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中Goshir Gyaltsap仁波切的牦牛毛墨镜
1400年时期的牦牛毛眼镜
图片均来自网络
《喜马拉雅》电影片段
看过电影《喜马拉雅》的朋友,想必对影片中驼盐队在雪地里用一撮牛毛遮住眼睛的镜头影响深刻,这便是在藏地传统牧区十分常见的“牦牛毛墨镜”。这种墨镜以稀疏的牛毛遮住眼睛有助于预防雪盲,也不会影响视线。女主佩玛的这幅“隐形墨镜”,似乎代表着喜马拉雅的太阳与“墨镜”之间还有更多趣事...
67岁的彭毛奶奶说:“小时候在下雪后的晴天,大人们会随便从牛群中拔一撮牛尾毛遮住我们的眼睛,当时也不理解其用途,感觉碍眼就会偷偷丢掉,后来才知道没有牦牛毛护眼在雪天几乎是睁不开眼睛的,甚至会伤到眼睛。等我们头发变长后,父母就不给我们准备牦牛毛了,索性让我们用头发充当‘墨镜’。老人们十分疼爱牦牛,怕拔太多牛尾牦牛会痛,也怕牛尾毛太少牦牛无法御寒。”
用牦牛尾制作的传统墨镜和口罩丨图虫
“有些手特别巧的老人,甚至会用牛尾做一副真正的‘墨镜’,既美观又可长期使用,还可随时揣在怀里使用,就算在雪地里摔了一跤,也不怕被摔坏。
牦牛毛墨镜可避免强烈的阳光射入眼中引起不适,有眼疾的牧人也会长期佩戴牦牛毛墨镜。”
青海祁连牧区传统牦牛毛雪镜(镜片)制作方法
制作“牦牛毛墨镜”需用牛尾毛(也有用马尾编制的说法),牛尾毛细长像根线,方便搓成细绳后编制,且不会像牛绒绳因较多的线头扎眼。用牛尾搓20—30根的细绳子后,选择两条最长的作为编引线,再把其余的细绳合成一撮,以中点为“鼻架”分为左右两边。
做工精美的“牦牛毛墨镜”丨图虫
用针将编引线来回穿入其他细绳中,以“#”形作为“镜片”,根据佩戴者脸型编制相应大小的“镜片”后即可收尾。收尾时可直接将剩余的细绳搓成绳链,佩戴时只需在脑后系紧绳链即可,手巧的老人还会用羊皮为“镜框”包边,既美观还能延长使用寿命。
祁连阿柔牧区戴传统墨镜的牧人
在时代的更迭中,这些传统手工艺品正在被慢慢地“尘封”在历史中,但当阳光和风透过墨镜的缝隙吹向眼睛时,我们所看到的不仅是祖辈们的智慧,更是一种自然、原始、环保的生活方式。
双面双色牦牛绒围巾
点击图片可进入小程序了解
▼
西藏贵族服饰卡包
点击图片进入小程序了解
▼
为什么吐舌头 ▎藏族人的肢体语言
藏族木碗 ▎一碗一生
喜马拉雅的心脏—多波。
合作及投稿邮箱:charuspace@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