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对话曹远征:开放金融市场,中资不会被外资打败

搜狐智库 搜狐智库 2021-02-05

搜狐财经联合《经济》杂志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63期(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专题)
本期嘉宾:中银国际研究有限公司董事长 曹远征
4月1日,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又迈出实质性一步:即日起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符合条件的境外投资者可根据法律法规、证监会有关规定和相关服务指南的要求,依法提交设立证券公司或变更公司实际控制人的申请。这距离原定的时间整整提前了8个月。
此前,在接受搜狐财经访谈时,曹远征表示,金融服务业的放开最终是居民理财层面的放开。而在理财业务上的放开,既是中国居民收入提高、资产多元配置的必然要求,也可以促进中国金融结构的转型,在财富管理市场上打开一个新局面。
曹远征是改革开放后本土所培育出的第一批博士生之一。他曾长期在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工作,90年代后期也深度参与了国内金融机构和大型国企的海内外重组上市工作。他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研究者和参与者。
长期以来,他持续关注企业融资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曹远征表示,当前资本市场的进一步放开,不会对中小民营企业产生较大影响。“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选择与狼共舞,最终中资战胜了外资,金融领域也是如此。”
曹远征表示,理财和财富管理是中高收入社会的潮流。进入中高收入社会的标准是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而中国去年人均GDP已经达到9770美元,理财的需求在日益扩大,且中国在10年前已经出现了这个倾向。
“可以预想,随着中国居民收入的持续提高,这种需求在日益扩大,不仅包含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也都会变成高收入人群。”曹远征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资本市场的放开,金融服务业的扩大,资本市场的政策法治化日益提上日程,加强信息披露、完善退出机制等问题也迫切需要解决。
曹远征表示,中国资本市场存在缺陷,主要以股票市场为主,债市和固定收益市场发展非常不充分,而且中国股市是单边市,只有做多机制,没有做空机制。但是经过最近几年的改善,中国的固定收益市场逐渐在全球富有吸引力。
曹远征强调,金融服务业的放开,有利于促进品种丰富化,出现多品种的竞争体系,从而形成一个丰富有深度的金融市场。
“最终中国市场将不仅仅是‘股’,而是以固定收益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这是符合全球发展规律的。”曹远征说。

搜狐财经:伴随着货币数据的发布和经济的运营,一些专家、学者建议加大逆周期调节,你怎么看?
曹远征: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们发现经济有两个周期,一个是经济周期,以生产过剩为标志,包括经济的下行、上行,体现为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政策目标是充分就业。另一个是金融周期,通过杠杆的加大和收缩显现。
金融危机就是杠杆的快速收缩,逆周期调节就是控制杠杆的稳定性。
2018年,央行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管理“双支柱”调控。如果货币政策是反经济周期的,那么逆周期调节就是进行宏观审慎管理,通过稳定杠杆来避免金融的快速衰退。
其中,货币政策对谁都是一致的,而逆周期是有指向性的。所以,进行逆周期调节,首先要判断杠杆是不是在收缩之中?收缩是否会带来很大的风险?比如,快速去杠杆。如果这个条件不存在,就不需要逆周期调控。

搜狐财经:逆周期调节与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有什么关系?
曹远征:从宏观经济角度讲,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因为中小企业没有资本,缺少抵押物,因此它不可能用负债的方式来融资,这叫发展型融资难融资贵。
在相对高杠杆的情况下,如果中小企业内部现金流不够,杠杆就会维持不住,必须靠外部借钱还债来维持生存。这时候需要逆周期调节,通过放松监管等措施让企业能借到钱还债。
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很多中小企业都跟出口相关,出口受到严重影响,导致中小企业的现金流来源困难,进而使得过去的债务很难偿还,所以,这时候就必须有宽松的融资环境来让企业借钱还债。
搜狐财经:当前我们加强了对资本市场的开放,这对中小民营企业会不会造成较大影响,对此你有何建议?
曹远征:不会。金融市场开放指两个开放,一是资本项目的开放,最终表现是人民币全面可兑换,自由流动;二是金融服务业的开放,涉及股比的提高和市场准入。
第一,在银行零售业务中,全球都一样,外国银行打不过本土银行。因为本土银行有客户,更具有坚韧性,这跟它的网点、客户熟悉程度、市场渗透程度高度相关。比如,我所在的中国银行在伦敦有一百年了,但是在伦敦依然是个小行。

