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阅读策略单元学什么,怎么学——以四上“提问”策略单元为例

杨瑞霞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4-01-11
阅读策略单元学什么,怎么学
——以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为例
北京亦庄实验小学   杨瑞霞
统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如何学会在阅读时运用“提问”策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文章进行编排的,是继三年级“预测”单元后的第二个阅读策略单元。本单元围绕“提问”策略的学习和运用安排了一系列相关联、有层次的教学资源:单元导语页中“人文主题”的选择以及背景插图的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提问的重要性,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三篇精读课文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学习提问策略提供了具体方法和路径;一篇略读课文,为学生迁移运用所学策略提供了方法巩固和自我评价的实践机会;交流平台旨在引导学生善于归纳总结学习心得,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综上所述,本单元内容的编排旨在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一、 解读教材,细化能力发展点
本单元围绕提问策略编排了三篇精读课文: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说明文《蝙蝠和雷达》和《呼风唤雨的世纪》(作者路甬祥),以及略读课文《蝴蝶的家》(作者燕志俊)。从发展学生提问能力角度看,这四篇课文学习内容和目标的设计编排是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具体内容见下表:
单元选文
助读系统
能力发展点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
阅读提示:读课文,积极思考,看看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课后第一题:把自己提出的问题记录下来;
课后第二题:小组交流,梳理问题清单,了解提问题既可以针对课文的一部分内容提出,也可以针对全文提出;
课后第三题:通过解决问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①阅读时主动思考,积极提出问题;
②了解既可以针对文章部分内容提问题,又可以针对整篇文章提问题;
③理解针对整篇文章提问题可以结合前后故事情节,可以结合故事结尾,也可以结合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差异;
④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蝙蝠和雷达》
阅读提示:一位同学读了这篇课文,针对课题和内容,提出了一些问题,写在了旁边和文后。你的问题是什么呢?把它们写下来,和同学交流。
课后第二题:小组交流,梳理问题清单,了解可以从内容、写法和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
课后第三题: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①阅读时主动思考,积极提出并记录问题,并与他人交流讨论;
②了解可以从课文内容、课文写法以及对生活的启示等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③在阅读实践中,尝试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让自己的思考更加全面和深入。
 
 
 
 
 
