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查重价一年涨10倍?翟天临不该“背锅”
作者:静静 言言
设计:二泽
最近,翟天临又被骂上了知乎 + 微博双热搜,但是,这次和他一起上被骂的还有知网:
讲真,网友骂翟天临这不奇怪,毕竟“没有人年年骂翟天临,但是年年都有人骂翟天临”……
可是,这次为什么连知网也连带着被骂了呢?
仔细了解了一下之后,我发现,知网的各种迷惑操作真的不少,包括但不限于无序涨价、迷惑查重、论文侵权,还涉及“垄断”……
01
知网的迷惑操作
从曾经的国家期刊数据库,到现在的“大发学生财”,这些年知网都有哪些迷惑操作?
1)无序涨价,为所欲为
知网不仅仅是最大的论文数据库,也是最会赚钱的论文数据库。
① 涨价
知网涨价有多嚣张?
不仅年年上涨,而且合同必须一年一签,即使部分高校有“殊荣”连续签约多年,也要在合同中标明每年至少上涨 10%,最多的年份甚至上涨了 75%。
比如,2014 年,知网对云南大学的报价从原来的 40 万涨到了 70 万,这一操作直接导致云南近十所重点高校都停用了知网。
对此,知网云南销售负责人程旭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曾表示
从2003年开始,知网出台了针对西部的扶持计划。转眼扶持计划运营十年,云南“不论是GDP还是教育经费投入都已经有了大幅提升”,故知网开始与各高校协商要在2~3年内逐步恢复到“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购买价格。
用人话说就是,看你有钱,能掏得起这个价,我就敢要这个价!
但有一说一,感觉近十年来,知网既没有增加新的功能,也没有太多新的投入,这价格涨幅和实际成本也差的太大了……
此外,由于知网的查重结果被各大高校普遍认可,却不对个人服务,于是就衍生出了刚需灰产——第三方知网查重平台。
这些平台往往通过技术手段(黑客技术),盗用人家的合法账号,出售人家的免费知网检测权,价格更是上天,从百元出头,直接涨到千元以上,飙升十倍。
一方面,这是由于“翟天临”事件以后,学术检测更加严格;另一方面,知网的一家独大也是重要原因。
② 分库
除了涨价以外,近年来知网的各种收费也是令人发指。
其中最让人诟病的是,中国知网的数据库越分越细。
本来学生们只需要花一份钱就可以用的期刊数据库,现在分成了高教库(高级教育库)、基教库(基础教育库)、医学库……
这就意味大家想用齐全的期刊数据库,就要多掏好几份钱。
③ 并发
在互联网如此发达的今天,淘宝双 11 上亿人在线都不卡顿,但是知网直到现在还保留着并发数的限制。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每个学校同时在线的人数在 50-200 不等。只要人数一超,就可能被自动踢下线。
对于一个学生数量动辄上万的大学来说,在毕业高峰期时,同时在线上千人也是常有的事情。因此,很多人表示受不了一直被踢下线,干脆买了充值卡,花了好几百块,把自己查阅的论文一一下载。
这里指的注意的是,无论你下载的论文是 1 快还是 10 快,19 年之前,知网都只允许你最低充值 50 块。
2)论文侵权,著作费低
在这种连年涨价,多渠道揽钱的背景下,知网年收近 10 亿也就不是什么新闻了。
但离谱的是,涨价赚钱比谁都狠的知网,对著作权人却抠到不行!
知网有多抠?
以 2008 年以后的稿酬支付标准为例,博士论文的著作权所有者只能拿到 500 块的稿费,更夸张的是,这 500 块里有 400 块还是知网的阅读卡,也就是说该博士的到手稿费只有 100 快。
博士都这样了,更不用说硕士了,一篇硕士论文在知网上只能得到 60 块的现金稿酬……
但是,即便这么一点点钱,知网还是经常出现不给论文作者发稿费或给杂志社涨工资的情况,甚至在 19 年之前,存在作者下载自己的文章也要付稿费的奇葩现象。
3)迷惑查重
除了各种收费还贼抠门以外,知网被大家吐槽的最多的就是 ta 的查重标准了。
如果说查重贵,但是有效,那似乎也可以接受,但是现在的知网查重已经渐渐跑偏了。
首先,知网查重有局限性。
对于那些简单的复制粘贴式抄袭,知网可以发现,但是更狡猾一点的“搅拌式”、“翻译式”抄袭,知网就无能为力了。
其次,查重中存在大量假警报。
部分抄袭查不出来也就罢了,知网的查重系统还存在严重的矫枉过正——将大量符合学术规范的直接引用判定为重复部分,包括论文内的特有定义、化学公式、法律条文和历史事实等……
这样一来,重复率就不可避免的上升了。
很多学校对于重复率喜欢定一个数字一刀切(比如强制规定重复率不能超过15%),因此,学生只能反复修改,反复查重,加重了经济负担的同时,还可能为了降低重复率把文章改得“四不像”。
02
知网的“背景”到底是啥,为啥这么敢?
