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报道|紧抓行业全面开放机遇,“信评国家队”大公国际“开新局”

大公国际 2022-03-20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日前,标普、惠誉两家外资评级机构获批进入中国市场,在政策层面,中国金融委也发布金融改革11条,明确规定推动信用评级行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中国信用评级行业迎来全面开放的新时代。

而恰逢此时,大公国际自2019年4月实施的战略重组工作也已圆满完成。焕然一新的“信用评级国家队”也将以崭新的姿态启航。全面开放将给中国信用评级行业带来怎样的冲击?战略重组给这样一家老牌评级机构带来了哪些变化?焕新之后的大公国际又将如何把握机遇?

中国国新收购大公国际 契合国家战略需要

5月27日,金融委发布11条金融改革措施,其中第9条明确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评级机构和民营评级机构在我国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鼓励境内评级机构积极拓宽国际业务。

“从政策松绑到外资机构获批,几乎完全同步,可看出国家对加强信用评级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感。”大公国际董事长、总裁吕柏乐表示,引入外资机构,具“鲶鱼效应”,可刺激并促进境内评级机构发展,对完善信用评级基础设施、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信用是金融行业的基础,信用评级机构是金融系统的基石。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总规模虽只有二三十亿人民币,但服务的是数以万亿人民币计的债券市场。在此背景下,大公国际自2019年进行战略重组,而中国国新收购大公国际,具有深层次的战略考量。

吕柏乐表示,近年来中国债券违约事件频发,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特别是“防止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背景下,信用评级的风险揭示作用就空前凸显。这也有利于进一步完善中国国新运营国有资本的功能,在服务实体经济、帮助企业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大公国际在1994年成立,是中国最早成立的信用评级企业之一。在25年发展过程中,大公国际形成了一整套系统的评级体系,人才体系也比较完整,在业内素有“信用评级业黄埔军校”之称。

可以说,中国国新收购大公国际,与信用评级行业全面开放,根本目的完全一致。在全面开放信用评级市场的新时代,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竞争格局将重塑,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可能会加剧。但在全面开放信用评级市场前,大公国际完成战略重组,有如在中国信用评级行业提前楔如一枚“定海神针”。

“焕然一新”,业务快速复苏

当前,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大公国际已满一周年,在过去一年公司变化不小。

吕柏乐表示,战略重组以来,大公国际发生了两个重大变化:一是,优化治理结构。大公国际完成股权变更,形成了国有资本控股、社会资本及员工持股的多元化股权结构,并建立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管理层之间的治理规范及议事机制,形成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管理层责任明确、相互制衡的治理机制。二是,强化内控体系。深入开展风险排查工作,对股东单位股权比例进行系统梳理,形成了利益冲突数据库,并进行动态更新。同时,根据国际、国内合规管理法律法规及评级公司特性,建立了以董事会领导、监事会监督、经营管理层负责、合规总监及合规部履行合规职责、业务部门对作业合规性负责的自上而下的合规管理组织体系。

通过战略重组,自2019年11月复业以来,大公国际各项业务快速复苏,不仅克服了疫情的影响,还呈现快速发展之势。与2019年1-6月同比,评级项目从几十个猛涨到几百个,虽然业务总量上只恢复了大公国际历史高峰的60%,但整体业务向上的动力非常强劲。

与此同时,公司评级质量稳步提升。过去一年,大公国际的评级技术和评级质量持续进步,对企业的风险事件进行了及时预警,被市场和投资者广泛认可。

吕柏乐说,大公国际在战略重组期间实施“一项计划,三项行动”来重塑品牌形象。一项计划,即“凤凰计划”,取“凤凰涅槃”之寓意。该计划加大与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高信用评级客户,优化客户结构,重建客户服务体系。三项行动包括:客户回报提升行动、评级质量提升行动、评级技术创新行动。

全面开放时代,“信评国家队”的使命

国家队意味着高水平、高实力、高标准,这是国家和社会对大公国际的期待和要求,也是大公国际未来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吕柏乐表示,中国国新战略重组后,对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大公国际能够以“二次创业”的决心,提高评级质量、加强国际对标,成为监管和投资人放心,国际社会认可的评级机构。

对大公国际来说,中国国新不仅注入了新的血液,更带来了成熟规范的管理经验和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责任。吕柏乐说,大公国际将积极履行央企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在国家战略、经济安全、国计民生等领域自觉担当,勇挑重担,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作出贡献,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

拥有“国家队”身份后,是否会影响大公评级的独立性?吕柏乐表示,国家队的定位,不会影响大公国际开展业务的中立性。事实上,确保评级的公正独立、提高评级质量、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正是中国国新收购大公国际的初衷。中国国新将会通过建立科学的公司治理架构规范行使股东权利,确保大公国际评级业务开展的独立性,成为行业内支持其控股的信用评级机构独立开展业务的典范。

在中国不断对外开放与“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推进的大背景下,主权信用评级意义重大。吕柏乐表示,主权信用评级一直是公司评级研究重点之一。大公国际以一国经济长期发展前景(而非意识形态和经济体制)为标准,于2010年首次对外发布了50个国家和地区的信用等级,成为第一个发布主权评级报告的非西方评级机构。大公国际主权评级团队建立并维护了覆盖全球268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信用评级数据库和信用评级系统,每年跟踪近百个国家和地区的主权信用风险状况,积累了丰富的理论及实践经验。

“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有必要建立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打破西方垄断的主权信用评级体系,为维护中国经济金融安全、重构国际金融体系服务。对此,大公国际责无旁贷。”吕柏乐说。






推荐阅读

大公国际举行员工工号授予仪式

大公国际:从近期工业数据看下阶段经济复苏约束和施政要点

大公国际:两会回头看——政策汇总与要点解读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微信公众号(“大公国际”)发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等内容,其版权均属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国际”)所有。未经大公国际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汇编、修改、分发、转载、复制、传播、发表、许可、摘编、仿制)或许可他人使用本微信公众号中的所有内容。已经大公国际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公国际”。否则,大公国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微信公众号涉及的所有观点、结论、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单位或个人的投资性建议或意见。对于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公众号发布、转载的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大公国际概不负责。


关于大公国际: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批准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是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现有从事评级作业和研究的专业分析师150余人,其中95%具有证券从业资格,96%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成立26年来,大公国际独立研究制定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推动国内债务工具的创新设计与推广应用,先后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0多个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以26年来积累的评级技术和数据为基础,深耕评级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致力于金融科技与评级行业的深度融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独立、依法、合规开展评级业务,为投资者、客户提供优质、专业、高附加值的评级服务,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