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青观点| 守常的力量——另眼看“新冠毒”疫情

匡洁 青青子衿j 2022-09-25



初七,“停摆”的城市

 

鼠年初七,惦记着家里的花草,还有本来已“挥手”作别的团队风波,返郑。
 
早两天,哥说要开车送我。初五有消息传来,郑州也“封城”了——只许“豫A”牌照车进城,其他“格”堵无论,只得网上约车。初六大早下单,被接单速度创了俺个人使用顺风车的最慢记录,接近晚上,才有司机应单。与司机电话确认“A”牌车无疑,这才定住行程,打点行装。
 
初七上午9:30,车到了,电话也到了。司机说:你出来吧,往北走到文化路口上车,车进不去你家门前的路。我和母亲守着一堆东西正等在客厅,听了这话不明所以,只好带上东西出来看个究竟。大门不远,门前街道空荡荡的,向北望过去,果然看见街口横摆一张桌子,扯着一条绳子和标语。右边撇出一个口,够过小车的。
 
于是转脸对跟出来的母亲说:妈在这里等着,我过去和他们说一声,让车进来接上东西就走。到了街口,和把街的两个女人交涉,却是没商量的。老妈已经看出状况,提着两兜东西走过来,因为急,脚步有些踉跄。我身上还背着小女托托,看此情景赶紧撂下手中的拉车,要过去接老妈,把街的女人也看到了,其中一位快步迎过去接了东西,妈妈朝我挥了挥手,没再过来。



接上我,车还要去东边一个县接另外两位乘客。司机是位90后,他说走高速,量体温少。车子绕一大圈,驶上一条县际高速路,下路便有一群全副武装的防控人员堵着,那情景让人不由想起早年看的电影《卡桑德拉大桥》。另两位乘客一位在县里一位乡里,车七拐八绕,比平时多用一个多小时,好在节日免费的高速公路上大远看不到一辆车,下午一点多总算到了郑州的高速口。果然,这里戒备更加森严,“A”牌照放行,其他车劝返。
 
进了城,我不由揉揉眼睛,只隔了一个春节假,郑州这座后起之秀的千万人口级大城,此时却是“空”城一座。街道上没了惯常看到的车水马龙,连行人都寥寥无几。车畅行无阻地开到家门口放下我,转眼就没了踪影。进小区门被盘问一番,再一次测了体温,这才回到并不久违的家。稍事休息又出门,赶去另一个地方办事。公交站上等了又等,才明白原来是停运(注)了。哦,怪不得呢,总觉得大街上空的出奇,原来连公交也停摆了。
 


沿金水河一路步行,办完事已是华灯初上。过年的彩灯大放异彩,只是空空如也的街道无人欣赏。走累了,歇在路边想等辆出租,也是左等右等不见踪影。只得鼓鼓劲继续走,半道上忽然一辆出租车拐出树影,忙过去与司机打招呼,他戴了两层口罩,压低嗓音问:去哪儿,那情景仿佛地下党接头。我说了地方,他犹豫了一下摆摆手让我上了车。问怎么出租车也这么少呀,也禁运了么?他还是压低着嗓门说:谁还敢出车呀,听说某某街某某小区今天也出一例,吓死人了。我不禁好笑:问他,你不是出车了吗?他又说:我这哪是出车呀,今天就拉你自己,不是顺道也不会拉,我这是看打牌去了。
 
原来如此。



 

守常的力量

 

两年前的岁末,去清华园参加社区营造第一期研修班。如今的交流学习,很少有“排排座吃果果”式一人讲众人听的,都是参与式的,什么“世界咖啡馆”“开放空间”“社区议事会”那些。学习中特别讲到这样的方式,说无论形式怎样开放,总会有人游离于活动之外,他们无动于衷,三两聚在会场后或会场外聊天、打电话、看手机。而这是被“允许”的,不是无奈的“允许”,而是主动的允许,因为,这些人是整个会场气氛的一部分,他们放松的样子其实是为整个活动作了贡献的——贡献了轻松、适意的氛围。
 
一场好的活动离不开轻松,一个正常的社会呢?
 
