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革命第一把火,占领美国大使馆
1979年,笔者还是一个“新闻联播”及“国际新闻”每天必看的CCTV“忠实粉丝”。从这年年初开始,“新闻联播”就不断播出“巴列维国王灰溜溜逃亡海外、成千上万伊朗革命群众走上街头游行示威,百万群众欢迎大阿亚图拉兼革命领袖霍梅尼凯旋归国、革命群众愤怒烧毁美国星条旗、振臂高呼反美口号及大规模逮捕处决旧政权官员”的激情画面。其中印象特深的是,革命爆发后还在每天主持新闻发布会的一位旧政权的外交部副部长格特布扎德几天后就变成了一具被白布包裹的尸体。再过几天后,数以千计愤怒的革命群众开始包围美国大使馆。
伊朗革命者押着蒙眼美国人质与群众见面(画红圈者疑似内贾德)
向往沉迷西方生活方式的巴列维国王及其政府,长期与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并接受美国援助,放任美国及西方思想文化在伊朗自由传播,最后终于引起了国内宗教保守人士的强烈不满甚至憎恶,伊斯兰宗教人士对巴列维这个亲美世俗政权的反对情绪经过逐渐汇聚发酵与膨胀,终于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伊朗革命运动”,推翻了巴列维政府,1979年1月巴列维被迫交出政权携家属流亡海外;2月,一身正气的伊斯兰革命领袖伊玛目大阿亚图拉霍梅尼英雄般地高调回国。
“伊斯兰革命”彻底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原教旨主义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新政权为了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彻底改造伊朗,开始不遗余力地实行严厉的神权统治,倡导均衡贫富理论,强烈抵制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原教旨推行社会全面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巴列维确定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开始后,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了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以及酒吧、咖啡馆、电影院、舞厅、夜总会及赌场被全部取缔。伊斯兰教的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所有角落。昔日追求时尚与自由的伊朗妇女被强制蒙上了黑纱和长袍并失去了几乎所有的人身权利,街头巷尾挂满和刷满了“打倒美国”及“处死卡特”的标语口号。国家体制天翻地覆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及西方阵营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就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
“伊斯兰革命”初期,美国也曾希望减少伊斯兰革命对自身的影响,并尝试与伊朗新政权建立正常的关系。但是1979年10月,美国政府同意巴列维国王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伊朗革命政权和革命者开始愤怒并发飙了。
1979年11月1日,新成立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最高领导人大阿亚图拉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公开号召伊朗人民向美国和以色列示威,他还将美国政府称作“撒旦”和“伊斯兰的敌人”。最高领袖霍梅尼极富号召力的反美言论随即就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很快便有千余名愤怒的群众聚集在美国大使馆周围进行抗议活动。4月1日“伊斯兰共和国”宣布成立,巴列维王朝彻底终结。霍梅尼对美国支持前国王巴列维十分仇恨,而美国又不顾伊朗当局的抗议,准许巴列维途经墨西哥赴美治病,更激起了伊朗人对美国政府的憎恶。
11月4日,伊朗首都德黑兰的学生4000余人在霍梅尼的支持鼓励下,围堵封锁美国大使馆,其中约500余名自称“伊玛目的门徒”的伊朗学生翻墙进入美国大使馆并占领了使馆的主体建筑。美国使馆的海军陆战队警卫只进行了象征性的抵抗,使馆职员不得不破坏了通讯设备并销毁了机密文件。90名使馆人员中,有52名被扣做逼美国遣返巴列维国王的“人质”,其中有3人是在伊朗外交部中被俘的。大使馆有6名美国人成功逃脱后在一幢公寓中躲藏起来,他们在加拿大驻伊朗大使肯·泰勒的帮助下,在加拿大和瑞典大使馆获得了庇护,在加拿大大使馆撤出伊朗时,6人持美国中情局制作的加拿大假护照,冒充其馆员混过了伊朗海关。
极富革命精神的“伊玛目的门徒”翻墙冲进美国大使馆后,立即将美国国旗扯下来烧毁,并挂上了写着“真主伟大”字样的白旗,向全世界展示了“伊朗有能力对抗美国”的勇气和决心,伊朗警方事发期间对年青伊斯兰革命者的暴力行为则显得一筹莫展。2005年当选伊朗总统的大革命者艾哈迈德·内贾德上任后不久还被国际社会指认他当年曾作为年青革命者参与了围攻占领美国大使馆的革命行动。
