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llowship种子笔记丨在「自我突破」路上的奇妙相遇,来自“命运的安排”
写在前面
这个夏天,SEED Fellowship经过了数月的组织筹备、层层筛选,28位闪亮的SEED Fellow种子候选人们于6月20日-7月4日齐聚云南大理&香格里拉,共同经历了为期两周的Fellowship在地营,通过“成长·成事·连接”三大主题的工作坊与学习共创体验,冲击已有的思维模式,收获真实突破感,构建深度信任的学习社群。
在这沉浸式的两周里,大家共同经历了数不清的难忘点滴,思维的碰撞、经验的分享、知识的学习、观点的交锋、故事的启迪、情感的浸润,这些珍贵的记录都被大家写进了一篇篇「种子笔记」之中,希望与你娓娓道来,一同回忆、内化、分享......
前情提要
By Yuki
「家庭小组」是SEED常用的一种自组织的形式,把30多名种子学员们随机分为几个小“家庭”,每个家庭大概7、8个人,承担一些在地营期间的日常及事务性任务。比如你现在看到的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以家庭组为单位协作完成的。
我们这个家庭小组的名字叫做“命运的安排”,虽是随机生成,却是最好的安排。每个人的个性都很鲜明。
志军笑起来像天线宝宝,从18岁开始就在罕见病领域,工作了好几年,是个坐在轮椅上的潮男;
甜饼为听障人士服务,第一天穿了一件印着“宇宙甜心”的短袖,事后证明确实是名副其实;
妲妮做可持续旅行变革,给我的第一印象像是《阿飞正传》里那只在风里睡觉的鸟儿;
晨曦关注青春期女孩的身心健康,她的黄头发我是一眼就记住了的,下一个印象,便是她在做小组雕塑时,绝不躺下而要反抗命运的倔强;
山羊做乡村儿童科学教育,她的性格也像一只山羊,温柔却绝不怯懦,笑起来眼睛眯成了一条缝隙;
靖泽做公益咨询和评估,她像个万花筒,让我长久地好奇和被吸引,平日里说话轻声细语的,甚至有时带着点哭腔,在我面前“咯咯咯”笑得停不下来,跳起舞来可爱得让我禁不住露出“姨母笑”;
当然还有我,Yuki,一个最大的特点是没啥特点的没有故事的女同学,在规则之下选择性“翘课”,于是只能被分配来写前言。
在Fellowship在地营有限的几天里,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里就像是一个手工工作坊,每个人都是块泥巴,没有被工厂里标准的模具打造成完美精巧的形状,而是被自我塑造捏成了奇形怪状,有的豁了个口,有的多了个腿。乍一看很难用一句话去形容出,“这到底是个什么”,但看的时间越久,却越难以挪动眼睛。
铺垫了那么多,下面且看正文。
“命运的安排”小组(奇奇怪怪)的小组亮相礼
回顾四天「认知突破工作坊」
学习之旅
By 欧阳凤(山羊)
相信很多关注SEED的伙伴一定很好奇,占据整个学习⅓ 时长的认知突破工作坊到底是怎样呢?这是我们在SEED学习的第一个模块,用时最长,课如其名真正改变了很多伙伴的一门课。
这四天我们需要把真实的自己置身在当下的场域,通过与TA人沟通相处,用足够的时间练习真实表达,练习正向和负向的反馈。对于这个课程来说,说出当下的情绪和感受,看见自己和他人的惯性思维和防御机制,了解不同行为模式背后的诉求,发现潜意识中的盲区误区和隐藏的心结,是非常重要的。
总之四天的学习中,我们反复地梳理和定义自己的价值观,不断挖掘自己更深更真实的一面,学习转变思维方式,同时作为管理者了解多元化的决策,初步认识影响力与权力的来源,改变行为模式来应对眼前的现实,达到了认知突破的可能。
突出假设的重围,破除象征的茧房
By 妲妮
“扑通”,一颗苹果从树上落到你脚下,沾上了几滴露水和枯草,你弯下腰去捡它。你想到曾经被苹果砸中脑门的牛顿,和他那个很重要的理论。这世间还有很多个“你”。有的“你”,联想到这颗苹果从开花到结果再到落到你脚下的一生;有的“你”,纠结于这个苹果表皮肉眼可见的杀虫剂印痕;有的“你”,则意识到今晚可以做一个美味的苹果沙拉。
人的复杂性,让我们经历同一件事时,会有不同的应对机制。这些机制,是我们的大脑肌肉被长期训练后的结果,也是我们的惯性模式。我和大多数人一样,在过往的日子里,总是忙于理解外界 :这个世界为什么这样运转?却时常忘记理解自己:我为什么会是今天的我?我如何面对今天的我?