回想我入职后的很多年,冬春季的呼吸道传染病是多么平常的事哟,哪一年不发生几回呢?特别在急诊、门诊的几年,本是体弱多病的人,常常几个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看下来,自己也病了。有时候流流清鼻涕就过了,也有很多时候烧的比病人还邪乎,红头胀脸的,咳的整夜不能睡。那也只当平常事,本来嘛,老话说:人吃五谷,哪有个不头疼脑热的。当了平常,它也就平常事一件。
 
有一些年份的流感也很邪乎,似乎半个医院、半个城市的人都感冒了。电话打回家,才知道还不只是在自己的城市,流感风及全省,也许是全国。那又怎样,也还只是平常。每次的流感有没有重的?继发肺炎的,一定是有的,也只如当下大敌当前的“新冠毒”重症一样,中招的多半是一些有慢性基础病、免疫功能缺陷的人。不知道流行病专业当年有没有统计,从我自己的临床观察看,仅以人群发病率及重症几率说,与眼前的疫情并无二致。


 

为什么如今一场传染性呼吸道疾病发酵成人人自危的公共危机?我是不明白的。在一个信息社会,信息常以井喷式的速度与方式传播,如是,信息的源头管理就甚为重要了。如何让平常事平常,即便必要也外松内紧,让一场危机以最小社会成本化解?考验着我们的社会管理能力。一个健康的社会如同一个健康的机体,反应过度与反应不足一样有害,甚至更有害。
 
当下的这场公共危机,是不是需要如此广泛动员“全民参与”?我个人认为需要的理由并不充分。因为从末端看它的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要远大过它的所谓防范“成果”。且不说全社会动员造成的民众心理恐慌,生产、生活全面停顿的经济损失与“和谐”损失,单说它的环境成本就是一本难以理清的帐。

巨量的一次性防护口罩、医务人员防护用品基本都属于塑料制品,使用后都是无法自然降解的垃圾,造成医疗垃圾天量增长,它们只有被焚烧一条处理途径。如此一来,从源头生产到末端焚烧,增加多少物资能源消耗?增加多少有毒有害气体排放?危害我们已不堪重负的空气,孰轻孰重有人说得清吗?还有各种消毒剂的广泛使用。环境成本最终会摊在每一个人身上,而且不只是经济上的担负,更是健康上的亏损。那么这场“新冠毒”风波,从造成的社会失序、民众恐慌,从有限的防范效果与并不隐性的环境危害看,究竟是合理还是不合理,合度还是不合度呢?
 


曾经一时,因多年面对环保的艰难,民众环境意识的淡薄,让我对动物充满怜惜,而对自己的同类却难有好感。后来,我看到了自己的偏颇。人是社会动物,却不是如蚁族一样天然具有严格纪律和分工的动物。那么对于维系一个正常社会的建构和安全来说,重要的不只是那些生产的人,其实还有生活的人。那些流连在公园、街边走路锻炼的人,那些跳广场舞、打太极拳、走模特步、做健身操的人,是这个社会最基础的存在,他们以自己的悠闲自在,给这个社会注入了最为稳定、最为温暖的力量。因为有他们的存在,这个被商业化、信息化驱赶的戾气爆棚的时代,从而有了一抹温馨的色彩,比起国家机器,他们更具有稳定的力量——守常的力量
 
这场风波的积极意义在于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慢”下来的城市、一个“缓”下来的生活是什么样子。原本,我们的生活如同滚滚车轮,行驶在高速公路上。没有多少人敢慢下来、停下来,看看世界、看看风光;也没有多少人说得清我们为什么要一直奔跑,我们的目的地在哪儿,我们到底要什么?甚至,我们也忘记了,生命是一场旅行,沿途都是风景。如今,一个连完整细胞结构都没有的小小微生物,并没因自己微小妄自菲薄,2020新年伊始,它给我们所有人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课。
 
当然,值得称道的还有我们的社会动员能力,但,我想说,这样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动员,如果用在无论从生态保护到公众健康方面更具深远意义的垃圾分类上是不是更好、更有价值呢?

 
写于20200202,17:30 (世界湿地日)


注:次日知道,干线公交车有,1小时一班

作者 & 编辑 匡洁(桑青青)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延伸阅读

青青随笔 | 禅月三日白,风吹一叶秋——“谷雨”日记(三)

青青观点 | 对话中原科普讲坛:垃圾分类与绿色发展

青青建言 | 切实提高生态承载量是空气治理的治本之策

青青访谈 | 医疗垃圾今夕谈——答记者问


                       欢迎关注“青青子衿j”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