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人的分裂式择偶观

张辰 凝听 2022-05-13


导读

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发现,现代的婚姻正在以感情为名,默然完成一种交易,甚至毫无遮拦的提出各种财产上的要求与交涉,已经成为婚前的重要环节。对于爱情、对于婚姻,我们已经赋予它太沉重的奢望、价值与意义,我们嘲笑古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殊不知我们正在进行的就是我们所鄙薄的。






自从五四以降,恋爱自由就成为时代进步的标志,女人解开裹脚布从深闺走向街头,旗袍的开叉击碎封建礼教的枷锁。改革开放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全盘洋化,中国人的爱情观开始变得奔放与大胆。在新时代的生活中,恋爱自由本应该换来美满幸福的婚姻,但现实的情况却却令人沮丧——至2003年开始,中国的离婚率连续16年逐年攀升,仅2019一年离婚登记就达到415万对,《南方都市报》5月6日一篇《深圳4月离婚量快追上结婚量》的文章暴露出中国人的婚姻状况。
在中国,家庭的结构不仅是情感的单元,而且是教育的单元、养老的单元、社会人际的单元,也是经济核算的单元,离婚对当事人的方方面面将会产生巨大的牵制与影响。离婚率攀升的成因,这当然有中国人引以自豪的国民经济整体实力的提升,使得个人的独立有了经济的保证,以及社会对个人婚姻自主选择权的尊重与包容。但是,离婚如此普遍的现象背后,更深层的问题也不得不令人重视——这就是中国人的择偶观的问题。

中国人的择偶观不可避免的受到母亲或者父亲的影响,上一代的父母对于婚姻生活的理解,基本上延续着长期以来形成的,诸如夫唱妇随、相夫教子、家和万事兴的朴素传统价值。在这种家庭氛围下长大的孩子,对于性别的最初认知、对于家庭的原初印象,就是由母亲与父亲在生活中一点一滴的言传身教、动静举止形塑出来的,这种伴随成长的记忆经过时间的沉淀,就成为分析心理学中的「阿尼玛(anima)」或「阿尼姆斯(animus)」。




什么是「阿尼玛」或者「阿尼姆斯」呢?在瑞士心理学家荣格(Carl Gustav Jung ,1875—1961)的分析心理学观念中,阿尼玛是指男人心中的女性最美好的特质与感受的集合,同样,阿尼姆斯则是女人心中的男性最美好的特质与感受的集合。不论是欧洲人还是亚洲人,不论是今人还是古人,对于异性的美好向往与感受都存在着普遍性,这是人类共通的生物属性。但是在不同脉络的文化背景中,「阿尼玛」或者「阿尼姆斯」所产生的具体样态、表现特征则会有很大的差异。


例如《狼图腾》中的嘎斯迈,一位典型的蒙古家庭的母亲,孤胆半夜赤手空拳与狼搏斗,质朴而壮美的身躯、豁达开朗的笑容,就形成了蒙古人集体潜意识中的母亲原型。引用《狼图腾》里毕利格老人的一番话:「嘎斯迈是蒙古家庭的母亲,她敢半夜赤手空拳与狼搏斗。你们汉人的花木兰少少地有,我们的嘎斯迈多多地有啦!家家都有。」;特洛伊战争中,当白皙的手臂、飘飘的长袍,勾魂摄魄、性感美艳的海伦出现在城楼上时,特洛伊长老们的赞叹:「为了这样一个女子,我们再打十年战争也值得!」难怪海伦被荣格列为欧洲人四大阿尼玛原型之一(分析心理学四大阿尼玛原型:夏娃、海伦、玛利亚、缪斯。);宋辽征伐,大气凛然的岳母,屏息静气用钢针在儿子背上刺字「精忠报国」,对儿子含辛茹苦的养育,心疼与期待交错的目光,早就嵌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在阅读《狼图腾》中,我们了解到,蒙古人因为要面对严苛的自然生存环境,这种草原游牧文化下的母亲就有着坚韧、力量、勇敢、豪放与豁达的特质,这种特质早就随着世世代代的游牧生活,成为蒙古男人心中的阿尼玛。


