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晏阳初,不该遗忘的“世界平民教育之父”

老马杂谈 老马杂谈 2022-01-23


晏阳初,一个对今日绝大多数国人应该都是非常陌生的姓名,但现实中的晏阳初先生却是一位世界公认的中国乃至世界的著名平民教育家和乡村建设家。


晏阳初,又名晏遇春,1890年~1990年,祖籍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中兴村五社。他一生中耗七十余年的光阴,兢兢业业、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致力于中国乃至亚非拉美多个国家的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曾获得中华民国政府、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数任总统、多个国际组织与知名大学及亚非拉美多国领导人的高度评价;1943年他与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等人一起被评选为“最具革命性的世界十大伟人”;1955年他还被评选为“当代世界100位最主要人物”;他也成了亚非拉美数以亿计平民百姓心中的“救星”与“福星”。


晏阳初通过一战期间在法国为20万华工扫盲识字补习文化办《华工周报》,从而让这些受人歧视的“苦力”变成了“华工”这一平民教育的具体实践,启发出了开发“脑矿”与“人矿”这一救国强国之利器。他通过奔波全国各地所做的大量调查研究资料,总结出了中国的大患是民众的贫、愚、弱、私等“四大病”,因此他大声疾呼地主张:必须办平民学校对民众首先是农民,先教识字,再实施生计、文艺、卫生和公民等“四大教育”,培养农民的知识、生产、强健及团结等“四大力”以打造“新民”;他还积极主张在农村以“学校、社会及家庭”等“三大方式”以切实实现“政治、教育、经济、自卫、卫生及礼俗”等“六大建设”,从而达到强国与救国之目的。

晏阳初先生的代表著作有《平民教育的真义》及《农村运动的使命》等。

晏阳初在乡村塾师兼乡医父亲的精心教育和启迪下,既受到了儒家文化的熏陶,也汲取积累了大量的人性、人道及仁爱基因。而谙熟时势的父亲也深知“书香之外另有世界,西学乃潮流所趋”之理,因此毅然将少年晏阳初送到几百里之外的基督教内地会创办的西学堂接受新学。


1913年他赴香港圣保罗书院(今香港大学前身)深造,后转美国耶鲁大学,主修政治经济。


1918年毕业,获政治经济学学士学位。1919年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院,再攻历史学,获硕士学位。


1920年,刚刚由美归国后的晏阳初任职于上海基督教青年会全国协会智育部,他用很短时间即编撰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


1922年,任劳任怨的他赴湖南省长沙市推行其“全国识字运动”中的“全城平民教育运动计划”,他发动400名小学教师以游行、演讲及散发传单等多种方式宣传倡导“除文盲,做新民”目标;又出面筹资组建了200所平民学校,招收学生2500余人,连当时正在办刊物的毛泽东等人也受其影响,创办了“新民学会”,并在平民学校中担任义务教员。


1923年在长沙获得成功的晏阳初来到北京,在文化名人张伯苓蒋梦麟陶行知以及时任北洋政府总理的熊希龄夫人朱其慧等社会名流的支持下于3月26日组织成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任总干事。平教会成立后先后在华北、华中、华东、华西、华南等地开展义务扫盲活动。


1926年晏阳初在河北省定县(今定州市)开始了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年至1949年又在重庆歇马镇创办了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后更名为乡村建设学院)并担任院长,组织开展华西地区的乡村建设实验。


他在河北定县推行的各项平民教育活动都从农民的切身需求出发,且着眼于微小之处:为减少通过饮用水传染的疾病,平教会指导农民正确地修建井盖与围圈,适时消毒灭菌;训练公立师范学生与平民学校学生进行免疫接种;训练助产士代替旧式产婆,向旧式产婆普及医学常识;建立各区保健所,培训合格医生;从平民学校毕业生中培训各村诊所的护士与公共卫生护士;为村民引入优良棉花和蛋鸡品种;组织成立平民学校同学会,建立村民自治组织;改造县乡议会,改造县乡政府。

1930年代初,晏阳初在定县的乡村教育实践得到国民政府内政部次长的肯定,并决定将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及乡村建设经验向全国广泛推广,设立了乡村建设育才院,在中国各省划出一个县进行乡村教育试点,其间先后成立了定县实验县、衡山实验县、新都实验县和华西试验区等乡村教育实验区。1940年乡村教育育才院改名为乡村建设学院,晏阳初任院长。


1936年,日本对华北的侵略步伐步步逼紧,晏阳初和平教总会在战争威胁下决定离开定县,向西南地区撤退。1937年晏阳初接到湖南省政府省主席何键的邀请,希望他担任省政府顾问并协助动员3000万普通民众参与抗日,在顾问任上晏阳初撤销了将近三分之二的县级官员,招募了近五千名学者和科学家参与政府工作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基层政治改造试验。


1944~1945年,美国锡拉丘兹等三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


1950年代初,他离开台湾赴美国,并主持或协助菲律宾、泰国、危地马拉、哥伦比亚及加纳等国家创建乡村改造促进会。


1960年代他在菲律宾创办了国际乡村改造学院,担任院长及该院理事会主席;与此同时晏阳初先生还曾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担任顾问。国际乡村改造学院运行至今,长期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晏阳初的平民教育及乡村建设思想实践,并协助第三世界国家培训平民教育教师。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办学经费困难深感无能为力的晏阳初先生专门赴美寻求美国政府的支持,他积极游说杜鲁门总统和美国国会议员为中国乡村教育运动提供资助,最终美国国会通过了一条名为“晏阳初条款”的法案,该法案规定须“四亿二千万对华经援总额中须拨付给平民教育项目的份额不得少于5%、不多于10%,用于中国农村的建设与复兴”。


1949年以后,晏阳初先生的姓名和他的乡村教育及建设事迹在中国大陆基本销声匿迹了。幸运的是,在1985年和1987年,他终于获准两次次重返河北省定县,参观了平民学校的旧址,会晤了亲戚、同仁及校友。


至今在河北省定州市的东亭镇还有以晏阳初先生的名字命名的一所综合国立高级中学,该校始建于1995年,位于定州市东亭镇东亭村东500米处。


衷心期盼晏阳初这位穷尽一生不懈效力于教育、“新农民与新农村”建设的“世界平民教育之父”能被他的十四亿同胞再次记起并大张旗鼓地纪念缅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