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我说,猫就是完美动物
提到家中的宠物猫,爱猫人士普遍赞美它的可爱、独立与活泼。
猫咪通常拥有柔软的毛发,圆滚滚的脑袋和甜美的声音,每个平凡的日子,都因为有了它的陪伴而显得分外美好。
成群结队的猫奴,在社交平台上疯狂发布自家毛孩子憨态可掬亦或者是犯蠢耍贱的照片,时常引得评论区的表情包大赛打得火热,一不小心就能诞生一只新的网红猫咪。
但是,你可能不知道的是,天天被自己的尾巴吓得一蹦三尺高,除了喵喵叫讨罐罐吃之外,什么也不关心的小猫咪,竟然是傲视整个动物界的完美明星。
那么为什么说猫,可以被称为完美动物呢?一只小猫咪,又究竟可以完美到什么地步?
进化王者,大自然的完美作品
人们熟知的现代家猫,最早可以追溯到约1000万年前的中新世晚期[1]。但猫科动物起源,其实还要早得多。早在2500万年前,最早的猫科动物假猫(Pseudaelurus)就已经开始出现,并经历了一次显著的分化,演变为大型剑齿虎和小型现代猫科动物[1]。
从进化的角度而言,食肉目的猫科动物,无论体型大小,都可以作为物种形态多样化宏观进化分析的优秀模型生物[2]。
英国历史博物馆的馆长安贾利·戈斯瓦米(Anjali Goswami),也在接受美国著名科普杂志《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 American)的采访时明确提出,从家养的猫咪到顶级掠食者老虎,猫科动物都是自然演化的完美结晶[3]。
一个论证完美的重要证据,就是猫科动物之间高度相似的颅骨。无论是大老虎还是小猫咪,它们的颅骨除了大小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区别,形状趋同,呈现“圆溜溜”的形态,不会随着年龄增长而变长[3]。这便是科学家提出的、猫科动物的“极度特化”,失去了差异和进步的方向,达到了进化中的巅峰状态。
圆润的头骨,展现了猫科动物的极度特化,无论体型大小,长相都十分相似 / 图虫创意
所以人类才会发现,猫科动物虽然体型有差异,但是从狮、虎、到普通家猫,长得都很相似。所以小朋友去动物园看到老虎,会称呼其为“大猫猫”,也就不难以理解了。
另外就骨骼而言,除了头骨的趋同,猫咪的完美还有其他的证据。
猫在演进过程中,一组用来磨碎食物的臼齿,也被进化掉了。这组臼齿外在的形状虽然没有完全消失,但早已不是一颗完整的牙齿,而是变成了一个细小的凸起[3]。
作为纯纯的肉食动物,猫的咀嚼功能可以做到完全不依赖它就能实现。所以一些哺乳动物可能会去翻垃圾桶获取食物,而猫科动物更倾向于主动出击杀死猎物[3]。
看到这里,铲屎官们终于知道了家里脱落的墙皮和千疮百孔的窗帘,到底都是谁的杰作。
所以,目前人类能看到的家猫,就已经是猫作为一个物种进化的终极版本。无论是品种猫还是田园猫,各个品种之间除了毛色略有不同,个体差异并不显著。缺乏生长差异,自然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在进化中诞生新品种的可能。
从百兽之王老虎到可爱的家猫,猫科动物都是生物进化上的佼佼者 / 图虫创意
值得一提的是,在自然界中,猫也是哺乳动物里典型的“别人家孩子”,因为许多哺乳动物,曾经试图在进化的过程中“变”成猫。比如鼬、以及一种已经灭绝的袋类动物[3]。
猫的进化,展现出了这个物种对环境极大的适应性。能最终成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掠食者,小猫咪的本领,自然也不仅限于此。
