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这些中国大爷怎么都不穿衣服

浪潮工作室 浪潮工作室 2019-07-30


一到炎热的夏天,中国人就开始花式乘凉了。


沿海人民往海边跑,山里人往林子里跑,重庆人在泳池里打起了麻将,北京大爷在街头秀起了“比基尼”。


还有比“北京比基尼”更夸张的,那就是“膀爷”——直接把上半身360度全方位无死角地裸露在外,形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今年,包括济南、天津在内的多地开始将光膀子作为不文明行为进行整治。


有人可能不乐意了:光膀子招谁惹谁了?光了几十年,为啥现在要被针对?


其实这话对错半开,中国人赤膊光膀的历史,何止几十年,且对这种现象的讨论甚至禁令,也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光膀子,不仅有北京大爷



提起光膀子,我们似乎很容易想到北京大爷。


狭长的胡同里,热闹的公园树下,大爷们三五成群,有的穿着白背心,有的穿着白T恤,还有的,干脆只在下半身穿了短裤,露出白花花的上半身。他们手摇蒲扇,或侃评时事,或棋场厮杀,好不惬意。


北京大爷赤膊光膀,由来已久。早在1919年,《新闻报》就提及“北京习俗,每届夏令,商民皆好赤膊以取凉爽”[7],说的就是那时北京夏天光膀子的现象非常普遍。


但要说光膀子是“北京特产”,那北京可真是冤枉。实际上,这是全国各地的共同现象。


就已经把光膀子现象列为不文明行为甚至开始整治的城市来说,北有天津、济南、衡水、沈阳,南有湛江、十堰、南昌、厦门等[1],实在不能说这是某地人民特有的习惯。


2015年6月24日,吉林省吉林市一绿化工人在松花江畔光膀子为鲜花浇水,你几乎能在全国各个地方都看到光膀子的男性


更为准确地说,应该是哪里热,哪里就有光膀子,古往今来皆如此。


在1929年的上海,便有人叹道:“无论走出什么地方,都可以看到男性的半身曲线美……要再不禁止……上海将要变成了赤膊市场哩[6]。”


当时,有一个“乌龟赤膊”的笑话,就在各种刊物中反复出现[3][26][24]:


有五个人光着膀子在乘凉,路人见状,故意出题给他们,问“五只乌龟共九尺长,每只乌龟有多长?”


其中一人很快算了出来,说:“每只乌龟尺八!”这时路人便说,对呀,“每只乌龟尺八,五只尺八就是九尺啦。”


这时大家才听出来,原来“乌龟尺八”谐音就是“乌龟赤膊”。出这题就是为了笑话他们光膀子。


“乌龟赤膊”刊登在《滑稽画报》上的版本,赤膊的主角是苏州人。被滑稽家笑话一番后,他发誓从此不再赤膊了 / 滑稽画报


有汗衫商家就利用人们对赤膊的羞耻之心为自己做广告。1922年,上海某厂家在报纸上的广告以“赤膊羞吗”为题,说:


前几天热得要昏……抗暑法子就是赤膊……然而赤膊一件事,二十世纪终不能存在罢,终需想一个法子……务须又风凉又雅观……穿振丰棉织厂汗衫,免赤膊时被旁人讥笑呀[5]。


那时候,人们对赤膊的反对,主要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不雅观,会受外人讥笑,二是不健康不卫生[8][9]。


国民政府1934年推行了“新生活运动”,颁发的《新生活须知》里对社会环境的整齐清洁做了要求,具体内容就了包括“整理市容……不准打赤膊、不准随地吐痰,不准随地小便”等[11]。


在公共场所光膀子等行为,被国民政府视为旧社会的陋俗,需要加以改良。


但实际上,有的地方早在此之前就开始整顿赤膊光膀。


1929年前,上海公安局就已经出过禁止赤膊的告示,还是那家汗衫厂家,1929年的广告语是:


你们赤了膊,公安捉了去,罚你大洋两元,给你一件汗衫。那末你何不先买一件吉字牌汗衫,价钱既不消两元,又不会捉去了[10]!


