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48区磷虾渔业和海洋保护区:竞争还是协同?

为海洋发声的 星球公社
2024-08-29

点击 星球公社 守望蓝色星球

世界粮农组织的第48渔区位于南大洋的大西洋扇面。这里是主要的南极磷虾渔场,也是南极生物多样性最富饶的区域之一,是南极旅游的热点目的地,也是南极海洋生物资源养护委员会(CCAMLR)中讨论的海洋保护区的提案区。最近几年,海洋保护区建设和磷虾管理升级都做了很多工作,终于在去年的CCAMLR年会上,阿根廷作为海洋保护区的提案国之一,提出这两项工作应该放在一起来讨论,因为管理的实际上是一个连续的生态系统。今年的年会上继续讨论了这一工作的推进。这两项工作的协同,会不会成为一种竞争?本文将介绍西南极半岛附近海域管理的现状以及保护区和磷虾管理策略的历史发展,为关注这一问题的同仁提供一些背景信息。


48区的管理挑战

48区,即位于南大洋的大西洋扇区,覆盖从南极半岛到南极辐合带和斯科舍弧的区域,是南大洋最富饶的区域之一。由于南极半岛的地形部分阻拦了绕极的洋流,复杂的沿岸环流发挥了在沿岸地区滞留和输送浮游生物的作用,每到南半球夏季和秋季,大量鸟类和以磷虾为食的鲸鱼聚集在这一地区,因此这里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南极半岛是全球最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区域之一,20世纪后半叶以来其变暖程度超过了南半球任何其他陆地环境,在全球气温升高1.5℃的情况下,南极半岛北部每年气温超过0℃的天数多达130天。西南极半岛正经历着持续的环境变化,包括大气和海洋变暖、海冰范围和持续时间的变化、降水量的变化、冰架崩塌和冰川融化、海洋酸化以及风向的变化。西南极半岛的海冰面积每十年减少6-10%,秋季和夏季变化最大。1980年到2020年,西南极半岛的阿蒙森海和玛丽-伯德大陆地区的极端降水频率增加,可能导致西南极半岛冰川融化更加频繁,从而影响冰架的稳定性。近几十年来观察到的南极半岛冰川和冰盖变薄和衰退现象,预计将在南极半岛西部环极深水上升流增加和海面温度升高的推动下加速。这些变化凸显了保护区域生态系统的紧迫性。

南极半岛附近的磷虾捕捞活动始于1961年,到20世纪70年代达到高峰,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磷虾捕捞活动几乎完全集中在大西洋扇区。2020年9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与英国普利茅斯海洋实验室等机构科学家共同发表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在过去近100年的时间里,南极磷虾大尺度时空分布发生了巨大变化,南极大西洋扇区的磷虾丰度减少。根据CCAMLR《2021年磷虾捕捞报告》,过去十年来,海冰面积的减少和以及捕捞技术的发展使包括南极磷虾在内的渔业能够在南极半岛周围进一步向南作业。磷虾捕获量日益集中在大西洋扇区附近(如下图所示),这突出表明在管理资源时需要进一步谨慎。

从20世纪80年代到21世纪10年代,不断增长的磷虾捕捞量向南极半岛集中|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



