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艰难的决策,果断的出兵

小炒君 小炒说 2021-04-06

成为小炒特别读者

点击上方「小炒说」→右上角菜单栏→设为星标


熟悉小炒的读者都知道,小炒从不人云亦云,总想着看到一点真相。主席已经发出了“中国人民是惹不得的”怒吼,我们来冷静看一下出兵的过程。
担任毛泽东多年秘书的胡乔木,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说过:
“我跟了主席二十多年,只有两件事情让他难以下决定:一是1946年与国民党决裂,二是1950年出兵朝鲜。”
1我们要帮助小金


鸭绿江,是一条美丽的河流,发源于吉林省长白山南部,它蜿蜒曲折地流过中朝边境,在丹东奔向渤海,它如同女人衣服上的飘带,使整个两岸显得那么美丽动人。因江水颜色很像鸭脖子上的一圈绿色绒毛,而取名“鸭绿”。电影《鸭绿江之夜》如此形容它的美丽:
美丽可爱的鸭绿江,多么令人向往。鸭绿江水轻轻荡漾,一直流入海洋。

但是,在这片绿的世界和花的海洋中,却有一道不和谐的景色,打破了这一秀丽风光。
那是一座断桥。
断桥从中部折断,朝鲜一侧只剩下几根桥墩,孤零零的在风中萧瑟。在中国一侧的桥面与桥柱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弹痕,像是老人身上坑坑洼洼的皱纹,无声地诉说着岁月的艰辛。
这就是鸭绿江断桥,上世纪50年代被美军炸毁后的残余部分。如今是全国重点红色文物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


1950年6月25日,星期六,美国总统杜鲁门正在密苏里享受自己的周末假期,晚饭后,电话响了,是国务卿艾奇逊打来的。第二天,杜鲁门就匆匆登上了飞往华盛顿的专机,两名随行人员仅晚到了两分钟,总统便把他们留在了跑道上。 
中国主席毛泽东没有周末的概念,这一天,在中南海处理工作完的毛泽东走出房间,在院子里散步。刚走几步,后方的卫士便告诉他,周恩来总理打来电话,接了电话后,毛泽东陷入了沉思。 
毛泽东与杜鲁门从电话里知道的是同一个消息,朝鲜战争爆发了
打开地图,朝鲜半岛处于中国、俄国和日本的包围圈中。作为一个小国,在19世纪以前,朝鲜半岛完全倒向中国的怀抱,是中国的藩属国。韩国电影《神机箭》那句有名的台词“能做大明朝的狗就是最大的荣幸啊”,就是这种情况的直观反映。


到19世纪末,清朝腐朽衰落,沦为列强鱼肉,俄国东进、日本西进,双方在朝鲜半岛相遇,然后各自一半,瓜分了朝鲜半岛,清朝只能眼睁睁看着。1904年日俄战争后,日本占领朝鲜半岛全境,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
岔开说几句,为什么日本一直对朝鲜半岛感兴趣?早在明朝时,丰臣秀吉就试图入侵朝鲜。那就是他们一直有一个“环日本海”的梦想。抛开民族感情,纯客观讲,环日本海的一体化确实诱惑:日本的经济科技、朝鲜半岛的人口市场、东北亚的资源。我一直认为,东北的振兴,钥匙或许就在环日本海。


1945年8月,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苏联进入朝鲜,日本无条件投降。美苏商定:以北纬38度为界,北面属于苏联控制,南面属于美国控制。
朝鲜半岛的局面,又回到了19世纪末日俄瓜分的情况。好好的一个完整国家,生生被砍成两半。
二战一结束,世界就形成了两极冷战格局。由于朝韩双方意识形态完全对立,美国驻南朝鲜大使约翰穆乔说:“战争是迟早的事,说不定就在那天早上。

