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 | 失明25年后,干细胞帮他恢复视力
临床数据表明,具有再生修复功能的干细胞,是完全可以自我更新自我复制,替换眼部受损的视神经细胞,完成修复。
年轻人在18岁都会期待着几个改变人生的时刻,这一重要时刻象征着成年的正式开始。但James O’Brien的18岁却发生了一件相当不幸的事件,他在伦敦南部的一次泼酸袭击中被人喷上氨水。由于这次事故,他的右眼表面被烧伤,完全失明。“能够用两只眼睛看东西对平常人来说是一件小事,但我的眼睛从近乎失明到什么都看得见却是一件大事。” James O’Brien说道。
O’Brien所遭受到泼酸攻击发生在1990年代伦敦的萨顿地区,当时两个孩子将氨喷在他的脸上。他回忆说:“感觉就像我的脸着火了,我以为我快要死了,痛苦真的很强烈。”氨落在O’Brien的双眼,鼻孔和嘴里。幸运的是,一个路人冲上来,用水冲洗掉了一些氨,这也使得他的左眼幸免于难。
25年过去了,James O’Brien又能够用右眼看东西了。现年44岁的他成为了第一位在英国国民卫生服务制度(类似于我国医保)上接受这项开创性眼科手术的患者。
“能够第一次清楚地看到我的妻子和孩子是我最激动的时刻。”O’Brien说,“这真是太棒了,并且绝对改善了我的生活质量……以前,有时候孩子们会看着我的眼睛惊恐的退缩,而这些再也不是问题了。”Ahmad博士说:“也正由于他的尝试,使我们有望将这一治疗手段提供给需要它的每个人。”
随着科技的发展,干细胞技术已经被应用到多种眼部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帮助许许多多视力受损的患者再度重获光明。
日本利用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角膜疾病
三人恢复视力
2022 年 4 月 6 日,日本大阪大学教授西田幸二团队宣布,4名患有重度眼疾的患者在移植了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制备的角膜组织后,目前3人已恢复视力,基本可以正常生活。
接受移植手术的4名患者年龄在30岁到79岁之间,均患有一种叫做“角膜缘干细胞缺乏症”的眼疾,导致角膜浑浊,视力严重下降。
该团队用京都大学iPS细胞研究财团储备的他人iPS细胞制作角膜细胞,经过培养加工成厚度0.05毫米的薄膜状。在2019年7月至2020年12月,向患有导致视力低下甚至失明的“角膜上皮干细胞缺乏症”的4人(30~70多岁男性和女性)进行了移植。
此后经过1年观察,未发生排异反应等,全部患者症状均有改善,其中3人的矫正视力提高,有患者从0.15升至0.7。
西田在记者会上表示:“希望将这个技术推广到全世界。”
研究小组表示,鉴于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证实,最快将于明年启动临床并申请政府审批,使其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图片来源:NHK
英国利用干细胞治疗黄斑变性
两名患者恢复视力
2018年《自然-生物技术》杂志上,报道了2名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成功恢复视力的研究。这是由英国穆尔菲尔德眼科医院开展的I期临床试验,2名患者在植入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后,原本将要失明的眼睛恢复了视力,且能正常视物、阅读。
黄斑变性(ARMD)可以说是中老年人的视力“杀手”,也是导致老年人失明的第一大原因。在黄斑变性的演变过程中,成体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首先受到损害,进而使光感受器细胞(视锥、视杆细胞)等发生退行性改变。
英国穆尔菲尔德眼科医院利用人体胚胎干细胞培养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将它嵌入一个支架中,形成一张40微米厚、6毫米长、4毫米宽的“补丁”。然后,他们把这张活细胞补丁植入患者失明眼睛的黄斑后,替代原来的病变细胞。整个手术耗时两小时。
两名患者原本已经不能阅读,手术一年后能“佩戴正常眼镜缓慢阅读”,大概每分钟能阅读60个至80个单词。
干细胞治疗儿童白内障
12名患儿成功再生出功能性晶状体
先天性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病,严重影响婴幼儿视力发育,是造成儿童失明和弱视的重要原因。
运用干细胞分化晶状体,治疗儿童白内障的研究,目前已进入到临床试验阶段。假若得以临床应用,则意义重大。青光眼等视力受损的患者,也有望“看”到希望。
2016年,中山大学和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研究人员,利用内源性干细胞原位再生出透明晶状体,首次实现了人体有生理功能的实体组织器官再生,并用于临床治疗先天性白内障,开辟了干细胞修复组织器官的新方向。在临床研究中,12名两岁以内的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接受了这种干细胞疗法,术后再生出功能性晶状体,临床研究证实了干细胞在治疗先天性白内障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此项研究还被世界知名医学期刊《Nature Medicine》评选为“2016年度生命科学8大突破性进展”。
赋能产业升级帮助企业免费发布行业信息,例如:技术突破、融资喜报、临床进展、患者招募等。
联系主编:CELL5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