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产的中世纪怪胎,用下半身征服世界的哈布斯堡帝国,照亮欧洲了吗?
小炒注:“我来过,我见过,但是征服者是上帝。”——查理五世
2000 年2月24日,为纪念一位欧洲皇帝诞辰五百周年,莱茵河畔的波恩举办了一场展览会,这位皇帝就是哈布斯堡帝国的查理五世。
哈布斯堡,中外历史爱好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字。哈布斯堡家族,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贵族,到建立称霸欧洲的哈布斯堡帝国,靠的不是武力,而是婚姻,因此被戏称是“用下半身征服欧洲”。
这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扩张方法,并非这个家族高瞻远瞩地有意为之,而是西欧的中世纪封建制度使然,有一定的必然性,但更多的是偶然性。因此,虽然疆域广阔,但领土支离破碎、充满了飞地,而且存续时间很短,所以说它是怪胎。
关键是它出生的时间不对。经过地理大发现和文艺复兴,16世纪是资产阶级迅速崛起、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的新时代,作为依靠联姻形成的封建国家,哈布斯堡帝国无法利用这股进步力量,使得它的出现更像是一种时代错误。
接下来,小编就专门介绍一下哈布斯堡帝国的来龙去脉。管中窥豹,也能直观认识西欧的历史演变。
1
奠基者哈布斯堡家族是日耳曼人,祖先是公元6世纪的法国阿尔萨斯公爵。后来迁移至瑞士的阿尔高州(苏黎世与巴塞尔之间),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11世纪建立自卫的城堡——鹰堡(哈布斯堡),哈布斯堡便成为这个家族的名称。
飘扬着阿尔高州旗的哈布斯堡,现是一座历史遗迹。
1268年,神圣罗马帝国的皇族霍亨斯陶芬家族绝嗣。由于害怕一家独大的家族影响自身权力,日耳曼诸侯一致同意推选小贵族当傀儡皇帝,1273年,幸运之花落到了哈布斯堡伯爵鲁道夫的头上。当然,他只是摆设,什么也做不了。
在中世纪的西欧,实际上是没有国家的,只有大大小小的领主,土地都是这些领主的私产,可以世袭和转让。只有儿子可以继承父亲土地,若领主没有儿子,则可以留给自己女儿。女儿成家后,土地自然就是丈夫的了。所以,在中世纪,没有兄弟的地主女儿,是各方竞相争取的“钻石王老五”。那么,对于领主而言,最悲催的不是战争失败,也不是天灾人祸,而是没有儿子,这意味着几辈子的努力都是别人嫁衣了。所以,哈布斯堡家族偏爱内部联姻,肥水不流外人田,原因既如此。
西欧的领主们,就这样互相联姻,关系错综复杂,领土也是一年一变化,诸侯或国家之间的战争,很有可能是亲戚间的内斗。著名的英法百年战争,起因就是舅舅与外甥的争权夺利。
继续说哈布斯堡家族。1278年,波西米亚诸侯成为德意志最强大的诸侯。为维持势力均衡,鲁道夫和诸侯联合进攻波西米亚,在马池河战役杀死波西米亚国王,然后瓜分他的领地。鲁道夫得到了奥利地,这就是奥地利哈布斯堡的开端。
维也纳美泉宫,奥地利哈布斯斯堡的狩猎寝宫
在当皇帝之前,鲁道夫就是和霍亨贝格伯爵的独生女结婚,才扩大了领土。当皇帝之后,没有实权,由于尝到了婚姻的甜头,便继续利用婚姻关系来布局,他的套路就是:自己的女儿嫁过去,再把对方的女儿娶过来。给家族发展上“双保险”。
各种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下,鲁道夫将哈布斯堡家族的实力和地位带上一个新台阶,并注入政治联姻的基因,被称为哈布斯堡家族的奠基人。
在以后的岁月里,总能保持1-2个男性继承者,既不绝嗣,也能避免诸子分封导致的过度分裂,这便是哈布斯堡家族的独门秘诀和核心竞争力。熬死竞争对手,偶尔还有媳妇的土地可以继承,家族就这样一步步做大了。
2
政治婚姻的极致到马克西米连一世时,更是将政治婚姻关系发挥到极致。1477年马西米连一世本人娶了勃艮地公爵独女玛利,获得了尼德兰。之后马西米连一世又让儿子腓力娶了西班牙女王储胡安娜,为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埋下伏笔。1521年,孙子斐迪南一世迎娶波西米亚公主,将孙女嫁给波西米亚兼匈牙利国王,为奥匈帝国埋下伏笔。
如果是马克西米连是栽树人,那么,孙子卡尔(查理五世)就是乘凉人。
卡尔是腓力与胡安娜之子,1500年,西班牙男性王储突然离世,胡安娜成为女继承人,1506年腓力去世后卡尔继承了西班牙帝国的皇位,西班牙、意大利南部、美洲殖民地全部纳入哈布斯堡家族。1519年,马克西米连一世去世,作为长孙的卡尔继承奥地利和尼德兰。这种幸运已经不能用“含着金钥匙出生”来简单形容了!
