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创业4年还活着,真好....

陈维贤 运营研究社 2021-04-21


“运营研究社余后的每一天,对我来说都是赠予。”

 

在 20 年运营研究社夏令营上讲完这句话,我那不争气的眼泪又流了下来。

 

运营社作为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在没有联合创始人的情况下把它拉扯大,对它我是感性的,同时,也是感激的。

 

运营社真的给予我太多太多,不止是物质上,更是精神上的满足。

 

今天是你 5 周岁的生日,祝你生日快乐

 

运营研究社的背后是一位位运营人和创业者,所以,今天我想和你们聊聊,我对运营研究社5周岁的心里话。(p.s. 这篇文章写于今日凌晨一点,希望在评论区收到你们的祝福)


 

01

创业 4 年还活着,真好....

 

前两天一位教育圈子的朋友找我吃饭,非常打趣地说:“小贤,剩者为王啊”。

 

经历了 17 年、18 年知识付费的疯狂,教育和知识付费需要沉淀的慢赛道来了,“剩者为王”或许真是一种不错的经营策略。

 

 

据说在中国的初创公司,能存活 5 年的仅占 7%,另外 93% 没有存活的公司,要么被市场淘汰,要么自己折腾死了。

 

对于一个创业公司来说,活着就意味着一切,甚至是更大发展机会。

 

这里我们探讨一个问题:你觉得一家公司挣 1000 万难吗?

 

对于在互联网大厂的人来说,可能会觉得很简单,就是几个广告位的事儿。但是,如果让你自己创业从 0 到 1,挣 1000 万,你会怎么做?

 

想要挣到 1000 万,通常有两种做法:

 

一种是 To B 挣钱逻辑,搞定 10 个企业客户,让每家给你 100 万,你给它们提供定制的优质服务;另外一种是 To C 挣钱逻辑,搞定 10 万个付费用户,让每人给你 100 块钱,你给他们提供标准服务。


一边是客单 100 万,一边是 10 万付费用户,讲真都不容易。


运营研究社刚成立那会,大家都觉得挣个 1000 万是一个很难的事儿,毕竟在 17 年运营社月平均收入才 5 万左右,一年不到 100 万,不过当运营社以“佛系”的方式挣到 1000万 时,会觉得 1000 万才只是开始。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无论你采取的挣钱逻辑是 To B 还是 To C ,想要挣到 1000 万,你都需要满足这三个条件:

 

一套可持续的商业产品。

 

在做到 1000 万的过程中,需要深挖自己所在的行业和用户需求,优化出一套可持续的需求解决方案,并且还得让用户愿意掏钱买单。

 

一套可持续的获客方式。

 

在做到 1000万 的过程中,需要找到自己擅长的获客方式,而且是一种可持续的方式。如果存在流量杆杠(可以通过投放获客)那增长就很疯狂了。

 

坦白讲,过去 4 年运营社在流量环节做得并不够出彩,只能算是通过坚持原创,踩到了微信公众号向优质账号流量倾斜的小风口。

 

一支可持续的运营团队。

 

无论是客单 100 万的企业客户,还是 10 万付费用户,都需要有团队来持续稳定地完成用户获取、用户转化、服务交付的完整过程。


在收入从 0 做到 1000 万的过程中,你需要在团队建设上花不少的学费,当然团队也会成为你最重要的资产。

 

“一套可持续的商业产品+一套可持续的获客方式+一支可持续的运营团队”

 

 

它们是挣 1000 万需要具备的条件,也是运营研究社过去 4 年沉淀下来的资产,会成为之后快速发展的杠杆。


当然,作为操盘整个项目的创业者,运营研究社带给我最重要的是:


学会了如何设计商业产品,如何建立获客模型,以及如何搭建运营团队。

 

这比挣到 1000 万来的重要,会是我们继续“活下来”的核心能力。



02 

运营社,还有很大的可能

 

先来说说 4 年前,我为什么会想到做运营研究社吧。

 

我们都会觉得创业是需要经过市场分析和竞品分析后,才着手去做的事儿。其实很多时候,创业的机会来源于自己发现了一些未被满足的需求,甚至,从你自身遇到的问题出发就可以发现它们。

 

对于不是冲着上市或者做独角兽(估值10亿美金的公司)的创业者来说,这个方法我想就已经够用了。

 

运营研究社就属于我自己在遇到问题时,感性判断后想做的项目。

 

13 年毕业那会进入到小红书,当时公司只有 10 个人左右,我负责社区运营和推广工作,一个人干了多个人的活,公司也没其他运营,可以说两眼一抹黑,我只能靠加班换数据,加班换认可。

 

当时,作为运营新人,我遇到的问题是:

 

没有人告诉我,社区运营的框架是怎么样的
没有人告诉我,项目早期推广其实用一招就够
没有人告诉我,怎么做内容和社区的数据分析
没有人告诉我,作为运营应该怎么做职业规划


我想这些问题,即便是放到 8 年后的现在,对很多人来说依旧会是难题。

 

那这些让运营人犯难的问题谁来解决?

