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啃老合法化”第一人,如今怎样了?
年近三十的匡哲轩,把自己的爹妈告上法庭。
匡哲轩的父母,长期供养他的衣食住行,老两口都是普通人,匡老爹年过半百,还在工地干体力活。
而匡哲轩一直啥也不干,常年住在父母家里,每天玩手机、混日子,一分钱也不挣。
当匡哲轩29岁时,匡老爹对他下了“逐客令”,要他结束啃老,自力更生。
匡哲轩一怒之下,将父母告上法庭,还振振有词地说:
“爹妈既然把我带到这个世界,就有义务一直照顾我!”
可想而知,法院驳回了匡哲轩的诉讼。
这件事也让匡哲轩“红了”——他确实是个奇葩巨婴,令人哭笑不得。
可悲的是,当今社会,像匡哲轩这样的啃老巨婴,无论在国内外,都比比皆是。
日本NHK电视台的“现代特写节目录制组”,根据很多此类真实案例,汇编成一本书:《三十不立》。
书中的部分章节,深入探讨这类“成年巨婴”的心理和成因,令人感慨,也发人深思。
据报道,匡哲轩生于湖南长沙的一个普通家庭,当他29岁时,父母均已年过六旬。
匡哲轩从小任性,父母处处顺着他。
十几岁时,他厌学、逃课。父母管不了他,索性由着他。
在众多同龄人累死累活备考的年龄,匡哲轩拿着父母给的钱,到处游玩。
他一度按照父亲的要求,先后拜师学木工、学理发。
但没多久,就嫌工作太累、太枯燥,放弃了。
混到18岁左右,在父母的一再催促下,匡哲轩不情愿地走出家门找工作。
但由于学历低、文化水平差,又没有一技之长,也只能做些最基础的工作,挣钱也不多。
每一份工作,匡哲轩都干不了多久,便辞职回家,继续吃爹喝妈。
在啃老的这些年,他一度热衷于买彩票暴富,为此浪费了不少钱;
他还幻想自己成为明星演员,有漂亮富婆嫁给自己。
但他从未学习演艺,也未曾尝试做过一次群众演员,每天宅在家里玩手机、打游戏。
就这样混到29岁。
当忍无可忍的老父亲,将他赶出家门,他居然将父母告上法庭。
——在他看来,自己这一切都理所应当,仿佛父母生来就亏欠自己,如果不肯继续供养自己、“偿还”自己,就是“罪大恶极”。
“身体虽已成年,甚至接近中年,但内心却一直停滞在‘熊孩子’的水平。他们完全以个人为中心,几乎不会换位思考,更无责任感。”
“其内心,一方面极端脆弱,哪怕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就瑟缩不前。”
“另一方面,对至亲之人无限索取,性格堪比暴君:无论得到多少都不会感恩,但如果得不到满足,便撒泼打滚甚至反目成仇。”
书中的这些话语,虽然谈的是日本,但也是对匡哲轩的精准描述。
而这样的巨婴,又何止匡哲轩一个?
NHK电视台对当代日本社会进行粗略统计,称“尼特族”(既不学习也不工作、靠父母供养的成年人)已经超过百万,甚至可能接近四百万人;
而在国内,一些统计数据称,25-35岁之间、基本不工作的啃老族,不低于1000万。
虽然其中大多数,或许尚未达到匡哲轩的恶劣程度,甚至在看到匡哲轩的新闻后,对其充满鄙视。
但是,也不妨把匡哲轩,作为自己的一面镜子。
用一句网络流行语讲:这是病,得治!