锦上添花的是,1519年,哈布斯堡血统加上贿赂(富格尔家族提供的资金),卡尔成为神罗皇帝。卡尔也就成了查理五世。
哈布斯堡帝国就此诞生。年仅19岁的查理五世,阴差阳错地登上欧洲权力巅峰,统治一个地跨欧亚非美四大洲的“日不落帝国”,这个称号比维多利亚的大英帝国早了300多年。
领土不接壤,遍布飞地
查理五世继续政治联姻的把戏。自己娶了葡萄牙的公主,这场婚姻为他的儿子继承葡萄牙王位打开了大门,也引发了后来的两牙统一及分裂的剧情。还让自己儿子娶了英国的玛丽女王,如果这对夫妇生的是儿子的话,英国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这些都是后话,不在本文论述范围之内。
查理五世的帝国从维也纳延伸到秘鲁,拥有西欧一半以上的地盘和财富,乍一看,怎么都是个庞然大物。但是,与庞大领土极不相称的是,帝国大厦顶端的王权是虚弱的。
当时,原先的封建国家的观念逐渐成为过去式,由于资产阶级的兴起,强有力的主权国家成为趋势,那时的西欧是由一系列独立平等而又相互竞争的国家组成的。单靠血缘和宗教旗帜已经难以凝聚人心。
事实上,这个帝国的概念不过是没有事实依据的虚构概念,它是在偶然因素下产生的。查理五世所统治的不是一个单一帝国,而是一群各自为政的邦国的松散联盟,查理五世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只是名义上的。在每一个邦国内,查理五世的头衔和政治权力都不同。他统治着欧洲最大的领土,但实际能调动的资源十分有限。现在的西欧每个邦国都是一个独立体,都不愿意为了帝国的整体利益和野心去做任何牺牲。
哈布斯堡帝国的实力,要明显小于各部分的加总,而且解体的风险很大。按照东方的传统理念,这样的国家很难称得上是一个帝国。
西欧以前也出现过这样的“帝国”,这就是12世纪末的安茹帝国。当然,只是个依靠血缘形成的有名无实的帝国,很快就消失了。
在所有这些领地,查理五世都没有去改造当地行政体系,更没有去尝试建立有序的中央行政机构。
每个公国本身就是松散的。在德意志,诸侯的权力巩固和反抗王权有增无减,神罗皇帝依然有名无实,与以往没有任何区别。西班牙是一个由各王国组成的统一体,国王是最高统治者,但对于在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建立一个统一行政体系和压制地方贵族这件事上,查理五世没有取得任何进展。西西里和那不勒斯则是充满骚乱的封建君主国,在这里西班牙总督同当地贵族共享统治权,地方大贵族几乎垄断行政、财政和司法权,还保有私人军队。尼德兰是一些半自治省的联盟,贵族控制中央和地方的管理,查理五世在政治上给予他们绝对的独立自主权,只要求及时纳税即可。
公国之上的中央也是散漫无序的。在那个新旧强烈碰撞的过渡时代,查理五世依然秉承着过去的家族统治观念。作为这样一个保守者,他没有去尽心创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机构,也没有统一的财政安排,完整继承了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政治传统,各自有各自的法律、习俗和机构设置。在每个国家,查理五世的权力和身份都不同,他更像是一个空降的临时首领,而不是得到承认的最高统治者。