可见,当时的做法就是把光膀子的人抓住罚款,再发一件汗衫。


但比起后来的处罚,这还不算什么。1936年,苏州吴县公安局决定严厉处罚光膀子的行为,在街上看到有光膀子的人,先用石灰粉在他们背后印上一个“礼”字图标作为警告。


如果他们以后再光膀子,就需要“依照违警法办理”。一天之内,“因赤膊而被打着,为数不少”。


1941年,重庆,劳作中的工人。工人劳动强度大,夏天劳动起来,汗如雨下,衣服根本穿不住,想顾及形象也难


无锡也有类似措施:凡赤膊者,由警士加盖“羞耻”二字图章,正中背心,不易揩去。某区第一天就有四百多人被盖了此印[4]。


不过,即便处罚如此严厉,在当时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


有人就辩驳,应该把不同的赤膊者分开对待:


上等商号有高堂广厦,电风扇每天从早开到晚,自然不该赤膊;


中等商号货物也堆积如山,也没有电风扇,还能要求人“衣冠楚楚”吗;


至于下等店铺,“室如蜗居,热如火坑,处其中者,终日汗水淋漓”,哪能还因为雅观非要人家穿衣服?[28]


1936年7月,报纸上记载了浙江平湖新仓区的警察干涉市民赤膊,遭到罢市抵抗一事。结果“肇事长警”分别被严惩或撤职 / 世界晨报


甚至在某些地方还发生过因为取缔赤膊闹出来的罢市。浙江平湖新仓镇警察执行“新生活运动”,干涉市民赤膊,一些商家、当铺“誓为赤膊争生存”,以罢市这种方式来抵抗[21]。


在没有空调冰箱的年代,光膀子,是普通百姓对“热得要昏”的夏天最后的倔强反抗。



光膀子是件无可奈何的事



不过,民国时期对光膀子的打击,其实还跟“国民形象”有关。当时在华外国人数量众多,光膀子被认为是丢脸的恶俗。就连最普通的路人都说,“那文明国的国民,是没有这赤膊的恶习惯”[25]。


而在50年代之后,穿着时尚好看被视作是资本主义象征,艰苦奋斗之风盛行,光膀子成了辛勤劳动的象征,也不再被指责。


四十年代末,工人们在安装加固铁轨。追求实干,崇尚朴素,人们很容易把光膀子劳动和艰苦奋斗联系起来


当然更大的原因在于,许多人光膀子,都是无可奈何。


1954年,国家实行布匹凭票供应。拿着布票和人民币,成为了人们购买棉布的唯一渠道[13][14]。


实行凭票供应之初,每人每年能拿到的布匹数量尚可,但后来经济愈加困难,城里一些纺织工厂停工,每人的布票更是少得可怜[15]。


做一件汗衫需要4尺布,男上衣、裤子分别需要7尺、6尺布,女上衣、裤子分别需要6尺、5尺布。做一条被子需要三四十尺布。


2015年4月5日,郑州一家的老柜子里,仍留着许多当年的物件:旧粮票、布票、自行车证等


可实际拿到的呢?


1954至1959这六年间,河南郑州桐树王村的一个四口之家(三大人,一儿童)共能拿到168尺布,可以做3条被子、6套衣服。到了60年代初,这个村的布票供应量从54年的每人每年七尺变成了二尺七[14]。


另一个村子麻东村1969年的布票供应量只有50年代初的四分之一。内蒙古赤峰日报编辑吕斌也回忆,1960、1961年,每人每年甚至只有1.6尺的布票[16]。


拿不到足够的布票,人们穿衣只得“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补丁衣几乎是人们衣着的标配[23]。


普通人家穿衣,“不露屁股”就行[17],小孩甚至光着屁股乱跑[16]。有作家清楚地记得,幼时隔壁人家有几个虎背熊腰的兄弟,夏天一律光膀子,短裤衩[18]。


20世纪70年代,上海,夏天的老巷子里,随处可见打赤膊的小孩


要是遇到婚丧,布票更是稀缺。治丧要丧衣,嫁娶要新衣。有男孩需要娶妻的时候,布票就相当于今天的随礼。乡亲们形成了这样的风气,哪家有儿子结婚,邻里就随礼个三五尺[16]。


可想而知,那些岁月里,布匹于人们而言,是多么稀缺的资源。今天五六十岁的大爷们,很多都是光着膀子长大的,对他们来说,光膀子不仅仅是童年回忆,还是时代印记。



光膀子怎么又不文明了



而且,把“光膀子”当做勤劳、艰苦的象征,不仅仅是在五六十年代,直到八九十年代还是如此。


1977年《浙江日报》发表了一篇关于“农田建设”的社评,文中提到的劳动榜样,就是在农田和群众一起光膀子干的县委干部[19]。


1996年7月,北京菜市口百货商场,男人光着膀子出来散步、购物,大家都习以为常


类似的,1991年《中国石油报》的报道《辽河团员青年抗洪夺油打先锋》这样写道:处于大凌河畔的欢喜岭采油厂团委,带领百名突击队员……光膀子到深水区清污收油[20]。


90年代后,大批港片涌入内地,有肌肉发达的武打巨星光着膀子,也有半身纹身的古惑仔光着膀子。于是赤膊光膀的男人们,作为整条gai最靓的仔,在大街上走起路来似乎都步步生风。