韩朝双方在38线附近的冲突从没停止过,双方都无法接受民族分裂的局面,都想统一半岛,金日成更是自称“我睡不着觉,就是担心统一问题”。新中国的成立,给了金日成很大的鼓励,他毫不掩饰:中国已经解放了,现在是解放韩国人民的时候。
1950年3月30日,一架苏联专机徐徐降落在莫斯科机场,金日成开始为期近一个月的秘密访问。三次会谈后,金日成满载而归:苏联提供价值1.38亿卢布的武器弹药,这足以武装3个师。当然不是白给的,苏联从来不是大方的主,朝鲜要用9吨黄金、40吨白银和1.5万吨矿石作为回报。
5月13日,马不停蹄的金日成秘访北京,毛泽东的态度很明确:
我们应该帮助小金。
并且叮嘱小金,要速战速决,拖久了就会黄。

激动的金日成立即当着毛泽东的面,向苏联大使罗申宣称,我要去统一朝鲜半岛了。
1950年6月25日4点40分,朝鲜战争终于爆发
然后杜鲁门和毛泽东当天就收到了电报。
朝鲜战争爆发后,东南方向的蒋介石也跟着参合进来,掩饰不住自己的欣喜若狂。
25日清晨,蒋介石向往常一样早起用餐,他一生自律,不抽烟、不打牌、少饮酒,连喝水都只喝白开水,生活细节数十年如一日。当一向沉稳的蒋经国匆忙步入蒋介石的房间,神色严峻汇报朝鲜战事后,蒋介石轻轻闭上双眼,他一生大风大浪、如履薄冰,但对眼下之事仍然情不自禁:“总算等来了,天赐良机。”
美国显然做好了充分准备,26日就宣布介入战争,同时派遣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

7月31日 ,麦克阿瑟率领16名高级官员到达台湾,蒋介石亲自迎接。麦克阿瑟战功赫赫,此时是战后日本重建的负责人,被称为日本“太上皇”,但他是一个反共强硬分子,一向狂傲的麦克阿瑟,对中共充满了蔑视,时刻想着武力干涉台湾问题。美国人这样描述他:


“晚上他甚至跪下来祈祷,祈祷中共军队能进攻台湾,好让他指挥的飞机于军舰,在广阔的海面上,攻击中共的木船。”


因此,蒋介石对麦克阿瑟的到访,充满了期待,他后来在日记中写道:“天赐韩战,最应感谢上帝……使美国仗义抗共,不放弃远东,以转移整个局势也。”



蒋介石兴奋了,但很快就迎来失望。杜鲁门总统认为国民党军队根本就打不过共产党军队,打了就成炮灰,不仅不同意派3万国军去朝鲜,而且让他不要幻想进攻大陆。实际上,第七舰队不是来帮助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而是帮助蒋介石防范大陆趁美国不注意而进攻台湾
蒋介石完全想反了。

美国的想法很现实:好好待着,别添乱。当然,为了照顾盟友的面子,杜鲁门对蒋公的积极精神给予了书面表扬。

毛泽东对台湾这边执行了战略和战术的双重藐视,注意力全在东北方向。

7月13日,毛泽东作出了重大的军事部署。河南的战略预备队第38、第39、第40军紧急开赴东北,加上第42军和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师等组成东北边防军,之后又将第50军编入,总共有5个军,共25.5万人,摆在鸭绿江边,防止敌人越过三八线。
就在调兵遣将之前的6月初,在七届三中全会上,中央已经决定在三年时间内恢复国民经济。中央开始全国大规模的复员工作,计划到10月份复员150万人,投入经济建设。但朝鲜局势的变化,使得刚刚步入和平建设的新中国,不得不再次武装起来。


2差点统一


在有些人的印象里,朝鲜战争一爆发,北朝鲜不堪一击,美国就打到了鸭绿江边。实际情况不是这样的,如果没有美国的强力干涉,朝鲜半岛已经统一了。
在战争初期,朝鲜军队节节胜利:战争第三天,也就是6月28日,夺取韩国的首都汉城;7月20日占领大田;7月24日占领木浦;7月31日则占领了晋州。韩国军队被打得溃不成军,一直逼退到釜山。此时朝鲜人民军已占领朝鲜半岛90%的土地,92%的人口,战争才开始一个月而已。
朝鲜半岛的统一,近在咫尺。


那么,问题来了,朝鲜军队的战斗力怎么这么牛掰?

