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军“郎舅抗日英雄”二三事
抗日战争期间,数百万中国军人为保家卫国而英勇捐躯了,其中将军级国军军官就超过了二百余位(2017年最新数据为254位,引自南京出版社《印说抗战殉国将军》一书),而阵亡于沙场的校尉级军官及普通士兵就更难计其属了。抗战之初,一则“郎舅英雄”的真实故事曾经热传于华夏大地,故事主人公就是抗日烈士谢承瑞将军及其妹夫钮先铭将军。
谢承瑞,江西省南康人,1904~1937,辛亥革命家之后,黄埔军校高等教育班4期生,1920年以俭学生身份被华法教育会派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后入读巴黎综合技术学校、枫丹白露炮兵学校、法国炮兵大学及工兵大学工,1930年归国后先后供职于天津军械处、绥远傅作义部第35军、南京炮兵学校、《军事杂志》、陆军官校及其教导总队;1935年曾随陆军大学教育长杨杰将军赴欧洲多国考察军事;南京保卫战期间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第1旅2团上校团长。
钮先铭,江西省九江人(原籍江苏吴兴,1912~1996),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与好友谢承瑞留学归国后同赴绥远傅作义部第35军任职,并一同在淞沪一·二八抗战结束后受傅作义委托赴沪考察抗战情况;七·七事变发生后,正在法国圣西尔军校学习的他奉召立即赶回国内参战;南京保卫战期间担任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导总队工兵团上校团副兼营长;以后历任军令部第三厅少将副厅长、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中将副总司令及中华书局总编、台湾电视公司顾问和中国文化学院教授;亦文亦武的钮将军一生著述颇丰,个人著名作品有小说《佛门避难记》、《归去来兮》、《天涯芳草》、自传《还俗记》及传记文学《释迦摩尼新传—经典文学研究》。
谢承瑞将军在南京保卫战期间抱病率部驻守在战斗最惨烈的光华门内外(中央防空学校、中和桥、护城河及瓮城),在混乱的大撤退中因病体虚弱不幸遭踩踏殉职于挹江门,次年被国民政府认定为烈士并追晋为陆军少将。在数年后的一次国军高级将领聚会上,有朋友恭维桂永清将军的教导总队,说教导总队出身的将士都是中国的一流军事人才。桂永清回答:“一流的人都殉职了,现在剩下的都是二流的,连我自己也在内”。朋友不解地问“谁是第一流的?”桂永清不假思索地答复:“谢承瑞”。
钮先铭将军在其部被日军打散后,躲入城北幕府山中的永清寺临时“削发出家”化妆成和尚避难,在长达八个月之久的避难期间,他以个人勇气与智慧躲过了日军的多次盘查(如对来寺庙搜查的日军流利地背诵大段佛教金刚经);转入鸡鸣寺后竟然还自刻石头印章出售给前来拜佛的日本人,为寺庙挣了不少香火钱。1938年8月他逃离南京经上海辗转至武汉归队。
次年,著名作家张恨水先生以此为素材创作了纪实小说《大江东去》连载于香港《国民日报》,钮将军也因此而声名大振。抗战期间,供职于国民政府军令部三厅的钮将军受戴笠将军之邀,长期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情报参谋训练班”授课,其精湛的军事业务水平让参谋学员们赞不绝口;1945年8月,他还以国军少将身份参加了在湖南芷江举行的侵华日军洽降会议。
南京保卫战大撤退前一天,钮先铭在硝烟弥漫的光华门战场上偶尔看到了自己的好友谢承瑞团长。两人虽相距仅数十米,却因炮声枪声震耳欲聋和各自军务缠身而无法交流一语,只能互相挥手以为致意了。
钮先铭将军历经千辛万苦一路流亡至武汉归队后不久,即兑现了自己此前的承诺,迎娶了好友谢承瑞将军在南京保卫战期间托付给他的小妹妹谢承美,并恩爱好合至百年。
谢承瑞先烈,钮先铭英雄,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你们的爱国事迹和英名在沉寂了几十年之后,如今又被你们曾经浴血保卫过的国家重新提起,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同胞开始在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在虔诚地缅怀崇敬你们和更多的国军抗日英烈与英雄;中国老百姓永远都不会忘掉你们这些真正的中流砥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