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美国人的高考
美国人口超过3亿,也拥有世界上最多数量的大学,其中的多所名牌大学还极受全球人青睐,因此美国人自然也会有高考。但美国人的高考也如同美国这个新兴国家的许多特色一样,在具体操作方面,与全球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存在着颇大的差异。
目前全美国有4298所大学,其中公立大学1626所,私立院校2672所;2012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数量为166万余人;而众多的大学又分成名牌大学、普通大学、社区大学、研究型大学、实用型大学、营利性大学及非营利性大学。
由于私立大学的数量远远多于公立大学(如美国前10所名牌大学中只有3所系公立,知名者如加州理工大学伯克利分校),因此联邦与州政府对包括高考招生在内的高等教育事业的影响极其有限(美国1970年代才成立的国家教育部甚至无权任免任何公立大学的校长,州公立大学的校长也无权任命聘用各分校的校长及教授,大学校长及教授任命聘用及学校的学科设置均完全属于大学理事会的权限)。
鉴于上述种种制度设计,美国完全无法实行由政府主导或参与的一年一度全国统一高考,大学自主招生自主办学早已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因此十多年前即有中国学者发表过评论,“美国人是绝对不可能实施“把高中的考试在报考大学时完全重来一次”的叠床架屋荒唐之举。
美国的高中生在毕业之前就已经参加过所学各项课程的考试,并根据得分划分为A~E五档成绩,毕业时学生如果希望考大学,则需要参加由社会独立考试机构组织的SAT高考或ACT高考,不同的大学则根据学生高中的各科毕业考试成绩及SAT或ACT考试成绩及其报考目标,向考生发送录取通知单。考生则根据自己的成绩和意愿选择自己希望就读的学校。许多大学(特别是名牌或重点大学)都要对考生进行非常认真的面试,学生的考试成绩仅占学校录取分数的60%,个人的社会实践(如个人兴趣爱好、是否参与社区活动、是否从事过志愿服务和是否出国旅行等内容已成为重点大学录取的必须条件)的占比则高达40%。
SAT是美国纯粹商业性的社会权威考试机构(中西部以ACT为主),与国家教育部及大学完全无关。它采用普林斯顿大学编制的考试软件每个月都会在全国各地举办多次高考(两科,均为画钩或涂黑的判断选择题),并代考生向各大学投递1~N个志愿。考生一年中可参加7次考试,并以自己最好的一次考试成绩向心仪的大学投档;而考生高中时的考试成绩档再加上SAT或ACT考试成绩其实基本上已决定了他(她)有资格就读的大学,因此也完全不存在什么“找关系走后门”或“择校复读取得考籍”的需要。
由社会专业考试机构组织大学考试,再协助大学招生,协助考生投档,小而弱的美国政府、教书育人为最大宗旨的大学和考生忙碌终日的家长们都因此而省去了不少的麻烦,父母与考生都可以去从容地处理政务、教学、工作、享受清闲日子或边打工边自由地择期再次参加高考。当然,考试机构是要收费的,SAT考试费不到一百美元,多投档一个大学则需另加十几美元。
再来看看美国SAT和ACT考试机构的高考内容框架:
SAT考试内容1为推理测验,分为阅读、写作及数学3部分;考试内容2为专项测验,分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外语5个部分;
ACT考试内容分为文字纠错、数学、阅读、科学推理4个部分,作文仅作为选考项目;
至于美国大学生的学费问题,则又是一个纯粹的美国特色问题,因为美国早已采用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弗里德曼博士设计的“教育券”制度,将联邦政府应当给予每一个国民的教育福利折算成了可以自由使用充当学费的特殊“票券”,所有的公立大学都会接受这种特殊货币,各地公立大学提高教学质量以便争取最多生源的动机自然也就不难理解了。再加上地方政府对本地居民补充的教育福利和名牌大学机会多多的奖学金及其他助学帮助措施,美国大学生的学杂费负担还不是难以接受甚至逼人因贫辍学退学的,也导致了美国父母自孩子考入大学后就基本改变了原先的抚育角色,而转变成了特殊的“资助人”。
美国大学生走“读书-休学-工作-再读书”路径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而高考成绩差者不愿意浪费父母的金钱和自己的时间,入学费低廉的社区大学(相当于中国的三本院校)完成学业后即去择业谋生的事情也是极为寻常之事。
总之,在美国的高等教育及高考招生活动中基本上看不到政府忙忙碌碌的身影,因为它确实无权也没有能力去管它不该管更无力管的事,大学的教学质量问题自然会有大量的独立评估机构去负责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