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熊孩子”家长影院踢人被拘,想管好孩子先别纵容自己

朱怡颖 光明社教育家 2022-12-10









教育家 · 快评

近日,发生在上海一家电影院的纠纷引发关注。一名网友发文称,她在电影院观影期间,后排座位的男孩持续多次踢其椅子,制止无果后,孩子父亲猛踹其椅背致其头晕,经医院检查,有脑震荡可能。随后,该女子报警,经调查,警方对这名父亲做出了行政拘留的处罚决定。


事情发酵后,不少网友纷纷吐槽起“熊孩子”们的不文明行为,比如在公共场所大声讲话、乱扔东西、随地小便等,给旁人带来许多困扰。


孩子因其生理特点和发展规律,在认知世界的过程中会有独特的表达和呈现方式,也会有阶段性的“逆反期”,整个社会需要以包容的态度去对待孩子未成熟时的表现。实际上,“熊孩子”事件真正引发众怒的,其实是背后的“熊家长”和他们失当的管教方式。一些家长要么理直气壮地归结于“孩子太小不懂事”,要么就是不作为式地表示“我管不了他”。这种有意无意的纵容,让“熊孩子”们越发“顺势而为”,对自己的行为无法形成正确的认识和判断。就该事件而言,孩子顽皮,作为家长,首先要做的就是给被打扰的人道歉,然后批评教育孩子,制止其行为。而事件中的家长显然没有树立好正确的教育观念,致使孩子一直在“乐此不疲”地重复错误行为。


至于该怎样管,一些家长为我们提供了思路:在带孩子坐高铁时,通过让孩子擦车厢的方式转移其注意力,避免孩子闹腾影响别人;或是提前为乘客发放糖果和致歉信等等。这样高情商的做法,和不久前“乘客制止孩子吵闹,被其一家三代辱骂”新闻中家长的行为形成了鲜明对比。家长是最了解孩子的人,在面对孩子影响到他人的行为时,要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做到应对有方。若实在“管不住”,也要摆正心态,带着最诚挚的歉意尽量争取获得他人的谅解。


孩子是天生的模仿家,父母身上的优缺点都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价值观的形成产生影响。不大声喧哗、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卫生、遵守秩序、妨碍到他人及时道歉等等,家长对于这些细节问题的重视和以身作则,能够让孩子耳濡目染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回到这一事件,面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这位父亲不但没有管教孩子,还生生将自己变成了典型的“反面教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囯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本可以通过道歉和管教得到谅解,这位父亲却因为过于“护犊子”伤害他人而被拘留,这无疑是一场“失败教育”的闹剧。成年人需要意识到,爱护孩子并非一味纵容,若因此做出出格行为甚至触犯法律,后果还需自己承担。




—  END  —

来源|本文系“光明社教育家”原创
作者 | 朱怡颖
设计|朱强
统筹|周彩丽





让教师成为教师节主角,需充分保障教师的待遇和权利!
5成抑郁患者为在校生!未成年人的“精神内耗”需要被看见
抓高中违规补课,地方教育部门为何不积极?
发朋友圈受学校处分?立校规,还需多考虑情理和法治
一次“大手笔”引进博士,谁该脸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