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奚若,民国最勇猛的反蒋反独裁斗士
毛泽东与民主人士合影(第三排左起第四人为张奚若)
张奚若,1889年-1973年,字熙若,自号耘,陕西省大荔县朝邑镇人。早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并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与胡适、吴宓、金岳霖、陶行知、宋子文及孙科为同学),1917年获得学士学位,1919年获政治学硕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国际出版品交换局局长、大学院(教育部)高等教育处处长,中央大学、清华大学和西南联大教授及西南联大、清华大学政治学系主任;新政权成立后,张奚若历任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常委、华北人民政府高等教育委员会副主席、教育部长、多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对外文化联络委员会主任及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会长等职务。在中共主持召开的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张奚若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名的提议者。
张奚若虽是民国的知名大学者,但一生著述不多,个人著述仅有《主权论》及《社约论考》等。发表过《社约论考》、《主权论》、《法国人权宣言的来源问题》、《卢梭与人权》、《自然法则之演进》及《全盘西化与中国本位》等论文,并有时评、演讲及政论若干。在其去世后,著述经整理辑成《张奚若文集》于1989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
但绝大多数50后大陆同胞有所不知的是,作为民国大学者的张奚若在民国时期还是一位特立独行坚持不懈反蒋介石反独裁专制的勇猛斗士,当年还被世人冠上了“棱角先生”之美称,张奚若在公开场合中大声疾呼地批蒋骂蒋的事迹且举例若干如下:
· 张奚若的第一次公开骂蒋:
1937年后,张奚若担任西南联大政治学系主任。有一次去参加西南联大及云南大学等四校联合举办的时事讲演会并担任主讲人。在西南联大图书馆前的大草坪上,面对六七千名听众,“棱角先生”张奚若对国民党、国民政府及蒋介石展开了极其猛烈的抨击。
讲演甫一开始,张奚若就毫不留情地指出:“现在中国政权为一些毫无知识的、非常愚蠢的、极端贪污的、极端反动的和非常专制的政治集团所垄断。”随后他接着说:“在报纸上马路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名词‘赤匪’,假如共产党可以叫做‘赤匪’的话,我想国民党就可以叫‘白匪’。其实‘白’字还太好了,太干净了,他们简直就是‘黑匪’!”他还斩钉截铁地给国民党及国民政府下了一断语:“‘好话说尽,坏事做绝’!因此,中国要有光明的前途,只能是废除国民党的一党专政和蒋介石的个人独裁。最后他勇气十足地说:“为了国家着想,也为蒋介石本人着想,蒋应该下野。假如我有机会看到蒋先生,我一定对他说,请他下野。这是客气话。说得不客气点,便是请他滚蛋!”
作为国家最高参政议政机构国民参政会的参政员,在一次次的参政会会议上,当时的资深政治学家兼教育家张奚若与法学家钱端升、社会学家罗隆基及法学家周炳琳一道,因发言锋芒毕露的特点而都成了蒋委员长最惧怕他们起立质询的四位参政员。用其昔日弟子赵宝熙的话说,“这四位教授,虽然政治立场不尽相同,但都痛恨腐败、独裁,力争民主,且皆熟悉西方民主程序。”
· 张奚若的第二次公开骂蒋:
1939年,张奚若出席国民参政会某次全体会议,是日蒋委员长也来参加会议。会议期间,张奚若当着蒋介石及诸多参政员的面发言痛批国民党的腐败和独裁,并发表了许多包括直接攻击蒋委员长本人的激烈言辞。
会场上的蒋介石感到十分难堪,便打断他的发言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一怒之下,痛骂完毕即拂袖而去,从此不再出席参政会。
等到下一次参政会开会,国民政府并没有忘记他,事先即给他寄来了会议通知及往返路费,张奚若先生当即回电一封:“无政可参,路费退回。”
张奚若曾经在骂蒋发言中把他当年被满清政府抓捕与他在国民党当政时期的遭遇做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对比:“清军抓了他用轿子抬着走,而蒋介石不让他说话,反动派堕落得一代不如一代。”
1950年之后,身处新社会阳光下的张奚若不再骂领导了,并开始担任这样那样的主任、副主席、部长、代表、委员或常委;在1957年整风运动中,昔日的“棱角先生”在会议上把握不住地提出了“好大喜功、急功近利、鄙视既往、迷信将来”16字意见。此言的性质虽罪不可赦,但有最高指示表达宽宥居然也免咎脱身了,但他从此就头顶着“中国人民外交学会主任”大乌纱帽深居简出于自己的独家小院中养心怡神学做现代隐士了,而民国过来之人及后辈史学爱好者们从此也只能在新闻广播和报纸上参与或出席各种接见、宴会、招待会或追悼会的超长名单中的“爱国民主人士”部分中听到或看到他的大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