小河连片,苇芦浅水摇头。

六花一夜叠高楼,天上人间通路。

鸿雁不堪回首,凤凰几度开喉。

蜡梅铁骨岂能囚,迎瑞呈祥丰庆。



浣溪沙•大雪


风卷鹅毛视野遮,山连峰隐煮陈茶。

小桥不见柳披纱。

袅袅炊烟落难爬,一声犬吠吓乌鸦。

黄昏游子在天涯。


张国泉,江西进贤人,职业医师。《江西作家文坛》文学艺术顾问、理事。作品散见于各大网媒、纸刊。如,《南粤诗刊》《暮雪诗刊》《青春诗刊》《草叶诗人》《华中文学》《辞赋界》《诗词月刊》《世界名人会》《文学百花苑》《家乡》《诗路》《当代精英文学》《九天文学》《望月文学》等。不求闻达,只为初心。

※作者授权刊发2021年12月24日出品


往期作品回顾:

点击标题阅读:

纸质专刊(第一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二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三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四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五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六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七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八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九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十期)||《世界名人会》

纸质专刊(第十一期)||《世界名人会》


感恩遇见






公益性诗会

世界名人会

诗人群体,诗意情怀,诗写生活。世界名人会携手当代诗坛顶级精英,倡导思想回归,拒绝庸俗诗风,点赞时代精神,践行有益之探索,不作无病之呻吟,纵情讴歌真善美,铁笔怒指假丑恶。借我平台,扬你美名,诗歌不死,诗魂永在。你把人生经历成诗行,平台把你的诗作升华成刊物,释放世界,愉悦生命,品读感悟,奉献社会。世界名人会欢迎诗人入驻,与名家同台,展时代风采


平台声明:文责自负,保护原创






投稿方式:

邮箱:1332581459@qq.com

微信:vv1888997700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