所以,帝国面临的真正问题如何让自己的权力在一个统一有序的国家内更加有效地行使,而多样性的政治形态和这种单纯的政治联姻结合体模式,也在告诉我们千万不要高估了哈布斯堡帝国的联合程度。
哈布斯堡帝国不仅疆域广阔,还掌握了欧洲最大的财富。当时,1492年哥伦布远航美洲,发现大量金银,西班牙成为欧洲美联储。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新航路,将商品运送到尼德兰,再输送到欧洲各地,尼德兰崛起为欧洲的商业中心。巧合的是,西班牙和尼德兰这两个富得流油的地方,现在都是哈布斯堡帝国的地盘。
哈布斯堡帝国成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一股力量,地理上包围了法国。上帝似乎故意赏给了西欧一个统一的天赐良机。
“上帝让您未来建立一个世界王朝,将所有基督教国家都统一在您的麾下。”
查理五世也深知:原本独立的王国,仅仅通过几大家族联姻的方式完成了形式上的联合,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同感,使得帝国统治根基无法稳固。为了稳固统治而称霸欧洲,查理五世希望借助基督教的普世观念,通过维护天主教的绝对统治地位,建立一个像中世纪那样的政教合一的大帝国。
对于查理五世而言,这是一个最现实的选择,谈不上多么正确,但也不是错误。但很可惜的是,查理五世七零八落的帝国碰到了法国和奥斯曼帝国这样的领土和政治基本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两国夹击哈布斯堡帝国;几乎与查理五世同时的宗教改革,也在瓦解天主教的统治地位,西欧进一步分裂。这就从内外两方面阻止了哈布斯堡的统一大业。
1
破天荒的异教徒同盟在广阔的欧洲大陆上,查理五世首先遇到了一生之敌——法国国王弗朗索瓦和奥斯曼苏莱曼大帝。
1519年,查理五世继任神罗皇帝,这就使得哈布斯堡帝国在陆地上包围了法国,这让法国十分戒备。同时,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后,苏莱曼大帝越过多瑙河,拿下贝尔格莱德,对匈牙利和奥地利虎视眈眈。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法国很快就与奥斯曼组成异教同盟,两面夹击哈布斯堡帝国。
“你们知道他(查理五世)的帝国边境离这儿有多远吗?只有40英里!”
——弗朗索瓦
自诩天主教核心的法国,毫不犹豫与进攻欧洲的伊斯兰帝国结盟,不得不说是对基督教的极大讽刺!其实,早在15世纪时,威尼斯人就曾鼓动奥斯曼帝国去攻击那不勒斯王国;教皇也曾接受土耳其人的金钱,交换条件是囚禁苏丹一个篡位的弟弟。更早的十字军东征,也洗劫了君士坦丁堡。可见,所谓的基督教理想是多么空洞!
