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子弹想要让我保持沉默,但是他们没有做到(含音频)

无外山人 凝听 2020-10-11

听,无外山人给您讲故事🔺




_




导读

我坚信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被神佛眷顾着保护着的,就像这个15岁的小姑娘,挣脱了死神的束缚,神奇的挺了过来。她在联合国首次演讲中说:“软弱害怕和绝望消亡了,力量权力和勇气诞生了!”

当了不起的孩子开启了他的独特人生,家长们该不该给予爱护和支持?


1



第二次英阿战争中,阿富汗的士兵节节败退,失败让他们失去了斗志。这时一个女孩冲上迈万德前线,举起国旗对阿富汗将士们喊道:“你们是要做一百年的奴隶,还是一天的狮子!”受到鼓舞的士兵们奋勇杀敌,最终阿军全歼英军一个旅,成功赶走侵略者。这个女英雄就是被称为“阿富汗圣女贞德”的:马拉拉。


1997年7月在巴基斯坦西北边境斯瓦特县,一个穆斯林青年在桌子上摊开一大卷纸对另一个青年说道:“你确定要这么做?三百年来我们的家谱里从来没有写上过女人的名字。”那个被问及的青年坚毅的拿起笔在上面写下了一个名字:马拉拉。


齐亚丁的父亲是一个社会活动家,父亲优异的演讲口才对他的成长帮助很大,甚至在父亲的鼓励下他成功的克服了口吃的毛病,也成为了一名社会活动家。我们知道妇女在伊斯兰教国家里被剥夺了很多的权利,出门带面纱穿黑长袍,而且严格限制其活动范围,不能工作。男人可以一夫多妻,女性成为男性的附属品,财产,没有丝毫权力,而且在政治上权力那就更加没有了。齐亚丁比较开明认为,女人也有受教育的权利,他花了150美元租了几个房间,粉刷、装修,办了一所给女孩子们教书的学校。他自己是校长,又是老师和清洁工,就这样艰难的维持着学校。女儿的降生给了齐亚丁莫大的快乐,他对这个小生命给予了厚望,给她起了一个有意义的名字:马拉拉。齐亚丁给了马拉拉巨大的影响。他让她阅读《安娜·卡列尼娜》、《简·爱》这样的小说,小小的马拉拉,根本还没有理想主义活动家的观念,更多是受她父亲革命式的理念和热诚努力的感染。夜里,两个弟弟上床后,马拉拉被允许可以晚睡,与父亲谈论政治,齐亚丁在这个时间里给马拉拉讲了很多人的传记,比如马丁·路德·金、曼德拉、特蕾莎修女等等。并让她坚信马拉拉就像小鸟一样自由。


本来宁静的生活可能就这样一直继续下去。可是“9·11”以后,军事宗教教育越来越成为主流,塔利班的势力在当地越来越强,他们试图抹去村里所有的女性化特征,对服装和头巾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2003年齐亚丁的学校有了男女合上的高中部;保守的毛拉来到学校,要求女性不得从正门进入,为此齐亚丁与毛拉发生过冲突。到了2005年塔利班的军事控制越来越严,也越来越压迫女性的权利,加强对她们的精神控制:要求女性不得工作,而是在家打理家务,电视和音乐被禁止,然后是女孩被禁止上学。在她所在的开伯尔-普赫图赫瓦省,一位名叫沙布娜姆的女子因为不服从塔利班的法令,被武装人员从家里拖出,在市场上被枪杀。还有一位妇女权益活动家阿弗里迪她在上班途中被打死,年仅25岁。


_


学校里的女孩越来越少,但马拉拉还是坚持去上学。她越来越不满塔利班对她们的压迫。2008年9月1日,马拉拉在白沙瓦市当地的一个记者俱乐部第一次登台演讲,她的演讲题目是“塔利班为何敢剥夺我的基本受教育权?”。2009年一位BBC记者联系了马拉拉的父亲、已是几所学校校长的齐亚丁,请他向学校推荐一个女孩,为BBC乌尔都语博客写一写塔利班统治下的生活。齐亚丁找了一位女孩,但女孩的父母担心塔利班报复,要她退出,马拉拉对爸爸说她可以试试,为了保护她,爸爸给她起了古尔·马卡伊的化名来撰写,她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描绘了塔利班武装控制下斯瓦特山谷的悲惨生活:枪杀和斩首成为街边常景、往昔繁华的买卖市场门可罗雀、绿树和山涧被炮灰和枪声所掩盖……