现有磷虾管理制度以及管理升级

48区是主要的南极磷虾渔场,南极磷虾环极种群约75%的生物量位于该区域。1991年,CCAMLR基于南极研究科学委员会(SCAR)1981年的生物量调查和磷虾捕捞模型为48区设立了第一个磷虾捕捞限额,即每个捕鱼季节150万吨。如果48.1-48.4亚区的总捕捞量(大多数磷虾渔船仅在48.1-48.4亚区进行捕捞作业)达到62万吨(“触发水平”),就必须在更精细的空间尺度上设置捕捞限额以避免捕捞活动集中在局部区域而导致总捕捞量超过捕捞限额。2002年CCAMLR通过养护措施(CM)51-01,根据2000年的国际生物量调查将捕捞限额设置为400万吨。2010年生态系统监测与管理工作组(WG-EMM)重新估计了磷虾总生物量,SC-CAMLR据此确定新的捕捞限额为561万吨,保留62万吨作为触发水平。2009年CCAMLR通过了CM51-07,依据62万吨触发水平对48.1-48.4亚区的捕捞量进行了限制(区间捕捞配额)。CM51-01(捕捞限额总量)与CM51-07(捕捞限额区间分配方式)构成了当时南极磷虾渔业的核心管理机制并延续至今。CM51-07的适用时间为2016-2021年,2021年线上会议受制于议程而未能确定新的管理方案,因此CCAMLR将CM51-07延期一年。2022年修订后的磷虾管理方法(CM51-07)考虑了多个方面,包括空间重叠分析中磷虾捕食者需求、预防性捕捞率估计、将气候变化影响纳入磷虾平均生物量估计。随着磷虾制品的市场拓展,提升磷虾捕捞量的需求开始出现,CCAMLR开始考虑提升捕捞限额的可能性(详见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2018年解读文章《48区磷虾渔业:管理制度升级的艰难步伐》)。2022年会议讨论表明提高磷虾捕捞限额需要应对以下挑战:(1)通过最新可得的磷虾和相关种群的生物资源量调查等科学依据来支撑捕捞限额的提升与否;(2)提升磷虾捕捞管理的精细度意味着管理措施成本的上升,例如磷虾捕捞船可能需要承担更多的科研调查任务、提升观察员覆盖率等;(3)磷虾渔业管理措施的审议过程需要纳入对气候变化的应对、考虑与建立海洋保护区的协同、对相关生物种群的影响。

养护措施(CM)51-07规制下的磷虾捕捞限额分配情况|皮尤慈善信托基金会


空间管理提案的发展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并应对气候变化,2017年CCAMLR在南极半岛区域识别了优先保护区(PAC),相关成员国和观察员组织纷纷为该区域提出保护区提案和空间管理建议。靠近西南极半岛的48.1亚区的大尺度空间管理倡议包括海洋保护区提案和冰架临时保护区措施。

一号海洋保护区规划区域(D1MPA)地图|阿根廷南极研究所


阿根廷和智利提议在包括西南极半岛和南斯科舍岛弧区域的一号海洋保护区规划区域(Domain 1)建立海洋保护区(MPA),以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代表性栖息地,保护生态系统过程,保护浮游动物、鱼类、哺乳动物和鸟类生命周期的重要区域,并指定科学研究和监测区域,将保护西南极半岛中正在衰退的种群,包括海狗、帝企鹅、帽带企鹅和阿德利企鹅等代表性南极物种。两国于2018年首次提交了保护区提案,简称D1MPA。提案中保护区覆盖面积67万平方公里,包括一般保护区(GPZ)和磷虾渔业区(KFZ)两个不同的管理区:其中63%区域作为GPZ进行充分保护,严格禁止捕鱼。

边栏:CCAMLR海洋保护区规划区域(Planning Domains)

从2002年开始,CCAMLR一直致力于建设MPA网络。南大洋不同区域的海洋生态系统在生态特点和面临的潜在威胁方面各有不同。考虑规模和地点,2011年CCAMLR识别了11个优先区域并将其划分为9大MPA规划区域(Planning Domains);随后同年,CCAMLR通过了养护措施(CM)91-04,为CCAMLR MPAs的建立提供了一般框架,包括总体MPA目标、MPA养护措施的要素和限制、管理要求、研究和监测计划(RMPs)。

CCAMLR九大规划区域——规划区域1:西南极半岛-南斯科舍弧区域(Western Antarctic Peninsula-South Scotia Arc);规划区域2:北斯科舍弧区域(North Scotia Arc);规划区域3:威德尔海区域(Weddell Sea);规划区域4:布韦和毛德区域(Bouvet Maud);规划区域5:克罗泽-德尔卡诺区域(Crozet – del Cano);规划区域6:凯尔盖朗高原(Kerguelen Plateau);规划区域7:东南极区域(Eastern Antarctica);规划区域8:罗斯海区域(Ross Sea);规划区域9:阿蒙森-别林斯高晋(Amundsen – Bellingshausen)|CCAMLR 


南极区域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影响之一就是南极半岛的冰川退缩和冰架坍塌,这将导致新的海洋栖息地暴露,并导致随后的生物栖息地和生态系统动态的改变。2012年英国提出在这些区域建立海洋保护区的提案,这一提案经过调整在2017年形成了养护措施(CM)24-04,在包括48.1亚区在内的区域设立临时的科学研究特别区域(Special Areas for Scientific Study),以支持对冰架后退或坍塌后新暴露的海域的科学研究。科学研究特别区域第一阶段的指定期限最长为两年,便于详细审查现有数据,以及任何相关渔业研究建议,第二阶段的指定期限为10年。在该区域内,每个成员国的所有分类的捕捞种群(有鳍鱼类和非有鳍鱼类)的年总捕获量应限制在1吨以内。