 

我希望自己能来解决其中一些问题。


所以在 16 年底,我就把自己花了很多时间、费了很大力气才找到的答案分享出来,写成文章、做成图书,甚至是开发成课程。

 

我创业做运营研究社的初心真的很简单,只是希望在运营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有疑惑的时候,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可能会以 1v1 私聊的方式,或者是文章和课程的方式。

 

我把自己做的这些事儿总结成“不让运营人孤寂地成长”,它成了现在运营研究社的使命。

 

而且,值得高兴的是,经过创业 4 年的努力和内容沉淀,我已经把一些问题的解决方案产品化,能够比较快地帮助一个运营人拿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下面这张图是一位来自成都的姑娘,她毕业不到一年,拿到了月薪 8k 的工资(在成都真很不错了),而且更关键的是面试后还得到领导看好。

 

 

再来,谈谈运营社未来发展的可能性。聊聊往后 5 年,我会继续做运营研究社这个项目嘛?

 

感性地讲,它作为我的第一个创业项目我肯定会继续做;理性地讲,运营真的有非常大的潜力。

 

这里,我分享我看到的一些运营的市场机会。

 

第一个机会,企业数字化。

 

疫情加速了企业数字化进程,让原本犹豫的企业、不太好推进数字化变革的企业,纷纷跑步入场。同时,当下企业数字化工具都开始 SaaS 化,这就意味者企业数字化会进一步提速,而这背后的运营人才市场和相关服务需求会更大。

 

第二个机会,私域业态。

 

我把它看待为比 2010 年移动互联网更大的机会,移动互联网的兴起带来了运营岗位,私域将会带来更多的运营需求和岗位,原因很简单,并不是人人都能做个 APP,但是每个企业都会有一个自己的私域。

 

就在昨天(3月23日)抖音私域开闸放水。平台们也在为私域业态推波助澜。

 

第三个机会,平台混战。

 

阿里、腾讯、字节、美团、百度、京东等平台级企业运行的背后是一个个服务商生态,这背后的有序运营和赋能都是不错机会。


我想手握 100 万运营从业者和深度内容生产能力的运营研究社会有自己的机会,能成为服务商生态的重要参与者。

 


03 

运营社,要多走出去“走动”

 

“执行力强,在职场上算不算是优点?”

 

我的答案是:执行力强会是你的缺点,甚至会影响你的发展。

 

职场的不同阶段对优点的定义不同。初入职场你只需要有执行力、学习力,就可以成为优秀的职场人,但是在职场往上走的过程中,公司愿意再多付薪的不是你的执行力,而是其他的能力,比如沟通、规划、商业、管理等。

 

别让执行力成为你成长的阻力,有一句话叫:


你不要用战术的勤奋,掩盖战略的懒惰


早期看这句话的时候,只是觉得很有道理,但创业越久、团队越大,发现这句话越值得细品。

 

我们通常会在没想清楚到底应该怎么干时,选择先调用执行力,来让自己进入到舒适的避风港里。这样既可让自己不犯错,还能让同事察觉不到自己此刻的思考偷懒。

 

这是种可怕的职场状态。

 

当公司安排人跟你干同样的事儿时,你会觉得自己被夺权了,甚至是认为不被信任了。其实背后的真相是,老板只是在劝你抓紧做应该做的事儿。

 

一句话,“在其位,谋其职”。

 

那么,已经 5 岁的运营研究社,这个阶段应该做什么?