更为要紧的是,该政权对妇女权利的严重凌辱以及对女孩受教育的全权干涉。2009年1月,塔利班炸毁了当地的近400余所女子学校,并颁布法令禁止女子受教育;一个月后,禁令解除,但是规定女孩只能接受严格的伊斯兰教育,且需穿长袍上学。然而,这个解禁形同虚设,分散在斯瓦特街头的武装人员依然极度仇视女性教育,马拉拉和她的同学们每天都在万分的惶恐中上学:走在路上需四处提防,因为随时可能被枪毙;许多老师顶不住压力纷纷离职;家长们因担忧孩子的安全而逐渐办理退学,更可怕的是孩子们坐在教室的每一天,都有可能是最后一天。


2009年春天,《纽约时报》记者亚当艾利斯找到了马拉拉的父亲,并为他和马拉拉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消失的教室》。片中的马拉拉,面庞稚气,眼睛明亮。十一岁的她紧攥着自己的书包,坚定地说,“他们无法阻止我,我要受教育,我要实现我的理想。”终于巴基斯坦政府开始围剿塔利班武装,为躲避战乱,马拉拉一家和其他民众一样开始了逃亡的生活,他们成为了难民,马拉拉还被迫与家人分开。每天都不知道下一站在哪里,可以在那里睡觉。她常常担忧爸爸的安危,担忧他像街上那些可怜人一样被塔利班五马分尸,担忧自己再也见不到爸爸。她常常在夜里惊醒,跪在地上祷告。所以在她和父亲分离的这几个月中,思念和恐惧无时无刻不在折磨着马拉拉。这时,她跑来告诉亚当艾利斯,我改变我的理想了,我不要做医生了,我爸爸说我应该成为一名政治家,我要成为政治家。这段颠沛流离的生活更加坚定了马拉拉为教育自由而呐喊的信念。纪录片一经播出,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轰动。人们的眼光聚焦到了这个身陷于塔利班专政苦海、年少却有思想的女孩。三个月后,塔利班撤退,马拉拉和家人团聚启程回家。在路上她被邀请去会见美国驻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事务特别代表理查·霍布鲁克,12岁的马拉拉展露出了她的外交天赋,向特别代表表达了寻求教育帮助的请求。2009年下半年,马拉拉成为当地的儿童教育会主席,开始了她的政治活动。




2___


父亲的设计、媒体的造势和时局所需,马拉拉迅速地以政治和女性教育权利代言人的形象开始在当地和全国媒体上出现,她想要成立自己的政党,推动教育进步。她以极具魅力的演说和清澈真诚的形象迅速影响着世界。


2011年10月1日,13岁的马拉拉被国际儿童和平奖提名。南非圣公会主教德斯蒙德·图图在提名介绍中写道“马拉拉敢于站出来为自己和其他女孩争取权益,并利用国内和国际媒体让全世界了解到女孩同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2011年11月1日,马拉拉获得了巴基斯坦的首届国家青年和平奖。巴基斯坦总理吉拉尼为马拉拉颁奖。2011年,接受CNN采访时她说:“我有玩乐的权利,我有唱歌的权利,我有逛商场的权利,我有大声说话的权利。”


马拉拉的言行彻底激怒了塔利班分子,他们不止一次的威胁要干掉她。马拉拉刚开始非常愤怒,可是后来她发现这样的仇恨岂不是和塔利班一样了?她决定继续向所有人,包括塔利班分子宣扬教育的重要,就算他们听完之后要枪杀他,“就让他们开枪好了”。