边栏:“负责任的磷虾捕捞企业协会”(ARK)的空间管理倡议-自主禁渔措施

2018年“负责任的磷虾捕捞企业协会”(ARK)主动在南极洲的南设得兰群岛、南极半岛北部和杰拉什海峡区域建立三个季节性禁渔的自主限制区域(VRZs),承诺自2019年起,在这些区域内采取自主禁渔措施,禁渔时间一般为每年的10月至次年3月,期间自愿停止在这些区域内捕捞南极磷虾。基于VRZs,2020年ARK进一步在南极半岛北部的希望湾(Hope Bay)区域实施全年性自主禁渔措施。(详见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2022年解读文章《我是在另一个平行宇宙吗?》)


两者协同的理由

CCAMLR从2022年开始提出对磷虾渔业管理和D1MPA的协同的讨论,两者协同的讨论基于两者互惠互利的论点。保护区可以给磷虾渔业带来积极效应,通过养护磷虾种群资源可以提高磷虾渔业的生产力,包括保护区对磷虾种群育苗区的直接保护和保护区养护效果带动周遭磷虾种群生物量增加的溢出效益(Spillover Effect)。同时,磷虾渔业可以通过渔船上声纳探测收集数据等方式支持保护区的研究和监测工作。

D1MPA支持基于种群可持续性和采取生态系统方法来管理磷虾渔业。《公约》第二条第三款提出了三条养护原则,分别对应可持续性要求、生态系统方法和风险预防性。D1MPA支持磷虾渔业管理遵循《公约》养护原则,这一点充分体现在其设立的保护目标之中。D1MPA设计中与磷虾种群和渔业管理相关保护目标包括:

(vi)保护鱼类生命周期的重要区域,重点是过去被过度商业开发的鱼类;

(vii)保护浮游动物生命周期的重要区域,重点是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

该目标的设定体现了对磷虾管理的可持续性要求的回应。D1MPA将保护南极磷虾主要位于南极半岛南端的斯科舍海和玛格丽特湾的育苗场,还可以通过养护保护区内磷虾种群而对周遭渔业产生溢出效应。这两种方式都可以提高磷虾渔业的生产力。

(ix)建立科学研究区以便帮助评估磷虾捕捞对依附捕食者的潜在影响;

该目标体现了对磷虾管理运用生态系统方法的回应。南极磷虾的商业捕捞渔场与捕食者的觅食区域重叠。这种重叠引发的对磷虾资源的竞争与气候变化可能会共同削弱海洋生态系统,破坏南大洋许多物种的繁殖和觅食条件。座头鲸(Megaptera novaeangliae)和长须鲸(Balaenoptera physalus)等鲸目动物是南大洋,尤其是 48.1 亚区磷虾的重要消费者,其种群的恢复对南大洋甚至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鲸类种群恢复得很快,捕食者和商业渔业对磷虾的竞争日益激烈,这在西南极半岛尤为如此。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2007年以来,磷虾数量减少导致南极半岛和斯科舍海区域阿德利企鹅和帽带企鹅(磷虾占据这些物种食物来源的98%)的繁殖地减少50%。在此背景下,空间管理措施可以有效减少这种竞争以维护生态系统的整体健康,避免对鲸类和企鹅等依附种群造成威胁。以上述自主禁渔措施为例,VRZs位于企鹅繁殖地周遭30-40公里海域,覆盖7,4400平方公里的巴布亚企鹅、帽带企鹅和阿德利企鹅的主要栖息地,希望湾禁渔区面积约为4,500平方公里。这些禁渔措施可以减少或者禁止大型渔船在这片生态敏感区域的捕捞活动,有利于缓解对南极生态造成的影响,可以保障生活在这里的企鹅种群不必与渔业捕捞产生“捕食竞争”(详见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2015年解读文章《我们真的要和企鹅抢食吃?》)。然而该类措施作为自主保护措施具有局限性,一方面区域范围(尤其是永久禁渔区)不足以保护完整的海洋生态系统,另一方面ARK会员以外的渔船并不受此自主禁渔措施限制。大型海洋保护区(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能够覆盖完整海洋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可以保护许多迁徙物种的重要栖息地,并且可以在重大气候不确定性下为可能发生的生境变化提供缓冲,从而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影响、保护生物多样性。(详见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2022年研究报告《大而美:超大型海洋保护区选划方法研究》)