 

第一,需要做更多的表达,让运营社核心骨干更主动思考。

 

在去年我就隐约意识到了这一点,在 2021 年的开年我就频繁地跟核心骨干聊接下来 3-5 年的规划,从行业思考聊到用户问题定位,再到产品解决方案、业务规划,和 21 年的目标。

 

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骨干们更能理解运营社所处的市场现状和用户需求,也有了更强的参与感。

 

当时我印象比较深的一句话:


贤哥,你之后别直接给我们方向,就应该这样告诉背后的思考逻辑和基础信息,我们才能给到更好的业务方案。


第二,需要主动走出去,让运营社核心能力更好地释放。

 

商业模式画布里面有一模块叫合作伙伴,指的是为了商业模式高效运转所需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

 

惭愧地讲,合作伙伴模块是我在过去 4 年创业中一直忽略掉的。运营研究社自己研发产品和服务,自己连接客户,对合作伙伴这块的思考和连接缺失非常多。

 

5 岁的运营研究社梳理出了自己边界,希望为优秀的企业在数字化运营中,提供组织力和运营力的赋能,陪伴优秀的企业和新消费品牌快速的成长。

 

回到这里,大家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会说运营社多出去走动。


运营社作为数字化运营的连接器,会变得更加开放,在制定好规则让更多优秀的人参与进来。



04

运营社,要做点厉害的事儿

 

这里我说厉害的事儿,不是刷屏,也不是挣钱,更多的是我自己藏在运营研究社里的一些小私心。

 

前两天我跟开心麻花总经理聊天,他说:


现在剧院票房 Top 10 有 8 部剧是麻花出品,而麻花存在的价值不能只是为了卖门票。


开心麻花代表了喜剧行业的未来,他希望自己在 50 岁之前能够探索出有中国特色的戏剧风格,能做出全球认可的作品,让更多国家认可我们的戏剧,让更多的戏剧演员成受尊重,能过得更好。


当时,我听到这些话就想到运营社。


在运营领域,运营研究社应该算是最有影响力的公众号之一了,我们的价值不只是发文,不止是课程,而是为这个行业做出让更多人认可的事儿,让运营人被认可,能过得更好

 

再和你讲一个人故事,运营研究社的种子轮投资人 —— 杨向阳

 

他是一名独立投资人,他不仅喜欢拿自己的钱支持创业者,还是一名产业的爱好者。

 

有一次饭桌上他说,自己做投资的第一个周期是医药,在大家都不投这种回报周期长的项目的时候,他觉得自己需要投入,因为中国医药不能只是会营销包装,需要有自己的新药。


所以他倾其所有,花了二十年在医药行业,其中比较有名的赛百诺,是他连续投入 5 年后才做成的世界第一个肿瘤基因治疗新药,后来这个药还在他患癌期间救了自己。

 

他投资的第二个周期是高新科技,中国产业要做强,就不能被掐脖子,需要有自己的技术,所以他投一系列的硬科技公司,其中包括柔宇科技(柔性电子显示屏)、光锋科技(电影院投影基本都是它家出品)。


目前,杨总进入到了自己投资的第三轮周期了,中国文创品牌。现在国人物质消费水平很高,但是文创层面关注太少,很多厉害的文化消费品牌都是国外的,这是他也不能接受。所以,他在 60 岁后又亲自下场创业,投入文创产业,希望能再些什么。(有机会我发文单独为你们介绍杨总)

 

向前辈们致敬,所以我的私心是希望通过运营研究社也能做点厉害的事儿,为这个行业做出更多类似运营技能地图一样,有价值的事儿。

 

如果你失败了,世界会嘲笑你;如果你成功了,世界会崇拜你。

 

但是这些都一点都不重要。

 

这些都绝对不是衡量你存在价值的尺子,重要的是你能否推动行业的进步和发展。到了那一步,一切只是成功的附带品。

 

在创业的第二年我就在思考:

 

什么样的运营社,如果它突然消失了,大家会觉得可惜?

 

似乎我在它 5 岁生日已经找到了答案,接下来我们一起去实践吧。

 

成为一家有价值的公司。

 

也欢迎坚持长期价值主义,希望和为运营行业做事儿的人可以加我企业微信,无论你是想加入运营社,还是说想跟运营社合作都可以。

 


PS:评论点赞前 3 名的同学,各送一个小小贤和一份精装版地图
截止日期:2021 年 3 月 25 日 中午 12:00
 
 · 小  · 贤 · 学 · 运 · 营

0-2 岁运营的技能入门课来啦!
精选 4 个高薪运营必备技能课程
和 1 套系统成长方案
5 天帮你打好运营基本功、提升职场竞争力!
原价 199 元,限量 9.9 元
快快扫码购买吧




你想对运营研究社说什么?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