认知外界需要谋略,认知自我则需要勇气。因为你会走进那个鲜艳的自己——使命驱动、容易看到生命的光、坚毅、果敢、正义、独立、宁为自由故、吃一口奶油就会笑……但你也会看到那个脆弱的自己——渴望被认可、缺乏安全感、愤世嫉俗、讨厌被误解、嫉妒心四起、懒惰、雨天不带伞会气得跺脚……无论是怎样的自己,都是真实的自己,无可替代的自己。
认知突破,就是在不断突出假设的重围,不断破除象征的茧房,直到你看见自己的光,去庆祝它;看见自己的局限,或超越它,或与它共处。然后,自洽于人世。
妲妮@在地营课堂
在黑暗中找寻光明,在虚假中
找寻真实
By 志军
从1998年-2021年,我获得了闭关修禅18年的成就,也曾得到过无数人的夸赞,有人说我身残志坚、自强不息,也有人说我活着就很励志,可以鼓舞他人。其实我和大多人一样,过着普通平凡的生活,为了一些信念而努力生活,但这些夸赞犹如口香糖一般粘着我,难以清除。
后来,我变得骄傲自满,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可以获得一切,自己就是这么优秀,就是这么应该的得到他人关注和更多好处。如果要形容当时的状态,可以说是一片叶子遮住了双目,使我只能看到内心的幽暗—嫉妒、暴躁、自卑、自负、自私、虚假、硬凹人设,这些情绪和行为变成了活物,它们变成了魔鬼,也变成了阻挡我个人成长的巨石,我开始沉浸在痛苦当中,无法抽离。
认知突破对我来说,是一个工具,让我拥有觉察的能力,会思考童年经历对自己的影响,会思考负面情绪涌出时,背后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在整个觉察过程中,可能会遭遇无数的心灵折磨,我们需要直面那些血淋淋的真相,并伸出双手,拥抱自己。
对抗负面情绪,拒绝接纳自己,只会让自己变成休眠火山,总有一天会喷发出炙热的岩浆,而接纳自己,看到现有的局限问题,坚定决心努力突破,最终会变成黑暗中的小火苗,能够温暖自己,照亮他人。
现在,每天我会写下3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也在努力摘掉面具,尽量保持真实舒服的状态,如果有人问我,你对23年的人生怎么看,我会说一句,每个人有不同的剧本,当我们把握住一些特殊人生节点,获得巨大收益时,切勿骄傲自满,这不一定是努力得到的结果,而是命运的安排。
志军(右)和Yuki(左)@在地营课堂
我长出了一双向内的眼睛
By 晨曦
我很清楚我来SEED的目的:1、上半年做机构搭团队让自己心力交瘁,隐隐感觉是因为自己的认知遭遇瓶颈才如此痛苦,希望能在一个新的环境下换个脑子,打破一些固有的不再服务我的模式。2、汲取能量,社群的、自然的。离培训结束已经过去两周了,我感受到一些很核心的东西发生了变化,一个新的自我在逐渐长出来。我觉得我能完成这些变化很大一部分是因为4天的认知突破工作坊。
在认知突破工作坊中,我第一次被老师当众拆掉习惯模式和防御机制,当时的感受是愤怒中夹杂着焦灼、不知所措和无力,待情绪的风暴退去之后是前所未有的清醒和诚实,那样的体验对我来说是无比深刻的。因为这些过程被具象了,外化了,所以我清晰地看见了想法到情绪到故事到行为的整个过程。我很感谢有这样的经历,身体经历了便不会忘记,是最深刻的学习。
之后的每一天晚上,我和我的室友妲妮都会就白天的每一点情绪开启我们的觉察之旅,我们真诚地和对方分享,也勇敢地接受反馈,这些都让我更了解自己,也开始看见曾经坚信不疑的所谓事实不过是表象和假设。
很巧的是,我先生的单位在我参加SEED的时候也组织了两天的培训,虽然方式不一样,但核心和我经历的认知突破工作坊也非常相似,我们平时每天都交流内在感受和变化,只不过在过去他更多是一个倾听者,现在他也在慢慢开启觉察之旅,我们都能更好地支持到彼此。在工作上我也转化了心态和方式,能够非常明显地看到整体的变化。