答案是,这不是朝鲜于韩国的单挑,而是中苏朝三国在群殴韩国

先说中国,1949年,为支持金日成武力统一朝鲜半岛,中国将第四野战军(也叫东北野战军,老大是林彪,中共最厉害的部队)的朝鲜族部队以师为单位转交给朝鲜,总共5万多人。这就是整整四个师的兵力!不要小看这四个师,这可是刚刚从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下来的部队,跟随四野从东北打到海南,是真正的虎狼之师
朝鲜进攻部队总共13.5万人,来自中国的四野朝鲜族部队,就占到了1/3多。

然后就是苏联,1949年,美苏一起从朝鲜半岛撤军,但留下的东西是不一样的。美国希望维持现状,不想给北朝鲜太大的压力,所以只留下了机枪、火箭筒等轻型武器,飞机、坦克一个子也没有给,美国军官也只留了500名。但苏联向朝鲜提供了坦克、重型火炮、飞机(约180架)等大型武器,还派遣了约3000名官兵指导朝鲜军队,人数是美国的6倍。
所以7月5日,朝鲜军队与美军第一次交锋时,坦克、飞机、大炮应接不暇,美国24师的先头部队——史密斯特遣部队,一触即溃,35%的人当场毙命。活下来的人不禁感叹:我靠,哪来的这么强大火力?
完全出乎意料。他们根本没有想到,这个时候的南北军力对比是:重机枪1:7,轻机枪1:13,坦克1:6.5,飞机1:6。美国这个时候也轻敌了,轻蔑地认为朝鲜军队是农民军,要让他们领教领教什么叫精锐。美国只派了人数一万的24师到达韩国,而且还是慢悠悠地分批到达,杜鲁门和麦克阿瑟元气满满地下达命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消灭朝鲜人民军的村夫

24师师长迪安则开玩笑地说:“我很想尝尝平壤冷面。”
24师曾经是美国的精锐,但现在不是了。这支部队在二战中久经考验,在太平洋战争屡立奇功,但进驻日本九州山口县后,就迅速腐化堕落。没有了战争压力,成天待在日本女郎的温柔乡里,战斗力迅速转移到另一个“战场”,被日本人戏称为“榻榻米师”。榻榻米是日本人睡觉用的床。
结果他们碰到的不是“农民”,而是精锐之中的精锐,自己倒被揍成了“农民”,而且师长迪安还被俘虏了。“装逼”成了“懵逼”。

7月21日,24师被M-30榴弹炮当成活靶子打,伤亡7300人。师长迪安开着吉普车逃向深山,失足掉下山谷,山谷空无一人,又冷又饿的他只得找些老鼠、蛇和野果充饥
迪安在山林中转悠了36天,原本体重170磅的他,体重只剩70磅。直到8月25日被俘虏。不知是照顾他还是讽刺他,朝鲜军官后来安排迪安吃了好几顿平壤冷面,让他“大饱口福”。
迪安失踪后,麦克阿瑟找不到人,就认为他以身殉职了。1951年1月9日,美国国会还授予迪安国会荣誉勋章。其实,他在战俘里活得好好的,每天吃饱喝足,悠闲得很,为打发时间,就把自己的被俘经历写成一本书,名叫《在朝鲜被俘历险记》。
1953年春,纽约出版商鲍斯·卡特得知这一消息,准备出版他的这本历险记,开价5万美元,而迪安的回答却是:“不!”最后成交价价10万,赚得盆满钵满。看来,迪安的生意头脑超过军事头脑。
1953年9月4日,中美交换战俘,迪安将军举杯畅饮之后拉着彭德怀的手郑重的说道中美两国之间不要在打仗了!从朝鲜半岛回来后,迪安并未被美军抛弃,不久他被任命为第6集团军副司令,1955年10月31日退役。1981年8月24日,迪安在旧金山的家中去世,终年82岁。
妥妥的人生赢家。