2019年3月,谢霆锋演唱会,光膀子在音乐演出中反倒不被当做问题


而光膀子再次成为“粗俗”的代表,实际上已经是21世纪的事情了。


2001年,中国首次申奥成功,2002年,上海拿到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这些都让中国人再次关注到了自己的“国际形象”。


有人这样说道:平常看见光膀子的人也没有那么大惊小怪,可是近来北京的变化非常大。为了承办2008年奥运会,别人不仅看北京的建设如何,还要看北京人的文明修养如何[22]。


2017年7月3日,天气越来越热,浙江省杭州市西湖景区内,依然有很多光膀子的游客


2002年前后,媒体开始大范围地关注光膀子现象,并把这个现象与不文明相挂钩,“膀爷”这个词也是那一年被创造出来,并成了当年的流行词。


当时,北京某报纸带头发起了“提醒膀爷穿件T恤”活动,不仅报社刊登“膀爷”照片,工作人员还带着印有“靓丽北京,有我一个”的文明T恤满大街找光膀子的人送。很多膀爷对这项活动都很欢迎,因为可以免费得到一件T恤[32]。


还会有一些人故意光着膀子等着被记者拍,如果拍的不够清晰还会要求重拍,因为这是件“上报纸”的事[34]。


2006年8月9日,沈阳开展“知荣明耻,文明出行——看仪表”的专项教育整治活动,把光膀子作为一大陋习整治


在此之后十几年里,各大城市仍时不时就会开展一波整治光膀子的行动。比如2006年,沈阳市就通过曝光“膀爷”,禁止他们坐公交、进公园、逛景点等方式来整治“光膀子”。


他们还免费向“膀爷”赠送文化衫,不到半个月就送出650多件衣服,劝诫了1100多名“膀爷”[30][31]。


但即便如此,光膀子的现象还是年年整治年年有。到了今年,各地更是用上了劝告、处罚、曝光等各种办法。


可能对于光膀子的大爷们来说,只有一件事能让他们和整治光膀子的人站在一条线上——免费发放T恤。




[1]各地出台政策整治夏季不文明行为 向“光膀子”说不. 2019.《新京报》

[2]乌龟赤膊.1914.五铜圆.

[3]乌龟赤膊.1914.新闻报.

[4]赤膊风潮.1936.宇宙风.

[5]赤膊羞吗.1922.新闻报.

[6]禁止赤膊.1929.笑报.

[7]禁止赤膊新规.1919.新闻报.

[8]夏令赤膊之害.1928.社会常识.

[9]商界提倡改革赤膊陋习.1920.时报.

[10]振丰棉织厂. 1929.新闻报.

[11]樊高红. 新生活运动与民国社会生活[D].宁夏大学,2013.

[12]何亚平. 建国以来上海外国人口变迁与人口国际化研究[J].社会科学,2009(09):65-71+189.

[13]秦方.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研究[D].西北大学,2004.

[14]布票[J].农村·农业·农民(A版),2017(08):50.

[15]廖枢权. 颜色的“革命”:从乡村服饰色彩变化看国家经济政治社会变迁[D].华中师范大学,2009.

[16]吕斌.有关布票的那些事[J].文史天地,2017(05):76-80.

[17]桂孝树.布票里的记忆[J].前进论坛,2016(11):57.

[18]林霖. 饥饿的感觉[J].福建文学,1994(6):35-36

[19]把农田当作伟大的社会主义事业来办.1977.浙江日报.

[20]辽河团员青年抗洪夺油打先锋.1991.中国石油报.

[21]誓为赤膊争生存.1936.世界晨报.

[22]范易. 关于膀爷的调查与思考[J].调研世界,2002(10):10.

[23]旷晨. 2006. 我们的六十年代[M].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4]赤膊(附图).1914.滑稽画报.

[25]赤膊和裸体.1922.礼拜六.

[26]乌龟赤膊.1914.五铜圆.

[27]赤膊风潮.1936.快镜.

[28]赤膊说.1921.大世界.

[29]挥别陋习 走向文明.2002.解放日报.

[30]沈阳集中整治陋习 光膀子将禁乘公交进公园.2006.华商晨报.

[31]沈阳不再为“膀爷”脸红.2006.人民日报.

[32]北京胡同多“膀爷” 报社派发文明T恤.2002.北京青年报.

[33]北京“膀爷”有了英文名称 国外记者进京探访.2002.北京青年报.

[34]元方. (2002). 给 “膀爷” 报道泼点冷水. 中国集体经济, (9), 37-38.

[35]给“膀爷”送T恤不妥.2002.人民网.

[36]夏天喜欢光膀子?天津一男子被罚款50元.2019.南方都市报.








网易新闻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编辑 | 邱小奕

文献审核 | 贾不了 罗小黑

图片编辑 | 夏书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更多精彩内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