果然,当我们自己改变了,世界也会随之改变。
晨曦@在地营课堂
学会去眼睛去观察他人的需求
By 甜饼
因为听力障碍,我上课的方式比较特别,需要用到语音转文字的设备。通常是别人在说什么时,我需要低头去看设备上的文字。这就造成了我很多时候,在通过高科技来获取信息的过程中,会因为环境的干扰和文字的缺漏,以致于误解他人的表达内容。
我现在都记得我在课程上,没有准确了解到一位伙伴的倾诉,做了错误的反馈,被顾及老师打断的瞬间,当我知道我没有准确反馈后,我当时陷入了无尽的羞愧中。这种羞愧感让我对那位小伙伴抱有很多歉意,我觉得自己没有给予有效的表达,同时我自说自话的行为其实是满足自己倾诉欲的。当我发现这一点时,我的固定认知似乎有了一些突破,觉察到自己的问题。在课程上,顾及老师也给我提了很好的建议,要用眼睛去观察他人的需求。
认知突破课给我的另一个收获,是让我学会了可以去反对,可以去拒绝,可以去拥抱内在的不完美小孩。在通过自我描述,人生历程等方式去分析自己,以及认真聆听同伴的反馈后,我可以很勇敢地去承认,我是一个讨好型与回避型人格并存的人。我很害怕去麻烦别人,从不懂拒绝别人,如果出现了问题,哪怕不是我的错,我也会先去道歉。同时我也会回避问题,回避矛盾,回避可能会发生的冲突。因为在我成长的过程中,拒绝某些事、去表达自己的需求、还有当众聆听负面反馈,给我留下了很不好的回忆,使我非常抗拒去面对它们,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希望能够保护自己。
因为处于突破的临界点,我在大理的那几天一直处于焦虑中,但在晨曦和妲妮某个夜晚的陪伴下,通过真诚地分享,以及勇敢接受对我的负面反馈,我明确了自己应该怎么做。我也在大理的某天中午,鼓起勇气跟顾及老师分享了我的童年回忆,以及我对于自身问题根源的初步分析。在开放麦那一天,我通过一次公众演讲释放了我的能量,从现场SEEDer的支持中,感受到了极大的放松和快乐。
我的改变是非常明显的,踏上香格里拉的那一天我与很多事和解了,身心得到了放松,学会了用不用的视角去与自己对话,解决和沟通存在的问题。在回到了重庆后,我在一场会议上拒绝了让听力正常人士代替我上台路演的建议。还有很多勇敢的发言时刻是我以前不敢想的。
尽管我现在还是会被一些负面情绪所影响,难以立即去面对冲突与问题,但我已经慢慢学会掌握方法去接纳它们,以及消化这些事情带给我的东西。同时我也在SEED 很多同伴的鼓励中,确信我自己是一个有很多优点的人,我并不会因为暴露自己的缺点被TA们讨厌,因为我们互相给予了信任与关爱。
甜饼@在地营课堂
我还是我,只是有勇气说出自己
的感受了
By 山羊
认知突破课中有两个痛点让我印象深刻,直接切中了自己的盲区。
第一天做完分组问答环节后,顾及老师问我们:“现在的你是什么感受?”。之前做过几次类似环节的我并没有其他人那么受到触动和惊喜,我发言说了自己的困惑,收获,观点等,被顾及打断:“你是什么感受呢?” 我有些着急了,心想刚刚我不是在说自己的感受吗?
第二天上午,我发出一个疑问,旁边好心的小伙伴听到后解答,然而被老师看到,违反了当时现场定下的一个说话原则,老师把我们两人从A组(参与学习)分到B组(观望学习),在接受这个规则前,我还是争取分享了自己想要突破认知的原因,说着说着就哭了,眼泪中有过去经历带来的痛苦,还交织了被安排到B组的不甘或者对规则的不满,大家一言一语给予各种反馈,上午的课结束了,而我还在泣不成声。这种难过和对小伙伴愧疚情绪延续到下午的课,坐在后面听着老师对于其他伙伴的反馈交流,突然被老师问到:“山羊,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哑口无言,沉默一会,然后说:“我不知道如何去表达。”
这之后的下午和晚上,我都没有参与到课中,也没有去旁观,问题出在哪里呢?
