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聊聊2022年版课标中的“学习任务群”(一):6个学习任务群是怎么“诞生”的

李竹平 我在小学教语文 2024-01-09
1
自从2017年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以“学习任务群”的方式来界定“课程内容”,“学习任务群”这个新词、概念就成为关注和讨论的焦点。时至今日,质疑声仍然不断。这就像应统编版教材而生的新词、概念“语文要素”一样,一开始也受到质疑。
如果一个新概念被创造出来,创造者却没有能够对概念做出透彻的、令人信服的解释,受到质疑,是必然的。从某种角度来说,或者就是学术角度吧,这种质疑是可贵的。正是质疑促进了大家对新概念内涵的不断思考和澄清,最终在某种程度上达成“共识”,促使大家去努力理解并应用于实践。
如今,《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沿用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的“学习任务群”概念,这无疑是进一步宣布了这一概念的“合法性”和“权威性”,几乎从根本上决定了语文教师必须以认同、学习的态度来积极理解它,理解语文课程内容,进而运用这一概念指导自己的语文课程实践。
有老师提出,研读2022年版课标中的六个学习任务群,困惑很多,希望能有通俗易懂的解读引领。笔者也这么觉得。不过,“语文要素”这个概念至今还没有真正变成“通俗易懂”的语文学科领域概念,我想,“学习任务群”这个概念的真正厘清,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得不担忧的是,若如此,一线教师又能在多大程度上做到明明白白教语文呢?接下来的课标培训肯定会轰轰烈烈,效果又会如何,专家能否跳出自己的认知和话语系统,站在一线教师的角度把课标理念、关键概念、操作策略和方法等诠释清楚,既令人期待,又叫人……)
是的,我们只能尝试着从自己能够把握一二的角度来努力理解它。
 2
2022年版课标的“课程内容”部分,包括“主题与载体形式”和“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两个板块。
关于“主题与载体形式”板块,多读几遍,自己想,自己领会,如果要做进一步理解和领会,建议做一件事情——将小学语文统编版教材中的选文,根据三大主题做一个对应分类。
笔者想尝试着聊一聊的是“内容组织与呈现形式”板块,尤其是其中的“学习任务群”。
所谓“课程内容”,主要解决的是拿什么教/学和教/学什么的问题。参考数学课程标准,就很好理解。不过,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课程内容界定清楚明白,数学老师不会说读不懂,困惑大。大概,因为数学学科的性质不同吧。
以往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虽有“课程目标与内容”的提法,实际上只有“目标”描述,没有“内容”描述。这当然是一个明显的缺失。2022年版,终于有了“课程内容”的描述,这是令人欢欣的。
 3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这是“内容与组织形式”板块的第一句话。这句话至少可以这样理解:学习任务群首先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的一种组织形式,同时是一种呈现形式。组织强调的是内在逻辑,呈现指向是的外显形态。
学习任务群的内在逻辑是怎样的呢?
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这是“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板块导语第一段话的后面两句。
先看第一句,这里有几个被联系起来的概念:语文学习任务、特定学习主题和语文实践活动。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要抓住“围绕”“确定”两个动词。语文学习任务,是指所有以发展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为旨归的、指向具体课程目标的任务。学习任务的设计,要围绕学习主题,而且是“特定”学习主题。都有哪些学习主题呢?“主题与载体形式”中已经明确了,只有三大类,没有其他,即“中华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调这三大类主题,实际就是强调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也就是规定了文本内容在意识形态上的聚焦方向。)学习任务要通过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来落实,一个具体的目标任务,可以分解为几个具有一定层次性、逻辑性的实践活动,循序渐进地落实了每个实践活动,最终就会完成具体的学习任务,实现具体的学习目标。
再来看看第二句。显然,语文课程的实施(任何课程的实施),都需要根据目标落实的需要精心设计一系列相关联的学习任务。如果一个单元设计一个核心任务,在主题、目标、内容、学习方式等方面相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就组成了一个“群”——一共是六个学习任务群。因为“群”内的每个学习任务是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所以“学习任务群”必然是具有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语文学习任务的参与、体验,不断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审美和创造能力,也就是为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发展不断聚能,这就是“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的要义。
紧接着,“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导语的第二段话这样写道: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按照内容整合程度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其中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1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3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根据学段特点,学习任务群安排可有所侧重。
这段话有这样几个意思。第一,所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被划分为6个学习任务群;第二,6个学习任务群是按照内容整合程度的不同来划分的;第三,6个学习任务群按照内容整合程度的不同,从低到高分为三个层面,即基础型(1个: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发展型(3个: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拓展型(2个: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第四,根据学段特点,也就是学生年龄特征,学习任务群的安排侧重点有所不同——按照内容整合程度对学习能力的要求和挑战之不同,大概在第一学段侧重于基础型,第三四学段相对于第一二学段,拓展型要有所侧重。
如果仅仅从名称上来梳理6个学习任务群,一定会令人疑惑——好像找不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统一标准,基础型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是针对学习活动来说的,发展型学习任务群“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是针对语篇类型而言的,拓展型学习任务群“整本书阅读”主要是针对学习内容的,而“跨学科学习”又是针对学习方式的。所以,强调“按照内容整合程度”这一划分标准,也就是给予了语文教育工作者理解为什么是这样6个学习任务群的一把重要钥匙。
那么,这三个层面6个学习任务群在内容整合程度上,到底有怎样的区别呢?为什么基础型学习任务群内容整合程度不及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拓展型学习任务群又比发展型学习任务群整合程度要高呢?这个问题,我们后面再讨论——6个学习任务群的联系和区别。

这本书中的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简单

引入了学习任务群概念


长按图片或点击文末“原文链接”直接购买

京东、淘宝、当当已上架



      编辑&审稿 | 刀客
 合作联系微信:18514471276
                                                  
扫码关注“我在小学教语文
谢谢阅读!
请随手点亮“在看”,写下留言!
有您鼓励,我们会更加努力!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