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激励了一代中国人的战干团及其《团歌》
1938年2月,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提议成立战时培训机构,以利全面培训随国民政府撤退到我国中部、西南和西北地区的大量知识青年,为持久的抗战大业筹备和集聚能文能武的有生力量。
很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在武汉成立了由陈诚任主任、国民党人黄琪翔及共产党员周恩来任副主任的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特殊共产党文人郭沫若任负责文化宣传工作的第三厅厅长),并由陈诚负责组建了军委会战时工作干部训练团(简称“战干团”,新政权在很长时期内则称之为国民党“特务培训机构”)。
战干团总团团长为蒋介石,陈诚任副团长,邓文仪及腾杰先后担任政治部主任;下设四个分团,各分团团长均由蒋介石兼任,由教育长负责实际工作;各分团都办有服务社、加工厂、医院、剧团、报纸、期刊和乐队。
战干一分团设在武汉(桂永清任教育长),后迁至四川省綦江县;二分团设在山西省(实际没有成立,由二战区司令官阎锡山办的集训团所替代);三分团设在江西省雩都县梓山(教育长唐冠英),办学两期后并入军校;四分团设在陕西省西安原东北大学内(副团长兼教育长先后为胡宗南及蒋坚忍)。
战干团在抗战期间共培训并向全国各战区输送了约八万名基层文武干部,其中四分团办学规模最大,先后培训出的学员几乎占了其中的半数。
战干团采取“报名—文化考试—预录取—军训—军事知识培训—综合文化培训—结业考试”等严格程序(入学资格为初中及以上学历)。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政治部抽调了大批黄埔及中央军校毕业且有丰富作战指挥经验的军官(分团各总队正副总队长均为黄埔1~5期毕业生)和各专业的优质教师担任教职员(其中不乏知名的作家、诗人、画家和音乐家),对学员进行为期一年包括军事政治文史各科的集中培训教育。
合格结业者立即授予准尉军衔(或相当的行政级别)进入军队或各级政府部门工作实习,实习期满即晋升为少尉军衔或相当的行政级别。所有合格结业学员均享受陆军军官学校的同等学历(如一分团1期同黄埔14期;四分团1期同黄埔15期)。
在抗战期间享有“第二黄埔”美誉的战干团,用七年的不懈努力,为全国抗日战场培养贡献了八万余名军事技能、文化知识和身心素质俱佳的年轻干部,在我国抗战青史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篇章。
重读由当年三分团1期学员童长庆先生所创作、曾激励了一代中国人的《战干团团歌》,更感到任意曲解、抹黑或遗忘当年那群为民族解放而英勇投身疆场的热血青年,是完全有悖于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忘恩负义行为,应该彻底拨乱反正了。《战干团团歌》全词谨录于下:
战干,战干,三千条年轻的好汉。
斗大的头颅,柱粗的臂膊,
壮气若层云之卷舒,热血似江流之浩瀚;
挺起胸,竖起肩,挑起时代的重担。
为抵抗日本魔鬼的侵略而战,
为建设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干。
卷起革命的暴风,掀起救亡的巨浪;
清洗旧中国的污脏,弄清时代的血账。
战战,干干,三千条年轻的好汉!
看着一批批满腔热血的年青军政干部奔赴各抗日战场,战干团创始人陈诚将军曾经在报告中骄傲地说:北伐靠黄埔,抗战靠战干团!战干团的年青学员们对此殊荣也十分地引以为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