第三天,有机会调整和申请去A组学习,那天上午认真地听着大家说出问题,表达感受和给与反馈,我像小孩一样,手足无措,不敢发言,为什么听到Ta人表达内在感受和疑惑的时候,我却害怕给到任何真实的反馈?直到有机会加入小组练习,去接受负面反馈,表达感受,给予他人反馈,才慢慢地疏通了一点。
那天晚上的练习结束后,独自回到宿舍,我大哭了一顿,对着房顶说出所有曾经和现在出现过的脆弱感受,"我感受到难过,我感受到委屈,我感受到压力,我感受到疲累,不公平,孤独,不舒服,无力感......”那些脆弱感受,像一个个小精灵欣喜地从心里冒出来,我终于有意识和有力量把它们唤醒,把Ta们一一接住,轻轻地把Ta们拥抱在怀里。
过去一直生活在强调奋斗和积极的环境里,渴望成为一个有自己想法追求真理的人,却很少用语言直接表达自己的脆弱感受,也很少去听到其他人的感受。原来我不仅仅可以表达幸福感恩快乐喜悦丰盈舒坦这些感受,还可以真实地面对自己其他的复杂情绪,不以为耻,可以勇敢地面对他人的脆弱,不以为是针对自己,唯有此,才能真正的成为一个完整的自己,这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因为只有开始在乎自己完整的感受,才会去在乎他人完整的感受。
“为什么人与人之间最高层是关系呢?关系之上有更高的追求吗?” 犹记在香格里拉机场问顾及,顾及回答:"认识关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
看,又回到了自己,却超越了自己。正如科技爷爷的那句话:“要有大我的胸怀,小我只是我一个,很孤独;大一点的,还有我爸爸、妈妈、妹妹;再大一点的呢?再大一点的呢?再大的呢?再大呢?再大呢?那就是文明了。”
山羊@在地营课堂
不只是个人的认知突破,
更是集体的认知探索
By 靖泽
对于我来说可以用这样的比喻来总结这一系列课程的收获:建造了一个内心的认知房子,各种认知模式就是房子内部的构造,对自己不同想法的判断和识别是房间里的镜子,当不同的想法摆在镜子面前的时候,我学会了用第三者视角来审视镜子中的“它们”,可能更容易调整这些想法的“位置”,让它们都能有更舒服的位置。
而更深层的体会大家已经分享很多,我还想的是在这个课程中发生的一次“集体认知探索”。在前文的叙述中,大家提到过一些分组的调整,背景是基于大家对本次认知课程期待的不同、希望参与方式的不同、或者因为纪律性规则设置的原因,而发生的灵活性调整,初衷是希望大家能通过分组各自收获相应的期待。
但同时这样的分组形式也导致了不同组别的成员实际上会感受到被忽略、被区别对待的感觉。当这样的感受被暴露出来以后,可能就瞬间变成了一种对老师的极度负面反馈,就变成了:一方的初衷不被理解、另一方的感受极度失落,就造成了一个情绪的失控场景。
暴露是坏事吗?可能在某些环境下是的,问题的暴露会造成冲突。但我观察到的这个集体,在问题下选择了充分的倾听和沟通,因此故事并没有到此为止,大家后续的选择是沟通后的和解、以及如何能够充分满足每个个体的需求,在课程的内容设置上也对应做了及时调整。
这个过程让我感受到的是当集体的认知发生改变时,才会促成更真正平等的沟通。“个体”被看见、“集体”被打开,这就是促成认知突破探索的基础,也是一个很重要的集体价值观,而在这里、发生了这样的探索。
靖泽(左)和Yuki(右)@在地营课堂
关关难过关关过,前路漫漫亦灿灿
By 山羊 、甜饼
在最后,我们要感谢这次认知突破课的导师顾及,她崇尚自由,所以给予我们学习的自由。第一眼高冷中性,仿佛一位铁面无私的教导主任,但了解后发现她是一个感性和理性并存的人,也是一个充满魅力的人。她坚强与脆弱共生,温柔和智慧共舞,有着让我们羡慕的完整、真实以及自我。
她是大家的课程导师,也是我们的玩伴,她在乎和尊重我们的感受,并且有能力和意愿去接纳我们不同的反馈,她根据不同的情况调整着教学方式,给予了我们不同的课程体验。
在这四天里,同一个学习,同一个内容,但是每个人诠释和记录的都不一样,有些经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且需要更长的时间内化为我们的无意识的力量。但我们相信,经过这次学习,我们这三十多人的集体,有了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精神密码,共同编织着我们关于突破认知的故事。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们也会通过SEED所推崇的终身学习,持续反馈给我们服务的对象。