3剧情反转


1950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周岁生日。在这个普天同庆的日子,毛泽东的心情却十分凝重:

金日成发来电报,请求中国出兵
7月份就把韩国军队逼到了釜山,差点把美韩军队赶到海里下饺子,怎么突然就求援了?这剧情反转得太快。

因为美国收起那份傲娇,终于重视起来了。

当灿烂的烟花在天安门广场上空散开时,平壤上空飘荡着美国飞机督促投降的“最后通牒”。
24师惨败后,眼看着要丧失朝鲜半岛全境,“太上皇”麦克阿瑟一边骂骂咧咧“废物,都TM是废物”,一边收拾行李,从东京前往朝鲜半岛。1950年9月15日,麦克阿瑟登上旗舰“麦金利山号”亲自督战,在三百多艘军舰和五百多架飞机掩护下,美军第10军团成功登陆。这就是仁川登陆。
这火力,秒杀朝鲜军队。
9月28日就夺回了汉城。
动真格了。

占领了汉城,麦克阿瑟随时可以越过38线,只要他愿意,美韩军队就能以势不可挡之势,从南往北击穿朝鲜。
局势完全逆转了。
麦克阿瑟并没有立即越过38线,由于担心中国的反应,美国政府对这个事情的分歧较大。直到10月7日,美国军队才越过38线,此时占领汉城已经足足10天了,中共中央已在两天前决定出兵朝鲜。
这就涉及到朝鲜战争的核心问题:美国到底有没有侵入朝鲜的计划?这也是一个历史争论问题。有一个说法是美国国会不同意,但麦克阿瑟鲁莽越过38线。还有一个说法是,中美都不想打,维持以38线为界的现状是双方都想要的结果,但双方没有直接的沟通渠道,彼此完全没有信任感,导致发生战略误判。
已经在构想朝鲜半岛统一的金日成,在失去汉城后,本想中国国庆之后再发电报,但惊慌失措的他顾不了那么多礼仪了,先发了一封急电,然后奋笔疾书写了一封纸质求援信:
“敬爱的毛泽东同志,我们不得不紧急请求您给与我们特别的帮助,急盼中国人民解放军直接出动援助我军作战。”

在这封信中,金日成用了6个感叹号,急迫之情可见一斑。现在这封信的原件保存在丹东抗美援朝博物馆。
毛泽东就注定过不好国庆节了。
4艰难的决策


10月1日晚上,天安门外面气氛热烈,一片红火,里面却是气氛严肃,中央政治局正在召开紧急会议,每个人眉头紧锁,对于朝鲜局势,到底打还是不打?

为充分发挥党内民主,让大家畅所欲言,毛泽东特意要求不做会议记录。
林彪旗帜鲜明地反对出兵,说:“主席啊,苏联为什么不出兵?苏联老大哥建国几十年了,我们才建国几个月,为拯救一个几百万人的朝鲜,而打烂一个五亿人口的中国有点划不来。陈毅说得对,我们需要休养生息。”而且林彪还认为,美国不会,也不敢越过鸭绿江介入中国。
林彪代表了大多数人的意见。与会的聂荣臻事后回忆说,会议上大多数人的意见是:

不同意出兵
理由无外乎两条:国家百废待兴,急需和平建设;对手太强大,打的代价承受不起。
毛泽东是偏向出兵的,此时的他陷入了极大的矛盾之中。有烟瘾的他,平时一天两三包烟,但那天,他抽了快5包了。