第二,银行业中竞争比较激烈的是与企业客户相关的公司业务,中国在这方面存在短板。但从过去40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来看,可以选择与狼共舞,最后的结果反而是中资战胜外资,我想在金融企业也是这样。
另外,本次放开最终是在居民理财方面的放开。这既是中国居民收入提高、资产多元配置的必然需求;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金融结构的转型,使中国金融逐渐从间接融资向直接融资发展。
通过开放促进改革,使得理财在财富管理市场上打开一个新局面,这是金融服务业开放的原因。
搜狐财经:随着资本市场的放开,政策法治化需求日益迫切,你认为目前在这一方面急需要解决哪些问题来实现增值?
曹远征:中国资本市场一直存在两个基本现象。第一,大家谈资本市场基本上是股票市场,但是,资本市场最重要的是债券市场,是固定收益市场。中国的资本市场有缺陷,就是有股无债,债市和固定收益市场的发展非常不充分。
第二,在中国的资本市场中,股市是一个单边市,只有做多机制,没有做空机制。这几年我们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债券通的推出,大量的外资开始流入中国债券市场,带动了债券市场的发展。
另外,金融服务业放开后,它们会在品种丰富化方面加强竞争,会出现多品种的竞争体系,推动从短端到远端有无数个品种联结在一块,也就是所谓的收益率曲线,从而形成一个丰富有深度的金融市场,这正在出现。
如果收益曲线出现以后,你会发现中国的资本市场不仅仅是“股”,而是以固定收益市场为代表的资本市场,这是符合全球发展规律的。
第三,做空更重要的不是在“股”上的做空,而是在工具上。工具和固定收益连在一起,只有固定收益产品出现,才有衍生出现,市场才能有双边化,才能有做空,市场才能有风险对冲机制,才能表现的更有弹性、更有深度。这个正在努力之中。
从利益上讲,这恰恰是金融供给侧结构改革中的应有之义,而开放正在促进这件事情。

搜狐财经:你认为未来资管的格局是什么样的?你对未来的互联网金融理财和银行理财有什么建议?银行如何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
曹远征:201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9770美元,如果按90%来折算,人均收入大概9000美元。如果未来几年,人均收入超过一万美元,就算进入中高收入社会。
在中高收入社会中,理财变成一个潮流。存款是为未来消费攒钱的行为,理财是投资,是满足了现在的消费之后还有闲钱去投资,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去获得更高的回报。
随着居民收入的增长,中国在10年前已经出现这个倾向,比如,银行的存款持续下降。居民都去买理财产品,所以银行迫不得已发行各种理财产品黏住客户,银行的理财产品越卖越多,但在结构上已经不是存款了。
理财产品怎么理解呢?比如,我在一级市场上完成发行,但是二级市场没有转让,因此它就变成了风险,如果二级市场透明化、证券化,可以转让,这叫大资管,这叫财富管理。
在这个过程中,所有的银行都觉得存款在下降,为了黏住客户,进而提供理财产品。传统理财产品不行,一定要按资产证券化、透明化的理财来进行管理。这就不是资产类业务,而是债券跟债务一一对应的,从而构成固定收益发展的重要动力。
可以预想,中国居民收入在持续提高的过程中,这种需求在日益扩大,不仅包含高收入人群,低收入人群也都会变成高收入人群,理财产品需求在持续扩大。
理财产品证券化,意味着信贷市场跟货币市场相通。从未来的情况来看,如果它真通了,全国一个监管委员会就够了。
(搜狐智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搜狐财经与经济杂志联合打造的“致知100人”系列访谈。)
对话探路者王静:户外运动企业要准备迎接疫后消费反弹
对话江南春:疫情改变不了整体市场消费规模,头部企业将发力扩张
对话夏华:“利他”是创业者蜕变为企业家的关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