顾及老师@在地营课堂
最后我们想给大家分享这四天的部分金句,希望它也能让关注SEED的你受益。
■ 好的人际关系是有自信去修复即将崩溃的一段关系。
■ 很多人生活在假设里,生活在满足外在的期待里,甚至内化了别人的评判,在SEED这几天我们可以尝试活出一个真实的自己,测试一下真实的自己是否被接纳。
■ 不要对自己的信念盲从。
■ 活出内在的小孩,拥抱内心的小孩。
■ 自我建构,为什么我值得活着?我最看重的三个价值观是什么?我是怎样的人?我的原则和底线是什么?人生还没有实现的事情不会做会有遗憾的事情是什么?
■ 三个现实:你的现实,我的现实,其他的现实
■ 沟通的五个层次,第一是应酬,第二是一般交谈陈述情况,第三是看法,第四是情绪,第五是关系。直接沟通第四、第五层次的需求,可避免误会和猜测。
■ 区分感受、观点、事实和评价。
■ 分析自己感受的来源,看见情绪背后的期望,调节期望,做好预警。
■ 不论TA人说什么,听到TA人的观察,感受和需求,以及请求。
■ 关系是动态的,可以有小冲突。解决小冲突,避免大冲突。
■ 感受的三个小山峰:第一是当下的感受,第二是期待着表达一种感受的感受,第三是表达完感受后的感受
■ 练习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以及给与他人恰当的反馈,同时能回应他人正向和负向的反馈。
■ 最后每天多问问自己和他人:“你现在的感受是什么?” 来更好地建构这段关系,迎接一段奇妙的认知之旅。
撰稿作者
欧阳晨曦
有灵且美
秘书长
欧阳凤
橡果科学总负责
担当者行动科学事业部负责人
彭霖倩
声随形动(重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两江新区知珑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CEO/理事长
王妲妮
imPACKED Travel
创始人
王靖泽
ABC美好社会咨询社
项目管理及研究总监
Yuki
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研究院
国际交流部项目经理
张志军
零壹罕见骨病关爱中心
创始人
2021 SEED Fellowship在地营相关文章
SEED社会创新种子社区(SEED for Social Innovation,简称“SEED”),创始团队于2012年相识于哈佛大学,以志愿者方式运营,2017年在上海真爱梦想基金会下设立“真爱梦想-SEED 种子伙伴专项基金”,是由中国青年自己创办并运营的社会创新社群。旗舰项目社会创新种子培养计划(SEED Fellowship)最初在哈佛大学举办,后拓展至全球其他城市,并逐步以社区为依托陆续探索开展一系列促进社群交流、跨界合作、实践与赋能的多元化创新型项目。
使命:
发掘和培养社会创新青年领袖,支持社会创新实践,构筑一个全球性的学习互助型社会创新网络
愿景:
激发中国青年关心公共事务,参与社会创新,建设性地解决社会问题
价值观:
九年影响力:
版权申明 | 文章版权归 作者团队 所有,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或邮件至:communication@seedabetterchina.org
本文特别鸣谢:
云南在地合作支持伙伴:
大理活动资讯公众号「大理好在」
实力融创·大理的小院子
香格里拉市阿若康巴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706大理
项目组成员丨储丹、李赛、马晓璐、小章鱼、刘敏、荆家琪、宗敏菲雪、于窈、潘燕雯、王溯
供稿作者丨欧阳晨曦、欧阳凤、彭霖倩、王妲妮、王靖泽、Yuki、张志军
编辑丨coco、希瑞
摄影摄像丨陈磊夫、吴凡
图片来源丨SEED在地营期间拍摄
审核 | 希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