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读课之《开满鲜花的艾滋小院》教学实录与反思
板块一:文本重现
开满鲜花的艾滋小院
季明
柴贵有种冲动,那就是要做点什么,但做什么呢?却又不不知道。他住的老屋,已经很破旧了,整个冬天都在漏雨。于是,在一个积雪化尽的晴天,柴贵决定动手修理一下。
一天,柴贵正在干活儿,身后突然响起一个声音:“老柴,干啥呢?”柴贵扭过头,见是三皮趴在半人高的矮院墙上,正用漫不经心的眼神望着他。柴贵说:“修我的房子,漏雨。”
三皮不屑的说:“切,修什么啊!别费神了!还不知道你能在这里住多久呢!”临走时,三皮又说:“我们啊,只用干一个活——等死!”
听了三皮的话,浑身酸痛的柴贵劲头一下子泄了,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散了架一般,看着整修好的房屋,情绪沮丧到了极点。郁闷了半晌,柴贵站起身,往村口走去。
三皮正和十几个人缩在村口土墙根下,背靠着墙,眯起眼。大家都无语。柴贵抬起头,村口,一条村路,蛇一般在田野里蜿蜒着,向远方蹿去。他忽然看见一个小黑点,似乎在村路的尽头往这边移动。
“有人来了!”柴贵高兴的大叫。
三皮说:“看花眼了吧?没人敢到这儿来!”
柴贵又定了定神,果然是看错了。是啊,这个叫“艾滋病村”的小村庄,即使没有高墙,也没有任何人过来,仿佛被无形的墙罩住了。柴贵长叹一声,说:“这日子,真没意思。”
三皮乐观多了,他怪笑了一下,反问他:“怎么会没意思?咱们吃饱了就等死,不用做什么贡献,多好啊!”
“等死”这两个字,成了三皮他们的口头禅,也是,感染上了艾滋病,除了等死,还能干什么呢?
在修房子的时候,柴贵翻出了一包花种,那是他在外地当花匠的时候带回来的,于是,柴贵萌生了种花的想法。
小院里杂草丛生,柴贵费了四天功夫才除掉杂草。当柴贵正在翻土时,被路过的三皮看见,三皮问:“老柴,你又在干啥?”
柴贵边埋头干活边说:“种花。”
三皮哈哈大笑,嘲弄他:“说不定花还没开,你就死了!”
柴贵直起腰来,坚定地说:“看不到花开算什么,只要快乐就好!”三皮听了,摇摇头,走了。
不知不觉中,又一个春天到了,风一吹,柴贵的小院里立刻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蜂飞蝶舞,花香简直飘到别人家去了。三皮他们从院外经过,都情不自禁地赞叹:“真香啊!”
一晃,秋天到了,当三皮路过这里时,发现柴贵的花圃里又长满了杂草,才想起,一个月前,柴贵就已经病发而死了。三皮心里充满了悲伤,他推开院门,默默地站了一会儿,觉得那些杂草非常刺眼,于是,他找到了花铲,开始除杂草。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皮整日炮在小院里,像柴贵一样,精心侍弄着花圃。每当有人经过时,三皮都会站起来,叮嘱道:“伙计,如果哪天我死了,帮我照料照料花园啊!”
现在,三皮和柴贵一样打心眼里认为,这开满鲜花的小院,真是不错!
板块二 听读实录
一、谈话,明确学习内容和要求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分享一篇文章,一个故事。老师读,你们听。听的时候要细心,要善于动脑,注意随时记下自己认为重要的词句和内容信息。
师:大家做好准备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我们开始——
二、听读,引导参与故事建构
师(读):
柴贵有种冲动,那就是要做点什么,但做什么呢?却又不知道。
他住的老屋,已经很破旧了,整个冬天都在漏雨。于是,在一个积雪化尽的晴天,柴贵决定动手修葺一下。
一天,柴贵正在干活儿,身后忽然响起一个声音,问:“老柴,干啥呢?”
柴贵扭过头,见是三皮趴在半人高的矮院墙上,正用漫不经心的眼神望着他。柴贵说:“修房子,漏雨。”三皮不屑地说:“切,修什么呀!费那神干啥?还不知你能在这破屋里住多久呢!”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或想问的吗?
生:三皮为什么要说“还不知你能在这破屋里住多久呢”?
师:你们怎么想?