而在中国人的心里,婚姻大都与德性有着紧密的关系,《周易·序卦》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义有所错。」我们可以看出,从天地到婚姻、从婚姻到礼仪具有共通的神圣性。

包括目前华人的婚俗都延续着这种内蕴神圣性的礼制,《礼记·曲礼上》云:「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甚至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决定离婚的考量都是从德行角度出发,《汉书·匡张孔马传》记载「夫妇之道,有义则合,无义则离。」《大戴礼记· 本命》有不离婚的条件,即:「妇有三不去:有所取无所归,不去;与更三年丧,不去;前贫贱后富贵,不去。」也因此才有被《铡美案》树立为反面教材的陈世美。




描述爱情婚姻的诗句与成语,从《诗经·周南·关雎》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到「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出自《诗经·邶风·击鼓》)、再到「天和之作」(出自《诗经·大雅·大明》)、「同德同心」(出自《旧唐书·马燧传》)、「相敬如宾」(出自《左传·僖位公三十三年》),都透露着中国人的德性婚姻观。中国人对待婚姻的态度有着农耕文化下所形成的稳定性、持久性、和谐性、阴阳互补与互助的结构,这是几千年来,中华历史在我们潜意识里的遗留物,是不需要学习就置身其中的人文背景。


在具有中国人文的家庭结构中长大,有着一种安全感与稳定感,正如南宋诗人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所描述的那样:「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这是我们亲身经历的成长记忆,是深印在我们内心里的家庭、婚姻的「原型(Archetype)」。


所以,在中国人心里,女性作为择偶的「阿尼玛」有着淑雅、知书达礼、勤俭持家、贤妻良母的形象;男性作为择偶的「阿尼姆斯」则有着勤劳坚强、德才兼备、中正敦厚、诚实忠信、能够引领家庭德风、且值得信赖与依靠的人格品质。但随着改革开放,中国农耕社会转型成工商业社会后,欧洲人的生活形式与意识形态都随之进入到中国人的生活里来,并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产生了剧烈的影响。




中国女性从朴实端庄、娴静含蓄、温婉柔美的审美转向独立、奔放、性感的追求。三十年前,如果一位女生被指称性感,这几乎相当于侮辱与「耍流氓」,而在现在,这似乎成为最倾心动听的赞美。在受欧洲文化影响的中国现代都市生活中,丰乳、长腿、蜜桃臀、马甲线都已经成为大众公开讨论、标榜、甚或炫耀的话题,朋友圈里也充斥着大量的该类图文资讯。


中国的女性美的重心从精神之美、人文之美、德性之美转向生理之美、原始之美、欲望之美,这究竟是现代的进步还是文明的倒退,这是值得我们这一代人认真醒思的议题。但,可以肯定的是,女性对于这种美的追求恰与男性的需求有着直接的关系,这种美的追求内含着一种潜意识里的供需关系。


在这种供需关系里,女性不可避免的在被物化与被消费,在网络用语中,甚至把女性的「乳沟」称之为「事业线」。当我们对古代女性为了满足男性「三寸金莲」变态欲望的需求而被迫裹足,充满了同情与愤怒,然我们却丝毫看不到自己主动迎合男性正在扭曲的欲望需求,以美的名义,不惜因为瘦身而罹患厌食症、甚或冒着生命与健康的风险承受美容手术的痛苦,在这种女性对性感美的追求中,现代美容手术的残忍性已经被麻醉医学与时尚的广告屏蔽掉。




不论是因为男性受到欧美文化的影响,而强化了对女性的性别特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与欲望,因此促成了目前主流女性美的标准;还是因为女性受到了欧美文化的影响,想要追随世界潮流而改变对美的理解。总之,受到丰乳翘臀的视觉刺激,男性的原始欲望本能不可避免的被激发与开发,各种媒体、网络、画报不断提供此类的讯息,从世界名媛金·卡戴珊、日本女优苍井空再到衣不蔽体的网红们都无不强化着性感的价值。贤妻良母、相夫教子、夫唱妇随的择偶观都被淹没在丰乳、翘臀、大长腿的欲望诱惑里,但这些延续千百年的择偶观并没有凭空消失,它悄无声息的、静静的流淌在我们的血液里,成为蛰伏在我们生命里的潜意识。


