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公国际:从民营金融科技机构的加入看信用评级行业发展新趋势

大公国际 2022-03-20





此前,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11条金融改革措施(下称“措施”)第九条,提到要“推动信用评级行业进一步对内对外开放,允许符合条件的国际评级机构和民营评级机构在我国开展债券信用评级业务,鼓励境内评级机构积极拓宽国际业务”。


大公国际认为,措施充分体现了决策层对信评机构多元化的重视,有利于推动整个评级行业的发展。预示信用评级行业未来将有两个重要的发展趋势,一是促进评级行业数字化转型,推动数字化产业链升级;二是提供涵盖中小微企业的全方位的信用评级服务,助力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


公开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已有30家信用评级公司完成备案,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浙等发达地区,备案机构注册资本并无具体数额要求,大部分是成立较早、过去已获人民银行备案或是有实力出资成立的公司,2018年前注册的公司有28家,民营企业数量高达22家,更不乏惠众信用和蚂蚁评估这一类新兴的民营金融科技机构,意味着评级行业将迎来数字化产业链升级潮,助力多层次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进一步促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数字化转型将赋能行业发展


信用评级领域是知识密集型行业,高度依赖信息和数据,其发展伴随着信息技术的更新迭代。


国内评级行业起步较晚,各家评级机构都不同程度地对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进行了回应与数字化转型探索,均是基于对业务数据充分而高效的运用,及时洞悉内外环境变化并快速响应,从而提升评级产品及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为投资者和客户提供更优质的业务模式和服务体验。


伴随惠众信用和蚂蚁评估等机构在评级领域的引入,其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应用将会更好地体现出金融科技如何赋能评级业务。


当今,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金融科技迅猛发展,如何运用这些技术更好地解决目前存在的财务数据时效性滞后、会计信息真实性堪忧、企业现金流实时监测不足、关联企业风险事件传导等问题,以实现对企业的实时预警,将成为数字技术运用的出发点。与此同时,通过云计算处理海量数据、依托区块链技术记录永久可信存证信息、利用人工智能构建评级模型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也将极大地提升信用评级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受新冠疫情冲击,宏观经济增长放缓,行业景气度下降,实体经济流动性不足加剧了发行人的违约风险。复杂的宏观环境对评级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字化转型可以满足投资者和市场对于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更快、更准、更全面的诉求,为企业扩大直接融资提供助力。


数字技术除了应用于信用评级业务的开展及信用评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外,也将积极推动整个行业的数字化产业链升级。打造数字供应链,整合评级行业上中下游的技术流、资金流、物资流、人才流等传统生产要素,以此构建数字化产业链体系,在转型升级中寻找增量突破。


事实上,在金融科技带来评级行业数字化产业链升级的同时,还能全方位有效地覆盖到中小微企业。


多层次信用评级体系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


众所周知,中小微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多年以来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没有得到比较好的解决。


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长期缺少面向中小微企业融资的法律法规,在评级机构现行的信用评级体系和方法之下,中小微企业获得的级别较低,很难获取直接融资,陷入“级别较低——难以融资——借贷融资——融资成本高——利息规模大——利润及盈利能力受到负面拖累——级别更低”的恶性循环。


事实上,缺乏中小微企业客观真实的信用评级,给我国多层次信用评级体系的构建留下短板,也不利于我国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


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小微企业成为受冲击更大、资金问题更为突出的市场主体,为助力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中央和地方陆续出台各种支持政策,直击最棘手的资金短缺问题,中小微企业的信用评级业务发展潜力进一步增大。


11条改革措施中有7条与支持服务中小微企业相关,今年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强化了对稳企业的金融支持,特别是针对中小微企业,明确提出一定要让中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明显提高,并提出多项具体政策要求。随后国务院、人民银行等陆续出台各项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政策,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规模明显增长、融资结构更加优化,运用金融科技手段赋能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加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


各项政策利好中小微企业扩大融资,将进一步促进现有评级体系的多层次拓展。现有的评级机构中,仅有中诚信、上海新世纪、大公国际等机构从事中小企业评级,且仅占全部业务范围的很小一部分比例。构建服务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多层次评级体系,拓宽中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不仅可以扩大我国中小微企业信用评级市场的规模,还有助于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完善始终围绕一个初衷——服务实体经济发展。全国两会期间,“六稳”“六保”成为关键词,如何建立起一个兼具广度和深度,丰富立体、层次分明的资本市场,以支撑不同业态、不同阶段、不同规模的企业共同发展,构造起高质量、高效率的市场生态体系,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作为我国社会融资规模中除信贷融资外的第二大融资市场,国内债券市场规模已超过日本,位居全球第二位,如何扩大中小微企业融资渠道、降低中小微企业融资成本、推动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债券市场未来将做出更多的创新性探索。


对于评级机构而言,传统评级机构服务于大型企业,在评级技术和方法构建、专业评级人才培养、大型企业的服务和数据积累方面较有建树;蚂蚁评估、浙江大普等机构的目标客户是中小微企业,其优势在于小微企业征信服务经验丰富,企业数据大量积累。从短期来看,二者互为补充,共同发力可形成一个涵盖面更广泛的多层次社会信用评级体系,更好地服务多层次资本市场。就整个行业长期发展而言,未来各个业内参与者将会在服务对象、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标准更加趋于一致,造就业务模式拓宽、服务对象扩大、市场化思维拓宽的“百花齐放”的态势。


显然,多层次信用体系的构建,为推动我国经济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奠定基础。构建服务于大型企业和中小微企业的多层次评级体系,有利于提升全社会的直接融资比重,助力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


(文/ 大公国际  呼延玉瑾)






推荐阅读

大公国际:7月CPI、PPI数据点评 ——供应持续改善 通胀小幅回升

大公国际举行“我与大公这一年” 征文比赛颁奖仪式

大公国际召开2020年中营销工作会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微信公众号(“大公国际”)发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等内容,其版权均属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国际”)所有。未经大公国际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汇编、修改、分发、转载、复制、传播、发表、许可、摘编、仿制)或许可他人使用本微信公众号中的所有内容。已经大公国际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公国际”。否则,大公国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微信公众号涉及的所有观点、结论、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单位或个人的投资性建议或意见。对于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公众号发布、转载的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大公国际概不负责。


关于大公国际: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批准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是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现有从事评级作业和研究的专业分析师150余人,其中95%具有证券从业资格,96%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成立26年来,大公国际独立研究制定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推动国内债务工具的创新设计与推广应用,先后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0多个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以26年来积累的评级技术和数据为基础,深耕评级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致力于金融科技与评级行业的深度融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独立、依法、合规开展评级业务,为投资者、客户提供优质、专业、高附加值的评级服务,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