_


2012年10月9日,马拉拉乘坐的校车被两个全副武装的人员拦下,他们上车喊到:“谁是马拉拉?”同学们惊恐的扭头看向坐在后排的马拉拉。马拉拉和旁边的两位同学不幸中枪。


她们被送往当地的军队医院,她的伤势最重,身中三枪,有两处致命伤,一处在脖子,一处打进了左前额,头骨深深地刺入大脑,子弹打穿了耳膜和中耳骨。手术进行了几个小时,没有人认为她会救活。马拉拉受袭后,民众对袭击马拉拉的枪手感到无比愤怒,并激起了一场跨民族宗教的声讨浪潮。巴基斯坦政府拿出10万5000美元悬赏枪手。马拉拉受到了全球人民的支持和帮助。她被送到了英国进行进一步的救治。然而她的情况糟糕透了,大脑开始肿胀,头骨被取掉一大块换成了钛合金,虽然用了很强大的抗生素,还是感染了致命的脓病毒,肾脏停止工作,血液酸度开始上升并且停止凝血......


_


我坚信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被神佛眷顾着保护着的,就像马拉拉,这个15岁的小姑娘挣脱了死神的束缚,神奇的挺了过来。虽然还要经过修复面部神经,植入耳蜗,肢体功能恢复等很多的康复治疗,但是我们的马拉拉回来了!就像她在联合国发表她康复后首次演讲中说的那样:塔利班的子弹想要让我保持沉默,但是他们没有做到,我还是以前的马拉拉,软弱害怕和绝望消亡了,力量权力和勇气诞生了,让我们把书和笔拿起来,他们是我们最有力的武器,一个孩子,一名老师,一本书,一支笔,可以改变世界。”




3___


2012年10月15日联合国全球教育特使戈登·布朗开启了支持马拉拉的请愿书,旨在确保至2015年,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受教育的权利。其口号为“我是马拉拉”。


2012年12月8日,巴基斯坦总统扎尔达里亲自到伯明翰医院看望了马拉拉,并称赞她是杰出的女孩,是巴基斯坦的骄傲。


2012年12月31日,马拉拉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并被时代周刊提名为2012年度风云人物。


_


2013年春天,马拉拉还与女演员安吉丽娜·朱莉合作倡导在发展中国家加强女孩受教育的权利,并成立了马拉拉基金。


2013年7月12日,马拉拉在联合国演讲,在马拉拉16岁生日那天,马拉拉在联合国发表了康复后的首次公开演讲,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英国前首相布朗均参加了这一特殊活动。


2013年10月8日,马拉拉出版个人回忆录《我是马拉拉》。


2013年10月11日,奥巴马夫妇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了马拉拉。 


2013年10月18日,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白金汉宫接见巴基斯坦少女马拉拉,并获赠马拉拉的自传。


2014年10月10日,马拉拉获得了本年度的诺贝尔和平奖,成为诺奖所有项目中史上最年轻的得主。


2015年,美国国家宇航局(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JPL)的天体物理学家艾米·门泽(Amy Mainzer)为提倡马拉拉的精神,决定以马拉拉的名字为她所发现的小行星命名。


2017年8月17日,被牛津录取。


在完成学业的间隙,马拉拉依旧活跃在为所有的女性接受教育的世界舞台,用她的行动兑现着她的诺言。面对邪恶的强权,马拉拉用她强大的信念向世界展现出了她的力量,就像她说的:


“当我们迷失在黑暗中,光明是多么重要;当我们淹没在沉默中,声音是多么重要!”




【相关内容】


义士和院士
我们对世界的严肃事物漠不关心,向毫无意义的感觉缴械投降
4个女中学生,从一行报纸中,挖出震撼世界的历史
对“恶”的沉默,就是对“善”的扼杀
由“抢河南省长”想到的
我们对世界的严肃事物漠不关心,向毫无意义的感觉缴械投降
一个医生的自述: 我染上了冠状病毒肺炎
自然有一种持平原则,人间福分亦是如此,且安心吧!
十七年前,他们是幸存者;十七年后,他们是受害者。
值得作的事,往往具有强大的生长力量,可以一试!


长按图片扫码试听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