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财经联合《经济》杂志系列访谈——“致知100人”第60期(点击“阅读原文”进入专题)本期嘉宾:依文集团董事长 夏华如何把大山里的传统手工艺呈现在世界面前?如何让中国传统的手工艺不断传承和发展?15年来,依文集团董事长夏华一直在探寻一条产业化的道路,将绣娘和纹样数据化、产品化、IP化和市场化。在接受搜狐财经&经济杂志访谈时,夏华表示,拥抱传统的关键是不要让这些传承消失,所以一定要让年轻人喜欢并参与到创造中。但是纯公益的手法很难持续,需要运用商业的手法才能不断地传承和发展传统手工艺。夏华指出,当前传统和时尚结合最容易做到的是,将传统的手艺跟年轻人的创意、想法结合。“这恰恰是真正的国潮,让文化创造了价值,让大山的手艺创造了价值。”此外,谈及创业企业的发展时,夏华对此也十分有见解,在过去的十几年里,她已经辅导过数百家创业企业壮大或上市。夏华强调,“利他”是创业者蜕变成企业家的重要因素。“当个人的梦想逐渐转换成群体的梦想,我才会说,一个创业者变成了一个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格局会一步一步拉大,拉大的原因是,你开始心里不仅装着自己,还装着更多的人。”夏华解释道。在她看来,创业者真正把企业做大,不仅要有术,更要有道,要去思考如何从格局上拓宽自己。“信念对于创业者来说很重要。方法只是一时的得手,不可能长久地成就一个品牌和企业。创业者有多大的格局,才能带什么样的人。”“企业最重要的是播下创新的基因。”夏华说,企业家要敢于在顺风顺水时颠覆自己,当遇到风浪时再调整是来不及的。今天企业家不仅要想5年后的事情,还要想10年后的发展战略。搜狐财经&经济杂志:你曾表示将在五年时间内,带领中国的绣娘去到世界舞台上。现在取得了哪些进展?夏华:这个过程其实非常难。当时我们在做绣娘和纹样两个数据库的时候,没有人看好,大家觉得漫山遍野地去找绣娘,把绣的技法、工艺记录下来是个公益行为,不会产生商业价值。但是,当个体价值积累到群体价值,当我们拥有8000绣娘的时候,价值就体现出来了,全世界的品牌设计师就开始找我们合作。我们已经拥有13000多名绣娘,未来我们会有30000多名绣娘。同时我们又做了纹样数据库,把上千年传承下来的精美图案所代表的寓意,一点一点地从绣片上剥离出来,变成设计师可以应用的色稿,变成全世界能读懂的语言。在这两者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培训把非标准的手工艺培训成标准化的产品形态,开始打造绣娘IP。今天像梁忠美老师的蝴蝶仙子绣片已经能卖到几千元,潘奶奶的绣花衣已经能卖到了上万元。真正让文化创造了价值,让大山的手艺创造了价值。今天我们才有可能有这样的决心、信念和梦想,未来会带着十万绣娘惊艳世界,把民族产品变成品牌。可以说,15年的时间,我们打造了一个产业生态闭环,把它数据化、产品化、IP化、市场化。搜狐财经&经济杂志:很多人表示,时尚总是和年轻化挂钩的,追求手工艺是拥抱传统。你觉得拥抱传统最根本的内容是什么?怎么看待当前兴起的国潮热?夏华:拥抱传统的关键是“不要让这些传承消失”。随着老人家的年纪增大,今天的很多刺绣手法,如果没有年轻人愿意传承的话,它很快就会消失。如何让年轻人喜欢,愿意传承这些技法?如果把原汁原味的绣片拿来,年轻人不会喜欢的,一定是要让年轻人参与到创造中。比如,特别火爆的蜡染帆布鞋,就是很多年轻人和老人家一起创造的。他们让老人家现场在帆布鞋上画他们喜欢的图案,现场去染。每一双帆布鞋,都带着每一个年轻人的个性化诉求。我觉得今天传统和时尚结合非常容易做到的是,将传统的手艺跟年轻人的创意、想法结合起来。今天已经有上千位年轻的设计师参与到整个深山集市的创造中,他们跟老人家在村子里一起吃、一起住,一起感受原生的文化。然后老人家用传统的技法把年轻人新奇的想法表现出来。我恰恰认为这是真正的国潮,传承了民族文化的精髓,同时也是今天所有热爱潮流的人一起参与创造的。另外,这使得贫困农村的手艺人和妇女开始脱贫致富。比如,潘奶奶——一个74岁大山里的苗族老人家,一年能够在中国手工坊平台上赚到153万。但是,如果是纯公益的手法,传承很难持续,因为这既是一份热爱,也是一份职业,尤其是大山的手艺人,如果仅仅是传承,不赚钱,年轻人也不会跟着学。所以一定要让每一个参与者赚到钱,才会有更多人加入。这就需要用商业的手法。我觉得这25年积累的商业智慧都爆发在这里了。