D1MPA支持磷虾渔业管理策略的完善和制定。D1MPA覆盖了当前和潜在的磷虾渔场,允许磷虾渔业采用当前的管理策略(CM51-07),同时允许灵活实施未来商定的渔业管理策略。一方面,D1MPA兼容现有的关于捕捞量分布的养护措施及其调整工作;另一方面,D1MPA为支持48区磷虾渔业管理策略的发展规划了KFZ。KFZ的管理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i)依据渔船上声学探测的数据和科考船(更加独立)声学数据对磷虾生物量进行定期估算;ii)为估算风险预防性捕捞限额进行种群评估;iii)为衡量渔获量的空间分配进行生态风险评估。所有这些组成部分都基于科学信息的可用性、捕捞活动的时空可变性、长期科学监测计划或研究地点的存在以及国家南极计划和渔业之间的合作。


小结

海洋保护区和磷虾捕捞在48区的和谐相处对于这一区域的治理特别重要。而协同还是竞争的问题,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同的答案。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这种协同是把二者放在同一个养护政策的框架下,而从人类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角度来看,海洋保护区可以有效提升鱼类生物量,带动保护区周边渔业资源的恢复和增长;保护鱼类生长的产卵场、育幼场等重要场所;还可以提高海洋生态系统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恢复力,进而帮助渔业行业应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为磷虾渔业的长期运行提供保障。也许在讨论二者关系的时候,可以尝试绕开传统的保护与利用相竞争的话语,而用一种“双焦点”的方法,首先识别不同措施在实际上对保护和利用的目标分别可以做出哪些贡献,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进行比较和决策。D1MPA和48区磷虾渔业的协同发展的讨论将为此提供有益的经验。


参考文献,请下滑查看

[1]     Antarctic climate change and the environment: update on recent research relevant to CCAMLR

[2]     CCAMLR-39/08 Rev. 1 (2020) - Revised proposal for a conservation measure establishing a Marine Protected Area in Domain 1 (Western Antarctic Peninsula and South Scotia Arc). Delegations of Argentina and Chile.

[3]     Conservation Measure 24-04 (2017) Establishing time-limited Special Areas for Scientific Study in newly exposed marine areas following ice-shelf retreat or collapse in Statistical Subareas 48.1, 48.5 and 88.3

[4]     Report of the Working Group on Ecosystem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 (Kochi, India, 3 to 14 July 2023)

[5]     Dalaiden, Q., Schurer, A.P., Kirchmeier-Young, M.C., Goosse, H. & Hegerl, G.C. (2022) West Antarctic surface climate changes since the mid-20th century driven by anthropogenic forcing.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t, 49, e2022GL099543. https://doi.org/10.1029/2022GL099543

[6]     González-Herrero, S., Barriopedro, D., Trigo, R.M. et al. (2022) Climate warming amplified the 2020 record-breaking heatwave in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Communications of Earth Environment 3, 122, https://doi.org/10.1038/s43247-022-00450-5

[7]     Maclennan, M.L., Lenaerts, J.T.M., Shields, C.A., et al. (2023) Climatology and surface impacts of atmospheric rivers on West Antarctica, The Cryosphere, 17, 865–881, https://doi.org/10.5194/tc-17-865-2023

[8]     Siegert, M., Atkinson, A., Banwell, A., et al. (2019) The Antarctic Peninsula Under a 1.5°C Global Warming Scenario, Environmental Science, 7, 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envs.2019.00102/full

[9]     通过预警性的南极磷虾管理保护南大洋:https://www.pewtrusts.org/en/research-and-analysis/issue-briefs/2016/08/protecting-the-southern-ocean-through-precautionary-management-of-antarctic-krill

[10]  48区磷虾渔业:管理制度升级的艰难步伐:https://ghub.org.cn/news/detail/perspectives-ccamlr-2022

[11]  从南极到餐桌?全球最大磷虾捕捞联盟,主动划出禁渔区:https://www.greenpeace.org.cn/2020/12/24/antarctic-krill-fishing-op-20201224/



封面图:BBC Natural History Unit/PA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详情

修改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星球公社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