10月2号,他给斯大林发去一封电报:我们决定派一部分军队至朝鲜境内,和美国及其走狗李承晚的军队作战。但斯大林并没有收到这封电报,为什么呢?毛泽东又改变主意了,他发了另外一封电报: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建议谨慎行事,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
连续两封意见相左的电报,足见毛泽东的内心是多么纠结。

给斯大林发完电报后,毛泽东又吩咐周恩来,赶紧给美国发一次警告。到了凌晨,印度驻华大使潘尼迦被紧急叫醒,周恩来委托他立即转告美国政府:如果美国越过38线,中国政府不会坐视不顾,我们要管。
但收到电报的美国不以为意,认为中国只是虚张声势。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布莱德雷当天就口出狂言:
我相信中国是不愿意被剁碎细割的。

足可见,是美国当时对中国充满了蔑视,压根就瞧不上。

毛泽东在几番纠结之后,还是坚定了出兵的决心。他给中央军委下达命令:结束准备工作,随时待命出动,与新的敌人作战。然后密电周恩来:

派人去西安,把他接来吧。
这个“他”,就是彭德怀,时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兼西北地区司令员。被紧急召见的彭德怀,只知道有急事,但不知道是啥事,他下意识认为是经济建设的事,所以准备了一大堆材料,进京汇报西北的经济建设。

10月4日下午,他到达北京,直接去参加政治局扩大会议。一去才知道,根本就不是讨论经济问题,而是要打仗啊。因此,整个会议过程,彭德怀一言不发。

不出兵,依然是会议上大多数人的意见

彭德怀晚上回到北京饭店309房间,辗转反侧,彻夜难眠,一宿没睡。浑身燥热的他,索性搬到地上睡,打仗的人睡惯了行军床,大软床睡不习惯,但依然睡不着,彭德怀反反复复在琢磨毛主席在白天会议上的一番讲话:

“你们说的都很有道理,但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无论怎样,心里也难过。”
应该说,这个出兵理由,已经有点牵强了。
10月5日,继续讨论出兵朝鲜,会议定在下午的中南海颐年堂。但是上午九点钟,毛泽东单独召见了彭德怀。毛泽东问彭德怀什么意见,彭德怀开门见山:

迟打不如早打。

你很难想象,满打满算,知晓朝鲜情况才18个小时的彭德怀,就这么果断地做出了决定。“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真不是白叫的,毛泽东此时已经决定了志愿军的统帅人员。
在下午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彭德怀是这么说的:“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败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会议最终做出了“抗美援朝 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10月1日-5日,连续五天,每天开会讨论援朝的事情,毛泽东身心疲惫,这个时候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他作出总结性发言:“”现在不是出兵不出兵的问题,是必须马上出兵的问题,现在是美国人逼着我们打这一仗的。“

实际上,这个时候的美国,还没有越过38线,更别说越过鸭绿江介入中国了。直到10月7日,毛泽东决定出兵的第三天,美军才大举越过38线,进攻平壤。
问题依然是我前面提到的那个关键问题:美国到底有没有侵入朝鲜的计划?这个争论,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事实上,10月19日志愿军跨过鸭绿江,12月6日就收复平壤,12月底就打到38线。这种速战速决彰显着美军的大败退,在武器全面占优的情况下,美军与仁川登陆后的势如破竹相比,前后简直是判若两人,美国到底在想什么?
但无论怎样,正如彭德怀所讲“老虎是要吃人的”,即使美国没有入侵朝鲜的计划,但它有这样的能力,在不撤兵的情况下,中国会感受到强大的压力。最终,运筹帷幄的毛泽东与不屈不饶的中国人民,做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决策。
10月8日,也就是美国越过38线的第二天,中央军委发布《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通知》,彭德怀飞往沈阳。

一场大仗,在所难免。
5不给力的苏联


10月12日清晨,天微亮,聂荣臻的电话惊醒了彭德怀:有新情况,有新变化,明日派飞机去沈阳接你。彭德怀撂下电话,正在疑惑,毛泽东的电报到了:原地训练,不要出动,明日或后日来京一谈。
怎么回事呢?8号吹响集结号,这已经三天了,怎么就突然不动了呢?

