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下三单元大单元教学(二):《树和喜鹊》这样继续渗透大概念的理解

李竹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4-01-09
学习《树和喜鹊》,我想让学生尝试自己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先借助“谁”“怎么样”这样的问题支架了解课文内容。在学生带着问题朗读思考后,联系课后的“读一读,记一记”中的“从前”与“后来”,大体知道树和喜鹊“怎么样”了,然后提醒学生分别补充一个词,来说清楚课文讲了“谁怎么样”——
树和喜鹊从前(孤单),后来(快乐)。
“孤单”是什么意思呢?让学生不急着说自己的想法,而是先回顾学习《小公鸡和小鸭子》时成功标准中的新内容,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再自己读课文,找一找上下文中有哪些词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孤单”的意思。
很快,大多数学生找到了“上文”:“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下面是相关的课堂对话过程:
师:读出你画出的上文。
生(读):从前,这里只有一棵树,树上只有一个鸟窝,鸟窝里只有一只喜鹊。
师:真了不起,我听出了你在用朗读告诉大家你重点联系了这句话中的一个词语。大家是不是也听出来了呢?
(只有几个学生举手。)
师:可能刚才你的声音小了点,有些同学没听清楚。请你再声音大一些读一遍,读进每个人的耳朵里,心里。
生再读。一大半学生听明白了,举起了手。请这位同学(李梓瀚小朋友)再读一遍,绝大多数学生听明白了。
师:你听到了哪个词?
生:只有。
师: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李梓瀚同学提醒大家联系“只有”这个出现了三次的词语来理解“孤单”。这句话中,需要重点联系的只有这个词吗?
生:还有。
师:用朗读来告诉大家,你觉得还需要联系的词语是什么。
这个学生(周禾嘉小朋友)重点强调了出现了三次的“一”。
然后,一起读一读这句话,用上“只有”和“一”说说自己孤单的时候。
这时,有学生提出,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如果有书读,也不孤单啊。是啊,看来只联系上文,还不能准确理解“孤单”的意思,那就看看下文有没有能帮助我们理解的词句吧。
学生们读后面的内容,但是都感到疑惑:后面写的是快乐啊,怎么能帮助理解“孤单”呢?
这就是一年级学生的真实“学情”,老师的支持在这时候才是有必要的。
自己读文研究,再互相讨论讨论。有几个学生似乎明白了,有邻居有伙伴,才快乐,孤单说明没有快乐。是啊,孤单还有不快乐的意思呢。原来,联系上下文,这么重要,这么有意思啊。
接着,我们再来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研究“安安静静”在课文中到底是什么意思。学生们先在了解树和喜鹊为什么很快乐时,关注了这两句话:“每天天一亮,喜鹊们叽叽喳喳叫几声,打着招呼一起飞出去了。天一黑,他们又叽叽喳喳地一起飞回窝里,安安静静地睡觉了。”尤其关注到了句子中的两个“一起”,还想到了《小公鸡和小鸭子》第一句中的“一块儿”。我请他们对比思考,如果在课文第二自然段后面加上“天一黑,这只喜鹊就安安静静地睡觉了”行不行。他们觉得不行,因为喜鹊很孤单,睡不安心。他们还想象了喜鹊睡不着时会想一些什么。那么,有了很多伙伴呢?哦,原来这里的“安安静静”,还有安心、快乐的意思呢。
学生们又一次体会到了“联系上下文”的魔力。

长按图片识别二维码解码观看

      编辑&审稿 | 刀客
 合作联系微信:18514471276
                                                  
扫码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谢谢阅读!
请随手点亮“在看”,写下留言!
有您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