革命者还向外界展示了从使馆获得的部分秘密文件,其中有些此前已被美国人用碎纸机破坏,后来又被革命者拼接起来。虽然人质的处境还算不错,但他们时常会被蒙上眼睛带到伊朗媒体的电视镜头前向当地人“展览”。由泰德·科贝尔主持的美国广播公司深夜新闻节目《美国被俘人质》最终还变成了风格严肃的《夜间新闻》节目。
人质事件的发生,随即引起美国朝野一片哗然。时任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立即对伊朗施加了经济和外交压力:11月12日起终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一些伊朗人被美国驱逐出境;价值约80亿美元的伊朗人在美资产自11月14日起被冻结。
美国政府还同时号召西方盟友对伊朗实施制裁,也试图通过外交途径尽早解决人质问题。而伊朗也提出了反制措施。至此,美伊双方陷入僵局,谁都无法提出和平解决的方案。针对这种情况,美国政府于1980年4月7日宣布同伊朗断绝外交关系。伊朗人也不甘示弱,8日,伊朗革命委员会就美国同伊朗断绝关系发表文告并号召伊朗人民时刻准备着,应付美国敌人的入侵。
其间,伊朗革命政府也实施过若干“人道主义与尊重少数民族”措施,他们于1979年11月19日和20日释放了13名女性和非裔美国人质,另一名人质也因为疾病原因于1980年7月11日得以获释。
卡特总统发誓他将竭尽全力保护人质的的生命,但具体实施营救却难度巨大。起初,伊朗革命政府起初坚决否认占领大使馆行动是政府的官方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声明却逐渐消失了。1980年2月,伊朗向美国提出了一系列要求作为释放人质的条件,其中包括:遣返正在美国治病的被废黜国王,公开向伊朗做出一些善意的外交姿态包括为此前美国在伊朗的一系列行为(特别是美国在1953年支持反对摩萨台的政变)道歉,并保证今后不再干涉伊朗内政。
卡特总统知道他不可能满足伊朗人的上述要求,便决定通过诸如瑞士的第三国政府出面斡旋的途径,公开寻求与伊朗谈判,但被强硬的伊朗革命政权所拒绝。1980年4月12日,忍无可忍的美国总统卡特向欧洲电台记者表示:美国对营救伊朗人质问题,将不排除采取某种军事行动的选择。与此同时,他秘密批准了一项代号为“鹰爪行动”的跨军种联合秘密营救人质行动。
营救任务由大名鼎鼎的“蓝光”突击队负责执行。该突击队是赴越南作战美军特种部队中训练有素的一支小分队。突击队出发之前,还在按1:1比例建造的大使馆模拟建筑中进行了多次营救训练。4月24日22时,美国尼米兹号核动力航空母舰悄无声息停驻在伊朗附近平静的海面上。这是一个无月暗夜,夜幕掩盖了周围的一切。突然,飞行甲板上的大照明灯拉开了,8架改装的RH—53海马直升机,一架接一架地升入了黑洞洞的夜空中。另有6架C—130大力神运输机载着180名突击队员及各类武器装备在电子干扰机屏蔽了伊朗防空雷达后,低空悄悄飞抵西北部沙漠中的临时机场上,作为人质与突击队员离开德黑兰后的最后接应基地。
但令雄心勃勃的“蓝光”突击队员没想到的是,飞行途中,8架直升机中,有3架由于沙漠异常气候引发的沙尘暴及设备故障等原因,无法继续正常飞行,先后离开了飞机编队。由于剩下的5架直升机完全无法按照原定计划搭载人质及突击队员撤离伊朗从而圆满完成营救任务。卡特总统接到报告后,当即决定取消此次营救行动,命令所有的飞机和人员迅速撤离伊朗。然而更令“蓝光”突击队员狼狈不堪的是,撤离过程中,又发生了运输机和直升机相撞毁损的事故并造成了8亡4伤的严重战损。白宫官员们对此均感到不胜惊愕。25日,卡特总统第一次向新闻界公布了在伊朗进行的营救作战消息,同时宣告作战行动已失败并由其个人承担责任。而计划中的第二次营救行动虽已准备就绪,但在11月大选后因卡特败选被取消了。
1980年7月27日巴列维国王病逝,9月两伊战争爆发,伊朗革命者又有了更危险的头号敌人—萨达姆的伊拉克,况且也越来越难以承担经美国及西方各国济制裁造成的每天1000万美元经济损失,因此伊朗革命者也越来越希望能够尽快解决人质危机。
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罗纳德·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他在竞选时就多次严厉谴责伊朗扣押人质的行为。伊朗政府担心里根上台后对自己很可能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能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能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此后,美国与伊朗经多次接触,双方同意由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美国政府立即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获释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被大无畏的伊朗革命者史无前例扣押了444天的美国外交人质们抵达阿尔及利亚后随即转机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卸任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里迎接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了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