苏联那边出了情况。

就在10月8日吹响集结号,彭德怀飞往沈阳的当天,周恩来秘密飞往苏联,去争取苏联的军事援助,特别是飞机的支援。因为新中国的空军还没有形成战斗力,而且斯大林在7月份就承诺过如果中国国愿意派出9个师入朝,那么苏联将提供124架飞机的空军师作掩护。
然而,斯大林的兑现,是要打折的。
他在11日告诉周恩来,苏联可以提供地面装备,但苏联不能出动空军

没有空军的掩护,士兵就是敌人的活靶子。周恩来在索契与斯大林继续谈判:只有苏联出动空军,我们才出兵。斯大林立马不悦,直言:如果中国确实困难,可以不出兵在斯大林的眼里,压根就没把中国军人的命放在心上,他的小算盘是,如果苏联出动空军,那就是与美国正面作战,担心事情失控。

苏联在盟友面前硬,在美国面前怂,这是它的一贯作风。
关于斯大林,这厮绝对算不上中国的老朋友,而是一个恨不得食你肉的大坏蛋。抗日战争末期,蒋介石请求苏联出兵打日本,斯大林的条件是:承认外蒙古独立。蒋介石不肯,他就撕下面具:不要跟我讨价还价,你们有能力,你们就自己去打。
解放军要渡江统一全中国,他就拖后腿,力劝毛泽东划江而治。解放了全中国,又迟迟不愿意归还东北权益。

现在又跟周恩来不妥协,因为斯大林很明白:目前的中国,除了依靠苏联,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毛泽东将抗美援朝看作抵御外敌的反侵略战争,他却看作是中国表忠心的投名状

小时候,学校的墙上,经常张贴斯大林的画像,长大后知道得多了,就觉得好讽刺。

苏联不肯出动空军,毛泽东再次陷入两难的境地,所以才给彭德怀发电报。
经过几番谈判与周折,斯大林最终决定:苏联提供武器装备,中国以半价购买,可以战争结束后结账;苏联的空军,不过鸭绿江

苏联的空军,不是来作掩护的,而是来送行的。
10月18日晚上九点,中央再次下定决心:
出兵。
6跨过鸭绿江


中国军队在东北的动向,美国情报局都看在眼里。10月15日,在太平洋的威克岛,杜鲁门问麦克阿瑟:”中国和苏联进行干涉的可能性多大?“

麦克阿瑟傲慢地回答:”中国人来不了,他们没有空军,装备极差,据我估计,就算要来,也就五六万人吧。“
10月19日傍晚,30万志愿军完成集结,用肩膀扛着物资装备,率先从集安市鸭绿江入朝作战。
在队伍中,第114师340团1连的一名排长高润田,将自己的私人物品裹成一个小包,埋在了开原城郊的古塔旁,他相信毛主席,相信自己一定能从战场上活着回来,取回自己的包裹。

志愿军副司令邓华,与即将分娩的妻子告别时,只说了一句话:“瓦罐难免井上碎,将军难免阵上亡。”

19日晚的毛泽东,服了三次安眠药,依然睡不着,直到聂荣臻前来报告”志愿军已经安全过江“,毛泽东没有任何表情的变化,只说了三个字”睡觉吧“。
那一晚,他打鼾了。
END版权所有,转载请后台联系

中国  | 教员为什么火了?

中国  | 孤军守土四十载,少年白发无人还

中美  | 美国剪羊毛与中美决裂


点击「阅读原文」加入「小炒和他的朋友们」知识星球。长文在公号,精华在星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