书中指出,那些“三十不立”、堪称怪胎的啃老族,之所以变成今天这样,父母往往“难辞其咎”。
这些啃老族,小时候尤其是青春期,往往受到父母的畸形溺爱,在即将长大成人的时期,形成了巨婴人格。
也可以说,是他们的父母,在给自己“挖坑”,亲手培育出一个个既永久依赖自己,又随时可能和自己反目成仇的怪胎子女。
一个名叫潘杰的35岁“大汉”,亲手将老母亲殴打成残疾。
80后的独子潘杰,从小成绩优异,待人乖巧,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家里的活儿,啥也不用你管,你只要好好念书就够了。”
有一次,潘杰放学回家,吃完父母事先做好的饭菜,准备把饭碗刷干净。
恰巧被刚刚回到家的妈妈看到。妈妈夺过他手里的饭碗说:“刷碗我们来吧,不用你。”
到了初中,潘杰的卧室里,经常有吃剩的果皮,或者外卖剩菜,有几次父母出差在外,潘杰房间里的剩菜长了毛,他自己也嫌恶心,索性不回家。
“父母为啥不赶紧回来,像往常一样,帮我把房间里的脏东西收拾干净?”
这种言行,令众多同学也对他颇有看法,不愿接近他。
倍感孤独的潘杰,痴迷于网游,对父母越发冷淡,甚至因为买装备的钱不够,对父母大吼。
但父母觉得,潘杰从小乖巧,底子是好的,青春期的叛逆和放纵,是人之常情,过了这段时期就会转变。
然而,父母也逐渐发觉,这个身材越发壮大的孩子,变得脾气越来越坏,也越来越管不了……
但即使如此,当母亲有几次批评潘杰,被潘杰指着鼻子大骂时,潘老爹反而劝说老伴儿:别对孩子太凶……
当潘杰大学毕业,工作几次碰壁,索性不肯继续找工作,成天在家打游戏。
老父老母心焦如焚,而他们想出的“解决方案”,是四处托人给潘杰介绍对象,希望潘杰娶妻成家,之后,他大概就会自然而然地成长、改变。
然而,那些被介绍的女孩,在得知潘杰的状况后,都不肯再和他交往。
屡次失恋的潘杰,恼羞成怒,把气撒在父母身上,觉得这是父母存心羞辱自己,以及变相要把自己赶走。
在一次争吵中,他将母亲打伤、致残。
潘杰被送到医院精神科,被确诊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医生表示:
“他的病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家庭环境,常年塑造形成的。”
如今,潘杰住进精神病院,从此“独守空房”的二老,既松了口气,又倍感伤心——他们对孩子的三十多年心血,结果竟是这样!
然而这个苦果,何尝不是这对父母“自作自受”?
有一对父母,孩子是个28岁的“宅男”,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某一天,这对父母在忽然若有所悟,趁孩子睡觉时,一起外出旅行,把各种证件和信用卡,都打包带走。
临走前,老两口给孩子写了一张留言条,让孩子从此自己做饭,自己去挣吃饭的钱。
几年后,这个曾经的“宅男”回忆说,当时他觉得父母背叛了自己,好几次想要“索性继续躺在床上打游戏,直到饿死算”。
但他终究忍不住饥饿,向开饭馆的邻居乞讨。
半个月后,他成为这个饭馆的小工。
又过了几个月,他开始在业余时间,利用攒下的工资,报名学习一些技术……
——这无论对于父母还是孩子,都无异于“重生”。
他的父母,在“远行”途中,一直和周围邻居保持电话联系,打探儿子近况。
在儿子状况最惨的那些日子里,老太太抱着枕头哭泣,老头子在一旁抽闷烟。
但老两口都下定决心,在孩子“自立或者死去”之前,绝不回头。
对这对父母的做法,书中倍加赞赏:
“既然内心的成长,和身体的年龄,并无必然关联,三十岁的“熊孩子”也大有人在;那么反过来讲,无论已经多大,从现在起,让自己真正开始成长,依然来得及!”
“而这一点,只要家长彻底放手,就有望实现。最关键的,是家长自己的内心也要成长,别再把早已成年的孩子,当做离不开自己的‘心肝宝贝’。”
——但愿,这些金玉良言,能够让更多的“三十不立”者,早日惊醒:包括啃老的“成年熊孩子”,也包括亲手培养出如此儿女的“熊父母”……
图片/均源自网络
推 荐 阅 读
▼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好看的人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