搜狐财经&经济杂志:你从大学老师辞职到创办企业,再到现在推动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播和发展。每走一步都是一个格局,怎么看待您这种格局的变化?夏华:最重要的是从梦想到格局。每一个创业者最初都是怀着梦想开始下海的。我从大学老师辞职做售货员的时候,就想去创造自己的品牌。当你在这条路上接触越来越多人的时候,你开始真正的去确定企业的价值观。当你把个人的梦想逐渐转换成群体的梦想,我才会说,一个创业者变成了企业家。如果心里只装着自己的那点梦想,所有的努力和喜怒哀乐都围着自己的时候,我觉得你还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当你真正心里开始装着产业的梦想,真正开始装着你的上下游、你的用户,以及更多人的时候。我觉得你才可以说,自己是一个企业家。在这个过程中,你的格局会一步一步拉大,拉大的原因是,你开始心里不仅装着自己,还装着更多的人所以,“利他”是创业者蜕变成企业家的重要因素。搜狐财经&经济杂志:除了企业家之外,你还是一位创业导师,辅导了很多创业公司上市。在这个过程中,你是如何挑选和判断企业和项目的?夏华:我是大学老师出身,所以特别关注创业者,因为我自己是跌打滚爬走过来的,走过很多弯路。我是期待很多创业者少走弯路,不走弯路。我特别关心创业者的两点要素。第一,创业者真正把企业做大,不仅要有术,更要有道。今天很多创业者都愿意学“术”,到处听课学方法。但是他很少有机会沉下心来真正去思考道上的问题,成功者和不成功者本质的区别是什么?所以我非常喜欢有信念的年轻人。可能一开始,他的起点并没有那么高,选择的行业也并不是那么在风口上。但是我觉得只要他有信念,真正思考如何从格局上拓宽自己,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愿意跟随他,一点点把小企业做大,把一个看起来不那么在风口上的产业,做得风声水起。
所以在这个点上,我认为,信念对于创业者来说很重要。方法只是一时的得手,不可能长久地成就一个品牌和一个企业。创业者有多大的格局,才能带什么样的人。很多创业者,一辈子只能带比他更低的人,但是很多创业者却可以驾驭比自己更高的,更有能量的人。所以对于创业者来说,除了使命、愿景、价值观、组织结构、KPI之外,创业者本身心智的成长和成熟至关重要。搜狐财经&经济杂志:你曾跟朋友说,当一艘船要沉下去的时候,不管他是坐头等舱还是普通舱,都是没有用的。结合依文的经历,你觉得企业如何能够实现持续发展?夏华:企业最重要的是播下创新的基因,在顺风顺水的时候敢于颠覆自己。这样企业在遇到风浪的时候,才可能调直船头,再次出发。当遇到风浪的时候再去调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认为,当船下沉的时候,争头等舱的位置是没有意义的。这个时候要思考的是如何让这艘船乘风破浪,具备真正持久的创新力,让这个企业永远立于潮头。
这要求我们每一个阶段,无论好与不好的时候,都得静下心来去思考应对明天的方式。所以今天已经不是说现在想五年以后的事,还要想十年后的事,这样你才有机会,这叫战略。我认为,一个企业家要花时间在战略上,而不是仅仅在战术上。企业家最重要的是思考企业的价值曲线。财务曲线是职业经理人的团队跟你一起画好的,但是价值曲线一定是你跟这个世界上最牛的人一起去画好的。(搜狐智库原创稿件,转载请注明:转载自搜狐财经与经济杂志联合打造的“致知100人”系列访谈。)对话赫尔曼·西蒙:比起进世界500强,中国企业做“隐形冠军”更现实对话史蒂夫·霍夫曼:硅谷对创业失败更宽容,中国企业家往往需要自己承担债务对话徐井宏:中国创业者激情比硅谷还火热,但创业质量有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