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卢宗德 ▎西藏存在当代艺术吗?

迦入 CHARU 2021-11-27

《神鹰》艺术家卢宗德作品


“面对死亡他们只是过客
是六道轮回里的一场涅槃重生
死亡对藏族人来说是新生命的开始
他们心中有光,于是我画了光”
卢宗德


“神鹰”蕴涵的生死观


卢宗德的艺术作品《神鹰》用视觉语言来展现了藏族人的生死观,这片土地没有墓地墓碑,没有遗骸,没有姓名,有的只是一群高空盘旋而下的高原秃鹫,甚至没有人知道他们曾经活过。


“西藏地域对生命来说是苛刻而残酷的,但是这里所有的生命都散发着异样的光芒。藏族人对生死的态度很坦然,神话与传说在他们生命里是真实的。神秘而厚重的文化被他们活成了纯粹的平凡与快乐。


面对死亡他们真真的明白自己只是过客,是六道轮回里的一场涅槃重生。死亡对他们来说真的是新生命的开始。他们心中有光,于是我画了光。”




《隆达》姜海龙摄


卢宗德


西藏艺术家

更敦群培艺术空间联合创始人


1988-1995年创办拉萨艺术工作室;2003年联合创办更敦群培艺术空间,并一直从事艺术实践至今。艺术作品曾在多次在国内外展出:


1996   参与水源的保卫者,中外艺术家实验艺术活动

2003   更敦群培艺术空间首届艺术开幕展

2004   美国新墨西哥州pw当代画廊《西藏当代绘画展》

2005   英国伦敦古典到当代《西藏视野》 罗西画廊及甜茶馆

2006   美国新墨西哥州pw 当代画廊《拉萨快车》艺术展

2006   德国宽尼格维托《来自世界屋脊》当代西藏艺术展

2007   西藏拉萨更堆群培画廊《发生.发声》艺术展

2007   西藏拉萨图书馆《我爱缺氧》艺术展

2010   北京宋庄美术馆《烈日西藏》西藏当代艺术展

2011   中国美术馆《魅力西藏油画展》


被采访人:;卢宗德

图片提供:卢宗德

采访撰稿:王聪



《孜郭》


《雪》


《马背上的新装》


《祈祷》


《回家了》


《发誓》


《做酥油》


《窗》


《母与子》


《雨》

卢宗德艺术作品



从素描临摹到独立创作


1971年,卢宗德出生于西藏拉萨,十四岁那年,有一天他随手画了一张素描速写贴在了自家的墙上,被西藏著名作家通嘎(卢宗德嫂子的弟弟)看到,他发现卢宗德具有一定的绘画天赋,为他引荐了西藏著名画家曹勇和于小东老师,1985年卢宗德开始跟随老师专业学习绘画,在这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其中包括当今著名画家噶德。


卢宗德(左)与噶德


在三十多年的绘画进程中,卢宗德的绘画从最初的临摹逐渐进阶人物写实,在这期间他受到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和智利画家万徒勒里的影响,逐渐走上独立创作的道路。


“我学习绘画是比较漫长的,至今都还没有停下画笔,最开始临摹大师的素描,文艺复兴大师们的素描作品我临摹了很多遍,意大利画家莫迪里阿尼的人物画风对我影响很大,虽然人物变形,但线条柔美、和谐,另外万徒勒里的画我也很喜欢,画风粗犷大气、简练,很有力量。后来我开始拿着照片画写实人物,一直到三十岁开始具象变形,进行独立创作。


人物写实《红色》


这是一个学习及思考的时期,是不断的自我认同到否定的过程,在这期间我创作了《色块》《黑色台灯》等作品。所谓艺术的表达无非就是尝试的结果。画家画画不只是一个画的过程,还要有长期客观的观察及思考,再通过画面呈现给观众,好了就叫觉悟,坏了就继续尝试。”


《色块》


《黑色台灯》



创建更敦群培艺术空间


2003年是更敦群培冥诞100周年,更敦群培是20世纪藏族史上的杰出的启蒙思想家,是西藏人文主义先驱。为了纪念这位藏族学者,卢宗德与当地多位年轻画家在2003年联合创立了更敦群培艺术空间,旨在创造一个共同交流、研讨艺术的开放场所。


更敦群培艺术空间早期部分画家

“以前拉萨画家都是流散的,没有平台,资讯也相对的封闭。有了更敦群培艺术空间,画家相互间的交流也多起来了 ,经常聚在一起聊艺术,聊观念,聊创作,现在看更像是一个艺术沙龙。如果没有更敦群培艺术空间,就不会有现在拉萨画坛活跃的氛围,这个空间的建立对我们大多数画家都有深刻的,终身的影响。”

更敦群培艺术空间的十六勇士  姜海龙摄


现代文明的逐渐渗透,西藏这片土地以海纳百川的胸怀容纳着世界各地的文化,卢宗德曾说过,西藏早已不是封闭的西藏,它和整个世界是同步的,民俗文化融合了很多现代的内容。


但博大精深的藏文化却依旧根植于这群年轻艺术家的骨髓,这也是西藏年轻艺术家汲取能量和养分的源泉。


更敦群培艺术空间的艺术家合影 姜海龙摄



西藏有当代艺术吗?