而我们如何选择配偶,就在这一明一暗、传统与现代的两种力量的张力下,充满了矛盾、纠结与随机。对于女性来说亦然,工商业的繁荣带来的琳琅满目、令人向往的高消费优渥生活,那些一掷千金的成功男士更令女人青睐。三十年前,哪个女生心里没有一个白马王子、罗密欧、梁山伯、或荷西;现在,哪个女生心里没有一个煤老板、暴发户、开发商;工商业带来的是人的物化、关系的交易化,对于中国人的传统婚姻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力。但凡被物化的对象就有升值与贬值的问题,凡被物化的对象就有讨价与还价的空间,不论是婚姻还是关系。

因此,我们常常会在生活中发现,现代的婚姻正在以感情为名,默然完成一种交易,甚至毫无遮拦的提出各种财产上的要求与交涉,已经成为婚前的重要环节。对于爱情、对于婚姻,我们已经赋予它太沉重的奢望、价值与意义,我们嘲笑古人包办婚姻、买卖婚姻,殊不知我们正在进行的就是我们所鄙薄的。




女生要让自己尽量的性感而提升吸引力,男人要让自己资产不断的累积,女人生怕某一天自己失去魅力而「贬值」,男人忧虑于自己没有钞票而失去价值,在这种相似的忧心忡忡下,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当基于情欲的激情过后,生理上的新鲜感与占有感褪去,我们潜意识里的传统家庭生活就会悄然浮现。比对眼前的生活状态,产生心理上的落差,觉得女人为什么没有「女人该有的样子」(在潜意识里会比对心中母亲的印象),例如:操劳家务、任劳任怨。但作为工商业社会的上班女性,白天已经承担了与男性一样的工作任务,回家还要包揽全部的家务,这样才能符合丈夫心里「女人该有的样子」,才能与男人潜意识里的阿尼玛对焦,这样会使得女性产生压抑的心情。


如此看来,男人爱的不是女人,而是男人自己的欲望、拥有、与支配女人的权利。在相互失望中,这才发现彼此都不是自己要找的人。在择偶中,一方面我们的思维意识受着欧洲享乐主义生活理念的影响,另一方面我们的潜意识受着中国传统家庭观的影响,我们的选择在心智与欲望之间徘徊,在对传统的叛离与回归之间纠结,这就是我们习而不察的分裂的择偶观。与其说我们在选择另一半,不如反观我们究竟出于怎样的目的而做出了选择,当我们看清楚自己内心做出选择的机制,我们就认识了自己。爱情、婚姻是人生重要的课题,让我们在爱情与婚姻中认识自己,探索自己,完成未完成的自己。







张辰

晋城知行书院山长,海峡两岸心学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晋城心理学会理事,晋城心理咨询专业指导委员会副秘书长,心学特约专栏作家,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常年致力于心学的修习与心学教育,举办传统文化与心理学讲座数百场。





【往期精彩】

韩星丨仁道——人权理论的价值基础

林安梧丨中国哲学所涉的三个基本向度:经典诠释、生活世界、本体探源

郭齐勇丨“特立独行,一代直声”——梁漱溟的人格和著作漫谈

郭齐勇丨永久的悔与无尽的念

黄守愚丨如果规则失灵,讲假话不会受到惩罚,大家何必讲真话?

黄守愚丨“正确”的儿童教育也依赖于“正义”的社会环境

李靜萍丨皇帝的新装,究竟骗了谁?

4个女中学生,从一行报纸中,挖出震撼世界的历史

子弹想要让我保持沉默,但是他们没有做到

在小孩最需要汲取人类文明精华的时候,语文课却给他们喂垃圾


长按图片扫码试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