生:大概是柴贵要搬走吧。
生:这里要搞拆迁吧。
生:柴贵会不会已经很老了,说不定哪天就死了呢。
师:你们觉得柴贵生活得怎么样?
生:应该很不好,无聊。他连自己要做点什么都不知道。
生:柴贵很贫苦,屋子又老又破,冬天里还漏雨。
生:从三皮的漫不经心和不屑可以看出柴贵生活得不好。
师:接着往后听。(读)
临走时,三皮又说:“我们呀,就只干一个活儿———等死!”听了三皮的话,浑身酸痛的柴贵劲头儿一下子泄了,一屁股坐在小板凳上,散了架一般,看着整修好的房屋,情绪沮丧到了极点。
郁闷了半晌,柴贵站起身,往村口走去。
三皮正和十几个人缩在村口土墙根下,晒太阳。柴贵也在一块砖头上坐下,背靠着墙,眯起眼。
一时都无语。柴贵抬起头,村口,一条村路,蛇一般在田野里蜿蜒着,向远方窜去。
师(重复读):柴贵抬起头,村口,一条村路,蛇一般在田野里蜿蜒着,向远方窜去。
师:这句话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生:“蛇一般”说明村路很窄,很弯曲。我仿佛看到柴贵他们的人生路也很窄,没有前途。
生:“窜去”,好像有点活泼的意思。
师:“窜”字怎么写?你来写在黑板上。
(生板书“窜”)
师:看到这个“窜”字,你想到了哪些词?
生:我想到了“逃窜”“窜逃”。而且句子前面讲“蛇一般”,而不是“龙一般”,所以,我觉得“窜”没有活泼的意思,是“窜逃”,是没有希望。
师:有道理。我们看“窜”字,上面部分是一个“穴”字,“穴”本意是岩洞,“窜”就是逃跑,不敢让人发现。
师(读):
他忽然看见一个小黑点,似乎在村路的尽头往这边移动。
“有人来了。”柴贵说。
三皮说:“看花眼了吧?没事谁敢到这里来!”
师:听到这儿,你又有什么想法?
生:为什么人们不敢到这里来呢?
生:可能是这儿太偏僻了吧。
生:我想是这儿太贫穷落后了。
生:这儿一定发生过什么可怕的事。
师(读):
柴贵定了定神,果然是看花眼了。是啊,他们这个被称为“艾滋病村”的小村庄,被一道无形的高墙圈了起来,外人没事轻易是不过来的。
师:你觉得这“无形的高墙”指的是什么?
生:无形的高墙就是看不见的高墙。
生:我觉得它指的是人们对艾滋病的恐惧心理。
生:我也觉得是人们害怕艾滋病。艾滋病没得治,还可能传染。
师(读):
柴贵长叹了一声,说:“这日子,真没意思!”
三皮怪笑了一下,说:“咋没意思?咱们吃饱了,就是等死,多好啊!”
“等死”这两个字,已经成了三皮他们的口头禅。也是,感染上艾滋病,除了等死,还能干什么呢?
在修房子的时候,柴贵翻出了一包花种。
师:你注意到什么了?
生:我注意到了“柴贵翻出了一包花种”。
师:为什么?
生:故事应该有个转折了。不然太悲观了。
师:那么,你们对事情的发展有怎样的猜想或期待?
生:柴贵将花种种了下去。
生:这些花种生根发芽,开出了美丽的鲜花,使他们的生活多了一些希望。
师(读):
那是他在外地当花匠时带回来的,于是,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在自家小院里种上花。
小院里杂草丛生,清除这些杂草,费了四天的工夫。当柴贵正在翻土整地时,被路过的三皮看见,问:“又干啥?”
柴贵埋头干着活儿,汗水淋漓地说:“种花。”
三皮笑得嘎嘎的,嘲弄地说:“种花?没等花开,说不定你就死了!”
柴贵直起腰,坚定地说:“看不到花开,也要种!”
师:柴贵直起腰,坚定地说:“看不到花开,也要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重重地撞击了你的心?
生:“坚定地”,这个词让我看到了柴贵可贵的精神。
生:“直起腰”这个词也很重要,只有直起腰,才能使语气“坚定”。
生:我从这两个语词中感受到柴贵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
师:我们仿佛还听到了柴贵坚定地说:活不了几天——
生:也要好好地活!