查理五世宣称神圣罗马帝国是米兰的封建领主,1520年,法国与哈布斯堡帝国为争夺米兰而爆发战争。这场战争一直持续到1559年,英国、瑞士、奥斯曼帝国也纷纷卷入,交战场所蔓延至海上,史称“意大利战争”。在东边还要抵御奥斯曼帝国的攻击。查理五世在整个统治时期几乎完全陷入这两场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带来了财政崩溃的灾难性后果,基本宣告统一失败。
意大利战争期间,在1525年的帕维亚战役中弗朗索瓦被活捉,法国割让勃艮第和佛兰德斯,但之后法国与奥斯曼结盟,查理五世开始疲于奔命。
1526年,为响应弗朗索瓦的求救,奥斯曼帝国在摩哈赤之战击败“欧洲之盾”匈牙利,1528年奥斯曼与法国组成联合舰队攻击哈布斯堡舰队,1529年围困维也纳。查理五世在1529年被迫签订《康布雷条约》,法国收回西勃艮第。
此后法国始终保持与奥斯曼帝国的结盟,海陆同时打击哈布斯堡。俗称“百合花与新月渎神的组合”。
法国消停后,1531年,查理五世集中力量反击奥斯曼帝国,它重启十字军东征,夺取了突尼斯,勉强遏制奥斯曼帝国的西进,查理五世被称为“上帝旗手”。这期间由于匈牙利国王战死,查理五世的弟弟斐迪南就获得了匈牙利的统治权,构成了奥匈帝国的来源。
1536年,法国弗朗索瓦重启战争,占领法意交界地区。为配合攻击,1538年奥斯曼又与法国组成联合舰队,并取得普雷韦扎海战的决定性胜利,查理五世淡出地中海,并承认了奥斯曼帝国对尼斯的占领和法国对萨伏伊的占领。
之后,苏莱曼大帝专心对付东边的波斯帝国,到1544年,查理五世联合英国攻入法国,直逼巴黎,弗朗索瓦不得不求和。但法国始终没有完全屈服,始终威胁着查理及其帝国,双方一直打到弗朗索瓦和查理五世去世,直到1559年,法国和西班牙财政崩盘,双方签订《卡托—康布雷西和约》结束争端,专心处理宗教改革引发的内部叛乱。
在整个战争期间,查理五世始终陷入两线作战的窘境,虽然查理五世总体占上风,但无法彻底打垮君主专制的法国。查理五世的欧洲霸权计划失败。而这场持续半个世纪的争霸战争,也给意大利带了毁灭性影响,直接“将贵族达成了乞丐”,导致文艺复兴后意大利走向没落。
插播一句。在此期间,由于罗马教皇起先支持法国,1527年查理五世派兵攻入教皇国,并使罗马城遭到“有史以来最大的洗劫”。作一个狂热的天主教徒,查理的行为告诉人们,君主眼里没有宗教,所有的动机都是世俗的。
2
反对宗教改革1517年,路德在维滕贝格张贴《九十五条论纲》,揭开宗教改革的序幕。宗教改革得到了平民、资产阶级和德意志部分诸侯的大力支持。
查理五世反对宗教改革的原因很简单很世俗:教会占据德意志1/3土地,7个选帝侯中3个是教士,而他们都是自己的支持者,王冠也是教皇加冕的。
事实上,广大的平民和资产阶级举旗反对罗马教廷,要求扫除诸侯割据,让王权成为民族统一的支柱,这对于拥有统一梦想的查理五世而言无疑是绝佳的时机。但查理五世似乎没有意识到这两股潜在的力量,或者说他对他们的力量没有信心,查理首先看到的是眼前的教会和诸侯,并且,当时的哈布斯堡帝国,除了德意志外,其他领土都是尊奉天主教。
查理五世很自然地站到了天主教这一边。对此我们也无可厚非,毕竟当时恐怕没有人能预见到宗教改革后来能掀起那么大的波涛。
1521 年,在沃姆斯帝国议会上,年轻的查理五世宣布路德为异端,限期捉拿归案。走向了进步的宗教改革的对立面。
之后就是镇压农民起义和诸侯内战。查理五世与新教诸侯在1546年爆发内战,查理五世战败,于1555年被迫签订《奥格斯堡条约》,承认路德教的合法性,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宗教原则。德意志一半领土皈依新教。这些内容在《冲破中世纪的三驾马车(下)—西欧也有伊朗这样的神权国家》已经讲过,在此不再赘述。
政治分裂叠加宗教分裂,德意志离统一之路更加遥远。查理五世心灰意冷,1556年主动退位,将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弟弟斐迪南一世。他自己则到西班牙的修道院安度晚年,1558年,查理五世在西班牙去世。
