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籍,究竟会不会消亡?

小廿 风车读书
2024-09-08

世界读书日(4月23日)快要到了,这一期,我们谈谈书吧。

不得不承认,有些与书相关的数字,难免令人尴尬:

据统计,在步入2020年代之后,全国不低于高中学历的成年人,每年的平均阅读量,还不到5本书(包括电子书);

也就是说,半数以上的成年人,在走出校门之后,每两个月读完一本新书,都做不到。

不仅在国内,全世界都普遍如此: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形成了新的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时间花在“刷手机”上,相比之下,读书时间乃至对阅读的兴趣,都大幅缩减。

“照此趋势,书籍将面临消亡”——这样的预言或者忧虑,在世界各国,近年来都此起彼伏。

但也有不一样的声音,例如英国文化学者马丁·里昂斯

他在《书的历史》中,探讨了书籍在漫长岁月中的演变,以史为鉴,对当下和未来,既乐观,又充满忧思……

书籍的剧变,历史的断层

书中提出这样一个观点:

从历史上看,书籍其实“消亡”过好几次,也就是,其旧有形式,被全新的形式所替代:

这既是文明的跃迁,但也往往意味着“历史的断层”。

例如,人类最早的书籍,源于最古老的文明——两河流域的苏美尔时代

采用楔形文字的苏美尔文明持续了两千多年,比当今世界的多数国家,年头都更长。

其书籍,主要是用削尖的木棒或芦苇杆,在软泥板上刻写,再把泥板晒干

你也许觉得,这样的书籍很原始,但是,其“保质期”堪称无与伦比,苏美尔时代的很多泥板书,都完好地保存至今,再过千百年,也可能依然无损。

相比之下,如今的纸质书籍,保存百年都很难;

至于电子书籍或者文件,保质期较长的存储介质——光盘,平均“保质期”只有十几年。

根据一些被破译的内容,楔形文字的泥板书中,对天文、历法乃至勾股定理等,均有详细的记载,堪称非常早慧的文明。

直到古希腊时期,泥板书依然存在,和羊皮纸、莎草纸的书籍并行。

但泥板书不利于携带、流通,一些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楔形文字没有长期流传的重要原因。

到古罗马时期,泥板书逐渐被淘汰,在羊皮纸等材料上,“刻字”变成了“写字”,易于书写的字母应运而生并广为流传,希腊字母和罗马字母(拉丁字母),一直应用至今。

文字书写和书籍流传,都更为便利,这也是古希腊思想家辈出的重要基础。

这是人类文明的剧变,而其代价是:

昔日的泥板书被抛弃,苏美尔文明,和同样采用泥板书的古文明,她们在漫长岁月里所创造的精神财富,被长久地遗忘。如今被破译的,也只是极少的一部分。

这就是人类历史的断层:此前漫长岁月的文化积淀,被后人遗忘,也许再也无从追寻。

另一个例子,是20世纪初的华语文化区,文言文的载体“线装书”,被白话文的现代书籍所替代,竖版大都改为横版,并注重段落划分和标点符号的运用。

书变得更容易阅读了,更人性化了,但也不得不承认,这又是一次文化的断层。

所谓的国学热,是因为能读懂祖先古籍之人,成为全国罕见的少数,以稀为贵。

——如今的移动互联网,如果任其“自由发展”,也可能在几代人内,改变人类的阅读习惯。

一旦大多数人都读不下去纸质书,将移动互联网设备作为主要的阅读媒介,未来的历史,将再次被翻天覆地地改写。

这也许会带来巨大的福祉,和前所未有的创造力,但同时,也难免包含着巨大的代价。

刷手机,也是一种“读书”吗?

作者认为,如今,刷手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种阅读,或者说,也是一种“读书”。网络屏幕和泥板或者纸张一样,都是内容的载体。

但他也指出,这往往是一种“低质量、高噪音”的阅读:

知识“浓度低”或者严重的“碎片化”,内容“低幼化”

尤其是,阅读从“个人行为”、“与书籍作者‘一对一’的默然对话”,变成了“多边人际互动之中的伴生品”

也就是,阅读成为网上人际交往的一部分,失去了独立性,也令人变得无法专注于阅读本身

这也导致纯粹的阅读——尤其是对纸质书的阅读——令很多人变得越发没有耐心。

买了一本二三百页的书,偶尔看几页,便忍不住拿起手机:难怪很多人,个把月都看不完一本书,因为已经失去了“专注阅读”的习惯和能力。

如果很多人都普遍如此,称其为“人类智力的退化”,恐怕也不为过。

但同时,作者也并不否认网络阅读的优越性

“千里之外的新闻,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在第一时间读到、了解到;大部头名著的某个段落,可以轻松地检索出来。”

“就连学校教育,教科书可以被网课所替代,而且形式更加多样、活泼、图文并茂。将来随着VR(虚拟现实)和AI(人工智能)的发展,三维图像将成为知识传播中不可或缺的手段,这是纸质书所无力实现的。

“更不用说网络的‘实时交互性’。未来的作家、画家,也许根本不用动笔,只需把自己的创意‘告知’电脑,众多读者就能通过VR终端设备,看到作者想要表述的一切;大家还可以一边阅读一边再创作,作者和读者的界限也变得越发模糊。”

包括游戏,也可以被赋予越来越多的‘阅读’、‘学习’功能。从一个城市的地理,一个特定时代的历史,到一本小说的剧情,或者数理化公式的推导和应用,都可以通过游戏来呈现。”

上网设备将成为一种全新的阅读工具,关键看被如何应用,尤其是什么样的“阅读内容”。

就像每个时代,都有好书和劣书。

何去何从,在于每个人的选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珍惜你的“严肃阅读”技能

“互联网设备全面替代纸质书,是对未来的展望。相比之下,更要紧的问题是:当下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书中提出了这样的现实问题。

纵观历史,无论书的形态如何嬗变,‘严肃阅读’——长时间专注阅读知识量高、信息密度大的内容,不受外界干扰,保持批判性思考——都是人类文明得以前进的关键。

这大概也是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教养和能力。

为此,书中建议:

无论书籍和这个世界怎样变化,每个走出校门的人,都一定要珍惜已经拥有的“严肃阅读”能力,不要任其荒废、丧失

在上网设备还没有完全替代纸质书的当下,经常刻意让自己从过于喧嚣、内容鱼龙混杂的网络世界“抽离”,静下心来,多读几本有价值的纸质书,大有裨益。

这也是全世界都在大力提倡阅读,包括将每年的“4.23”,作为世界读书日的良苦用心。

——平时,我们也不妨多问问自己:

这个月,我有没有打开一本书,有没有把它读完?


推 荐 阅 读

(点击图片即可阅读全文)

因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更改
请在右下角点下“点赞” “在看”
第一时间阅读文章

好看的人都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风车读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