师(读):
三皮摇摇头,走了。
不知不觉中,春天到了,风一吹,柴贵的小院里立马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蜂飞蝶舞,花香飘出老远。三皮他们再从院外经过,都情不自禁地吸吸鼻子,说:“真香!”
听到这话,在一个清晨,柴贵扎了许多花束,悄悄送到他们的窗台上。三皮他们起来后,看到花束,愣了一下,然后拿起来,把鼻子凑上去,贪婪地闻了又闻,都说:“真香啊!”
一晃,秋天到了,有一天,当三皮路过这里时,目光越过那道矮矮的院墙,忽然发现柴贵的花圃里长满了杂草,想了想,才记起一个月前,柴贵就死了。
三皮心里倏地充满了忧伤,他推开院门,默默站了一会儿,看见那些杂草异常刺眼,于是,他找到花铲,开始清除杂草。
接下来的日子里,三皮便整日泡在小院里,学着柴贵的样子,精心侍弄着花圃。每当有病友经过时,他都会站起来,叮嘱道——
师:请大家拿起笔,一笔一画地写下“叮嘱”二字,再想一想,每当有病友经过时,他都会叮嘱些什么,写下来。
(生练写)
生:每当有病友经过,他都会站起来,叮嘱道:“要记住这是柴贵的花圃。”
生:每当有病友经过,他都会站起来,叮嘱道:“别忘了柴贵给我们送的鲜花。”
生:每当有病友经过,他都会站起来,叮嘱道:“如果我死了,请你们照管好这个花圃。”
师:我们来看看文中的原话——
每当有病友经过时,他都会站起来,叮嘱道:“伙计,如果哪天我死了,你们可别让花圃荒废了呀!”
师:一篇文章,一个故事,总是沿着一定的思路展开,前面的内容为后面的做好铺垫,后面的内容是前面的自然延续和发展。我们读故事也好,听故事也好,思绪和情感总是与故事情节、人物逐渐融为一体,所以,不知不觉中,我们也成了故事的创造者了,甚至似乎自己就在故事中。因此,大家写的与文中的原话虽然不是完全一样,表达的意思却是一致的。
师(读):
现在,三皮打心眼里认为,这开满鲜花的小院,真不赖!
师:这是最后一自然段。就这最后一自然段,你希望提出一个什么问题与大家一起讨论?
生:三皮的变化为什么这么大?
生:三皮为什么打心眼里认为,这开满鲜花的小院真不赖?
师:你们怎么看呢?请大家先想一想,互相说一说。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师:谁愿意与大家分享自己的观点?
生:三皮以前只是过一天算一天,对生活失去了热情和希望,“等死”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当他看到柴贵种的花在春天盛开了,他改变了自己的生活态度,心中有了希望。
生:三皮打心眼里认为这开满鲜花的小院不赖,因为这小院重新点燃他对生活的希望,让他看到了美,闻到了香。
生:这小院给了他精神上的寄托。
......
三、小结,体味故事情感内涵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我想说,人无论处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不能放弃希望。
师:这话没错,尤其是像我们一样处在顺境中的人,说起来总是那么轻松。
师:这个故事中,柴贵、三皮他们却是一群特殊的人啊!
生:像柴贵那样明知自己处在绝境中,仍然要把每一天过得有意义的人,是多么难能可贵。
生:不管处在逆境还是顺境中,只要心中充满希望,不悲观,日子都会过得有意义。
生:如果一个人没有精神寄托,就跟死了没什么两样。
生:希望,有时候需要特定的情况来点燃。
师:请说得更具体点——
生:如果不是柴贵的坚持,如果没有看到柴贵的小院中开满了鲜花,三皮也许一直只知道“等死”,活着和死了没有区别。
师:故事听完了,可我们还不知道故事的题目呢。如果你是作者,你会给故事取一个什么题目?简单地说明自己的理由。
生:“柴贵与三皮”,因为故事里题目是主要人物。
生:“别让花园荒废了”,这是三皮重新有了生活热情后说的话。
生:“看不到花开,也要种”,这是柴贵坚定地回答三皮的话。
生:“种花”,这个题目最简洁。
生:不好,谁种花呢?为什么种花呢?太大了。
生:那就叫“柴贵种花”。
......
