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何红建教授应邀出席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理论物理之夜" 专场沙龙活动
首届国际基础科学大会(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Basic Science,简称 ICBS)于2023年7月16-28日在北京举行,主题为“聚焦基础科学,引领人类未来”。大会重点围绕数学、理论物理、理论计算机与信息科学三大基础科学领域展开学术研讨和交流。菲尔兹奖得主丘成桐院士担任大会主席,享誉世界的科学家,包括1位诺贝尔物理奖得主、8位菲尔兹奖得主、4位图灵奖得主以及50余位各国院士出席并发表高水平学术报告。
期间,国际基础科学大会——理论物理之夜专场沙龙活动于7月18日在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成功举办。此次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承办。国际著名数学家、清华大学讲席教授丘成桐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王贻芳院士出席并致辞。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国国家科学院院院士戴维·格罗斯(David Gross)教授做专题报告。
王贻芳院士首先致开幕辞,他将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之间的互动形象地比作"消费者"和"供应者"之间的关系:一方面,实验需要来自理论的提示或指引,并证实或证伪理论预言;另一方面,理论需要来自实验的新发现的刺激和新数据的启发,从而找到正确的发展方向,建立新理论。两者互为"供应者",也互为"消费者"。David Gross教授对此深感赞同。
丘成桐院士回顾到,在基础科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数学与理论物理之间的关联密不可分、相互影响与促进。他指出,理论物理学家的直觉对数学家解决难题具有很强的启发性甚至可能成为指导性原则,例如规范场理论与微分几何。虽然数学家创造了研究规范场理论所需的数学工具,但并没有意识到其物理上的重要性。丘先生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有许多重大科学问题在北京被解决,期待理论物理学家和数学家的重要想法最终被实验物理学家所证实。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物理学会前主席David Gross教授作题为《基础物理前沿》的专题报告,他讲述了物理学家在理解物质的基本结构和自然界基本规律方面已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当前所面临的重大问题。报告按照从宇观极大尺度到微观极小尺度的顺序逐步展开,内容涵盖了宇宙起源、黑洞本质、基本粒子以及量子引力等。
上海交通大学物理与天文学院何红建教授作为晚会特邀嘉宾在发言中强调了 David Gross 教授对量子色动力学(QCD)的讨论极具启发性,他进一步指出,QCD作为完美的非阿贝尔规范理论是标准模型中最优美的一部分,它与广义相对论(GR)存在深刻的对偶关系: GR=(QCD)^2。这一关系揭示了两种看似全然不同的基本相互作用力(强力和引力)密切结合与统一的新方向,成为近年来散射振幅领域极其重要的前沿方向。他还热情鼓励有志从事理论物理研究的学生们既要重视数学的学习与修养,也要同时关注实验与观测。他提到,数学界公认的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三位数学家分别是阿基米德、牛顿、和高斯,然而他们都是非常伟大的物理学家,他们不仅是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也是卓越的实验物理学家,他们应该可以进入有史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排名的前六名。他鼓励学生们以这三位学者为榜样,勇于探索自然之奥秘,他期望未来物理学的发展,不仅要探求规范力与引力的统一,而且也要促成理论物理与数学、理论物理与实验物理之间的密切结合与统一。
作为专场沙龙活动之一—理论物理之夜旨在为参会的国内外理论物理学家和青年学者提供轻松、愉快且充满理论物理学"头脑风暴"的夜晚。
图文编辑:刘真
责任编辑:叶丹、朱敏
推 荐 阅 读
1、2023年度上海交通大学物理学科优秀本科生夏令营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