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唐卡学徒到中央美院 ▎藏族艺术家旦增达美

迦入 CHARU 2021-11-27



旦增达美


艺术家


生于拉萨,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2019年,作品《空行母》获“中央美术学院-李尚大三等奖学金”;2020年,作品《Sitavana》获2020-2021学年本科在校优秀作业三等奖;2020年11月,作品《空行母》参加北京青年美术双年展。作品《春生夏糜秋去冬烬春又来》获红星奖。2021年8月于拉萨ADL艺术空间举办个展《春生夏糜秋去冬烬春又来》。



春生夏糜秋去冬烬春又来




春生夏糜秋去冬烬春又来 局部


妙音女


妙音女 局部


三角


尸陀林1


琉璃顶下的女人‍‍


米拉热巴

米拉热巴 局部


习作



被采访人:旦增达美
图片来源:旦增达美
采访编辑:王聪

唐卡学徒到中央美院

1.请介绍一下您的成长背景?

我出生于西藏拉萨,因为父亲在旅行社工作,我经常在他办公室见到许多外国人,当时一个从韩国来的传教士经常来家里,与父亲探讨关于宗教的问题;有一次他给我讲亚当夏娃、耶稣被钉十字架和大卫与歌利亚之战等圣经故事,这激发了我对宗教传统故事的热爱,或许也潜移默化的影响了我之后的艺术创作。

旦增达美与父母合影

小学六年级我第一次接触了西藏传统绘画,跟随巴桑老师系统的进行了唐卡绘画训练,当时我是画室里年纪最小的学徒,做学徒期间我特别喜欢安多强巴的作品,觉得他是传统绘画的叛逆者,但后来发现真正从核心叛逆的是十世噶玛巴确英多杰。

高三时我的绘画启蒙老师——普布次仁老师提议我考美院,我去成都进行了两个月的考前造型训练(素描,色彩,速写),但是学习时间太短,就选择了复读,在北京进行了为时8个月的考前集训,2017年我幸运的考上了中央美院。

 

人物2

2.在中央美院最大的收获什么?


在美院接触了不同的艺术形式,遇到了很好的老师,也遇到了各种有趣的朋友和学长。

对我创作有重要影响的两位老师是边凯老师和边达琼老师,大一大二我的创作方向还不够清晰,直到大三遇到他们。边凯老师对故事文本的理解方式一直对我有很深的启发。之前我一直不敢将形式与媒介探向另一个领域,而边达琼老师帮我打开了创作枷锁,他曾半开玩笑地说我一直活在18世纪。

我是一个不善社交的人,在美院朋友不多,但他们的思考方式一直对我产生了着影响。

人物1


尸语故事,灵魂转移

3. 您艺术创作灵感来源是什么?西藏传统故事给您带来什么影响?


日本作家芥川龙之介的《竹林中》和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对绝对善恶的诠释和对“正确”的模糊与质疑,间接地影响了我的作品《巴克赫提亚尔·卡尔基》。这个故事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在不同立场和意识形态之间不断跳动的所谓的“正义”。

巴克赫提亚尔·卡尔基

巴克赫提亚尔·卡尔基 局部

‍我一直对故事本身很着迷,西藏的古典文学《青颈鸟的故事》里有一个桥段是:王子的灵魂被移到了一只死去的鸟的身体里,受限于鸟的生理结构而失去记忆,也无法说出人的语言。类比“尸语故事集”里类似的情节,将灵魂移至不同物种的身体时就能说出不同的语言。 

我很着迷于这个故事浪漫中带着一丝理性的思考方式,这都成为我创作的灵感来源。

尸陀林2

《尸陀林1》《琉璃顶下的女人》《尸陀林2》《悬崖风景》这四张作品是我确立绘画风格的开端。创作文本来源于藏族民间故事。

《琉璃顶下的女人》是尸语故事集里的第二个故事《姑娘从死域救回王子》,画中讲述了王子死后姑娘思念王子的场景,我利用非线性对称结构的模式,构建出了“一人一城”的叙事方式。

非线性对称结构创作模式

琉璃顶下的女人2



通往涅槃

4.《春生。夏糜,秋去,冬烬,春又来》将“佛学”的体悟融入创作,这个灵感是如何形成的?请解读一下画中的意义?

这张画的形式大概在大三的时候有了一些想法,最初是看到了Peter Sis《The three goldenkeys》的绘本,里面有大量的建筑,犹如迷宫。

《The three goldenkeys》

我就萌生创作一个以“羊脂玉形成的世界”的想法,之后联想到西藏的六道轮回图,但是六道是不同的空间,而周围的十二因缘起是可以在同一个空间内发生关系的,所以这张画最初的概念就这样出现了。

创作《春生。夏糜,秋去,冬烬,春又来》


局部手稿

音乐也是我创作灵感的一部分,一段声音的节奏韵律与画面的结构布局相结合,成为我创作的习惯。我将“stairway to heaven”这首歌歌谱拆解后的音律运用到了《春生。夏糜,秋去,冬烬,春又来》这幅作品。

“stairway to heaven”歌谱音律

《春生。夏糜,秋去,冬烬,春又来》局部


落地生长,进退时空

5.你曾说:“我的作品是飘在空中的状态...”这带给您哪些新的思考?
 