 
《呼风唤雨的世纪》
阅读提示:一位同学读了下面这篇课文,在旁边和文后写下了自己的问题。读课文,写下你的问题,和同学交流。
课后第一题:梳理问题,筛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课后第二题:了解阅读中会产生很多问题,有的问题不影响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还有的问题可以引发我们的深入思考。
课后第三题: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课文结尾句子的理解。
①阅读时,有积极思考,主动提出并记录问题的意愿;
②梳理小组问题清单,尝试从整体与部分,内容与写法,以及生活启示等不同角度进行问题归类,并从中选出对理解课文最有帮助的问题;
③了解阅读中会产生诸多问题,有的问题不影响课文内容的理解,有的问题可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有的问题能引发自己深入思考。
④借助对理解内容有帮助的问题,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蝴蝶的家》
阅读提示: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试着把问题分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
①养成阅读时主动思考,积极提出并记录问题的阅读习惯;
②在梳理问题的基础上,尝试对提出的问题归类,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思考的问题;
③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通过教材解读会发现,四篇课文发展学生问题意识的着力点各有侧重。第一篇课文《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提问既可以针对课文部分内容,也可以针对整篇课文,初步拓宽了学生的提问思路;第二篇课文《蝙蝠与雷达》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提问思路,即可以分别从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第三篇课文《呼风唤雨的世纪》重在甄别对理解文章内容有帮助的问题,鉴别问题的价值;第四篇课文《蝴蝶的家》侧重于针对学生在前三篇课文中习得的提问策略的综合性运用,起到了检测学生学习成果的作用,因此,在实际课堂实践中,教师要依据教材内容编排的梯度和层次,设计有层次有梯度的学习活动,逐步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二、 基于学情,发现能力生长点
关于提出问题,学生并非零起点。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具备了相关的提问经验,如在学习统编版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这篇课文时,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过程中,结合课文细节提出了很多问题,比如:“为什么长颈鹿大叔要给鼹鼠先生寄花籽”,“松鼠太太一定知道鼹鼠先生要拿的包裹是什么吗”,甚至有的同学可以提出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的有价值的问题了,比如:“为什么题目叫‘开满鲜花的小路’”,“为什么松鼠太太说‘这是多么美好的礼物啊’”。又如,在学习《揠苗助长》这篇课文时,有的同学可以结合题目,从全文的角度提出:“为什么要揠苗助长”,“怎么揠苗助长”,“揠苗助长的结果如何”等有助于加深对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因此,教师需要结合真实学情,通过文本教学解读,发现学生提问能力的生长点。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最重要的学习目标是通过小组交流,了解提问的问题既可以是针对课文一部分内容提出的,也可以是针对全文提出的,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判断,他们在针对课文一部分内容进行提问这方面问题不大,而针对全文提问题对学生来说难度较大,是难点也是生长点,因此,在实际课堂实践中,教师需要把重点放在如何指导学生针对全文提问上。《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的学习重点是学会从课文内容、结构、启示等不同角度提问,依据学生已有经验判断,从写法角度提问,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中,指导学生如何从写法角度提问是学生提问能力形成的突破口。
三、 聚焦难点,搭建能力脚手架
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的地方,就是需要我们搭建支架的地方,比如说针对整篇文章提问,以及从写法角度提问。以《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这篇课文为例,针对整篇文章提问可以结合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差异,如:“题目写的是‘五粒豆’,为什么内容主要写第五粒豆与小女孩之间的故事呢?”为了引导学生提出这个问题。教师需要设计这样的学习支架:首先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想一想如果自己来写这篇童话故事,会怎么写?在自己构想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尝试提出问题:“五粒豆分别都经历了什么?”其次,结合这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标注故事中讲述五粒豆经历的语句,与同学交流自己的发现,并尝试提出问题;最后,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思维过程。针对整篇文章提问可以结合前后故事情节,通过对比五粒豆的经历提出问题,如:“谁才是五粒豆中最了不起的?”,结合这个问题,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支架:在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借助表格,梳理五粒豆的梦想和现实,比如说,第一粒豌豆的梦想是想要飞到广阔的世界里去,现实却是落到了屋顶的水笕里,被一只鸽子吃掉了;通过梳理并对比五粒豆的遭遇,启发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尝试在教师的引导下梳理自己的思维过程。针对整篇文章提问还可以结合故事结尾提问,如:“小女孩为什么注视着豌豆花,快乐地微笑?”,结合这个问题,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支架:在解决“谁才是最了不起的一粒豆?”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思考并提出问题:“为什么第五粒豆是最了不起的一粒?”,引导学生关注详细写第五粒豆与小女孩之间故事的段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看法,关注课文结尾,思考自己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以《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为例,想要引导学生从写法角度提问,可以设计这样的学习支架: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自主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划出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教师给出提问工具,如:“为什么写?”“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写?”“可以那样写吗?”,学生自主选择其中一个提问工具,选择课文中一处自己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提问工具提出问题;通过小组交流解决问题,在教师的指导下总结思维过程和提问工具;自主阅读课后第三题中的文本片段,尝试利用提问工具从写法角度提出问题。
四、 以终为始,促进能力自动化
阅读策略单元的学习,其终点是新的起点。学生学习阅读策略,是为了今后在阅读实践中能灵活自如的运用这些策略,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丰富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因此,阅读策略不是学习具体知识,而是学习具体知识背后所蕴含的思维方式和认识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有助于高阶思维的发展。鉴于此,在学习完策略单元后,教师要有意识地在今后的课堂阅读学习活动中,整本书阅读中渗透已学过的策略,监控学生运用策略的主动性、习惯和能力的发展,逐步实现学生策略运用自动化。
长按图片,进入“谷里云书店”
有大量精选好书等着你

《我在小学教语文》当当、淘宝、京东均可购买

      编辑&审稿 | 刀客
 合作联系微信:18514471276
                                                  
扫码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谢谢阅读!
请随手点亮“在看”,写下留言!
有您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