师:故事的作者用的题目是——(板书:开满鲜花的艾滋小院)
师:一起读这个题目。
生:开满鲜花的艾滋小院。
师:哪个题目更合适?大家可以自己揣摩揣摩。最后要告诉大家的是,这篇文章的作者叫季明(板书:季明)。下课。
第三板块 教学反思
听读主要是通过语言的声音形象作用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对于儿童来说,从小与语言、故事的接触不是从读开始的,而是从听开始的,听读应该是更适合儿童的一种阅读方式。随着儿童阅读经验的积累,听读的需要也在发展,要求也在提高,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听读活动,要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提升学生的听读能力和品质,使学生在听读实践中逐步提升阅读综合素养。听读的形式有很多,听散文、诗歌朗诵,听评书,听解说......《开满鲜花的艾滋小院》这节课只是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许并不成熟,但肯定具有探索价值。基于这样的认识,本人以为这节听读课主要在以下三点上具有积极意义。
一、在听读中引导学生参与故事建构
阅读是文本主体与读者主体在一定的时间节点上猝然遇合的过程。听读作为一种重要的阅读形式,同样要引导学生参与文本的建构。这种建构与眼读方式是有区别的,听读能很好地消除阅读障碍,促进儿童与作者思维、文本思路的链接,使儿童更自然地参与故事的建构。
但要有效实现听读对学生阅读能力的促进作用,如何设计听读过程中的思维对话活动十分重要。这就需要教师首先研读文本,找准文本中的每一个关键点,用好每一个关键点。听读过程中,教师的每一个停顿用意和作用是不一样的。第一处停顿,让学生谈想法,是引导学生从关键词句中,抓住人物的语言和神情体悟故事的情绪背景,进入故事氛围。第二处停顿是强化情绪背景,并为第三处停顿的猜测做铺垫。这三处停顿自然而然地为学生参与故事的进一步建构奠定了心理和思维的基础。所以后面故事的发展与学生的听读期待能够高度地趋于一致,使学生获得情感和思维的满足。当学生尝试写一写三皮的“叮嘱”时,都能循着故事的意脉写下去,自自然然,毫不生硬。
二、在听读中发展学生的言语-语言智能
听读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但最主要的还是言语-语言智能的发展。这是因为听读能直接作用于儿童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听过评书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评书大师口中演绎的精彩描述不知不觉中沉淀在了自己的言语系统中,有些段子几乎能够张口即来。我在教学中发现,听读过程中的对话交流,比一般的阅读课堂更加流畅,学生的言语表达更加准确精彩。
在《开满鲜花的艾滋小院》的听读课上,这种情况得到了很好地证明。当教师重复读“柴贵抬起头,村口,一条村路,蛇一般在田野里蜿蜒着,向远方蹿去”这个句子后,有学生马上有这样的解读:“‘蛇一般’说明村路很窄,很弯曲。我仿佛看到柴贵他们的人生路也很窄,没有前途。”同样的言语表达还体现在尝试写一写三皮的“叮嘱”和听完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三皮变化的对话中。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学生给故事加题目并说明理由,这里更清楚地表明了学生在听读中的语言敏感度,他们不仅与故事中的人物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连故事中人物说的最能体现生命意义的话都印刻在了头脑中——“别让花园荒废了”,这是三皮重新有了生活热情后说的话;“看不到花开,也要种”,这是柴贵坚定地回答三皮的话。
三、在听读中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
在以眼读为主的阅读实践中,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学生很难专注于阅读,阅读兴趣不高,甚至不喜欢阅读。而自从开展听读活动以来,每节听读课上,学生都能专注地听,积极地回应。我想,这是因为以声音来激活文字形象,让故事形象和文本情感在声音中得以苏醒,丰厚,可触可感,学生能获得丰富的听读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长期坚持,能在浓厚的听读兴趣中实现阅读积累。
《开满鲜花的艾滋小院》无论从听读内容的选择还是形式的运用上,都丰富了学生的阅读体验,为学生的阅读生活打开了一扇敞亮的窗。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和人物生活的环境都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却又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用文学阅读的方式进入这些特殊人群的生活和内心世界,听读明显比眼读要自然、深刻。因为听读中教师利用停顿“制造”的阅读期待使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始终处于活跃状态。同时,听读创设了类似于“文学沙龙”的交流和分享形式,使多角度的对话很自然地展开,相互启发。正如这节课上,有感悟的一致性,也有不同观点的碰撞。听读课上,教师往往不下统一性的结论,不做甄别性的评价,目的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判断,鼓励批判性阅读。
感谢您的阅读和转发!
预告:接下来,将会陆续发表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的文章,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