十项全能,动物界天花板
猫在野外是纯肉食动物,作为站在食物链顶端的狩猎者,它是动物学研究领域公认的捕猎小能手。
猫遍布除南极洲以外的所有大陆,以及世界上最偏远的地区,其进化的成功是毋庸置疑的[4]。世界性的分布,也就意味着猫作为猎食者的本领,克服了各种极端的环境,无论是草原还是沙漠。
以猫起源的非洲大陆为例,这里生态系统复杂。鸟类、小型哺乳动物和昆虫都是猫潜在的狩猎对象[5],如何从复杂的地形和气候环境中准确的识别自己的猎物,解决生存压力,是摆在猫面前的重大考验。
在极端环境中依旧保持狩猎者的身份,无疑是艰难的,需要“耳听六路,眼观八方”。
强大的夜间视物能力,让猫在野外的捕猎如鱼得水 / 图虫创意
因此猫的嗅觉器官非常发达,拥有一个独特的嗅觉器官——犁鼻器[6],位于鼻腔和上颚之间,通过神经与大脑相连。所以,即使离开了非洲大草原,你家的猫偶尔也会表情怪异地张大嘴巴,皱着鼻子,这多半是它在探测附近的刺激气味,比如你忘记冲掉的马桶。
不仅如此,猫的听力范围比人类要广泛得多,能够听到高达65000Hz的高频声音,而人类的听力上限只能达到20000Hz,这就使得猫咪能够捕捉到很多人类无法察觉的细小声音[7]。以后,别再嫌弃家里的猫一有风吹草动就大惊小怪,那不过是因为它身体里应对生存考验的DNA动了,毕竟在茫茫的非洲大地上,不够机警的话,分分钟就会成为其他捕食者的“盘中餐”,还怎么活下来来到你身边。
此外,顶级掠食者的另一个“利器”就是猫强大的夜视能力,也就是俗语常说的“夜猫子”。
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研究家猫活动规律的实验中发现,与光亮阶段相比,猫在黑暗阶段更加活跃[8]。这是因为得益于眼球的构造,使得猫对于运动和微弱光线非常敏感,良好的视物能力使得它们可以清晰地辨认颜色和形状。
做到自然界称王称霸的完美猎食者,只对猎物敏感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借助强大的运动能力,一击即中。家猫的防御,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它们的敏捷性和显着的攀爬能力[9-10]。得益于猫独特的骨骼关节构造和肌肉的组合方式,猫的弹跳力、平衡能力和爆发力可以轻松做到完美和一流。
以跳跃能力为例,一只猫可以跳跃的的高度,大约是其身长的6倍[11]。换算成人类,就意味着一米六的“南方小土豆”,一蹦能有十米高,说是飞檐走壁也不为过。
独特的骨骼与肌肉的组合方式,造就了猫超强的运动爆发力 / 图虫创意
然而,巧妙身体构造的助力也不止于此。猫的肩胛骨并没有和主骨相连[12],而是与肌肉的巧妙组合,锁骨与前肢,都是靠肌肉与其他部分相连,所以肩膀可以灵活移动。经常有人说自己家的猫是“流体”,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靠着这套完美精巧的皮囊战衣,大多狭窄的缝隙,猫都能轻松穿过。这在野外艰难的生存中,大大提高了猫的隐蔽和捕猎能力。
猫拥有超强的适应环境能力,进入人类家庭的宠物猫可以适应主人的生活方式 / 图虫创意
所以,无论是野外的飞鸟、游鱼,还是家中的蛇虫鼠蚁,在猫一流的捕猎能力面前,都可以分分钟搞定。虽然,这对主人而言,通常不是猫的报恩,而是猫的惊吓,毕竟每天看到床头的老鼠和蟑螂,正常的人类的确难以时刻保持情绪稳定。
但是,即使如此,为什么猫咪依旧能成为人类心中的完美宠物呢?