这一群西藏年轻画家的作品在世界各地展出,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他们被称为“站在西藏当代艺术前沿的艺术家”,但对于卢宗德来说,在画家圈很少有人会谈论“西藏当代艺术”,他们只会“架上绘画”,外界的评论对他们来说并不重要。(架上绘画是指以油画、水彩或淡彩等标准技术法完成的可携带尺寸的创作或美术绘画作品,以区别于其他像壁画、装饰艺术、插图和商业广告设计这类绘画。定义来源百度百科)


“我不觉得西藏有所谓的当代艺术, 西藏是一个现实的神化地域,全民信仰藏传佛教,有其独特的雪域文化,这种文化在全世界都没有可比性。当代艺术的本质是批判和反传统。这在当今西藏艺术圈是不可能发生的。顶多就是在传统的骨架上套了一件新材料的外衣而已。当代艺术泛指的内容太大了,架上绘画也只是其中一个微小的面。至于外界的反响和关注,那是他们的事儿,西藏画家只想一件事,就是怎样把自己的画画的更好。”

《蒙德里安的佛》



藏文化是我作品的灵魂


近几年卢宗德画了《风筝》《殇》《我爱你》等一系列作品,其中的人物形象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而藏文化的视觉符号也成为他艺术表达的重要元素。


《我爱你》


“人物变形的画风是我个人长期实践与摸索的结果,这种方式是我内心自然而然出现的,也让我在创作过程中更放松,更自由。我认为视觉艺术最重要的是真诚与情感,如果没有这两个元素,绘画是没有意义的。


我最开始尝试把西藏唐卡佛像的度量经用现当代的方式去表现,去解构,运用隆达、经幡等藏地符号融于创作中,藏传佛教和西藏的人文,在我的作品里是血液,是骨髓,更是灵魂。没有这些我可能很早就改行了。”


《风筝》


艺术家应该关注什么?


卢宗德在三十多年的绘画生涯中,造就了他独立的思考能力,他不仅将眼光聚焦于画板,更多的是透过艺术来审视当今社会艺术圈的现状,他犀利而独到的见解更是对自我清晰的认知和反省。


他曾说:“如今中国人文盲已经不多了,美盲却不少。很多人还在用欧洲文艺复兴的古典眼睛看待当代艺术,中国油画从徐悲鸿时期开始只学习了欧洲三流的技术,苏联四流的艺术审美。并以苏氏美术为标准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从市场到画家,每个人都在以“像”作为标准。


《殇》


我一直以为艺术应该和政治无关。艺术家应该关注于生命本身,爱与恨,生与死,喜与乐,哀与悲。所以我开始关注我微小的世界里所能感受到的让我觉得美好的人与事物。比如生我养我的西藏、雪山、土地、草原等。”


《卓玛丽莎》



每幅作品都是我的孩子


卢宗德的作品曾受到著名艺术家裴庄欣的赞誉,裴老这样评价:“宗德是我尊重并有一定成就的藏地当代知名艺术家, 他作品个人语言已比较完善,以及具备了明显可识别性的成熟艺术家,其作品本身也给人印象很深,总会让我想起澳大利亚或美洲大陆原住居民那些强烈的艺术观念与本土风貌。”


卢宗德将他每一幅作品都称为自己的孩子,完成创作,“孩子”就成为独立的个体,最终的解读权交给观者,他认为一幅画最重要的是观看,是感受画家透过画面传达出来的观念,观众在看一幅作品时通过自己视觉感受也参与了画家的创作,而他要做的是继续创作,继续画下去。

  

《神山》


“藏传佛教和西藏的人文
在我的作品里是血液、
是骨髓、更是灵魂。
卢宗德




慈悲之眼手绘佛牌

点击图片了解


海拔四千米的御医藏药茶

点击图片可进入小程序了解






往期文章

可点击图片阅读

博存艺术空间创始人普布 ▎八廓街朝拜与KFC的碰撞

贡嘎曲德寺的记忆1985年

西藏的“西斯庭教堂壁画”

艺术家泽郎夺理 ▎他会成为西藏的奈良美智吗?

酥油像素:野生艺术家熊阿布笔下的“藏人酷”

旷世奇人笔下奇幻的喜马拉雅世界。


བོད་སྐད་ཞབས་ཞུ་སྐད་འཕྲིན་ཨང་གྲངས། :CHARU1607
客服微信:charuspace
微博:CHARU迦入
小红书:CHARU迦入 
未经作者允许请勿随意印刷转载 后果自负
合作及投稿微信:charuspace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