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师的眼里要有光,有爱,有美,有温暖

吴重生 光明社教育家 2023-06-28



2021年春,我带领由中国摄影最高奖“金像奖”获得者组成的“大美中国行”采风团赴浙江省衢州采风时,通过朋友引见,认识了衢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特级教师周晓天。

我们一见如故。得知我从事诗歌创作多年,周晓天说,诗歌教育是我们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之一。周晓天身材挺拔,浓眉大眼,却有着心细如发的柔情。他坚持“文化育人,特色发展,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基”的办学主张,认为“教育首先是育人,要尊重学生差异,促进个性发展,让每个孩子都能绽放自己”

我们走进衢州高级中学,学校20名摄影社同学自发当起了采风团的小跟班。周晓天邀请采风团成员到学校行政楼会议室座谈,虚心请教“如何在校园搬迁过程中留存文化”的大计。

学生们称他为“最文艺的校长”——因为周晓天能写能画能摄,他时时想着用自己的文艺特长为孩子们服务。2020年3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衢州高级中学校园里,虽然鲜花盛开,春意盎然,但学校还无法复课。如何才能让孩子们在家里一解对校园的“相思之苦”呢?周晓天端着相机来到校园,将校园的美好摄入镜头,传递给孩子们。他说,往年的春天,校园里会有热爱美术的学生在油菜花田写生;上体育课时,老师会带着同学们绕着校园的花田奔跑。疫情剥夺了孩子们欣赏美好、拥抱春天的权力,我要用相机,给孩子们一个身临其境的春天。

如果说,把校园里的春讯通过摄影作品传达给反复询问“什么时候开学”的孩子,体现了周晓天这位“文艺校长”的爱生情怀的话,那么,通过现场拍摄的照片,让孩子们用画笔画出春天,用作文写出对生命价值的感悟,体现了这位特级教师的教育智慧。

当学校的60位美术生运用自己的专业特长,向同学们传递自己心中的美好春天时,当爱好写作的孩子写下自己对困境的认识和对春天的向往时,时任学校党委书记兼校长的周晓天感到无比欣慰。他因势利导,在线上与居家学习的同学们交流,将抗疫当成一堂人生大课。他认为,居家学习,恰恰是陪伴父母、感受亲情的好机会,引导孩子们学做家务,争做家务,感受父母的辛劳,懂得感恩;教育孩子们坦然面对人生中的一切困难,在毅然前行中学会释然,感受生命的壮美和前途的天宽地阔。

2019年年初,周晓天就想着要把校园里的花田变成劳动教育的试验田。到了秋天,他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统一播撒的油菜籽在一周后长出了嫩芽。10多亩地,被规划成了班级责任田。准备栽油菜秧的那天,学生们很兴奋,而他比学生还高兴,拿着相机跟在学生后面,拍他们脸上的笑容,拍他们额头的汗水,还拍他们握住一颗幼小生命的无比欣喜和小心翼翼。他与孩子们击掌相约:“来年我陪你们一起赏花,一起打油菜,一起观榨油。”

一诺千金。周晓天跟孩子们一起感受从播种到收获的快乐,观看油菜从苗到花,从花到菜籽,从菜籽到菜油的美丽嬗变,感受生命的美好和劳动的价值。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深深地感染了孩子们,培养了他们向善向美的情操和积极向上的人生观。高三毕业生们不曾想到,他们收到的毕业礼物会如此别出心裁:一份包含着油菜元素的浪漫礼物——一方特别定制的水晶镇纸,封存着油菜籽和菜籽油;一本名为《一颗油籽的花样年华》的卡片书。周晓天在卡片书里写下:“每一粒种子,都有一片适合它的土壤。撒下一粒种子,就是播下爱与希望……”

2021年3月20日,一张少年仰头赏樱花的照片在衢州市民的朋友圈热传。照片里,一个穿校服的少年驻足仰望着头上怒放的樱花,神情专注。那是前一天傍晚,周晓天下班开车回家,在车内看到了少年站在路边看樱花,心生感动,顺手拿手机抓拍的。周晓天认为,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关键是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早在2017年,他就提出了美育、生命教育、礼仪教育“三育并举”的理念,构建“美育+”三维空间育人模式。经过几年努力,美育已经成为学校的一张金名片。

如何使“衢高”历史不断层,文脉不断流?周晓天发动全体师生的力量,开展“衢高十景”评选活动,邀请关心衢高发展的热心人士广泛参与。知情人告诉我,衢州高级中学校园内的“呼风唤雨”石和“求索奉献”石,都是周校长煞费苦心“求”来的。“求索奉献”由中科院院士韩济生题写,勉励“衢高”学子用求索创造美好未来,用奉献成就美好人生。

2022年暑假,学校从烂柯山下搬迁到智慧新城,周晓天提出,学校要借搬迁实现“文化重构”。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教育生态下,文化要更新,这是所有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他组织力量审视学校办学理念、育人目标、校训、校风等一系列精神基础文化顶层设计,提出了新校训“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请著名美学家、北京大学教授叶朗先生亲笔书写,刻在新校巨石上。邀请一流设计师重新设计学校logo。新logo具有很强的辨识度,与学校精神高度吻合,现代感强,延展性好,大大提高了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度。2022年教师节前,周晓天邀请孔子第76代嫡长孙孔令立来学校为孔子像揭幕,并且在孔子第75代嫡长孙孔祥楷先生题写的“呼风唤雨,造就人才”文化石旁亲手种下一棵从南孔家庙移栽的银杏树,把南孔文化根植于“衢高”校园,使文化石和银杏树成为学校文化地标。这样的校园文化氛围营造,是一种文化自觉,更是一种教育自觉,一种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和自身特色文化符号实现育人目的的高品质教育行为。

“教师的眼里要有光,有爱,有美,有温暖,要能为孩子的幸福人生奠定基础。”——周晓天如是说。从教34年,即使是党委书记、校长一肩挑,周晓天依然坚守讲台,躬耕课堂。在管理中,他有思想,有担当,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注重教师队伍专业提升,重视学校质量和特色发展,强调学校文化建设。带领学校实现华丽转身,特色发展之路越来越稳健,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在教学中,他立足育人,注重方法指导,强调文化熏陶,善于激发引导,体现学生意识、探究意识、人文意识。他提出“雅语文”的主张,注重培养学生的精神之雅与语言之雅;他倾力于写作教学实践探索,自创写作教学序列,注重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能力培养,形成了张扬学生个性、文化色彩浓厚的审美语文课堂特色。

著名教育家宁鸿彬说:“我在周晓天校长身上读出了三个关键词:一是情怀,他的眼里满含着对学生的爱和期盼;二是理念,他把育人放在首位,真正践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三是创新,他的文化育人举措,是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完美体现。”

诚哉斯言。


—  END  —


来源 | 本文刊于《教育家》2022年12月刊第4期,原标题《教师的眼里要有光,有爱,有美,有温暖——浙江省衢州高级中学党委书记周晓天教育实践》文 | 吴重生编辑|邓晓婷设计 | 朱强统筹 | 周彩丽
《教育家》杂志投稿邮箱:gmjyjzz@126.com新媒体投稿邮箱:jyjzzxmt@126.com
视频推荐


《教育家》新年献词:在不确定中奋力前行

这份被校长、老师们盛赞的“学习资料”,学校必备!

助推学校品牌推广、内涵提升,助力校长、教师专业成长,尽在这个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