查理五世期间,宗教改革从德意志传扩散至整个西欧,尼德兰成为新教重地,不断掀起对天主教哈布斯堡帝国的反抗。在宗教改革的推波助澜下,主权国家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哈布斯堡帝国内部的统一观念也愈行愈远。
德意志和尼德兰的宗教叛乱,直接宣判查理五世“罗马帝国梦想”的彻底破灭。
查理五世去世后,帝国一分为二:东边的奥地利和德意志给了弟弟斐迪南一世;西边的西班牙和尼德兰给了唯一的儿子腓力二世。帝国才开始就结束了。
西班牙哈布斯堡先失去尼德兰,然后在1700年绝嗣,被法国波旁家族取代。奥地利哈布斯堡在1740年绝嗣,女婿继续遗产,这就是“哈布斯堡-洛林王朝”,一直持续到一战。哈布斯堡家族,怎么开始,就怎么结束。
查理五世之后,哈布斯堡家族再也无力称霸欧洲,但是在欧洲的一系列大事中,都能看到这个家族的身影。无敌舰队远征英国、三十年战争、西班牙王位继承站、维也纳体系、反法同盟、德意志统一、奥匈帝国等等。只是,在大部分时候,哈布斯堡家族都是保守力量代表的一方,也就是说,这个荣耀无比的家族,在某种程度上阻扰了欧洲的进步。
继续说查理五世的哈布斯堡帝国。查理五世从祖辈那里接过丰厚的财产,这既是实现欧洲统一的珍贵筹码,却也埋藏着分裂的种子。
为了维护帝国的稳定,查理五世只能高举基督教旗帜、凭借政治权术去周旋。他始终把家族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对国家整体进步不甚关心。为称霸欧洲,他连年征战,却没什么成果,给西欧各国,特别是西班牙和尼德兰,没有带来进步理念,反而带来了沉重负担。如果要“清算”,资助麦哲伦环球航行和抵御奥斯曼帝国算是为数不多的贡献了。
“天上掉下来个哈布斯堡帝国”,但查理五世没有为这个帝国的土地和人民带来进步。他的思想停留在中世纪的封建统治阶级,没能去引导资产阶级这股新生力量,他还反对进步的宗教改革,阻扰资产阶级发展和欧洲整体进步。他也没有任何制度创新,统治制度一切照旧。从历史进步角度讲,哈布斯堡帝国就是一个诞生在近代世界的中世纪国家,生不逢时,成为实打实的保守派,它就像一个一不小心混进了年轻人群的老头子,格格不入却又倚老卖老地守旧而顽固。
哈布斯堡帝国的出现,如此偶然,也如此令人振奋。查理五世为了实现再造罗马帝国的梦想戎马一生,战绩也不错,却心有余而力不足,西欧不仅没能统一,反而更加分裂了。连同他的帝国,也如流星般转瞬即逝。
这个失意的皇帝在抱怨和惋惜之余,不知他有没有想过:欧洲有些旧东西已经死了。在资产阶级快速崛起和平民觉醒的16世纪,在这个新旧力量强烈碰撞和此消彼长的新时代,查理五世一直依赖封建贵族和天主教这样的旧势力,沉迷于旧思维不能自拔。“历史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查理五世的“瞎折腾”,其实输得不冤!
这就是哈布斯堡帝国与拿破仑帝国的本质区别:一个是旧势力代表,一个是新势力代表;一个带来封建阴影,一个带来进步理念。尽管它两都很快解体了。
讽刺的是,此后的400年,哈布斯堡家族依然冥顽不灵:始终把家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屡次作为保守力量代表跳出来。这个家族让人怀恋和羡慕的,始终是作为家族荣誉的房产、珠宝等财富象征,却鲜有什么历史功绩值得大书特书。
如果哈布斯堡帝国不是出现在1517年,而是1417年、1317年,西欧又会是什么样子呢?我想,纵然不能统一,但至少能减少分裂吧。
【拿破仑小炒·历史群】开群啦!大家可以添加【boruo1991】,或直接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小编的个人微信好友,申请加群即可。这里有广大文史爱好者,大家可以在这里畅聊历史,互相分享历史观点与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