人类的完美宠物
不得不说,来到人类家中成为贴心宝贝的猫,是自然和驯养的完美结合。
家猫的驯化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的古埃及[1]。但是家猫的许多行为习惯仍与先祖非洲野猫一致,即使同人类共同生活了上千年也没有被完全驯化。但是,就连这完美中的小瑕疵,在人类看来都是适配地刚刚好。
性格独立的猫咪,经常让主人又爱又恨 / 图虫创意
由于猫在野外就是独居动物,不以群居的状态生活[13],所以它们性格独立,不需要像狗一样每天安排固定的室外活动。正是这种“半驯化”的[14]、不那么黏人的状态,使得猫成为了需要早出晚归的打工人的“天选宠物”。
与此同时,不仅性格独立,小猫咪还可爱貌美。猫咪的圆脸圆鼻子,非常符合人类的审美标准,所以人看到猫的时候,会产生一种怜幼心理[15]。
然而人类爱猫,不仅因为它独立和可爱,爱干净一定也是能排进前三名的原因。
猫在野外捕猎时,胡须的灵敏度是重要的谋生工具[16],所以养成了进食结束就会清理脸颊和胡须上碎屑的习惯。
一直被人类夸赞的舔毛行为,除了保持干净之外,其实最大的原因是猫的汗腺并不发达[17],需要将唾液涂抹在毛发上,好让唾液的蒸发带走热量,达到散热的需求。没想到这个物种进化上的小缺陷,也能让爱干净的人类心动不已。
猫咪舌头上拥有倒刺,就像一把小刷子,可以随时清理自己的毛发。以英国短毛猫为例,只需要30天左右洗一次澡就可以保持干净的状态[18]。
然而能被位于食物链顶端的精明人类选中,猫的完美绝不止步于此。猫是一种聪明的动物,除了这些基本的卫生和喂养需求,还可以为人类提供互动和情感陪伴。
家猫不仅可以根据面部表情识别主人的情绪,还能看懂人类的手势 / 图虫创意
日本东京大学和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19],记录了20只猫对声音的反应,并将其分为六种行为类别。统计结果发现,猫能够单独使用声音提示来区分人类,识别主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完全不在话下。
聪明的猫咪不仅能听声识人,还能区分自己的名字和其他的单词,这也是日本东京大学、武藏野大学和上智大学的一项联合研究的结论[20]。
单单是聪明,还不能让挑剔的人类满意,毕竟猫粮和罐罐也并不便宜。人类愿意为家猫乖乖奉上微薄的钱包,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养猫真的太解压了!
早在2017年,日本麻布大学兽医学院动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系的科学家们[21],就利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评估了人们触摸和抚摸真猫或毛绒玩具猫对前额皮质,尤其是额下回 (IFG) 的影响。
实验的结果说明,抚摸猫咪可以改善情绪,同时有性别差异,女性的效果更明显。
与此同时,一些研究也证明养猫不仅可以提供情绪价值,更是实打实的健康福利。
众所周知,心理压力、焦虑和心血管疾病高相关,尤其是心脏病。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脑卒中研究中心的科学家们[22],统计了4435位美国居民长达二十年的数据,分析后发现养猫可以让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
猫的生存对活动空间要求不大,是蜗居打工人完美的宠物选择 / 图虫创意
不仅如此,对于漂泊的打工人而言,养猫还有一个隐藏的彩蛋。
家猫的体格一般较小,且活动空间不需要太大。小小的出租屋和一间卧室,也能满足猫的活动需求。这简直是奋斗在大城市、单身且独自租房的“空巢青年”的完美宠物。
家人们,离新一年的春节,只有一个月的时间了。准备回家过年的你,想好如何应对父母的催婚催生了吗?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我们免费帮你把父母请到面前,听你吐槽那些年你因催婚催生受的伤。也帮你问问,他们热衷于催婚催生的背后原因是什么?同时,我们也给你提供一个和“别人家的父母”、"别人家的孩子”交流的机会,让他们的故事给予你一些抚慰和启发。
当然,如果你的父母十分开明,从一开始就没管过你的婚育问题,甚至双手双脚支持你不婚不育,我们也很想听听你的故事!
无论你选择婚或不婚,生或不生,无论你的父母是反对不婚不生,或是支持,只要你和你的父母愿意出镜分享你们对于“婚育”问题的看法,我们诚挚地邀请你参加浪潮工作室的年终策划《不婚不生,怎么了》。
我们希望你:
1、愿意分享自己的催婚故事,表达对于婚育问题的看法
2、能够邀请父母共同参与本次拍摄,且都接受采访和出镜
一旦入选,每人可获得1500元的劳务费,差旅食宿全部都由我们承担。心动不如行动,如果你有意向,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也欢迎转发给身边有类似困扰的朋友。新的一年,希望催婚少一点。
[1]Xuan, J. (2023). The Origin and Evolution of Cats. Animal Molecular Breeding, 13.