我一直认为好的艺术作品都是落地向上生长的状态,作品的内容、形式都应当和自身息息相关,并且应当是一个螺旋向上的生长方式。这个想法是我听了图瓦的女艺术家sainkho Namtchylak的音乐作品后萌生的。

风景2—齐云山

我之所以说没有完全落地向上生长,是因为生活和创作本身之间还可以贴合的更紧密,还需要学习和成长。

当然,我的创作风格必定会受到周遭事物的影响。其中涉及了西藏、印度和波斯艺术的元素,还有汉地早期的壁画,表现主义的雕塑,中世纪的湿壁画都有涉入。但是支撑我创作的理念很多时候受西藏宗教氛围的影响,可能短时间内是避不开这个主题的,因为我生在西藏,也是我成长的地方。

悬崖

6.你利用影像媒介创作了行为艺术“出入”,想表达什么?
 
一次陪父母去医院,我去排队挂号产生的灵感。人一个挨一个,面向挂号台往前缓慢移动,我被夹在两个人中间,随着队伍移动。我能看到前面的人,也能感受到后面的人,但在不转头的情况下无法看到后面的人。

生活中我们用昨天表述‘今天的前一天’,明天来表示‘今天的后一天’,从中我体会到排队的人就像时间轴,具有持续性和不可逆性,我在队伍中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个体就像时间中的今天,面向昨天,背对着明天,而队伍不停的向前,而时间不停的错后,让我不由地思考,我到底是在倒退还是在进步?

行为艺术“出入”


拉萨的雪也变了

7.作为本地人,西藏在你眼里有怎样的变化?


西藏是一个在外人看来宗教氛围浓厚的神秘之地,而对于我来说是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地方。从小到现在,对比眼前的西藏和我记忆中的西藏,感觉西藏的改变不仅仅限于现代化的街景,甚至连太阳,冬天的雪和夏天的雨,风中的味道都变了。



每次回到父亲的家乡仁布县,都会深刻的感受到时光流逝,物是人非,家旁边有条沟渠,小时候经常和表哥在那玩儿,现在那条沟渠一直在,但感觉已不再是小时候的那条沟渠了。

我很喜欢顾城的一首诗《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你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这首诗给我很大的触动,我的理解是,那里本来有一个门,但是过了很久,物是人非,原来的门不见了,只剩下了一堵墙,只留下一把旧钥匙,但再找不回从前的家了。

风景1——齐云山


神秘主义,宗教符号

8.你对西藏传统艺术的理解?

我本身是学唐卡绘画出身,现在有很多人都在呼吁对传统绘画的改变,但是我觉得西藏传统艺术-唐卡优势就是具有良好的文化和历史底蕴,其实唐卡没必要作出过多的改变,因为它本身的目的是为宗教,为虔诚的佛教徒创造偶像,不是为了艺术。两者的目的不同。

临摹敦煌壁画

我一直认为宗教和艺术是矛盾的,尤其在现代的语境,如果艺术不服从于宗教,不为宗教目的而产出,就无法和谐的相融。

我认为没有必要刻意的去在作品中保留西藏的传统,那会使作品传递出刻意造作的气息,学习和体会藏语言文学,把它融进生活就是保留传统精髓的方式。

临摹克孜尔石窟壁画

对于绘画的外在形式,我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将西藏旧有的老图饰以符合时代审美的方式展现出来,我发现我的创作形式越发往神秘主义方向发展,对于内容,更趋向在画面添加宗教符号去探讨身边的问题和事物,如两性关系,民族趋同化等。
 
瑜伽士

当下的西藏充斥着世俗与宗教的矛盾。时间飞逝,世界在不断的变化,每个时代都在不断地抛出问题,对于信仰、两性关系,自由,人性的包容, 以及对世界的理解,我无法给出答案,只能抛出疑问:

如果上帝看到现在的世界
可能会像摧毁索多玛与蛾摩拉城
一样摧毁我们的世界吧?
(索多玛与蛾摩拉城是
圣经故事中的罪恶之城
最终被耶和华摧毁)

空行母

“空中行走的人”

与艺术家旦增达美交流
微博:@TenzinDhame
迦入微店双十一活动延续至11月15日
点击进入迦入店铺


迦入淘宝店正式上线!欢迎大家关注收藏

点击进入迦入店铺




往期文章
可点击图片阅读
蒙古“梦幻浮世绘” ▎艺术家阿古达木

拉萨的云是艺术的自由 ▎艺术家雍忠卓玛

艺术家卢宗德 ▎西藏存在当代艺术吗?
博存艺术空间创始人普布 ▎八廓街朝拜与KFC的碰撞

艺术家泽郎夺理 ▎他会成为西藏的奈良美智吗?

酥油像素:野生艺术家熊阿布笔下的“藏人酷”


བོད་སྐད་ཀྱི་ཐད་སྦྲེལ། CHARU1607
客服微信:charuspace
未经作者允许请勿随意印刷转载 后果自负
合作及投稿微信:charuspace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