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规范项目流程,让团队高效运转

徐州起航 项目管理跃迁 2022-10-17

流程是为效率服务的。一个游戏项目,会涉及很多团队,项目经理需要梳理必要的项目流程,以此来更好地为效率服务。

如果负责的项目是单一且简单的,项目组有一些牛人就可以比较好地搞定项目,但手游项目,通常情况下都是“大兵团作战”,涉及的人员众多,这个时候,规范化的流程是才是最安全可靠的。

好的流程,也可以大大地提升项目研发的效率。如图1所示,是某大厂的游戏项目研发流程,通过规范化的流程,来让团队成员清楚地知道每个阶段该做什么事情,让团队形成自运转。      

游戏项目研发流程

再详细来说:

1)需求是统一用TAPD来进行管理的,策划将需求提交到TAPD,处理人统一为项目经理。(TAPD:腾讯的项目管理工具)

2)需求提交之后,并不是项目经理马上就分配到具体负责的成员,而是要先组织或者策划内部组织对需求进行评审,也即前面谈到的需求管理组,所有提交的需求必须要经过策划内部评审通过,达成一致意见。如果涉及大的系统或者有争议的功能,务必要邀请老板或工作室制作人参与,共同确定。

3)需求确定之后,项目经理开始组织具体负责的项目团队成员(策划、开发、美术、测试)对需求进行评审。

4)需求评审完,开发、美术、测试人员各自对需求进行工作量评估,在约定的时间内汇总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收集后,根据制订计划的原则,制订科学、客观、合理、有效的项目计划,在和具体负责人核对之后,再和主要相关方核对,然后才是同步到老板,若老板对计划有疑义,则需要再对计划进行调整;若无其他意见,则同步项目成员,开始按计划执行。

5)团队成员按照自己评估的时间开始完成各自的工作,开发侧的编码,美术侧对美术进行设计,测试对需求进行用例设计,项目经理和具体需求负责人(策划人员)则关注整个需求实现的过程,及时掌握需求开发的进度,一旦有什么问题,则第一时间进行沟通。这里还有一点非常重要,美术资源通常都会要求先行,这样才可以更好地匹配上开发的进度。

6)开发完成需求功能的实现后,要对需求完成的情况进行自测,若有和美术资源相关的验收,则需要在PC端先周知美术人员对美术效果进行验收,这样可以比较好地,也可以很快速地在PC端就先解决掉一些很明显的美术效果问题。而构建版本之后,美术负责人还需要在手机上对版本的美术效果进行验收,以确保需求转到策划验收时,美术效果是符合设计预期的。

7)开发自测完,美术对效果进行验收后,相应的需求单或版本则转给策划对功能进行验收了,具体需求负责人要对需求功能进行全面的验收。一个需求的实现,根据做游戏项目通常的惯例,必然会有很多体验意见提出来的,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需求负责人是对其负责的需求最了解的,验证的过程中也可以清楚地知道,是否是按照需求设计的预期实现的,是否有需要调整的地方。每个需求实现后,需求负责人验收务必要输出体验意见,并整理好优先级同步给项目经理;同样,这些体验意见也是以需求单的形式,提交到TAPD上。

8)需求实现后,对应的体验意见修改完,没有严重阻塞的问题,即该需求是验收通过的,需求负责人(策划人员)则将需求转给测试人员进行测试,这里包括各个维度的测试,测试对需求功能测试通过,对应的bug也验证完成,则对应的需求单转为已实现。至此,一个需求的流程才全部完成。

对应的项目开发流程,是有一套完整的需求自动流转流程的,同样是基于TAPD项目管理工具来设定的。因为所有的需求都统一在TAPD进行管理,那么在设定需求自动流转流程时,会先对需求进行分类。

需求分类的主要目的是明确跟进负责人,是产品需求的,由对应模块的策划人员来验收;是美术优化的,都是由美术侧来验收;是程序优化的,比如性能、帧率等,由开发自己验收后,转测试验收;体验优化方面,项目经理或策划都可以承担验收的工作。具体解释参考如图2所示。

产品功能:产品的功能需求,都放到这个类别下。责任人是策划人员,当查看这个类别的时候,可以在右侧很方便地看到各个功能模块是哪个策划负责。

体验优化:是每个功能模块转体验后,功能方面的体验意见都提交到这个类别。各项目可根据项目实际情况,体验优化的需求或提给项目经理,或直接分发给开发模块负责人。


2  需求分类设置

美术优化:功能模块转体验后,美术方面的体验意见,包括UI的表现、特效、动作、3D等,都提交到这个类别。这个类别的负责是美术设计师。美术设计师要负责对这个功能进行验收,验收完才转给策划再验收,形成双闭环。