为啥知网这么敢?
说白了,是因为用户对知网的依赖程度非常高。甚至可以说,知网对于高校、学术研究者来说,是一种刚需。
那么,知网是怎么从一家清华的“电子杂志”,成为垄断性的知识平台的呢?
1)知网是怎么如何变得“一家独大”的?
讲真,要说知网对社会一点贡献都没做,那也是不公平的。
毕竟,在知网成立之前,想写学术论文,经常要从图书馆手抄好几斤的资料,方便查阅。
1995 年,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正式立项了,《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杂志社的网站中国期刊网成立,这就是知网的前身。
当时,该项目受到了国家的重点关注,教育部部长、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报刊司司长等人,都出席了这份光盘的首发仪式。
1999 年,为了打造中国的 NKI(国家知识基础设施),国家决定把这个项目定义为「涉及民族的未来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重中之重”」;
同年,知网进入了「国家级火炬计划」,得到了国家的大力扶持:
图源知网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2004 年,为了提高期刊的收录量,同方知网成立了。这家公司负责给知网提供专业技术支持,相当于帮助知网的知识库“扩容”。
技术的不断升级,再加上国家的扶持,知网逐渐打败了市面上的其他知识库(比如万方等),开始垄断高校的信息数据市场。
从那以后,知网背后的「清华系」利益共同体大概是这样的:
信息来源:同方知网(北京)技术有限公司
2014 年,知网的母公司《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从“全民所有制”,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正式从国企变成了清华大学控股的私企:
图源 天眼查
从这之后,知网就开启了连年涨价模式,完全超出了我们对“国家知识基础设施”的理解:
知网涨价的幅度每年都保持 10% 以上,这样的涨幅让多所高校都叫苦不迭。
武汉理工大学图书馆称,2010 年到 2016 年 CNKI (中国知网)的报价涨幅为 132.86 %,年平均涨幅为 18.98 %。
2)知网的一家独大,为什么招人烦?
知网目前的情况,能够算作垄断吗?
这个问题其实在学术界还没有定论,但是大部分学者都认为“知网目前有垄断地位”。
那么知网的垄断是怎么形成的呢?在这里,我们要先给大家科普一个「行政垄断」的概念:
“行政垄断”是中国特有的一个概念,其意义等同于标准经济学中的“政府垄断” 、“政府授予垄断”。
行业壁垒、地区壁垒、政府限制交易或者强制交易、政府专有交易,都可以看作是行政垄断。
很明显,知网的快速发展,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能作为“国家知识基础设施”,达成了「行政垄断」,以极低的价格获取海量学术论文,建立起行业壁垒。
当然,知网的性质决定了,其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垄断地位。
苏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张鹏认为:
知网定位为“国家知识基础数据库”,如果单纯按照市场机制来操作,请求数量庞大的作者、杂志社、出版社进行授权,效率很低,甚至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因此,引入一定的国家强制性,赋予知网一定的市场垄断地位……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
理论上来说,涉及到行政垄断的企业,应该都是是公益或半性质的。
但是,知网的却在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牟取暴利,吃相极其难看:
知网一边手握国家三大批文,用超低价获得大量论文版权;一边再利用自己的垄断地位,高价反手卖出,而且还年复一年的涨价。
甚至有网友表示,“知网有点将学术界共同创造的知识财富垄断为己有的意味了。”
03
结语
0-2 岁运营的技能入门课来啦! 精选 4 个高薪运营必备技能课程 和 1 套系统成长方案 5 天帮你打好运营基本功、提升职场竞争力! 原价 199 元,限量 9.9 元 快快扫码购买吧
你对知网怎么看?
欢迎留言和我们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