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公国际:消费市场持续回暖 政策引导效应显现

大公国际 2022-03-20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向好,与CPI剪刀差逐渐减小


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以下简称“社零总额”)32,203亿元,同比名义下降1.1%,降幅较上月继续收窄0.7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实际下降2.7%,仍低于CPI增速,但二者剪刀差逐渐减小。消费需求连续5个月改善,扣除汽车类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8,894亿元,同比下降2.4%。



7月商品零售增速实现年内首次转正,餐饮消费继续改善;必选消费品仍为消费增长主要拉动项,可选消费品消费政策导向性效应凸显,汽车消费7月同比实现两位数增长。


7月商品零售总额28,920亿元,增速由6月同比下降0.2%转为同比上涨0.2%,增速年内首次转正;餐饮领域在就餐距离限制放宽和各地商业放开面积扩大的推动下,7月实现收入3,282亿元,同比下降11.0%,降幅较上月收窄4.2个百分点,反弹趋势明显,同时暑假到来也增加了学生外出聚会就餐机会,对餐饮消费扩大形成一定拉动。


从商品消费类型来看,7月商品零售中,必选消费品仍然是主要增长拉动项,其中食品粮油、饮料、烟酒和日用品消费同比分别增长6.9%、10.7%、5.0%和6.9%,但增幅较上月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7月CPI价格上涨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对必选消费增长形成一定抑制。


可选消费品消费在7月体现出明显政策导向性效应,消费升级类产品和享有政策补贴红利产品消费持续改善,其中通讯器材和汽车类产品7月消费同比分别上涨11.3%和12.3%,汽车消费在新能源汽车贴退坡放缓和双积分政策落实的双重影响下首次实现年内正增长。


耐用消费品中缺乏需求牵引的商品,包括纺织服装、家具、建材等因需求支撑力不足,以及人们对后期疫情发展的预期和疫后消费心理的转变等原因的影响下,仍未见明显改善,同比分别仍为负增长且降幅较上月有所扩大。石油及制品因受油价拖累盈利能力下降,消费水平短期难以实现较大恢复,7月同比下降13.9%,降幅较上月微扩。金银珠宝类商品消费在7月首次实现年内转正,应是疫情影响下人们对于财富保值避险需求上升所致。


新模式消费持续升级,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继续上升


1-7月,全国网上零售总额60,785亿元,同比增长9.0%,较1-6月提高1.7个百分点。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总额较上月增加7,537亿元至51,018亿元,同比增长15.7%,增速有所提升,占社零总额的比重较上月微降0.2个百分点至25.0%,主要是国家对商业活动距离限制的放宽,线下消费有所回暖所致。



各网上消费商品类型方面,吃(38.2%)和用(18.6%)两大类商品仍保持增长,穿类(-0.9%)商品边际略有改善,但仍未转正。



城乡市场消费增长基本趋同,乡村市场消费增速略有回落


7月城镇和乡村地区消费增长依然保持持续上行,地区间增速趋同,其中乡村市场消费在6月表现出加速回暖后,7月增速略有回落,同比下降1.3%,7月城镇消费增速持续改善,同比下降1.1%,降幅较上月收窄0.9个百分点。



总体来看,7月消费市场持续回暖,受短期价格因素扰动,食品和日用品等必须品消费增速略有回调,而可选消费品7月消费增长变动已可以明显看出消费导向性刺激政策的效果。下半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将从供给侧转向需求侧,消费市场是政策支持的重点领域,随着水患带来的价格扰动因素的衰减,以及假期拉动和双节临近,商家促销政策力度将加大,预计8月消费将持续回暖。

报告声明


本报告分析及建议所依据的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本公司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也不保证所依据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化。我们已力求报告内容的客观、公正,但文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依据本报告提供的信息进行证券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概不负责。


本报告版权仅为本公司所有,未经书面许可,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复制和发布。如引用、刊发,需注明出处为大公国际,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作者 大公国际技术产品部 宏观研究团队 邢磊  






推荐阅读

大公国际:7月CPI、PPI数据点评 ——供应持续改善 通胀小幅回升

大公国际举行“我与大公这一年” 征文比赛颁奖仪式

大公国际召开2020年中营销工作会议


版权与免责声明



凡本微信公众号(“大公国际”)发布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等内容,其版权均属于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简称“大公国际”)所有。未经大公国际授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使用(包括但不限于汇编、修改、分发、转载、复制、传播、发表、许可、摘编、仿制)或许可他人使用本微信公众号中的所有内容。已经大公国际授权使用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大公国际”。否则,大公国际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本微信公众号涉及的所有观点、结论、建议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单位或个人的投资性建议或意见。对于因直接或间接使用本微信公众号发布、转载的内容或者据此进行投资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或损失,大公国际概不负责。


关于大公国际:


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性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批准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是中国国新控股子公司,总部位于北京。现有从事评级作业和研究的专业分析师150余人,其中95%具有证券从业资格,96%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成立26年来,大公国际独立研究制定国家、地方政府和行业的信用评级标准,推动国内债务工具的创新设计与推广应用,先后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香港特别行政区、70多个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


大公国际以26年来积累的评级技术和数据为基础,深耕评级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致力于金融科技与评级行业的深度融合,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独立、依法、合规开展评级业务,为投资者、客户提供优质、专业、高附加值的评级服务,努力维护国家金融市场稳定和经济安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