[2]Sakamoto, M., & Ruta, M. (2012).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in the evolution of cat skulls: temporal and spatial patterns of morphological diversity. PLoS One, 7(7), e39752.
[3]Scientific American.(2023).Cats Are Perfect. An Evolutionary Biologist Explains Why.
[4]Scientific American.(2023).Cats Are Perfect. An Evolutionary Biologist Explains Why.
[5]Lepczyk, C. A., Fantle-Lepczyk, J. E., Dunham, K. D., Bonnaud, E., Lindner, J., Doherty, T. S., & Woinarski, J. C. (2023). A global synthesis and assessment of free-ranging domestic cat diet. Nature Communications, 14(1), 7809.
[6]张大银. (2007). 猫嗅球—前梨状区年龄相关形态学变化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安徽师范大学).
[7]Heffner, R. S., & Heffner, H. E. (1985). Hearing range of the domestic cat. Hearing research, 19(1), 85-88.
[8]Parker, M., Lamoureux, S., Challet, E., Deputte, B., Biourge, V., & Serra, J. (2019). Daily rhythms in food intake and locomotor activity in a colony of domestic cats. Animal Biotelemetry, 7, 1-14.
[9]Arteaga, L., Bautista, A., González, D., & Hudson, R. (2013). Smell, suck, survive: chemical signals and suckling in the rabbit, cat, and dog. Chemical signals in vertebrates 12, 51-59.
[10]Shreve, K. R. V., & Udell, M. A. (2017). Stress, security, and scent: The influence of chemical signals on the social lives of domestic cats and implications for applied setting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187, 69-76.
[11]Jump, H. H. C. C. How High Can Cats Jump?.
[12]Britannica.(2023).Feline - Anatomy, Behavior, Hunting.
[13]Cecchetti, M., Crowley, S. L., & McDonald, R. A. (2021). Drivers and facilitators of hunting behaviour in domestic cats and options for management. Mammal Review, 51(3), 307-322.
[14]张雪,李馨秋,张迪&林德贵. (2023).猫的情绪管理.中国兽医杂志(06), 107-111.
[15]Glocker, M. L., Langleben, D. D., Ruparel, K., Loughead, J. W., Gur, R. C., & Sachser, N. (2009). Baby schema in infant faces induces cuteness perception and motivation for caretaking in adults. Ethology, 115(3), 257-263.
[16]VCA Animal Hospital.(2023).Why Do Cats Have Whiskers.
[17]Eckstein, R. A., & Hart, B. L. (2000). The organization and control of grooming in cats. Applied Animal Behaviour Science, 68(2), 131-140.
[18]辛萍萍. (2020).英国短毛猫的日常洗护.黑龙江畜牧兽医(08),132-133+152.
[19]Saito, A., & Shinozuka, K. (2013). Vocal recognition of owners by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Animal cognition, 16, 685-690.
[20]Saito, A., Shinozuka, K., Ito, Y., & Hasegawa, T. (2019). Domestic cats (Felis catus) discriminate their names from other words. Scientific Reports, 9(1), 5394.
[21]Kobayashi, A., Yamaguchi, Y., Ohtani, N., & Ohta, M. (2017). The effects of touching and stroking a cat on the inferior frontal gyrus in people. Anthrozoös, 30(3), 473-486.
[22]Qureshi, A. I., Memon, M. Z., Vazquez, G., & Suri, M. F. K. (2009). Cat ownership and the Risk of Fatal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Results from the Second 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tudy Mortality Follow-up Study.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2(1), 132.
网易文创浪潮工作室出品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微信编辑 | 孙硕
❖ 欢 迎 分 享 到 朋 友 圈 哦 ❖
浪潮工作室长期招聘作者,稿费千字300到800
公众号后台回复“招聘”即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