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对个人独立创业的理解【1】一人创业的时间优势是什么

风海铜锣 风海铜锣
2024-10-06

⬆️ 欢迎戳蓝字关注

是时候开个新主题,聊聊我对个人独立创业的理解了,毕竟我自己也摸爬了这么多年,分享一点小小的经验,希望能给小伙伴们一点启发。

一人创业的优势是什么,这个优势,我觉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性格和自我资源储备的强度。

我记得有个小说家紫陈金(没错,就是《隐秘的角落》、《沉默的真相》的原作者)接受采访时说过他起步写小说的情况。

他算了下他每天生活的开销,手头的积蓄足够自己几年不需要工作,详细罗列下来,发现他每天的一日三餐真的可以吃的很“寒碜”。

他再算了下一年写多少本小说,写出来后可以赚多少钱。按他的说法,一年写的小说下限是能赚五六万,当然了,想不到后来出圈了,赚的可远比这个多多了。

这笔账算下来后,他就不焦虑了。

可能有人会说,这不就是事后成名装逼吗?别这么说,我倒相信他是坦诚的。而且说的挺现实的。

他的坦诚和自信来自两方面。

一、作为个人创业者,他的物质和精神欲望比普通人少,所以少了很多非必要的焦虑、虚荣和攀比。同时,他应该也没有一些人不得不承受的家庭经济负担和负债。

二、对自己的实力有自信。他知道自己能写出水平在线的小说,也能算出写这个小说能赚多少钱。

这里补充说一下“非必要的焦虑、虚荣和攀比”,因为有些人,天然就不适合独立创业。当有些朋友跟我说他想独立创业的时候,又开始碎碎念别人在大厂总包多少钱,别人去团建了,参加什么年会,看到了什么大佬,言语间充满了愤愤和不甘。大部分这些朋友,其实并不是 “想” 独立创业,而是被毕业后的被迫参与,这种被迫参与的心理是有郁结的。就跟一样是上梁山,鲁智深和林冲在心态上差异是很大的一样。那么,这类人从心态方面就不具备独立创业的优势。

第二点是实力上,我之前写过《开发立项,还是要围绕自己核心领域展开》,非常鲜明的提到了小团队或者个人立项必须围绕自己的核心领域去展开,所谓核心领域就是优势领域。一个人开始独立创业,那肯定已经经历过职场洗礼,作为个体,自己肯定已经分配过经验包和技能点了,再算上自己的家庭和社会方面的种种资源累加起来,肯定多少有一些区别于他人的优势存在,这个优势就是自己的立项思考的起步点。

还有一个时间和精力分配上的优势,这个优势一样是“取决于性格”,为什么这么说呢?

例如,我知道一种人,没办法做到独处工作,对待工作也特别依赖他律而非自律。那么当他开始独立创业时,面对成片的自由时间反而惶惶不知所措,因为已经习惯了上司安排任务,习惯了固定的上班节奏,一旦时间充分自由,反而在刷小视频中任由光阴流走,那么这类人面对独立的时间就不具备优势。另一类人是非常擅长独处,也知道怎么安排时间,能充分享受工作,那么这类人面对独立工作,就具备很强的优势。

但是,大部分人,包括我来说,其实性格都不会走在这两端,而是刚好在中间偏左或者偏右一点。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承受一定时间的独处,但是也会有社交需求,我们能够做到一定程度的自律,但是偶尔也希望有人督促自己。另外,独立创业必须有一些策略来克服作为个体缺乏同事的孤独感。其实,这样才是一个正常的人性。

那些我说的 “非常擅长独处且长时间专注” 的独立创业者,他们很有机会做出优秀的产品,也很可能会成为别人口中的 “大神” 。但是在我看来,他们也会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因为长期埋头工作,缺乏社交和合作,显得太 “独” 了。有些大神就是会变得非常自我,也容易变得极端,对别人的评价过于敏感,听不进别人的意见等,虽然收益上取得了成功,但是对自我性格的二次塑造却出了问题。从长远来讲,也可能影响自己的家庭幸福感,儿女教育等(因为做不了一个好榜样啊)。

为了让个人的时间优势真的成为优势,而且能平衡创造收益和心理健康的关系。我的建议是,个人开发者可以从一开始就给自己定一些弹性的个人时间管理章程。

我自己的安排,对别人或许有通用借鉴价值的部分表述如下:

  • 工作日按天跟着劳动法的节奏走,而工作日内的时间可以自己弹性把握。

  • 随时根据自己的状态决定工作还是休息,重视状态管理而不是时间管理。

  • 线上将工作和相关的知识输出出来,和别人建立连接。(我是通过公众号)

  • 线下多和亲人以及死党好友保持联系和聚会。


不通用的部分,意思是独属于我个人的策略,不必做参考,但我还是写下来,或许也可以借鉴下。

⭕️ 业务多元化,一方面是不想让鸡蛋放一个篮子,另一方面是让自己的工作变得有趣,例如咨询工作和社群可以让我多了解别人在做什么,而且增加社交触达范围。

⭕️ 利用睡觉时间工作。有时候我在一个方案和点子卡住时,我会跑去睡觉,在睡觉时细细“琢磨”问题。这是独立创业的优势,我任何时候都可以休息,其实也任何时候都在工作。

⭕️ 项目做多份并列计划,这样执行时可以不死磕一个点。对待某个进度的卡死我会从容很多。而且经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用多点探索解决问题。

举个例子,我研究模拟器时曾经遇到一个难点被卡死了,卡到我差点想放弃的那种。后来我通过海外 nesdev 社区(http://archive.nes.science/nesdev-forums)解决了问题。

当时解决问题的路径是我抱着试试看的方式在社区发帖描述了我的问题。然后这个项目我就不管了,结果次日有个社区大神真的回复了问题。

而且他还让我把日志打上来,还仔细研究我的日志给出了结论,真的让我感动。

但是整个流程下来,从发帖到讨论,都是按天来算节奏的。

如果我是在一个公司团队里,可能未必就有这种耐心一点点和老外讨论技术细节了。但是作为个人探索者,就是有这种耐心慢慢解决问题,最终得到满意的结果。



🔗 补充链接

移动开发者联盟入群指引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海铜锣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