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印度制造”到什么水平了?多方复杂审视印度GDP增速
印度政府日前公布了2023年第三季度(7月-9月)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率为7.6%。这一数据甚至超过了此前印度央行的预测,领跑世界主要经济体。
12月8日,印度央行宣布,将印度2023/2024财年(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速预测从6.5%上调至7%,2024财年通胀预期维持在5.4%,同时还宣布维持利率6.5%不变。
会前,外界普遍上调印度2024财年的增长预期。因此,印度央行的表态可以说在人们的意料之中。印度经济政策看上去颇为自信,但也有观点认为,印度经济尚存在明显短板,面临的挑战依旧不少。
印度经济在2021年开始迅猛增长,一改此前“老牛拖破车”的形象,今年又延续了强劲的增势。在世界经济持续面临的压力之时,印度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令其一跃成为国际经济舞台上的“明星”。
印度央行会议前,巴克莱和花旗集团最新预测均认为,在2023/2024财年内,印度GDP将增长6.7%,高于此前两家分别预测的6.3%和6.2%。摩根士丹利也将印度2023/2024财年的GDP增长预测从6.4%上调至6.9%。
预测的重要依据是印度最近一个季度的亮眼表现。根据官方数据,今年第三季度,印度GDP同比增长7.6%,这一数字大大高于印度央行此前的预测。
取得这一成绩主要得益于制造业与建筑业的增长,与莫迪政府在印度大选前增加政府投资也脱不开关系。当前,莫迪政府正在调用财政资源促进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财年的预算中,印度政府连续3年增加资本投资支出,大幅增长33%,达到10万亿卢比(约合1200亿美元)。
评级机构标普全球在12月4日发布的《2024年全球信用展望》中称,印度至少在未来三年内仍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主要经济体,但报告表示“印度能否成为下一个全球制造业中心将是一个重大考验,这是一个巨大的机遇”。
当前,印度经济主要由服务业引导。印度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实行经济自由化改革,以外包产业为代表的服务业主导经济发展成为印度发展的一大特色。但制造业一直处于弱势,制造业占GDP比重最近十年介于14%~17%之间。
印度政府早已认识到这一问题。莫迪在2014年就任伊始,就提出了“印度制造1.0”计划。2019年,莫迪第二次就任总理后,提出“印度制造2.0”计划。
莫迪起初的目标是在2020年将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例由15%提高至25%,新增1亿个制造业岗位,推动印度商品出口占世界贸易总额由1.7%升至3.4%,但这一目标现已两次推迟到了2025年。
为了进一步推进目标,在2020年3月,印度推出“生产挂钩激励计划”(PLI),挑选重点行业集中打造。印度政府为参与PLI的企业提供高额补贴,让印度在具有比较优势的战略部门增加国内生产,包括形成有弹性的供应链,增强制造业竞争力并提高出口。印度部分学者甚至将此称为“替代中国产业”计划。
PLI首期聚焦手机制造、电子零部件和制造业。手机制造无疑是印度制造业近年来发展得最快的部门之一。在2014年,印度全国才只有2家手机生产厂,而今年印度仅手机出口额就超过了110亿美元。除了手机外,其他大型跨国企业也在考虑提升印度在其供应链中的地位。
不过,不少专家指出,由于技术积累、供应链、劳动力素质等方面的原因,到目前为止,印度在传统制造业领域还无法与中国竞争,还无法完全替代中国商品。
此外,日本《日经亚洲评论》日前评论称,尽管印度GDP增速可观,但其背后也面临重重挑战。“印度真正需要的是一条包容、可持续的增长轨迹,能够促进所有经济部门的共同繁荣,而不是只使少数特权阶层受益。”
“大企业享受福利,小企业负担加重。”《日经亚洲评论》认为,“莫迪经济学”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大公司发展带来的就业和增长,但这使资源越来越集中在少数大城市,并进一步给市政基础设施带来压力,导致住房、交通、教育和医疗保健成本攀升。
对于GDP增速,《印度快报》12月2日也称,虽然在制造业拉动下,GDP增长超出预期,但农业和服务业却出现下滑。印度《铸币报》报道称,印度政府支出增长12%,私人消费增速却意外地从6%同比放缓至3.1%。印度网络媒体“连线”称,制造业活动下降、服务业放缓、失业率上升和空气污染可能在2024年对印度预期的经济增长构成挑战。
《纽约时报》11月20日也曾载文审视印度经济。文章称,印度是世界上女性正式就业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而彭博社援引印度经济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10月印度失业率升至两年来的高点10.09%。印度的劳动力并没有随着工作年龄人口的增长而增长。报道称,过去5年里,印度的劳动力人口基本停滞在4亿多一点,“且就业质量非常低”。
“富裕的印度人在繁荣中蓬勃发展,而其他大部分人口却在努力应对通货膨胀、就业市场不温不火和购买力迅速下降等问题。”《日经亚洲评论》称,个人所得税、商品和服务税以及燃油税等不断增加的税负使印度的众多家庭面临更大的经济压力。
因此,在政府继续将政策重点放在供给侧问题的情况下,对于可自由支配的商品和服务,大多数印度人的购买力有限,从而加剧了整体需求的低迷,并使该国的经济势头与增长的GDP数字相比“看起来更加脆弱”。
来源: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经济日报、环球时报、第一财经、新浪财经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