程序优化:是在版本体验过程中,发现有卡顿、loading不流畅等问题,提交到这个类别。这个类别的需求,负责人都是开发。

程序bug:在版本体验中,若发现有功能方面的bug,还未正式转测试时,提交到这个类别。同程序优化,负责人也是开发。

基础建设:主要包括帧率、size处理、内存、IDIP、经分等需求,负责人是开发。

需求类别设置完成后,再进一步规范需求自动流转流程,这个自动流转的流程就是将各个团队串起来的“齿轮”,让团队可以高效地自运转,同时更进一步的目的是,释放项目经理的精力,不用事无巨细地要项目经理去催、去问进度,如图3所示。


3  需求流转流程

流程中各字段的表述为:

规划中:策划提交的需求,所有的状态全部为规划中,处理人为项目经理。

已规划:项目经理和前后台主程沟通确定,也可以根据自己了解的团队成员的情况,将对应各个需求转给具体模块负责人,处理人为开发人员;若需求涉及美术,则转给APM(美术项目经理),处理人为APM

实现中:开发或美术接到需求后,将需求状态变更为实现中,处理人为开发人员或美术人员。

产品验收:需求完成后,达到可验收的状态,则将状态转为产品验收,并转给对应策划负责人,处理人为策划人员。这里也是需求分类的一个重要的承接原因。因为需求分类定义好了,开发人员清楚地知道需求是哪位策划人员负责的,从需求评审、需求实现过程的沟通,到功能实现,都可以直接转给对应策划人员进行验收。不用再转给项目经理,由项目经理转一次,可大大地节省沟通成本。

转测试/已实现:策划验收通过产品功能需求,则将状态转为转测试,处理人为测试负责人;若是体验意见或美术优化方面的需求,则直接转为已实现,需求流转结束。

已拒绝:是各个状态下的需求,当需求不在规划到迭代,则转为已拒绝状态。一般情况下不做删除处理,作为记录,以便有需要的时候,可以查阅或重新打开。

此外,在这个流转流程里面,蕴含一个双闭环的验收,如图4所示,意思是,需求在开发侧务必要进行自测通过后,才能转策划验收;如果是UI或其他美术方面的需求,开发自测完后,必须是先美术侧验收通过,才能转策划验收。


4  双闭环验收流程

关于规范流程方面,还有一个必要的流程,是项目经理需要去建立和规范的,那就是需求的变更流程。

在快速小跑、迭代试错的大环境下,需求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作为项目经理,不能一味地去阻止流程的变更,需要具备产品思维、用户思维,更好地去拥抱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策划(产品)是可以随意变更需求的,因此还是需要针对性地规范好变更流程,如图5所示,是我们项目的需求变更流程。


5  变更流程图

当有需求变更的时候,需求负责人第一时间和项目经理沟通,项目经理组织相关人员对变更的需求进行评估,包括变更需求的工作量、对现有计划的影响、可能带来的风险、变更可能会带来的效益,然后提交核心策划团队决策(通常是核心管理层和需求管理组的大部分成员),核心策划团队决策该需求是否变更,不变更则取消,该需求流到下一个迭代。

如果决定变更,则执行变更,项目经理根据新的工作量评估,刷新计划,然后同步全项目团队,在变更需求同步之后,还有很重要的一环,需要验证需求变更后的实际效果,比如对数据的提升,对收入的提升。

记录验收变更后的效果,主要是用来进行一段时期的纵向比较,以便确定变更的有效性,从另外一个维度来驱动策划在每个需求开始的时候思考得更多一些,更广一些,更深一些,减少在项目过程中的变更,减少项目中的无效加班。

项目中的流程并不是越复杂越好,关键还是在于对团队来说否是适用和高效。围绕着“流程是为了效率服务”这个基本原则,必要的规范化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好的流程会让项目团队事半功倍。

当然,流程是需要持续优化的,是需要适应团队需要的。在具体执行的过程中,切忌一味地照搬流程,否则,不仅不能提升效率,而且会适得其反。

所以,不断持续地优化流程,让流程为效率服务,是项目经理要持续关注的部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